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琼芳
“动态生成,自主探究,联系生活”是实施新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之一。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主体积极性,最终把学生培养成为能够运用语文知识指导社会实践活动的社会主体,归根到底就是要达到语文能力发展的目的。因此,面对新课程标准的语文学科教学,应彻底转变语文课堂教学观念,颠覆传统语文教学模式,全面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有鉴于此,语文学科教学模式应实行下面的“六个转换”,从而彻底实行从传统模式向现代模式的颠覆。
(1)从应试模式向益智模式转换。语文学科教学过程不仅是传授语言文字知识和培养语言文字运用技能的过程,更是一个培养学生认知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过程;不仅是一个掌握知识、发展智力的过程,而且是促使学生身心素质各个方面不断丰富、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过去的语文学科教育教学往往过多地关注学生的考分、关注学生的升学率而忽视学生身心素质的培养,这是一种应试型的教学模式。如今实行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显然语文学科教学模式必须随之进行转换。实施新的语文课程标准,这就要求语文学科教育教学由致力于应试升学向全面开发学生智力、养成学生思维能力方向转变,使语文学科教育教学全过程都要有益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要实施这个转换,语文教师眼中不仅要有教材,还要有新课程标准,更要有学生,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语文教育教学理念,从而使语文学科教育教学从关爱学生、关心学生的发展出发,关注学生的整体素质的培养,关注学生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2)从封闭模式向开放模式转换。在应试升学的压力下,过去的语文学科教育教学大多属于封闭型模式,其教学内容远离社会生活,且教学方法陈旧、教学效果欠佳,学生被束缚在课堂里围绕着教师、教材和习题转,接受的是模式化的训练,寻求的是所谓的标准答案。这种封闭型的语文学科教育教学模式导致的结果是:往往会造成学生只能掌握一些机械死板的应试技能技巧,造成学生思维呆板、视野狭窄、缺乏灵活应变的能力,与现今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显得格格不入。实施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必须抛弃封闭型的教学模式,实行开放型教学,引导学生自主地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学。例如,采用对话式的教学方式,鼓励学生探究语文问题,鼓励学生“一题多解”“一题多答”。同时,要积极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关注语文学科在社会发展中发挥的作用、关注生活中的语文知识的应用问题。开放型的语文学科教育教学应尽可能地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使学生真正感受到语文素养对人生发展的重要性,感受到语文的美,感受到语文学科应用的重要意义。
(3)从灌输模式向探究模式转换。以往的语文学科教育教学模式大多属于灌输型,其主要形式就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实行“满堂讲授”、学生进行“满堂接受”,即所谓“填鸭式”的教学。这种灌输型的教学模式完全以教师为中心,向学生传授和灌输的是所谓的“标准答案”,学生的学习是被动地接受式学习,往往导致学生只关心把题如何做对、教师则只关注学生作业的答案是否正确。师生共同在题海战术中拼搏,教师讲得口干舌燥、筋疲力尽,学生则只会死记硬背,反复模仿着做题。实施新课程标准,语文学科教育教学采用师生共同参与的探究型教学显得尤为重要。探讨型教学强调的是学会自主发现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过程,而不仅仅是一味地追求结果或结论的统一于正确。语文学科教育教学实施探究型教学,教师仍需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讨,指导学生积极思考问题、主动质疑、自主探究,而学生则应该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会如何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4)从专制模式向民主模式转换。在传统的语文学科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就是权威,是教学的主宰者。对于教师在课堂上讲授的一切,学生必须全盘接受,而且学生只有接受的义务,没有质疑的权利。实施新的语文课程标准,要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启迪学生的思维,触发学生的创新灵感。实现这个转型,语文课堂教学必须营造一种宽松和谐、活泼愉快的教学氛围,从而转变“唯师是从”的专制性师生关系,建立起一种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学习的平等、民主、合作、宽容的师生关系。同时,在这种既没有有形的强制,又没有无形压力的教学中,教师应该积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允许学生理解上有差异,允许学生持不同的观点,尽可能地给具有差异性、发展性的学生提供发挥潜能的领域,以唤起学生的求知欲和成功感,让学生大胆展示各自的才华和智慧。教学中要鼓励学生的奇思妙想和独立思考,消除学生不必要的顾虑,让学生的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
(5)从静态模式向动态模式转换。过去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往往是教师一个劲地讲,学生则只能静静地听;教师总是不厌其烦地反复地讲,学生则呆呆地傻傻地甚至是迷迷糊糊地听。很显然,这种静态化的教学模式缺乏活力、缺乏生气、缺乏趣味。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则要求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要求教师的教学必须是动态的、开放的、民主的、生动活泼的。因此,动态型的语文课堂教学过程必须细致安排,积极为学生创设自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氛围,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手脑并用,學用结合;让学生的潜能在活泼的教学环境中得到发挥,在快乐中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6)从单一模式向多元模式转换。以往的语文教学往往忽视学生的客观差异性,其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几乎是同一设定,教学方法主要以教师讲授为主,教学目的主要是为升学考试服务。显然,这种单一型的教学模式与新的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极不相符。面对新的课程标准,语文学科教学模式应该多元化,即教学既要考虑学生智能水平的差异,又要考虑学生个性和智能类型的区别,教师应尽可能地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多样化的教学,如分层教学或个性化教学等。只有这样,才能为不同接受能力的学生设定不同的教学目标,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采用多途径、多样式相结合的教学形式,形成多元化的语文学科教育教学体系,给每个学生创造更多的进取机会和成功机会。
总之,贯彻实施新的《语文课程标准》,语文学科教育教学模式应全面向益智型、探讨型、开放型、多元型、动态型和民主型模式转型,从而全面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改革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帮助学生养成学习语文知识和培养语文能力的热情与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