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编无场次民族歌剧《党的女儿》的改编创作与角色塑造

2018-12-08 11:15王姿桦
戏剧之家 2018年28期

王姿桦

【摘 要】2016年5月16日晚7点,新编民族歌剧《党的女儿》在河南大学艺术学院音乐厅成功上演,本人扮演了剧中女主角田玉梅,同时我还塑造了该剧改编后加入的讲述者角色——罗美娟。由于一人分饰两角,所以时长90分钟的全剧演出中,本人净演出时间达到了78分钟,这对我的表演、演唱、体能、精神都是极大的考验。最终演出获得了到场观众的一致好评,同时也获得了原总政歌剧团双料“梅花奖”获得者、田玉梅原扮演者陈淑敏的高度评价。此次演出我们对该剧进行了新的思考与解构,将自己对原作中的不解与困惑作为切入点,在舞台上对剧目进行了新阐释与角色的塑造。

【关键词】民族歌剧:党的女儿:角色塑造:人物关系:改编

中图分类号:J8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1007-0125(2018)28-0021-02

一、对《党》剧剧本的改编与导演构思

本人对剧本的改编动机最初源自对核心唱段“万里春色满家园”的表演唱。以前在琴房演唱时,对角色表演与人物关系的处理并没有进行更深入的思考,但进入剧场跟随表演导师进行表演唱训练与片段排练之后,才发现自己对第六场的田玉梅在角色塑造时,有着一种隐藏的无法逾越的不信任感。这种感觉表现在田玉梅对自己女儿娟妹子的交流处理与人物命运设置上。为什么田玉梅要让娟妹子和自己一起“走”?娟妹子为什么不能活下来?既然是戏,为什么不能像其他众多中国传统戏剧一样,悲剧也给人留下一颗希望的种子,或是像《梁祝》化蝶那样给人留下明确的臆想空间呢?带着这样的疑惑,在反复的排练中我提出了改编剧本的想法,并完成了对剧本框架的改编如下。

首先,假设娟妹子没有死。那么可以在她的母亲田玉梅在“万里春色满家园”的唱段后加上孙团长下令枪决的戏,使田玉梅可以像老支书当初掩护她一样,用身躯挡住射向娟妹子的子弹。这样一来田玉梅的母性光辉就能和她为革命奉献生命的崇高人格一样,被人们更加清晰的感受到。同时也能保全娟妹子的生命,为革命留下火种,使娟妹子也和田玉梅一样成为革命的接班人、党的女儿,从而进一步延伸剧名“党的女儿”的意义。

其次,假设娟妹子活下来,敌人被追击而来的游击队剿灭,那么她一定会由刚正不阿、大义凛然的七叔公抚养长大,并且成为又一名坚定的共产党员。那么在她晚年回顾这场刻骨铭心的童年经历时会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与情景呢?不妨大胆的将这一设想加入到新编剧本中,让满头白发、风烛残年的娟妹子回到杜鹃坡,回忆并为我们讲述那段刻骨铭心的故事。

第三, 由我来饰演年老后的娟妹子。其原因有三:一是本人很喜欢这一角色设置,并且一人分别饰演田玉梅和老年娟妹子两个角色在表演上非常有挑战性。二是这是我的大戏演出,既然决定改编剧本,那么自己就要担起最重要的角色与演出任务,充分的展现演员塑造角色的能力与魅力。三是一人分别饰演两个差异很大的角色,更能够增添戏剧表演的魅力,如果化妆与造型上能够巧妙地解决掉上下场之间的衔接矛盾,那么也许可以给观众带来一种神秘感与意外的惊喜。

第四,既然以回忆插入的基调已经确定,由我来饰演老年的娟妹子也已经确定,那么出现在剧中的老年娟妹子应该叫什么名字?她应该出现(插叙)几次比较合适?分别在什么时间出现最能调动观众情感,起到合理的衔接作用?随着对剧本的反复研读和与饰演娟妹子的演员反复的对戏排练,我最终为新加入的这个角色起名为“罗美娟”。因为原歌剧中田玉梅的丈夫叫“罗明”,而在江西地区女孩子用“美”字做名字是较为普遍的,所以娟妹子的本名就被定为了“罗美娟”。此外,我思考开场(引出故事发展)与结尾(总结故事结局)是必不可少的,因为要一人饰演两角,而田玉梅又每场都有大量的戏份,想要进行人物造型的合理切换是没有更多空间的。所以,这样紧张的容量下,罗美娟两至三次的出场是最为合适的。

第五,关于删掉哪些戏与全剧的“无场次”处理。因为要在音乐厅进行演出,所以除了角色的服化造型要全部到位之外,舞美、道具都将尽可能简化,全场仅一桌一椅两凳,通过演员的表演来营造和转换空间感,舞台灯光仅作明暗与简单的色调变换处理。由于全剧剧情跌宕起伏、内容较多,而我又不想减少自己角色的唱段与表演容量来降低自身的表演难度。所以几次坐排后,我决定删掉原剧中第三场全场的戏,将“马家辉是叛徒”的确认过程简化,利用七叔公与田玉梅简短的交流和后面马家辉的不打自招,来将全剧合理的过渡到高度集中的田玉梅主线上来。再通过删掉场与场之间的衔接戏,用人物之间的合理上下场来完成全剧的无场次衔接,以此来达到始终连贯、饱满的情感与表演,营造出使观众注意力高度集中的音乐厅演出效果。但这样一来也就大大的提升了对演员表演的要求,尤其是我所饰演的田玉梅。

二、田玉梅角色塑造的内在思考与分析

田玉梅在《党》剧中无论是出场时间、出场次数、唱段数量、唱段难度还是角色使命和她与全剧各人物之间的关系等各方面来看,都是该剧毫无爭议的第一女主角。该剧剧名《党的女儿》则更是由该角色而得名的,也是对田玉梅短暂人生的总结与肯定。由此可见,塑造好田玉梅这一角色对于该剧演出的成功与否至关重要,那么想要在表演上塑造好田玉梅这一角色,就必须抓住田玉梅“信念坚定、积极勇敢、勤于思考、临危不乱”的典型的性格特征,只有这样才能塑造出个性鲜明、有血有肉的优秀共产党员田玉梅。

首先,田玉梅有着单纯、执着且无比坚定的革命信念。这决定着她在自己生死攸关的紧急关头,仍然不顾个人安危与儿女情长,将与组织联络并尽快找到叛徒避免更大的革命损失为首要任务,在“血里火里又还魂”之后第一时间赶往区委书记马家辉家与组织联络,也正是因此才见到了疯癫中的好姐妹桂英,并通过桂英的表现引发了自己对马家辉的怀疑。在《党》剧中很多段落都集中体现了田玉梅的这一特点,正是她的执着精神与坚定的革命信念才促使着全剧紧密的围绕着“查出叛徒是谁,支援游击队战斗”的核心任务不断的展开舞台行动,使角色信念、故事发展与戏剧理念相统一。

其次,田玉梅有着积极、外向且真诚果敢的人物性格。这决定着她在与人交往过程中,尤其是在革命工作中行事主动、果断认真、敢于表达的工作作风。也正是因为如此她才能在马家辉挑拨七叔公怀疑自己是叛徒之后,还能够不气馁、不焦躁、不放弃、不逃避,并积极的用真诚的言行打破谣言与误解,争取到七叔公的信任。从这一点上同时可以折射出共产党在革命初期的艰辛与困难,但正是因为有无数个像田玉梅一样的共产党员,积极主动地深入一线进行群众工作,才能使我党争取到更多群众的信任,带领大家走上革命道路,并最终完迎来了革命的胜利。

第三,田玉梅有着聪明、细心且善于思考的处事智慧。这决定着她在面对一次次困难考验时,能够审时度势的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迅速有效的化解矛盾、完成任务。这一情况在《黨》剧原剧第三场与第四场中均有着明确的体现。

第三场中七叔公受马家辉蛊惑,认定田玉梅是叛徒,不愿听田玉梅解释其中缘由。田玉梅百般无奈下并没有选择一走了之,而是出于对七叔公性格的了解并迅速分析、思考当前情况,变被动为主动,提出要带娟妹子离开不再拖累七叔公的要求。这样一来,就逼得忠厚、耿直的七叔公不得不说出马家辉游说其田玉梅是叛徒的事实,来证明自己这样做并非是怕田玉梅母女的拖累,而是出于对“叛徒”的拒绝。这样一来,田玉梅就有了合理的机会向七叔公解释自己的遭遇与其中的疑点,并进一步澄清事实,有效的解决了推动剧情发展的至关重要的矛盾冲突。

在此基础上,确定马家辉是叛徒的重要线索——桂英身上的矛盾也是通过田玉梅善于思考的处事智慧所解决的。桂英欲上吊自杀,双方僵持下去桂英很有可能真的会走上绝路。这时的田玉梅在门外软硬兼施,在发现桂英心中不愿“家丑外扬”之后,不断的表示要喊乡亲们来此,这才引得桂英不得不放弃轻生的念头。紧接着田玉梅抓住桂英此时脆弱的内心情感缺口,迅速的引导其回忆当初没有嫁给马家辉之前单纯、幸福的美好时光,用一曲“杜鹃花”唱段唤起了桂英无限的回忆与对现实的反思。而最终桂英在“杜鹃花”第二部分进入与田玉梅进行重唱,既是一种两人的情感升华与意识达成统一的象征,更是对田玉梅又一次善于思考、智慧处事化解危机的肯定。田玉梅在勤于思考、工作方法得当的塑造方面很好的展现出了我党在长期以来革命斗争中的工作特点,是共产党优秀党员的代表。

第四,田玉梅有着从容、勇敢且临危不乱的英雄气魄。这决定着她能够在一次又一次面临生死抉择时,坚定信念、不屈不挠,理性权衡个人得失与革命大局,从而做出崇高的人生选择。

在全剧中,田玉梅的机警沉稳、临危不乱的特点时刻闪耀着光芒并发挥着引领剧情走向的作用。第一场,在刑场上田玉梅的含泪托孤并大无畏的高喊“中国共产党万岁”;第二场,死里逃生后她没有选择躲避危险,而是寻找马家辉迅速投入革命工作;第三场,面对七叔公的质疑她理性思考,运用激将法恰当的处理信任危机;第四场,救下欲轻生的桂英和面对马家辉的抓捕在桂英的掩护下选择逃生,保存革命希望;第五场,组建临时党小组,临危受命担任小组长并部署行动战略,有效的帮助游击队反击;第六场,危急关头处决叛徒马家辉,并协助游击队员小程顺利撤退;以及全剧最终,面对敌人要挟,将生死置之度外,大义凛然、慷慨赴义。这些表演塑造都充分的体现出了田玉梅作为党的女儿的优秀代表所具备的优秀品质。

新编无场次民族歌剧《党的女儿》的排演过程中,我通过几个月时间的准备、整理、创作、排练与总结,深刻的感受到了演员研读剧本、揣摩角色、分析人物设置与人物关系的重要性。田玉梅、桂英、马家辉、七叔公、娟妹子等一个一个经典的人物形象都真实的出现在我的脑海里,我似乎完全能够读懂他们,知道他们在想什么,要做什么,而我又应该给予他们什么。

演员不是活的道具,尤其是舞台剧演员。进行角色塑造分析、人物设置与人物关系分析是演员的必修课,也是其舞台表演创作的核心任务,作为一名优秀的演员,不绝应该只依赖于导演来为自己灌输这一切。一个演员,为自己的舞台角色塑造负责,为自己与搭档的表演交流负责,为戏剧艺术的集体创作负责,为观众负责,这是其应尽的本分。而演员对剧本成功的创作改编是其自身表演与创作能力提升的重要表现,这一现象并不意味着演员要成为导演,而是意味着演员开始能够为所饰演的角色注入灵魂,演员开始将戏剧表演真正作为一门艺术形态来认真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