梁春竹 刘军谊
【摘 要】在广播电视传媒业快速发展的今天,高校的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建设与人才的培养必须根据媒介市场的需求不断变化。高校更需要从满足教学到为本专业搭建一个更具有特色、全面的媒介平台,本文将从融媒体环境下,对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特色的建设进行深入思考。
【关键词】播音与主持艺术;特色;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1007-0125(2018)28-0206-01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中国广播电视事业正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广播电视行业无论是从队伍到其设备、制作的能力、质量都有所提高。我国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已经成为了人们备受关注的行业和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人们开始对广播电视节目的质量、品位要求越来越高。而就目前的媒介环境而言,广播电视人才,特别是播音主持艺术人才的素质还有待提高和发展。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特色的建设、人才的培养成为了国内开设此类专业的各大高校丞待解决的问题。
一、搭建专业实践平台
(一)传统媒体实践平台优势的延续。在过去几十年的专业建设中,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教学团队经过多年教学经验的总结,与传媒文化市场实践结合后的反思,形成了关于教学建设和教学改革的总体思路,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构建符合艺术教学规律及地方艺术院校特色的实践性教学体系的改革措施。在此基础上,为了拓宽实践平台,探索新的合作模式,播音与主持专业与多家媒体和公司签订合作意向,为学生拓展实践平台提供了大量的实践机会。教师的“双师型”和实践平台的拓宽,不仅是对教学成果的检验,而且是从实践中进一步对该专业教学进行反思,与一线形成互动与交流,为完善和改进教学模式提供了大量的思路和方法。
从传统意义而言,播音与主持专业的學生其毕业方向则是进入电台、电视台等传统媒体平台进行就业,成为一线的播音员和主持人,同时培养的方向则主要集中于与播音专业知识等方面相关的内容。近年来,媒体的飞速发展,传统媒体受到了新媒体的冲击,传统媒体不得不去进行变革。除了继续延续传统媒体的优势之外,不断涉猎与新媒体平台相关内容,打造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兼备。
(二)实践教学环节和模式的探索。在传统的理论教学之外,我们还应该增加实践的教学环节。这正是为了能让学生掌握理论技能的同时,加强专业素质和训练,让学生通过实践教学环节的深化真正地能学以致用,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以提高学生专业素养和职业素养为前提,以创新能力的提升为培养目的,真正地找到一条适合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学生发展的媒介之路。
播音主持专业教师要定期上报创作项目完成科研教研工作,以创作带动教学,以创作培养能力。播音主持艺术是实践的艺术,课堂上的每一次练习都是一次创新,教师每学期组织的教学汇报演出,除了要求专业基础知识严谨,还要综合运用“灯、服、道、效、化”等元素,创作要更好的满足传媒市场对于播音主持综合艺术人才的需求。
二、新媒体教学思维的引入
自从微信、微博、APP等新媒体以碎片化的方式影响并占据了大部分人们的时间后,新媒体已经成为媒介人们不得不去审视和关注的内容。在播音与主持专业实践教学特色建设的过程中,除了要传承传统媒体的专业要求,还要把目光放到新媒体的领域当中。
学院本身立足于与社会媒体建立沟通、互动的桥梁,通过带学生真听、真看、参观并了解新媒体,让学生认识媒体的环境。多种实践形式的探索对于我院播音与主持专业教师和学生而言都是一次全新的尝试。教师在构建互联网思维教学时,要能充分运用互联网平台和移动设备。教师可以通过手机等移动终端进行备课,同时教师还可以借助多种新媒体软件,力图能将新媒体软件或者是平台在专业课堂上被充分利用,其目的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丰富教学内容,而非分散教学思路。在播音主持教学中,学生可以运用多种新媒体的设备,在运用新媒体设备的同时,能将这些设备完美地与传统媒体相互结合,运用相关的APP,或者是视频的展示,也让学生充分提高自身的动手能力、互动能力。互联网思维的培养,自媒体平台的互联网思维则尤为重要,目前公众号、微博、今日头条等平台的出现,为众多学生的职业生涯给出了另外一条方向。
三、结语
融媒体时代下,播音与主持专业特色建设的过程中,要能够把握继承传统媒体的优势,不断根据媒介环境进行创新与融合,吉林艺术学院播音与主持专业在发挥自身优势的同时,保持专业特色、保证其专业的科学性、完整性、系统性和灵活性。通过专业建设的特色化,思维的创新化,真正地将播音与主持专业人才的培养放在了融媒体时代下。
参考文献:
[1]付程.21世纪对播音主持艺术专业教育的要求[J].传媒教育,2001(1).
[2]何艳萍.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实验中心建设及开放的研究[J].科技信息,2009,(26):545-547.
[3]郭易铭,陆群.搭建实践平台,拓宽就业方向[J].传媒与教育,20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