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促进军校管理与教书的融合

2018-12-08 09:37张铮刘涛
文教资料 2018年24期
关键词:军队院校教学效果

张铮 刘涛

摘 要: 管理与教书是军校育人体系的两个主要方面,是培养担当强军重任的优秀军事人才不可或缺的两个重要支撑。深入研究如何积极有效地促进军校管理与教书的融合,达到合心、合群、合力、合拍,对于明确职责分工,防止出现管、教推诿,提高军校育人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军队院校 军校管理 教学效果

管理与教书是军校育人体系的两个主要方面。作为学校,教书天经地义,传道、授业、解惑,并授人以“渔”。作为军校,又必须严格管理。现实围绕增强军校育人实效的努力中,一些人容易不自觉地陷于管理和教书孰重孰轻,最终偏诸其一的困境之中。最易造成这一“两难困境”的原因,主要是现代军校培养人数的增长、培训内容的增加及管理者与教书者的分离。然而,管理和教书对于培养优秀军事人才的作用,既不可或缺又不可相互替代。从这一点看,积极促进军校管理与教书的融合,达到合心、合群、合力、合拍,对于防止出现管、教推诿,提高军校育人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一、紧盯共同育人目标,促进管理与教书合心

我国古代,兵家不仅重视士兵的技能训练,更重视部队管理。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那时部队的管理者往往是“教书”者。战时,管、教、用都由“将”或“帅”一人完成。以戚继光为例,不但要求下辖所有将领精通各种兵器,还要教会部下使用这些兵器。因为只有这样,带兵的将领才能指揮各营协同作战,发扬火力优势,取得作战的胜利[1]。现代军校只是技能培训的单位,不管作战,往往管理者与教书者分离,极易“三心二意”。因此,促进管理与教书的融合,首先是使管理者与教书者合心。怎样才能合心呢?常言讲,志同才能道合。这个志,应该是“培育出优秀军事人才”这个目标,并把这个目标作为自觉的心愿和行动。为此,必须破除以下两个错误认识:

首先,要破除教书只是传授知识,忽视思想政治工作的认识。初入军校,学员由原来“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中学苦读阶段一下子解脱出来,加上对大学生活的自我描美及军校的衣食包办,年轻而自由的心最易随风放飞,极须有人拉线。这根线,管理者拉,教书者也要拉。教书者不仅是拉,还肩负着引导和放的重要责任。随着大学生活的逐步深入,在进入正确轨道之后,就应放其高飞。这就是思想政治工作者的责任所在。

其次,要破除管理就是维护教书秩序,而非培育人才的认识。美国著名西点军校之所以能培育出许多杰出人才(不仅是军事人才),很大一方面得益于其严格的管理[2]。管得在理,风正心齐,人才素质和能力提高都会获益。放任自流或管得背离,人才成长就易偏离方向。只有教书者和管理者真正破除了错误认识,内心深处有着强烈的育人意识,才能众志成城。

二、科学构建育人平台,促进管理与教书合群

所谓管理与教书合群,指针对学员阶段性培养目标,管理者与教书者能够有效融合,共同攻关。因此,促进管理与教书合群,是提高育人实效的关键。这个“群”,一方面不能太大,太大则难以协调统一,力量势必分散。另一方面不能太小,太小则不能形成协同作战的优势。如何使管理与教书合群呢?做到以下两点是必需的:

首先,要科学处理好学科体系与管理体系的关系,划好群。现在军校常见的育人体制划分有两种:一种是按学科体系划分管理体系,将学员划分到各个学科系,学科系既是管理单位,又是教学实施单位。另一种是将学员与教员分开,成立专门的学员旅,管教员的专门管教员,管学员的专门管学员。两种划分办法各有利弊。前者专业性强,管理与教书易融合,但学员横向交流少,需有一定的综合素质作基础。后者管理与教书融合难,但提升管理效益,便于学员综合素质培养。总之,选择什么样的群,必须依据各军校不同的办学目标,并结合学员阶段性的培养特点而定。总体来看,前者更适合任职学员的培训模式,后者更适合基础学员培养模式。

其次,各部门要积极为管理者与教书者搭桥拉线,合好群。划好了群,拉近了距离,但不等于已合好群。现实中我们看到,最直接、最了解学员的管理者——学员队干部与教员之间似乎仍有一定距离。产生这一距离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对对方工作不了解,不到迫不得已,不愿涉猎其中;二是对对方工作认同不一致,如有的教员认为队干学识低、素养差只注重训练,有的队干认为教员书呆子、过于古板只注重学术等;三是年龄等其他方面的原因。一般来说,队干总体年龄较年轻,往往出于对自身发展的考虑而导致这个群体流动性过强。教员总体年龄偏高,与当今青年学员之间有思想上的代沟。因此,各级部门应该为管理者与教书者搭桥拉线,消除这一隔阂,缩短两者间的距离,甚至在有条件的时候试行相互兼职或岗位互换,以增加彼此间的交流、了解和信任,达到培育人才上的合作与默契。

三、紧紧围绕学员主体,促进管理与教书合力

形成合力的关键是以学员作为共同着力点,在实践中不能须臾偏离这一着力点。这就要求无论是管理者还是教书者,都必须牢固树立学员主体意识,做到想学员所想,授学员所需,解学员所惑。

首先,提倡以人为本的管理方式和积极开展素质教育。人本管理和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尊重人才及成长规律。为此,一是管理者和教书者必须不断提高自身修养,提高全面素质,具有乐于扑身工作的热忱、勤于发现问题的眼睛、善于倾听意见的耳朵和勇于改进不足的胸襟。积极融入学员学习和生活之中,做知心兄长和良师益友。二是按照人才成长规律和特点不断充实教育内容,改进教育手段和方法。在课堂教学及各种讲座中,既让学员学到知识,又让学员受到启迪,达到知识上增长,心灵上洗涤,思想上升华。开展日常思想政治工作,做到贴近生活、贴近思想、贴近现实。进行交心谈心和说服教育,要做到情理交融,打动人心。既坚持讲大道理,晓以利弊,指明方向,又注重从小处着手,讲透小道理,达到以理服人、以情动人。三是结合人才成长需要和实际困惑及时排忧解难。真正做到生活上关心、学习上关注、心灵上关爱,为人才成长造就阳光和雨露。

其次,注重塑造良好的自身形象。形象就是方向,形象就是力量。无论是管理者还是教书者,塑造良好的自身形象,给予学员的力量都是无穷的。从教书者来说,是学员学习和模仿的对象。塑造良好的自身形象,对学员能产生巨大的拉力。实践来看,教书者应努力塑造扎根讲台的螺钉形象、刻苦求知的良师形象、恪尽职守的红烛形象。从管理者来说,是学员日常生活的活准绳。塑造好自身形象,对学员能够产生巨大的推力。实践来看,管理者应努力塑造好遵纪守法的标兵形象、攻关克难的尖兵形象、引航导路的益友形象。

四、优化整合内容方法,促进管理与教书合拍

能否合拍是决定育人效果强弱的重要一环。管理与教书合拍,力量就能汇小成大,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首先是管理与教书内容合拍。军事指挥人才的成长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在这项系统工程中不同成长阶段的特点不同,对于军事指挥人才的培养不尽相同[3]。一定要在培养过程中定好主旋律,打好大拍子,即教书与管理的内容都应符合人才成长规律,并根据人才渐进性成长需求,针对性地安排好阶段性重点内容。形成这种配合,主要是学校施训部门和管理部门在制订计划时要站在全局高度,从总体上把握安排。使学员施训内容与管理计划符合成长规律,达到合理、同步、務实。从小的方面来说,是把好小节奏,唱好小合声。即各具体单位的管理者与教书者在大前提下主动作为,针对本单位学员特点,补充内容,协同合作。这一点非常重要,小节奏把好了,方显乐曲之精妙,小合声合好了,方能绚丽悦耳。怎样做到这一点呢?其一,相同的内容唱响调。管理与教书虽是两种不同的育人手段,内容上却有相互叠合的地方。如管理离不开说服教育,教书又离不开维护课堂秩序、督促学员学习等管理活动。对于这些相通的内容,大可以借来“芭蕉扇”。这样既充分利用了资源,又不显得重复,节省了学员时间,增强了管理与教书的效果。实践中看到,学员管理中的一些问题更愿意向教员倾诉,教书中的一些问题更多的反映给管理者。这就要求无论管理者还是教书者,都必须及时了解情况,主动协作沟通,并经常利用他之长处,做好补充工作。其二,不同内容合好声。由于管理与教书中更多是内容不同的,但因都作用于学员,如果管理者与教书者不能有效协调,有时就会出现时间上冲突,甚至内容上抵触的现象,这就要求不同内容合好声,而不能各行其是。如有的管理者片面地提出“有第一就争,见红旗就扛”的口号,从鼓励学员力争上游来看是对的,但往往是风太急、浪太多,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压得学员喘不过气,连正常的学习进程都被打断,教员叫苦不迭。有的教员在学员进行重大活动期间仍不注意减负,布置了大量习题,或占用节假日开展学习座谈,学员及管理者暗地里牢骚满腹等。

其次是方法合拍。灵活多样的教书方法、喜闻乐见的管理形式是学员广泛欢迎的,也是管理与教书方法合拍的重要基础。因此,管理者与教书者必须不断加强研究和探索,努力寻求一些既能使学员学到知识,提高素质,又有益于管理的新路子、好方法。如有的教员主动与学员队挂钩,担任辅导员,并帮助建立管理网络,设立交流信箱,提供习题库、课外知识网页。有的单位将理论教学与学员社会考察很好结合起来,组织学员赴革命老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参观见学,既见证了历史与现实,鼓舞了精神与斗志,又亲和了同学关系、师生关系及与管理者的关系等。这些方法都大有裨益。

参考文献:

[1]王兆春.从《纪效新书》与《练兵实纪》看戚继光对古代军事学的贡献[J].军事历史研究,1987(10).

[2]胡峰笙,荆博.西点军校领导力培养特点探析[J].继续教育,2018(01).

[3]陈祥.高素质新型军事指挥人才成长规律性研究[J].军事交通学院学报,2017(01).

猜你喜欢
军队院校教学效果
军队院校装备课程信息化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用信息技术增强初中篮球教学效果
关于提高开放电大“统计学原理”教学效果的探讨
浅论军队院校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
军队院校军体训练风险管理研究
用强军目标指引军队院校校风建设
提高病理学教学效果的几点体会
加强焊接教学质量提高焊接教学效果的探讨
抓好课的结束部分 深化体育教学效果
毛泽东与军队院校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