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志強
超級颱風“山竹”於9月14日、15日橫掃菲律賓北部,造成至少12人死亡,數百人受傷和400萬人沒電沒水的災難之後,再於16日殺到澳門附近海面,於下午2點經過澳門,5點在臺山市海宴鎮登陸,不過,和去年“天鴿風災”造成澳門本地10人死亡、數百人受傷,財產損失數以百億計不一樣的是,今次“山竹”襲境,澳門本地沒有任何人死亡,傷者只有兩位,被吹倒的樹木和雜物也在48小時之內幾乎清理乾淨,實在是有點出人意料之外。
香港傳媒睇衰澳門
颱風“山竹”還未抵達港澳,便有不少香港傳媒,根據去年“天鴿風災”的慘狀,睇衰澳門特區政府和人民的反應,其中一份紙媒/網媒便曾刊文表示“山竹”對澳門構成重大的威脅,危機至少有4處:一、澳門歷史最悠久的嘉樂庇大橋年事已高,結構老化,可能會被暴風摧毁,斷橋殘體將被強風捲走,重擊南灣湖一帶的高樓大廈,包括新葡京和中銀等高層建築物。二、“山竹”雨量驚人,澳門低窪地區,包括下環區、沙梨頭、十月初五街、新橋和北區等地,今次也不能倖免,地下停車場變成多人喪命的葬身之所。三、離島(包括氹仔及路環)的人口已超過了二十萬,人口雖增多了,但卻連一間醫院都沒有,三條大橋全面封閉,若有大災難發生,離島孤立無援,勢必傷員無數。四、澳門的民防力量和設施有多大改進,樓宇老化嚴重,面臨強風,老化樓宇可能抵受不住,實在難料。
然而,當颱風真的襲境,澳門特區和人民的表現卻沒有那麼差勁,還是剛好相反,大家眾志成城,竟然頂住“山竹”的15級風力,令各方大跌眼鏡,一地玻璃眼鏡碎片。
庫姆斯的危機傳播模型
美國著名公共關係(危機傳播)學者庫姆斯(W. Timothy Coombs)曾在他編寫的名著“危機傳播手冊”(The Handbook of Crisis Communication)中,將“危機”(Crisis)定義為“一件無法預測的,威脅到可以期待的持份者/相關人士,並能嚴重影響到一個組織的表現和產生負面結果的事件”(the perception of an unpredictable event that threatens important expectances of stakeholders and can seriously impact an organization's performance and generate negative outcomes.)
以此定義出發,在澳門的這次“山竹襲澳”案例中,這場危機應該最少包括的“持份者/相關人士”(stakeholders),應是:澳門特區政府(有關官員)、民間企業(特別是六大博彩公司的數十個大小賭場)、一般澳門市民(特別是內港低窪地區居民)、大眾傳媒(包括本地、香港、珠海和廣州的傳統和網路傳媒)。
與此同時,如果將“危機傳播”(Crisis Communication)廣泛地定義為“蒐集、處理和傳播如何解決危機局勢所需的組織結構” (the collection, processing, and dissemination of formation required to address a crisis situation.)。這個“過程”(process)至少可以分為3個部份(parts)或3個階段(periods),即(一)、危機前(pre-crisis)的收集危機風險資料、為如何應對潛在危機作出決定、訓練有關人員如何應對危機;(二)、危機進行中(crisis management)的為危機小組收集和整理資料、對外界人士發放和危機管理有關的消息;(三)、危機後(post-crisis)的剖析危機管理的努力、對個人傳達必要的改變、提供必要的後續危機訊息。
危機前的準備工作
澳門特區政府(有關官員)方面:首先是澳門特區行政長官委任保安政務司黃少澤為召集人,將和防備颱風的有關部門(決策局)首長及專業人員集合起來,自9月12日起,天天都在“氹仔民防行動中心”開會,主持“民防行動中心應對熱帶氣旋應急會議”,一方面聽取氣象局對颱風“山竹”最新動向及移動路徑的匯報,一方面決定民防架構各部門的應對部署。集思廣益和作出決定之後,就馬上在政府網站上公佈決定,並同時由新聞局通知傳媒,公諸市民,讓大家都知道政府正在做甚麼工作。例如,風暴來臨前,由譚偉文兼任主持的氣象局,不斷主動提前預告風暴的各項動態,讓市民有充裕時間去做好防烈風防淹水等等措施,最為緊要。不但如此,澳門氣象局於15日晚間9時發出紅色風暴潮警告,內港低窪地區一樓居民應要馬上撤離後,響著警號的警車和救護車,便不斷在內港低窪地區巡迴,通知和接送市民到各個避難中心,暫避強烈颱風在澳門或鄰近地區登陸的威力。
民間企業(特別是6大博彩公司的數十個大小賭場)方面,在政府帶頭協調下,以漁人碼頭集團旗下賭場為首主動向博彩監察協調局申請停業。跟著便是史無前例的,澳門6大博彩公司的所有賭場,均於9月15日晚上11時起,全面暫停賭場博彩活動。此舉保障了數以千計以前在懸掛八號烈風訊號期間,也要按公司規定,在漫天風雨和雜物飛舞下,必須冒險前往賭場上班的博彩業從業員,甚至某些滯澳旅客的人身安全。除此之外,所有賭場也配合政府和議員的呼籲,將不會淹水的停車場(約2800個車位),免費開放給澳門市民停泊,令今年被水浸到的車子,也和人命一樣急降到零,最多只是在某些地勢較高之處有少數車子被吹翻而已。
一般澳門市民(特別是內港低窪地區居民)方面,內港低窪地區居民不但紛紛於15日晚間9時撤退避險中心,還很早便把一樓(地下)的貨物、傢俱、電器、雜物移到閣樓或二樓的高處,不再像去年一樣將物件擺在一樓或地下室,部份可能被水浸的地下停車場亦早早封閉,車子統統停到高處或賭場停供的免費停車場去。除此之外,不少居民都在6月14日便開始在各大小超級市場、五金店和雜貨店,購買食水乾糧、膠帶紙板、電筒蠟燭等等,風災來臨時萬一發生停水停電的各項民生必需品。至於住在高層大樓的居民,就用各式各樣的膠帶,用多采多姿的各種幾何圖案,把大樓玻璃窗戶貼得牢牢靠靠的,有些住戶還加貼上報紙(防止強風引起玻璃窗共振引起爆窗),甚至用硬紙板和木板遮蔽起來(以免室內空氣對流往外壓破玻璃),一時之間,到處可見“米”字圖型。
大眾傳媒(包括本地、香港、珠海和廣州的傳統和網路傳媒)方面,今次所有新聞工作者都克盡責任,在民防行動中心得到消息後,馬上通過電臺、電視和網路的直播新聞,將政府和民間的各項有用消息,儘快通知社會大眾,早作準備。當然,網路謠言仍是在難免,但是,一有網路假新聞出現,網路便馬上有真新聞出來澄清,大多數市民亦自覺抵制各種造謠傳言。
危機進行中的即時反應
由於準備得法,當颱風“山竹”正式來襲時,澳門特區政府(有關官員)、民間企業(特別是6大博彩公司的數十個大小賭場)、一般澳門市民(特別是內港低窪地區居民)、大眾傳媒(包括本地、香港、珠海和廣州的傳統和網路傳媒),其實都沒有多少狀況發生,最重要的是沒有發生大規模的水浸、塌樹、爆玻璃窗和停水停電。
唯一可以提及的是颱風來時,內港低窪地區的下環街、司打口、火船頭街、沙梨頭、爐石塘、福隆新街一帶,仍然浸到1.2米到1.5米,電力公司為保護供電設施及在水退後能盡快供電,在16日下午1時開始主動停電,並指出會於水退後3至4 小時復電,當內港低窪地區的多棟大樓暫时停電後,跟著就有人在網路上散播謠言,稱澳門會在兩點半全面停電,不過,這個謠言馬上便被網民打臉,再被政府公開澄清,其中最令大家稱讚的當然是澳門特區政府在16日中午提前決定宣布,17日(周一)大學、中學、小學、幼稚園全面停課,除必要人員外所有政府公務員停工,以方便颱風過去之後的清理障礙物行動,能夠順利開展。
不過,保安政務司司長黃少澤指出,今次應對颱風仍有不足之處,如部分低窪區居民不願撤離,需掌握更多技巧和耐心;個別人士惡意造謠,當局的澄清工作應要更有效;個別人士(竟然在強風中)前往危險區域,這部分的宣傳教育亦需加強。
危機後的善後工作
危機發生後,即由於17日(周一)停課停工,澳門各類社團(包括建制派、民主派和無黨派議員辦公室)動員的數萬志願工作者(義工,大多數是中學生和大學生),配合政府部門(主要是民政總署)員工,全面清理澳門各條街道和公共場所,令澳門市民的生活在48小時內迅速回復正常。
善後工作上,最特別之處是澳門警方出動治安用途車輛,協助市面恢復正常。例如,本來用於驅散暴亂份子的“水炮車”,澳門治安警察廳就出動來清洗西灣大橋下層,令大橋能夠儘快恢復通車;特警專用的“燈光車”,就在晚間出動,幫助清理各區樹枝路障;特警隊專用的“雲梯車”,原本用作行動中讓特警隊員盡快去到高位,今次也出動協助警員處理危險樹枝。
環境保護局的“建築廢料堆填區”也由(周一)起恢復正常開放時間,二十四小時對外開放予有需要的車輛傾倒廢料,以配合市面的清理工作。
還有那個崔世安特首自稱“安哥”,代表澳門特區政府,在各大報刊登的,分別向全澳居民和全體公職人員發出公開致謝信。
總體表現,完勝香港
這次應對“山竹”,澳門人和香港人很不同的是,全澳各大小超級市場、五金店和雜貨店,都沒有趁機加價。例如,膠帶還是照不同規格賣八元、十元或十五元一卷,沒有人把它像香港某些店舖一樣,抬價到五十元一卷;礦泉水和蒸餾水五元的還是賣五元,六元的還是賣六元,沒有人把它抬價賣到十元或以上。
在善後工作上,香港警察只能用扯大纜方式去拖樹,用手鋸去鋸粗過大腿的樹幹,搞笑至極,和澳門警察可以出動水炮車、燈光車、雲梯車相比,確實是人比人,比死人。
總而言之,相比香港特區政府沒有宣布停課停工,大批市民要在障礙物滿街都是的馬路上趕火車、趕地鐵返工,再加上東鐵停駛,計程車和小巴趁機加價,令數以百萬計的港人滯留在新界大圍火車站,幾乎發生群眾暴亂的惡劣情況相比,澳門官民在這次颱風“山竹”來襲時的總體表現,實在是完勝一向自稱“基建超正、管理有效”的香港,真的是令所有人都跌破眼鏡,一地玻璃碎片,情何以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