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永山
中图分类号:F724 文献标识码:A
内容摘要: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获得了长足发展,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升级,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但是,在我国城乡商贸流通中,由于城乡市场分割现象的存在,使得我国城乡之间呈现二元经济结构,这极大制约了城乡商贸流通的发展,形成城乡二元商贸流通体系。本文首先介绍了城乡市场分割的现状,接着对城乡商贸流通业统筹发展机制与模式进行了系统性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指出了城乡商贸流通业统筹发展的具体路径,这不仅有利于推动我国城乡市场分割现状的转变,还有利于促进城乡商贸流通统筹发展。
关键词:二元经济结构 城乡市场分割 统筹发展机制 商贸流通
我国城乡长期的市场分割局面,使城乡之间形成了鲜明的二元化经济结构,由此造成了我国城市地区和农村地区在经济发展和商贸流通方面的巨大差距。城乡商贸流通指在城市地区和农村地区之间展开的贸易往来过程中商品的移动或流通,这种移动或流通不单单是指城市地区的工业品向农村地区移动或流通,还指农村地区的农产品向城市地区的移动或流通,因此城乡商贸流通,本质上是一种双向的流通贸易方式。城乡之间的商贸双向流通,不仅有利于提升城乡之间贸易往来的频次和效率,还有利于城乡之间各种资源要素的优化配置。但是,现阶段我国城乡商贸流通统筹中,一般都是采用城乡市场对接、制度互补、协调分工等机制,这种机制的存在,不仅对城乡商贸统筹模式的建立十分不利,而且极大制约着城乡商贸的双向流通。城乡市场的分割,使商品在城乡之间的流通受阻,由此形成城乡的二元商贸流通体系,不利于城乡商贸流通统筹发展。因此,对我国城乡市場分割与商贸流通统筹模式选择进行探讨是十分必要的,这有助于推动我国城乡市场分割局面的转变,也有助于提升城乡商贸流通业的竞争力,促进城乡商贸流通统筹发展。
城乡市场分割现状
(一)城乡市场差异
表1为1990年至2015年我国城乡市场总数量及各自占比,从表1中可以看出,在1990-2015年间,我国农村地区商贸市场数量始终比城市地区多,从数据上来看,城市地区商贸市场的增速远超农村地区,农村地区商贸市场数量在逐渐减少中,尤其是在2003年,农村地区商贸市场的减少速度达到了12.8%,虽然在后期,由国家各部委领衔的“万村千乡”计划的带动下,农村地区商贸市场的下降速度得到了缓解,而且自2000年开始,其在商贸市场总数量中的占比也趋于稳定,但是农村地区商贸市场萎缩、占比不断下降却是不争的事实,这也是城乡市场分割局面的显著表现。
表2为1990-2015年我国城乡市场社会消费品总销售额及各地区销售额,从表2中可以看出,我国城市地区的消费品总销售额始终远超农村地区,这说明城市地区市场在消费规模上都要高于农村地区市场。表2中,农村地区消费品销售额的增长率要远远低于城市地区,以2015年为例,城市地区消费品总销售额增长率为23.2%,而农村地区仅为15.8%,这也说明城市地区由于地理位置、基础设施建设等优势,在市场发展速度方面远快于农村地区,这也同我国城乡之间的二元经济结构格局相呼应。
(二)城乡商业结构差异
由于城乡之间二元经济结构的存在,不但使城乡之间在资源配置和商品流通方面有明显的差异,在商业结构方面也同样存在问题。首先是商业业态上的差异,在城市地区的商业业态中,主流的商业业态主要是先进的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等,但是大部分农村地区依然在使用传统、落后的商业业态结构;其次是市场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差异,城市地区商贸流通网络建设较为健全,商贸交易及流通方式都是采用现代化方式,效率大大提升,而农村地区商贸流通网络基础较为薄弱,商贸交易及流通方式比较落后,而且现阶段农村地区的主要商贸交易形式以摊位式为主,还处于商贸流通和交易的初级形式;最后是市场主体方面的差异,城市地区的市场主体主要以企业为主,企业的规模一般比较大,层次较高,而农村地区市场主体主要以个体商户为主,不仅规模小、层级低,而且市场环境较差、专业化程度不高,此外,虽然农村地区市场主体在数量上占据较大优势,但是其综合实力较弱,能覆盖的市场规模不大,这使得它们在同城市地区市场的竞争中处于不利局面。
(三)城乡居民消费水平的差异
表3所示为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消费性支出及恩格尔系数对比表,从表3中可以看出,2015年我国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5890元,而同时期农村居民的纯收入为11842员,城市居民在人均可支配收入方面是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2倍多。这种收入上的差距,导致城乡居民在消费支出方面的差异,比如2015年,我国城市居民的人均消费支出为18344元,而农村居民消费性支出仅为城市居民的二分之一。
城乡居民在可支配收入和消费性支出方面的综合差异,决定了他们在消费需求和消费层次等方面的结构差异。以冰箱、洗衣机、电视机为例,这些被城市居民当作普通家庭用品的电器设备,在农村地区还远没有普及,其保有量只有城市地区的三分之一。可以看出,城乡居民在消费水平、消费结构和消费习惯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必然会导致二者在商贸流通业的差异。
城乡商贸流通业统筹发展机制与模式
(一)城乡商贸流通业统筹发展机制
1.城乡一体化对接机制。要实现城乡商贸流通业的统筹发展,最重要的是必须做好城乡市场的良性互动和衔接,打破现存的二元经济格局,建立城乡一体化市场规范和机制,一个有序、开放、统一的市场环境和市场体制是统筹城乡商贸流通的基础,要积极打破城乡之间在资源要素和商品之间的封锁和分割,积极推动城市会展中心、城乡专业市场、农村农贸市场之间的纵向联系,形成以满足消费者需求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的稳定的供求关系,在鼓励大中型企业向农村地区拓展的同时,尽可能降低农民进入市场的门槛和风险,提升城乡市场的组织化程度;要努力寻找城乡分工的协调点,建立城乡商贸流通一体化发展机制,打破原有的城市工业生产中的封闭分工机制,同时农村地区建立以农产品加工为主的分工体系,通过城乡分工实现城乡商贸流通的一体化,此外还要加强城乡之间在通信、金融、交通等方面的联系和对接,为城乡一体化对接机制的建立创造条件。
2.城乡资源要素流通机制。在城乡之间的商贸交易体系中,资源要素主要以商品的形式在市场中通过交易或交换来完成流通,由此形成资源要素的商业化,同时带动各种资源要素市场的形成。城乡商贸流通统筹发展,就是要发挥市场在资源要素流通中的基础性和主导性作用,并通过市场的调配作用,使资本、技术、人才、土地等各种资源要素在城乡之间自由、合理地流动,同时要积极发展和培养开放、统一的资源要素流通体系。建立城乡资源要素流通机制的关键在于设置统一的城乡价格机制,实现资源要素价格的公平化、自由化和市场化。
3.城乡消费平衡机制。城乡消费平衡指在现如今城乡市场分割的局面下,努力实现城乡购买力的动态平衡。只有实现城乡消费平衡,才能找到生产和消费的平衡点,使社会各项资源配置达到最优状态。城乡消费平衡机制主要有:城乡居民在可支配收入和纯收入方面的平衡、城乡居民消费性支出的平衡、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的平衡。只要城乡消费达到平衡状态,就有将农村地区的潜在消费能力进行良性转化的可能性,加快城乡商贸流通一体化建设和统筹发展。
(二)城乡商贸流通业统筹发展模式选择
之前的城乡商贸流通业主要是在城乡二元结构下各自发展自己的商贸流通业,由此造成了城乡市场的分割,以及商流、物流、信息流的不均衡流动。而新的城乡商贸流通业统筹发展模式,要将之前各种阻碍因素结合起来,以城乡统筹的基础方针为导向,建立按功能分类的城乡商贸流通业统筹发展模式,使城乡之间实现“三流”的互动、流通和对接。
1.工业化和城市化发达地区发展模式。针对工业化发展程度高、产业集中、体制健全、城市化水平高、产业联系紧密的发达地区,主要采用“核心城市-规模城市-农村”的城乡商贸流通模式。通过这种模式,城乡之间可以形成一种合理、有序的网络化组织形式和运行模式,并由此在一定的空间区域内形成基础设施健全、资源要素流通自由、层次结构完善的城乡市场体系,通过城乡之间网络组织体系的有效对接,提升城乡之间的市场关联。
2.工业化发达、城市化落后地区发展模式。针对工业化发展程度高、产业联系紧密,但城市化程度相对落后的地区,主要采用由产业发展带动商贸流通业发展的模式。具体而言,就是以发展较为先进、完善的城乡工业化为契机,加强城乡之间的工业与关联产业间的合作与互动,利用工业化带动关联产业的发展,推动城市化发展,促进城乡商贸流通业与关联产业的协同发展,实现互利共赢。
3.城市化发达、工业化落后地区发展模式。针对城市化程度高、但产业化发展水平较为落后的地区,可以实施城镇商业有序发展,带动城乡之间工业及商贸流通业发展的模式。具体而言,就是要充分利用城镇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发达商业经济,这些商业经济普遍具有数量多、分布广的特点,将这些资源有序地组织起来打造成城镇商业经济网络,推动该地区制造业、加工业等相关工业的发展,把城乡之间的工业发展和商贸流通有效组织起来并加以衔接,实现城乡资源要素的双向流通。
4.工业化和城市化落后地区发展模式。针对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都比较滞后的地区,可以采用供应链连接模式。具体而言,就是以供应链为节点,将城乡商贸流通供应链中的各环节,包括制造商、销售商和终端消费者等有机地整合到一起,构建为完整的城乡供应链组织体系。在该模式中,主要是通过城乡商贸流通供应链组织体系,形成城乡之间在商流、物流、信息流等方面的雙向流通,并借此盘活城乡之间的商品产销和商贸流通。
城乡商贸流通业统筹发展具体路径
科学规划城乡商贸流通战略。城乡商贸流通业的统筹发展,不仅有助于商贸流通企业更好收集和传递市场信息,还有助于打造完整且完善的城乡商贸物流组织结构。要实现城乡商贸流通业统筹发展,首先必须科学规划城乡商贸流通战略,从整体利益和发展角度出发,强调资源要素的优化配置及合理布局,努力提升农村地区居民的收入,将农民的购买力转化为消费力,推动城乡市场分割局面的转变。同时要注意,由于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存在,城乡商贸流通业统筹应该适当向农村地区偏移。
推动农村与落后地区的商贸流通网络建设。城乡商贸流通业的统筹发展中,商贸流通网络的建设是至关重要的环节,尤其是在农村地区以及城市中的工业化、城市化相对滞后地区,商贸流通网络的建立和健全,能够加快“三流”在城乡的双向流通,大大提升该地区的市场流通效率。首先要在农村地区建立农产品产销网络,提升农产品的生产效率,拓展农产品的销售渠道和流通渠道;其次要加快农村与落后地区信息服务网络建设,提高农民群体的科学素养和整合、收集信息的能力,同时加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信息网络在农村和落后地区的全覆盖;最后,要在农村与落后地区建立农用工业品产销网络,以农村与落后地区为节点,建立多层次、多形式的农用工业品经销网络。
积极培育有影响力的流通主体。只有积极培育有影响力的流通主体,并由流通主体带动区域内商贸流通产业的发展,才能真正实现城乡商贸流通的统筹发展。首先,应该主导建立城乡商贸流通合作组织,鼓励城镇企业和农村合作社之间建立跨地区、跨行业的商贸合作机构,用商业联盟的形式扩大经营范围和规模;其次要大力扶持一批具备自主产权、核心竞争力的名牌商贸流通企业,鼓励它们将企业触角延伸到农村地区,将现代化的流通方式引入农村与落后地区;最后,要积极推动农村地区流通企业的建立和发展,通过资金或技术扶持帮助农资流通企业在城乡之间建立经营和销售网络,在农资流通企业的市场化运作中给予一定的支持和帮助,将亟需开发的农村市场与农村地区分散的劳动力连接起来。
大力发展现代化商贸流通方式与业态。城乡商贸流通业统筹发展的目标,就是建立现代化、产业化、国际化的城乡商贸流通业。因此,首先必须加快农村地区商贸流通方式与业态的现代化,向农村地区引入先进的电子商务、物流中心等新兴商贸流通模式,积极推动农村商贸流通网络的建立和创新升级;其次要在城乡地区建立集中采购、统一配送的商贸流通网络,积极引导各种投资主体进入,建立以物流为核心,以卖场、超市、便利店为终端的商贸供应体系;最后要鼓励城乡商贸流通业对现有的流通方式与业态进行创新,对其中涉及到的环节进行标准化、等级化和规范化改造,提升其整体竞争力。
参考文献:
1.任保平.建立城乡双向流通商贸流通体系的必要性及战略分析[J].商业经济与管理,2011(10)
2.魏婕,何爱平.城乡分工、交易效率与城乡商贸流通一体化[J].商业经济与管理,2011(10)
3.任保平.市场分割背景下城乡商贸流通一体化运行模式及其实现路径[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4)
4.任保平.论统筹城乡商贸流通的基本原则[J].求索,2011(1)
5.刘新贵,罗明.市场分割环境下城乡流通基本态势与一体化实现路径[J].商业经济研究,2016(10)
6.范丽美.我国统筹城乡商贸流通的对策——基于城乡市场分割与商贸流通制约的视角[J].商业经济研究,20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