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晨毅 崔新玲
摘要: 学前儿童行为观察是走进儿童内心世界的一门艺术。目前幼儿园教师大多缺乏对学前儿童行为的观察意识,而学会读懂孩子,是一个合格的幼儿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学前儿童行为观察有利于促进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发展;有助于幼儿园教师更好地组织教育教学活动;有助于提高对每个儿童的发展水平的了解和关注,从而实现对学前儿童的个性化培养。
关键词:学前儿童行为观察;现状;方法;意义
幼儿教师陪伴在儿童身边,呵护儿童茁壮成长。儿童的行为表现,就是在展示他们的内心世界,他们有与成人相区别的认知、情绪情感、行为和动机。这就需要我们探索儿童生命的秘密,探索属于他们的完整世界。唯有深入了解幼儿的行为,据其行为表现为其提供适宜的教育,才能让幼儿健康、快乐地成长。
学前儿童行为观察是一门科学的观察研究方法,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特性,对他们的行为进行观察与记录,从而揭示行为背后真实的认知、情绪、情感及个性心理的特点。学前儿童行为观察是了解更是走进儿童内心世界的一门艺术,学会读懂孩子,是一个合格的幼儿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一、学前儿童行为观察的现状
朱佳慧对6名幼儿园教师的观察能力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幼儿教师常常不能观察到幼儿的典型行为事件;观察和记录事件的能力较薄弱,体现为观察较完整,但记录不够客观细致;分析观察事件的能力较弱,表现为分析表面化、不准确,分析常常带有主观色彩。
吴亚英对常州市辖区共12所幼儿园679名一线幼儿园教师进行调查研究发现,教师观察意识强,并具备确定观察目的的一般能力,但在落实观察计划方面行动力不足;教师了解多种观察方法,并有根据观察目的选择观察方法的意识和观念,但在具体活动场景中,根据观察需要运用科学、适宜的观察方法的适切性不足;教师在记录时能够体现观察对象的全面性和真实性,但是在记录时区分有效信息、选择观察场景、时间段、站位以及判斷记录内容的客观性和价值性方面的能力欠缺;教师具有从儿童的角度解读分析观察信息的理念,分析评价时能够做到及时、具体,但分析时运用理论做科学支撑以及恪守客观真实性原则上存在不足;教师群体在观察、解读时对信息的筛选与记录、分析与评价两方面存在较为显著的差异性。
徐启丽对4所民办幼儿园和4所公办幼儿园的115名一线幼儿园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发现,幼儿园对开展儿童行为观察工作重视不够,工作方式单一;幼儿园教师对儿童行为观察的认识尚不全面;部分幼儿园教师存在着不会记、记不全、不会解读等现象。
谈心以当前幼儿教师观察幼儿意识与能力为主题对幼儿教师进行访谈发现,部分幼儿教师存在观察幼儿意识的缺失;部分幼儿教师存在观察幼儿能力的缺失;部分幼儿教师存在不能有效运用观察策略的问题。
综上所述,幼儿园教师缺乏对学前儿童行为观察的意识,重视程度不高;观察前观察目的不明确、制定观察计划不全面;观察实施过程中数据记录不全面、记录手段单一、观察方法应用不熟练;观察后对观察资料的筛选、甄别、对有效数据的分析和观察报告的撰写有困难。
二、学前儿童行为观察的方法
Warren R.Bentzen在其著作《观察儿童——儿童行为观察记录指南》(Seeing Young Children A Guide to Observin and Recording Behavior)中,将观察和记录方法分为八种,分别是:叙述性描述、时间抽样、事件抽样、轶事记录、日记记录、频数统计、检核表、等级评定量表。
Barbara Ann Nilsen在其著作《一周又一周——儿童发展记录》(Week by Wek Documenting the Development of Young Children)中,将观察与记录方法用网状设计划分为四种类型,具体为:叙述法,包括对认知任务实验的描述、连续记录、谈话和访谈的录音资料、轶事记录;标准参照法,包括等级评价量表、发展检核表、班级儿童日志;量化法,包括频数计算、时间取样;作品取样法,包括照片、书写作品、绘画作品、音频(视频)记录、手工作品、艺术材料。
Sheila Riddall Leech在其著作《观察:走进儿童的世界》(How to Observe Children)中,将观察的方法主要分为四种,分别是描述(叙述)、表格、图解、取样观察。
蔡春美等人将常见的行为观察与记录方法概括为婴儿传记、轶事记录、典型行为描述、事件取样、时间取样、评定量表六种方法。
王烨芳等人介绍的观察方法有图表法(包括追踪、社交图形)、抽样法(时间抽样、事件抽样、快照法)、书面法(非结构化记录、结构化记录等)、等级评定量表及检核表等。
施燕等人对学前儿童观察的方法分为3种类型,6种具体的方法,具体是描述的方法,包括日记法、轶事记录法、实况详录法、样本描述法四种;取样的方法,包括时间取样法和事件取样法两种;评定的方法,包括行为检核法、等级评定法两种。
综合以上发现观察方法有通过观察获得观察数据的方法,也有对观察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的方法,还有对观察数据进行科学沟通的表达方法。
三、学前儿童行为观察的意义
《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等政策法规中都对学前儿童行为观察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作为幼儿教师,既要提高对幼儿观察思想上的重视,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观察能力。
(一)学前儿童行为观察有利于促进幼儿教师专业发展
学前儿童行为观察的过程是一个幼儿教师参与研究的过程,幼儿教师参与研究是其专业发展的最重要且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关注幼儿园中教育实践和教育现象,是教育研究能力的基本内容之一。对儿童行为的观察,是教师教育教学反思的基础,是理论与实际相联系的桥梁,在观察的基础上研究和分析得出教育心得在教师的职业生涯和专业发展中有重要的意义。学前儿童行为是幼儿教师自我反思的一面镜子,通过这面镜子可以知道自己组织游戏是否适应儿童、是否能够吸引儿童,对照镜子进行不断的反思,有助于促进其专业发展。
(二)对学前儿童行为观察有助于幼儿教师更好地组织教育教学活动
通过观察了解幼儿的兴趣和爱好,创造适宜幼儿发展的坏境来帮助他们健康成长。《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敏感地察觉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给孩子自由发展的空间,不是去强迫性教学,而是用爱来呵护每一个美好的心灵。通过细心地观察和思考得出的结论,将其运用在设计的游戏和区域活动中,进而形成有意义和有价值的教育教学活动。
(三)学前儿童行为观察有助于提高对儿童发展水平的了解
每个儿童都有其自身独特的发展速度。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都会影响儿童发展的步调。通过观察学前儿童行为,人们会了解学前儿童当前的发展水平,将这一水平与特定年龄群体的发展水平进行对比,看看他们的发展是否遵循了一般的发展模式,认识儿童之间的差异并承认这种差异,尊重儿童个性发展。同时,要满足儿童的个体需要,就必须观察进而提醒人们注意落后于或是大大超前于正常水平的儿童的需要,或是不同于一般模式发展的儿童,密切注意这些孩子的状态,有针对性地设计出适合他们的各种活动,在必要时给予适当的专业指导和帮助,以满足不同儿童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朱佳慧.教师观察能力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幼儿教育(教育科学),2015(1、2).
[2]吴亚英.幼儿教师观察能力现状调查及问题分析——基于江苏省常州市的调查[J].中国教育学刊,2014(2).
[3]徐启丽.幼儿教师进行儿童行为观察的现状与对策探析——以G省为例[J].早期教育(教科研版),2013(5).
[4]谈心.观察幼儿: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J].当代学前教育,2009(2).
[5] (美)尼尔森著,叶平枝等译.一周又一周——儿童发展记录[M].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1(11).
[6](美)沃伦·R·本特森著,于开莲等译.观察儿童——儿童行为观察记录指南[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