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剧《朝阳沟》何以60年久演不衰

2018-12-08 07:15金涛
人民周刊 2018年16期
关键词:银环华瑞现代戏

金涛

离豫剧《朝阳沟》开演还有20分钟,北京长安大戏院前厅准备的800份节目单已被一抢而空。

在后台,一位在北京打工的戏迷急切地找到《朝阳沟》中第三代拴宝的饰演者盛红林,原来她老父亲从安徽过来,就想看《朝阳沟》,可网上的票早就卖完了,期望能帮忙解决一张。

《朝阳沟》年年演,次次都一票难求,但这次却特别与众不同,因为今年是《朝阳沟》创演60周年,本次演出,四代《朝阳沟》演员同台共唱。开演前一天,饰演拴宝娘的84岁的高洁,饰演银环妈的87岁的杨华瑞,饰演拴宝的89岁的王善朴,他们坐着轮椅、拄着拐杖到达北京演员驻地;开演当天,下午两点开始走台,几位老艺术家一个不缺,甚至谢幕排练都坚持到底,晚餐就和年轻人一起在后台吃盒饭。

演出开始,第四代银环、拴宝扮演者康沙沙、张军涛最先上场,先声夺人;第三代扮演者杨红霞、盛红林是目前《朝阳沟》演出的中坚,唱功不凡,粉丝众多;老艺术家中,最早上场的是王善朴,“那个前腿弓,那个后腿蹬”,熟悉的旋律一响起,剧场内立刻就掌声雷动;银环妈杨华瑞的表演还是那么生动自然,唱功丝毫不减当年;高洁最后上场,只见她满头银丝,在年轻演员的搀扶下上了台,杨华瑞、高洁这对“亲家母”,如今真的都成了老太太,这最后一场中,饰演银环的柳兰芳也已经83岁了,几位老艺术家共同演绎“亲家母你坐下,咱们说说知心话”这一经典对唱,长安大戏院内观众被此情此景引爆,打着拍子,和演员们一起汇入经典的大合唱。

看完演出,著名话剧演员李法曾说,这样的演出,百年不遇,自己77岁了,但跟台上的那些80多岁的老演员一比,望尘莫及。北京人艺院长任鸣表示,这次演出,体现了河南豫剧院三团艺术风格与艺术精神的传承。有评论家说,《朝阳沟》不仅仅是一个戏,还是一条道路。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早已是陈年旧事,但讲述这个故事的《朝阳沟》,何以能60年久演不衰?在演出开始前,记者采访了几位主要演员,从他们的讲述中,人们或许能寻找到一些答案。

王善朴(第一代拴宝饰演者):

偶然得之是长期积累的结果

能60年久演不衰,现代戏没有第二个。我感到骄傲、激动,因为我参与、见证了整个过程。《朝阳沟》的出现绝不是偶然的,这个戏是个幸运儿。其一,有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早就把路线、方针、政策和文艺为谁服务的问题定下来了。所以,作者敢于大胆地接触生活、反映生活,这个基础了不得。其二,党和政府给创作《朝阳沟》搭了很好的平台,这个平台就是现在的河南豫剧院三团。当初党和政府定的方向就是,三团以演出现代戏为主,适当演一些好的传统戏,要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反映现代生活、表现当代英雄人物。三团前身大部分演员都是文工团员,生活底子丰厚,是共产党培养出来的队伍。其三,党和政府给这个平台组织了很好的创作班子,支持以编导杨兰春为首,包括舞美、音乐、演员、行政,建立了一套很好的制度。这个班子很难得。64年来,三团传承下来了。在这个班子领导下,积累了很多经验,制定了一套很好的制度。比如,每年三个月农村演出任务;每年一个月和群众搞“三同”:同吃、同喝、同劳动,真正下来体验生活。

一个戏,四代演员,久演不衰,跟三团的一套制度分不开。三团摸索现代戏积累了一些经验:在创作方面,拿到好剧本,经过简单修改,经他们的排练,就可以站得住脚。在表演方面,虽然还有很多问题,但也有一些探索,逐步有一些古为今用。比如《小二黑结婚》就是现代戏运用传统的典型,戏里小芹穿针引線的动作,就是向传统借鉴,小二黑扛枪、接抢、打枪的动作,也由传统演变而来。《朝阳沟》里的锄地,也是从生活中来,经过加工,用传统的表现方法来处理。我们这些文工团出来的演员,没有传统功夫,向传统学习没有后来的演员快,这是一个缺陷。现在年轻人在戏校学了传统的内容,戏曲化比我们那一代做得好,我觉得他们大有希望。

杨华瑞(第一代银环妈饰演者):

演员要慢慢融化到角色里

《朝阳沟》生命力很强。作为现代戏,以前叫时装戏,《朝阳沟》反映基层生活,在河南这样一个农业大省,到现在看还有现实意义。改革开放后农民外出打工,现在有的又返乡创业,还有一些干部下农村去扶贫攻坚,从条件好的城市回到艰苦的农村,都要有思想斗争。虽说年代不同了,但《朝阳沟》和现在又有相通的地方。

《朝阳沟》剧本七天七夜写成。写的时候,演员等着,写一段,唱一段。为什么能这么快?因为我们这些人既不是戏曲团体,也不是业余团体,是文工团员,20世纪40年代参加工作,有学校的知识积累,识谱子,学得快。对于三团的现代戏,当时观众还不接受,大家也想让观众喜欢,就攒着一股劲,要把这个任务拿下来。演员压力也大。编剧杨兰春只要写好词,老师傅哼唱,演员根据自己感受稍微改改,马上乐队一合,就出来了。

《朝阳沟》中有的典型动作观众印象深刻,这也是根据剧情发展,导演给指点的。比如我演的银环妈不是什么富家人,是摆烟摊儿的小市民,把孩子养大很不容易,她希望孩子往高处走,改变门庭,但是孩子却要上山下乡,所以特别不满意,一见拴宝家里人,就觉得是他们把姑娘骗了,气得就跳了起来。其实我的性格也不是那样,根本没跟人吵过架。演员要体会角色,自己不消化,做得也不像。三团每个戏的角色,我们都有自传,演员要慢慢融化到角色里。

当年《朝阳沟》剧组的人如今都八九十岁了,演拴宝爹、二大娘、小巧真的,都走了。希望在年轻人身上,看到他们多演多唱,后浪推前浪,胜过我们。现在都说讲好中国故事,我们不光演古装戏,还应该讲讲当代故事,让外国人知道中国为什么是现在这样,中国人经历的艰难困苦太多了,所以要自立自强。

高洁(第一代拴宝妈饰演者):

哪怕是配角都有自己性格化的动作

以杨兰春为首的豫剧三团,是一个新型的文艺团体,三团的传统是:根据工作需要,根据剧本需要,该演主演的,演好主演,该演配角的,就要演好配角,即使演个群众,每个人也要设计自己性格化的动作,对舞台上发生的事件要有自己的态度。三团的《刘胡兰》中,就有两个在剧本上没有名没有姓没有一句话的群众角色,在戏曲会演中获了奖。杨兰春对音乐设计也有严格要求:不管你来自天南海北,都得学会唱豫剧传统唱段,要熟悉豫东、豫西、豫南、豫北各种流派的特点,因此音乐设计挖掘了所有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豫剧老唱腔。杨兰春强调唱腔要出新,要好听,要是豫剧的,群众听了能学会,争取每个戏能流行两三段唱段。如今,《朝阳沟》里很多唱段观众都能跟着唱。

盛红林(第三代拴宝饰演者):

无论音乐还是声腔三团一直在创新

我很小就喜欢《朝阳沟》,2001年开始唱拴宝。三团有很多有思想有文化有创新意识的主创人员,包括演员队伍,他们是从部队文工团转过来的,综合的文化素养高,区别于传统的戏曲演员。我大学本科是民族歌剧专业,这种唱法恰恰在三团有施展平台,因为三团无论音乐还是声腔,一直在创新改革。

我们这一代和前两代区别在于,大多是科班、戏曲学校毕业,有扎实的传统戏曲基础,四功五法,有程式化的训练。作为戏曲现代戏,既要有话剧元素,又要有戏曲特点。话剧是不唱的,戏曲唱的时候就要动,动的时候,纯粹为了走路而走路,不借助手势、不借助步法,就可能削弱戏曲艺术的门类的特征。另外,现代戏要生活化、自然,杨兰春导演提示我们,要发挥自身优势,同时向老一辈艺术家学习观察生活。

《朝阳沟》的成功对我们有很多启示。第一,要尊重生活,扎根生活,向生活学习,发现、挖掘闪光的地方。第二,要有创新意识,不能局限在某个类型、某个题材,不能局限在本剧种,要向姊妹艺术学习。第三,人才的培养储备非常重要,戏曲艺术靠一代代人的传承,要有一帮从事这门艺术的精湛的艺术家,靠他们的魅力来打动观众、吸引观众,艺术才能源源不断地传承下去。

猜你喜欢
银环华瑞现代戏
戏曲现代戏创作回顾与反思
巧接银环
现代戏的发展路径与创作走向
诗性现代戏的中国表达——张曼君现代戏创作探要
华瑞之歌
银环桥下的遗书
阿凡提的故事之巧取银环
越剧现代戏 袁雪芬
小猕猴新传之巧取银环
看似荒谬而实则正确的等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