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秋飚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理应在讲文明、懂礼貌、守礼仪方面为学生作出表率,起到楷模作用。
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对学生起着重要的示范作用,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在学生的心目中可谓至高无上。很多学生家长都有这样的感受:孩子对于家长的话不一定能全听,对于老师的话却是言听计从,甚至有的孩子会把老师的话奉为“圣旨”。
如果教师在礼貌礼仪方面也尽可能做到位,为学生起到表率作用,久而久之,学生就会从老师那里学到更多懂礼貌、讲礼仪的良好习惯。
每个学期,学校都会开展“五小行动”,评选出“守时守序”、“文明礼仪”等行为规示范班,收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应该说,大多数孩子在活动中得到了锻炼,各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可也有极个别孩子,情况并不尽如人意,就拿我班学生林烨来说吧:
这小姑娘聪明伶俐,成绩优异,各方面表现较好,可就是有个小缺点——不大爱开口!上课时从不举手发言,即使点到她也往往支吾几声,声音就像蚊子叫似的;放学时,别的孩子都会向我打招呼,脆生生地道声:“老师再见!”唯独她,从来没听到她说这样的话语。
记得一次,正好轮到我值班。早晨,我站在校门口,看着三三两两的学生走入校园。这时,我发现林烨背着书包过来了,边走边和同学说着话。见我在校门口,她赶紧把头扭过去,拉起同学的手,一溜烟从校门另一端小跑进去。
看着这情景,我有点恼火,更为她感到惋惜。这么好的孩子,可不能在文明礼仪上有所缺憾,性格内向、举止文静不能成为她不讲文明礼仪的理由!
回到办公室,我还一直在想着这事,无意中,在一本杂志上看到这样一个小故事:一天,有人找到一位会移山大法的大师,央其当众表演一下。大师在一座山的对面坐了一会儿,就起身跑到山的另一面,然后就表演完毕,众人大惑不解。大师道:“这世上根本就没有移山大法,惟一能够移动山的方法就是:山不过来,我就过去。”
对呀,山不过来,我就过去!我眼前一亮,马上就有了灵感。
于是,第二天放学时,我就“盯”上了林烨:她还是和以往一样,混在人群里,正想偷偷地从我身边溜走。我冲她微笑着喊了声:“林烨,再见!”这时,我看到她脚步停顿了一下,脸上现出惊诧的神色,嘴巴动了动,最后还是什么都没有说,离开了。
面对这样的反应,我并不感到奇怪,对于孩子的教育,可不能希冀于马上见效。
于是,第二天、第三天……终于,到了第五天,也许是真被我感动了,当我再一次向她道别时,林烨怯生生地低声回了句:“老师再见!”这不亚于天降仙乐,对我来说,还有什么比这一声更珍贵的呢!
第六天,不用我再说,林烨主动向我道别,声音也大了许多……
现在的林烨,虽然还是不大愿意举手发言,但性格变得开朗起来,整个人也阳光了许多,至少,面对领导和老师,她也能主动上去打招呼了。
这件事让我想到了很多:东方人区别于西方人,有一个典型的特征,即不善于情感的表达。现代师生关系显然不再似古人那般等级化和僵化;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依然能看到很多教师放不下私塾先生的“权威”面孔,难以同学生进行平等的情感交流。若要建立真正的师生间的平等互动关系,教师应该起着主动的作用。
教育者们,请不要吝惜你们的情感表达,主動伸出手去关心、理解、帮助学生,如此才能让学生真正地敬爱你。文明礼仪教育是这样,其他方面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让我们记住:山不过来,我就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