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玛才旦电影风格研究

2018-12-08 11:15常雅琴
戏剧之家 2018年28期

常雅琴

【摘 要】万玛才旦作为国内第一位藏族导演,影片中独特的藏族文化以及视听语言风格成为学术界关注的对象,对其作品的研究具有一定意义。本文从其视听语言特征、叙事风格和主题内涵三个方面,用影像分析法对作品实例进行细读,希望能为当下的电影创作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万玛才旦;藏族电影;纪实主义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1007-0125(2018)28-0089-02

基于自身的创作理念、生活经历、以及对电影学习的感悟,万玛才旦确立了以纪实主义为主的美学风格。电影在探究自身的民族性时,很多都不约而同的选择纪实主义。如意大利新现实主义运动、台湾新电影运动等。究其原因,大抵是在形式上,长镜头、景深镜头、固定镜头、同期声等镜头语言和声音录制方式能够最大限度的“与文本意义的封闭性保持距离,而这种模糊性与开放性能很好的还原基于自身民族的文化视界。”①本文对于导演万玛才旦的研究从他的纪实美学风格入手,着重对视听特征、叙事风格、主题内涵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 纪实的视听语言

(一)镜头。谈论到纪实美学,就不得不提到安德烈·巴赞。他从电影影像方面对电影做出的本体论考察,认为长镜头、景深镜头最有利于反映真实世界的表现方式。在万玛才旦的电影中,大量运用该类镜头,通过造型和场面调度,真实地延续了时空,让观众聚焦在一个事件或一个人物身上,从而获得更多的外在现实感受,可谓是其纪实主义风格最为突出的表现。在《老狗》中有一个景深镜头值得回味。儿子和儿媳看病归来(无法生育的疾病),父亲守在门口等待。儿子拖着沉重的步子走到父亲身边坐下,简单聊了几句后儿子默默地抽起了烟。结合前面的剧情,我们可以得知不能生育主要是丈夫的问题,但是他又不愿意主动去看医生。这一段则很好的体现出各人心境:妻子对于自己的释然,对于丈夫的埋怨和惋惜;父亲从希望,到疑惑,再到失望叹息;丈夫心里更是懊恼和郁闷,作为一个男人,不能生育有损尊严,不能延续家族血脉有愧。而年青一代不能延续香火则意味着传统延续的断层。《老狗》作为“藏地三部曲”的最后一部,作者个人情绪的表达更为明晰,即对于传统地逝去,即便叹息,唯一能做的也不过是自己内心的一份坚守。

(二)景别。万玛才旦的选景有着自己的风格,外景大多是全景,远景,内景多是中景,近景特写较少。镜头大多是微微俯视,人物在画面的底部。有人将此风格形容为“唐卡式的景别”②,即小中见大而又不失细节。在《寻找智美更登》中有这样一个画面:摄像机立于与屋顶齐平的高度向下俯视,而画面又被屋子和院墙分为三个部分:最上面是巍巍群山;中间大幅的是导演一行人和村民,他们面对着一个姑娘;姑娘在画面的下半部分。一副简单的画面交代了背景——偏远的山村,情况——导演寻找演员,主要线索人物——掩面女子。微俯的镜头凝视着地面所发生的一切故事,透露出导演自身的宗教文化修养。万玛才旦总是能不动声色的将藏族文化渗透到每一幅精心设置的画面中,将藏族风情融于最普通的日常生活,从质朴宁静的讲述中表达自己对于故乡的复杂感情。

(三)构图。万玛才旦从《静静的嘛呢石》就已经确立“平稳、和谐、均衡构图”③的原则。在这样的构图中,各元素处于一种和谐的状态,显得主次分明,有所侧重。此外,影片中还有大量的静态构图和象征性构图。如果大量使用固定镜头而不使人产生疲倦,那么一来在构图上要有美感,二来场面调度要主体明确。比如在拍摄寺庙,屋舍等建筑时,常采用对称性构图,让人产生庄严肃穆之感;在拍摄巍巍大山与苍茫草原等自然风光时,合理调配天与地、山与原之间的比例,让观者感受茫茫大地的自然之美。而在表现人物关系上,导演更关注人物内心变化。如在《塔洛》中,塔洛进入派出所和所长谈话时,他被炉子的烟囱所形成的横折形状框在左边;和杨措在一起时也是处于画面的边缘;而当塔洛回到大草原,和自己的羊群在一起时,他回到画面中间,成为自己世界唯一的中心。萬玛才旦所选用的构图以视觉上的饱满度超越浅显可见的物理美感,形成一种别有深意的象征意味,而象征性的框架构图则阐述了现代文明与传统文化的冲撞和思辨。

(四)声音。万玛才旦影片广泛使用同期声,没有画外音,没有音乐抒情。按照纪实美学在声音上的主张:“声音或一项新技术代表再现一个更加完整的世界形象的机会。”④ 也就是说,保留现场声音对于纪实是一个重要的加分项。当然,现场的声音也会经过一定的降噪处理,但这并不影响整体的同期效果。

另外,导演对于声音的处理还有一定的叙事和点题的功能。比如在《老狗》中,丈夫接妻子回家的路上,导演特别设置了一段《格萨尔王传》的音乐,还亲自翻译了字幕。对于这段导演的解释是:“我觉得这是一个遥远的声音,然后与当代的这种现实中噪杂的声音产生了某种呼应。”而在后面父亲、儿子、儿媳坐在一起看电视时,电视中一段假黄金的广告尤为刺耳,三个人静静地看着这个广告,强烈的反差产生一种冲击感,更与之前清亮悠扬的《格萨尔王传》形成鲜明的对比,导演的意图可见一斑。

二、缓慢而诗意的叙事风格

(一)娓娓道来的线性叙事。万玛才旦的影片严格遵循内在时间顺序的逻辑进行,采取了因果式的线性叙事,同时加入一些支线,使影片在叙述时更加耐人寻味,如同散文,形散神聚。《寻找智美更登》中,导演一行人要寻找演员是第一条主线,故事虽然主要按照此线进行,但是掩面女子的感情和制片人讲述的初恋故事一路上也伴随着穿插进来。在途中遇到的各式各样的“智美更登”,有年老的,卓别林式的,质疑传统的,甚至还遇到了一位现实中的。这些见闻如同一个个的珠子,被主线串在一起,用时间编织,最后形成一个因果式的结局。

作为主线的因果式线性叙事结构包含着两种含义:一是叙事的主要动力为事件的因果关联;二是较少设置打断时间进程的插曲式叙述,以较为单一的线性时间来展开叙事的线索。这种因果式的线性叙事结构由于能够与真实生活的实际流程保持某种程度的契合性,因此能够促使观众产生较大程度上的“幻象认同”。⑤ 这种认同感对于纪实风格所呈现的真实感起了重大的作用,也为导演的美学风格夯实了基础。

(二)空镜头的诗意叙事。所谓空镜头,有两层含义:一是画面中主要是自然景观和客观物品(也称景物镜头);二是空镜头不仅是景物镜头,“静态的,极致的,原生的都可以附上‘空的概念。”⑥这在电影美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万玛才旦影片中传统意义上的空镜头比较少,而将大量静态原生之美呈现在画面中。例如《老狗》中片尾处,老人带着羊群走后,镜头留在原地观察:一只羊脱离了队伍,但是它几经周折又返回去追上了羊群。这个镜头其实与剧情并没有关系,但是导演将这个意外捕捉到的情景留了下来。结合全片,我们其实不难猜测导演的用意——回归。羊回归到羊群里,而藏人也还是要回归传统,看看自己的民族。影片中的儿子作为年轻一代,从刚开始的卖狗,到最后的救狗,其实也是一种回归。空镜头在这里作为导演意图的隐喻,正应了一句话——一切景语,皆情语也。

三、对传统文化的渗透与冲击——影片主题分析

万玛才旦在接受访谈时被问到有关主题归纳的问题,他的回答是“我所有的片子……一直都是关注藏区当下的生存状况。”综合其影片我们看到一些坚守在深处的情怀:对于故乡现状的描摹,传统文化逐渐消逝的无奈等。虽然如此,但在表达过程中也有变化,从群体性的意象群,比如宗教、戏曲、习俗等,到个人化(个性标志明显)的表达。《塔洛》可以算作万玛才旦的第一部个体表达,其中小辫子与塔洛身份的双重丢失又有着群体性的象征——少数文化被主流文化所冲击渗透、有鲜明特色标志的个性化符号慢慢被湮灭后,民族身份又将何去何从?

这种冲击感正是影片即便冷静克制缓缓道来也依旧不能阻挡的主题所在。细细分析可以将它分四个层面。

第一层是汉族文化的渗透。这种渗透从语言开始,到文化终止。一个国家中主流文化的渗透是无所不在的。小喇嘛心心念念的西游记,小学生必修的汉语,以及具有象征性的《为人民服务》,正如第一部长片的片名《静静的嘛呢石》,嘛呢石表面看起来没有什么变化,经年累月地在那里一动不動地呆着,但是其实它的内部一直在发生着变化。第二层是现代文明的发展。现代化的进程过快,急匆匆的社会带着飞速转动的齿轮碾压着一切不合时宜的旧东西。第三层是全球化冲击。小喇嘛误看的港台激战片,能流利的背出英语字母表,《塔洛》中理发店招牌旁超人的“S”标识等。第二层和第三层不仅仅只是藏族所面临的,这是世界上大多数非发达主流文化共同的忧虑。作为汉族的我们,又何尝不是在感慨传统文化的流逝。第四层则是自我怀疑否定。正如《寻找智美更登》中的一个年轻人对于智美更登精神的否定;《老狗》中年轻一辈生育障碍,文化断层的隐喻。《老狗》中老爷爷宁为玉碎的坚守,恐怕将越来越少,终将变为塔洛一样彷徨不知往何处去。这份历史宿命般的必然,使“藏地三部曲”到《塔洛》中层层叠加的无力感达到了高潮。

四、结语

正如李安的跨文化身份赋予他的文化高度一样,万玛才旦的跨文化身份同样使他立足于更高的文化起点,他的影片以纪实的美学风格,娓娓道来的线性叙事,回望他的家乡,俯瞰他的族人,反思他的困境。万玛才旦曾坦言:“我们都面临着同样的困惑,不知道该做怎样的评判。我只是把这种状态展示出来,包括我自己也在这种状态之中。”但是我们还是应该看到所有为了挽救传统消亡的努力,破而后立,新事物产生所必经的阵痛是为了更好的明天!

参考文献:

①常慧娟,陈树超.“视界融合”: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的审美生成论探析一一以万玛才旦作品为例[J].吉林艺术学院学报,2016,(04):64-68.

②芦辰芳.静静的唐卡—万玛才旦电影作品研究[D].上海戏剧学院,2013.

③暴雪伟.谈电影构图的丰富表现力[J].电影文学,2012,(11):42-43.

④(美)尼克·布朗.电影理论史评[M].徐建生译.中国电影出版社,1994.

⑤李显杰.电影叙事学:理论和实例[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5.

⑥姚旭鹏.浅析“空镜头”在视觉美学中的运用[J].明日风尚,2016,(14): 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