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雪
本文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探索新课程理念下的有效备课、说课、上课、评课,以及提高课堂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教师自身发展的新方法、新思路;研究教师如何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征有针对性地选择相关的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技术,促进学生的学习,达到有效备课的目标。
一、有效备课的重要性
我校地处贵阳市城乡结合部,学生基础较差,家长文化程度相对较低,学校周围的环境复杂,学校在过去几十年的发展中,始终坚持进行教育思想、教材教法、学校管理和现代教育技术等方面的改革。但在一些家长片面追求高分数等综合因素的影响下,老师们不得不实施灌输式、填鸭式、题海战术等短期有效的强化教学,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违背了素质教育和课程目标的精神,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和长足发展都造成了较大的妨碍。
近年来,随着新课程理念的逐步深入,在高中地理教学中,传统的教学理念受到严重的挑战,更新教学理念,跳出以往课堂教学中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框框,着眼于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已成为适应新教材教学的必然选择。教学理念的变革,必然带来教学方法的创新,而且教育评价方式也向多元化转变。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课堂教学是课程改革的集中反映。由于课堂教学反映了教师备课、说课、上课、评课的能力及水平,所以我们需要借助课堂这一核心阵地,以新课改理念为指导,深化课堂教学改革,逐步转变和改善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及教育教学行为,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促进学生、学校的全面发展。因此,教师备课已升华为课堂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
二、有效备课的理论依据
在高中地理学科有效备课的理论依据中,首先要以国家地理课程标准为依据,因为教师对课程标准的研究与把握程度会直接反映在备课的内容中,进而影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其次,要以普通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为依据;再次,要以新课标教材教师用书为依据,其中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策略及参考资料等都为有效备课提供了良好的导向;最后,可以以其他教师或学校已有的教学设计为依据,通过借鉴与参考别人的备课思路、内容与方法,可以帮助教师拓宽视野,有助于教师的备课思路、内容与方法,有助于教师自身的专业成长与成熟。
三、高中地理课堂有效备课的研究方法
1.大力开展教学理论研究
从理论层面来看,教师备课属于教学的准备阶段,有效备课是有效教学的重要环节,因此研究新课程理念下的备课内容、形式和程序有利于丰富教学理论,同时通过备课改革来实践新课程的课程理念和课程目标,对于课程理论的检验、完善和发展也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通过阅读《有效备课、上课、听课、评课》《有效教学十讲》等书籍来充实教师个人的教育素养,并查找、收集、下载相关资料,以研究新课程理念下备课的内容、形式、手段等。
2.大力开展教学实践研究
从实践的角度来看,备课的环节直接决定了教学的基本思路和教学活动的总体发展方向,因此开展新课程的备课改革研究有利于促使教师课程理念的转变,并以这种全新的课程理念为指导,全面优化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从而实现课堂教学效益的提高。另外,通过备课环节的改革实践,对于教师而言,从理念和方式都将发生深刻的变化,特别是通过教学反思、同行互助、网络交流等形式和途径,必将促使教师从原来的封闭的、经验型的工作方式中走出来,实现教师的专业发展。因此,我们要紧紧抓住课堂教学主阵地,组织开展经常性的大规模的新课程研讨课、公开课、示范课等备课和上课及听课活动,促进教师对课堂教学的反思、交流,拓宽教师对课堂教学的探究领域和思路。
3.加强课堂教学模式研究,探讨有效备课策略及方法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在实践中,按照边实践边总结的原则,我们需要结合自身和广大教师的教学实践来总结、改进、完善地理学科教学方法、策略、手段,并形成一定的模式;同时,研究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困难,如备课改革方案是否便于操作、备学生和备教材是否能全面体现本校的教学特色和现代教育理念,以及最佳地作用于教师、学生和课堂教学等。
我们也深知,模式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开放的、发展的、不断完善的。因此,研究过程中我们应联合学校教务处和教科处进行检查、督促、调控、矫正教师的集体备课与个人备课情况,并完善相应的评价机制。同时,研究基于网络平台的个体备课和集体备课,包括基于校园网的学校教师互动教研和集体备课,以及基于英特网的校际教师的备课交流。坚持阶段性收集、汇总、交流,并进行再实践、再总结,不断提高模式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四、对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地理学科有效备课
的几点认识
通过听取专家们的讲座或优秀课例,使我得以从理论的高度了解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地理学科有效备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同时也得以从感性上了解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地理学科有效备课的方法及策略,从而得以重新理性地反省与审视自己的教学策略,对此我简单谈谈几点看法及认识。
1.深入解读课标,利用与开发课程资源
对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包括教材内容地位和作用分析、构建知识结构关联图或思维导图、分析教学重点与教学难点,以及对可进行过程和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内容的挖掘和补充及重构教材,并结合现有教学资源条件、开发多媒体课件、课堂生成教学资源的预测等。
2.结合学情,大胆创设学习情境
对学生的学情分析包括对学生年龄特点分析、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分析、学生学习能力分析、学生学习风格分析等。要实现有效备课,只有准确把握学生的状态、差异和需求,才能有效地驾驭教材,并灵活地创设学习情境,从而在课堂上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的感情、促进学生主动体验学习,最终生成高效课堂。
3.借助校本教研机会,提高教研和集体备课活动有效性
(1)进行集体教研,各成员共同交流、评议,共同研究新课程理念下的有效备课的策略,如理念的更新、三维目标的落实、同伴互助、贡献资源等。
(2)经常开展课堂教学案例分析、对话交流,教法研讨,坚持写教学反思,积极推行周说课活动,突出“校本”二字,紧贴教学实际,发挥集体智慧,探讨备法、教法、学法。
(3)开展“教学技能大比拼”“优质课”“教师业务考试”“教学设计比赛”“教学论文评比”等活动,以促进对课堂教学有效备课的研究和总结。
(4)规范和加强学校业务学习活动。在培训形式上,我们把学习、讲座、讨论、实践有机结合,充分发挥网络、远程教育等先进技术手段的作用,提高备课活动的有效性。
(5)以课题的研究为载体。这样一来,教研活动就会有一个非常明确的目标和内容,在教研活动时也不会净喊口号了,同时也提高了教师的教科研能力。
4.加强课后的反思和积累,做反思型教师
做反思型教师就是要求教师养成教学中自我反思、自我评价、自我改进的习惯。应该重视教学后记和学生反馈,通过与学生、同事的沟通了解自己的教和客观的评价;要在学习中对自己的教育观念进行反思,吸取先进理念,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作为年轻教师,应该侧重于反思课堂教学中的疏漏和疑惑,而资深教师则应该侧重于总结提炼教学中的成功与收获。
总之,在新课程背景下,随着教师角色的转变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要求教师从新课程理念出发,在落实学生主体学习地位上下功夫,在落实每一個学生自主学习上下功夫,在落实学生合作学习上下功夫,在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上下功夫,在切实提高课堂效益上下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