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视域中的中国价值观理论来源与建构原则

2018-12-08 09:49田龙过
西部学刊 2018年9期
关键词:共识倡议共同体

摘要:“一带一路”视域中的中国价值观不能简单等同于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丝绸之路的历史经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国全球治理理念、中国开展国际合作的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的奋斗目标,是“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价值观构建的理论基础、思想来源和现实基础。倡议精神与国际现实统一,理论与实践统一,中国价值理想与沿线国家价值信念统一,责任、权利与义务统一,是“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价值观预设的基本原则。“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和“共商共建共享”是“一带一路”视域中中国价值观的具体内涵。

关键词:“一带一路”;中国价值观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CN61-1487-(2018)09-0030-03

中国“一带一路”倡议能否被沿线国家认同和接受,关键在于“倡议”(《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简称“倡议”)所预设的中国价值观能否得到认同和接受。近年来,关于“一带一路”视域中中国价值观的研究逐步得到国内学术界的重视,但更多学者关注的是中国价值观的国际传播策略和方式方法。“一带一路”视域中的中国价值观核心内涵到底是什么,建构原则是什么?不解决这些问题,“一带一路”背景下的中国价值观国际传播不但无法取得预想的效果,反而可能引起误读和误解,影响“一带一路”倡议的落实。

从上世纪九十年来以来开展的中国价值观研究成果斐然,学者们从中国价值观的概念界定、基本内涵、基本内容、结构层次、构建途径、价值排序、价值秩序的重建等方面展开了广泛深入的研究,对马克思主义价值思想研究、中国传统的价值观思想以及西方价值观对中国价值观形成的影响也进行了深入分析,尤其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成果丰富。但同时应该看到,关于中国价值观的内涵至今并没有形成学术共识。一种观点认为,当代中国价值观就是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另一种观点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只是当代中国价值观的来源之一,它与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西方现代文化价值共同建构了当代中国价值观[2]。除此之外还有一种观点认为中国梦是当代中国价值观的通俗表达,当代中国价值观等同于中国梦[3]。从国际传播(对外传播、对外宣传)视野尤其是从“一带一路”视野研究中国价值观的成果并不多见,仅有的部分成果中关于中国价值观的界定,基本上还是沿用国内学术界关于中国价值观的几种看法。

“一带一路”视域中的中國价值观能否等同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括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和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是从政府、社会和个人层面对中国国内的价值诉求,目的是最大程度地凝聚社会共识,使其成为全体社会成员共同的价值信仰,并以其为指导,约束和规范政府、社会和个人的日常行为和生活。而“一带一路”背景下的中国价值观则是中国对外交往、国际合作的价值观,它虽然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脉相承,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国际化体现和国际化表达,但价值观的侧重点和核心内容是有区别的,不能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简单照搬到“一带一路”中国国际传播中。因此,只有从理论上重新界定“一带一路”背景下的中国价值观的内涵,深入挖掘“一带一路”背景下的中国价值观的思想理论基础,辨析“一带一路”背景下的中国价值观与当代中国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区别和联系以及它们背后的深层逻辑关系,才能为“一带一路”背景下的中国价值观建构奠定扎实的学理基础。因此,“一带一路”视域中的中国价值观只能回到“一带一路”“倡议”中去挖掘,从“倡议”与国家相应的“一带一路”政策、措施和法律法规以及中国领导人关于“一带一路”的讲话阐述中进行互文性印证,从“一带一路”的历史与中国改革开发和国际合作的实践去重新归纳总结。同时,必须指出的是,“一带一路”倡议中所蕴含的中国价值观只是一种价值预设和价值诉求,它必须通过共建主体间的交流协商才能形成价值共识,才能生成各个参与主体公认的价值规范。

历史上的“丝绸之路”是双向开拓的商贸之路、文明之路和合作之路,是促进沿线各国繁荣发展的重要纽带。跨区域的贸易往来是“丝绸之路”存在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是“丝绸之路”形成的原始动力。“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是东西方几千年来所有参与主体在“丝绸之路”这一历史场域中互动交流而共同生成的价值观。作为历史上“丝绸之路”在二十一世纪的现实展开和重新扩展,中国倡导的“一带一路”顺应了“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的潮流”,目的是维护全球自由贸易体系和开放型世界经济,把“一带一路”打造成二十一世纪“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一带一路”倡议所蕴含的价值观既是历史上“丝绸之路”价值观的当代阐释,也是中国古代价值思想的现实体现,是中国改革开放和国际合作等一系列成功经验证明了的互利双赢的价值理想。

价值共识是“一带一路”倡议的逻辑起点和构建前提。价值共识基于价值认同,凝聚共识就是建立价值互信和价值认同。有了这种价值认同,世界各国才能对“一带一路”建设倡议及相关的行动规划形成稳定的希望和目标,才能有效地维系“一带一路”场域内互利共赢的合作秩序,减少“一带一路”合作中的不确定性。也只有了这种价值认同,中国才能和世界各国一道明确“一带一路”的建设目标和方向,形成价值共识,从而激发和聚合“一带一路”建设的巨大精神动力。因此,“一带一路”背景下的中国价值观之内在规定性只能从“一带一路”的历史经验、合作倡议、发展愿景和中国的国际合作实践等综合理解与把握。

价值共识是对合作主体间价值理念的认可和对合作事实的评价性反映,需要基于主体间价值理念和实践成果的相互印证。理念是一种价值诉求和合作愿景,事实是这种价值和愿景的实践化结果,以合作的事实促使沿线国家对合作价值的认识,并将这种认识内化上升为自觉自为的意识和行动,价值共识才能形成。同样有了对合作事实的价值认识,才能提升深化合作事实。《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通过对两千年来古丝绸之路各国相互合作历史经验的回顾和“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绸精神的总结,向世界各国展示了前人相互合作互利共赢的历史事实以及对合作事实的评价性总结和反映,这种历史共识和价值共识是当今“一带一路”合作的基础共识,也是建构“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价值观的先决条件。[4]

联合国宪章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世界公认的价值理念,是国际政治中价值关系的反映,是世界各国共同参与、创建和生成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愿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发展同所有‘一带一路建设参与国的友好合作”,“‘一带一路建设秉持的是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不是封闭的,而是开放包容的;不是中国一家的独奏,而是沿线国家的合唱”[5]。“倡议”所呈现的价值观是联合国宪章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具体呈现和创造性应用。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国际合作实践也向国际社会证明中国是这种价值理念的倡导者、遵守者和体现者,中国的外交实践为这种价值承诺提供了现实的事实依据。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种场合提出了构建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的“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理念,为“一带一路”价值观做了最好最全面的注脚。“共商共建共享”强调的是世界各国共同参与、平等协商、共享发展机会和发展成果,强调的是不同价值观的相互理解、相互包容的发展机制,目的是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奠定共同的价值基础。李克强总理在十二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上所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代表中国政府做出“作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的郑重承诺。作为中国呈现给世界的合作共赢的建设性方案,《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凝聚了“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新的价值共识,为全球合作指明了方向。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坚持开放合作、和谐包容、市场运作和互利共赢的合作方针,是对已有的国际公认的合作发展价值观的尊重和延续,是中国对全球合作的价值诉求和价值期待。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从一个贫穷落后的国家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所取得的令世界为之惊叹的伟大成就是这种价值追求的最好体现。因此,“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既是中国倡议的“一带一路”共建理念,也是“一带一路”背景下的中国价值观的凝练表述。这种价值观建立在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以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来源于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来源于坚持和提倡和谐包容,文明宽容,求同存异、兼容并蓄、和平共处、共生共荣的中国古老文化传统和价值追求。

“一带一路”的中国价值观必须建立在沿线国家对这种价值认识和价值关系评价的基础上,即认识到这种价值观对他们国家所具有的意义何在。中国在预设“一带一路”价值观时必须考虑到沿线国家先在的价值观和对“一带一路”的价值期待,考虑他们在这种价值关系中的地位和利益。因此,“一带一路”视域中中国价值观国际传播绝不是单向的价值输出,不是为了中国软实力的扩张和中国世界话语权的扩大,更不是为了简单地在世界面前塑造中国的价值优越感。“一带一路”的中国价值观传播仅仅是为了基于预设的国际性的“共识”性价值诉求而再建“一带一路”参与主体间的价值共识,并以价值共识为基础,吸引更多的“一带一路”国家尊重、理解、认同这一价值,从而形成“一带一路”合作共建的价值共识,激发他们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积极性,从而造福沿线国家,实现共建共赢的目的。否则,盲目的价值设定和自我中心主义的价值输出,不但违背了“一带一路”的价值历史,歪曲“一带一路”所蕴含的价值追求,而且在国际传播实践中极易引起他国的误解、曲解,甚至是对抗性的解读,同时也会误导中国自身。因为对传播目的错误的认知会导致错误的价值观,导致错误的国家定位、国家身份、国家行为和错误的国际关系原则,并将营造错误的媒介环境,造成国际社会对中国更深的误解,为西方国家制造“中国威胁论”“中国殖民论”“中国霸权论”提供借口。[6]因此,“一带一路”背景下的中国价值观应该是一种和平共处、共生共荣的国际交往观,相互尊重、公平正义的国际竞争观,能力、义务与责任三位一体的国际发展观,它所彰显的价值追求,是中国当代价值观与世界普遍遵循的价值准则的完美结合,是中国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形成的全社会价值共识的国际表达,是全国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和价值目标,也是中国参与全球治理和国际合作的价值承诺。

“丝绸之路”的历史经验、和平共处的五项原则、中国全球治理理念、中国国际合作的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的奋斗目标应是“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价值观建构的理论基础、思想来源和现实基础。“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共商共建共享”的中国全球治理理念是“一带一路”视域中中国价值观的具体内涵。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构建“共享发展成果,打造甘苦与共、命运相连的发展共同体”[7],共商共建共享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原则,也是其价值追求的实现路径,它与“一带一路”倡议相互印证。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体系“秉持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的共同价值”[8]是人类生存价值观、社会价值观和政治价值观的科学体现,[9]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全球治理和国际合作中的体现。这种价值观将“一带一路”倡议精神与国际现实统一、理论与实践统一、中国全球治理理想与沿线国家价值信念统一、责任、权利和義务统一,相信会赢得沿线国家乃至全世界的认同和接受,激发和引导更多的国家参与到“一带一路”建设当中,实现共同发展、共同繁荣的世界新格局,“让各国人民相逢相知、互信互敬,共享和谐、安宁、富裕的生活”[10]48。

参考文献:

[1]江畅,蔡梦雪.“当代中国价值观”概念的提出、内涵与意义[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4).

[2]刘民主,冯颜利.当代中国价值观的内涵探讨[J].探索, 2016(1).

[3]骆萍,孔庆茵.当代中国价值观:内涵、意义与传播策略[J].探索,2015(4).

[4]田龙过.“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价值观国际传播的“共识”策略[J].传媒,2018(12).

[5]习近平.迈向命运共同体开创亚洲新未来—在博鳌亚洲论坛2015年年会上的主旨演讲[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5-03-30.

[6]田龙过.“一带一路”国际传播中的问题:理念、心态与话语策略[J].西部学刊,2018(6).

[7]习近平.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欢迎宴会上的祝酒辞[N].人民日报,2017-05-14.

[8]石云霞.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科学体系研究[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8(2).

[9]林伯海,杨伟宾.习近平的人类共同价值思想初探[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6(2).

[10]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

猜你喜欢
共识倡议共同体
爱的共同体
浙江向全行业发起廉洁自律倡议
共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共识 共进 共情 共学:让“沟通之花”绽放
论思想共识凝聚的文化向度
构建和谐共同体 齐抓共管成合力
共同体的战斗
商量出共识
保护一半倡议: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愿景和实践
A Dialogue about Innovation in Global Economy Governance in Chongq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