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路径探究:基于国际教育标准分类法的视角

2018-12-08 17:44陈明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8年7期
关键词:研究型应用型大学

陈明

摘要:地方本科院校既不同于老牌本科院校,也不同于高职类院校,在人才培养上更应该别具一格。文章从国际教育标准分类法的视角界定了何谓应用型本科人才,从学校特色的确立、学生人文素质的提升等方面表达了个人的看法,通过这些分析,期望能梳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脉络。

关键词: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本科人才;市场需求

我国目前共有700多所全日制本科院校,其中重点大学200多所,即剩下所有本科院校为一般本科院校,其中地方本科院校所占比例甚大。我们应该如何找准自己的定位,如何分层分类地培养好人才就成为当下需要研究的问题。

一、何为应用型本科人才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按照教育计划及人才培养类型于1975年通过,1997年修订制定了《国际教育标准分类法》,将初等教育到高等教育划分为三级(又细分为6级或6个阶段),高等教育的第一阶段(即第五级)相当于我国高等教育专科、本科和硕士研究生教育阶段。这一阶段又分为5A和5B两类,5A分为5A1和5A2,5A1主要为研究或从事高技术要求做准备,5A2侧重从事应用的专业教育。5B基本是技术型的。应用型专业性教育位于学科型教育5A1和职业性教育5B之间的第二类型的专业性应用教育5A2。

应用型本科人才与研究型人才和高职应用型人才有较大不同。我国现代意义的高等教育从1898年的京师大学堂算起,已有100多年的历史,高等教育经历了精英阶段,在精英教育的引领下,我们以研究型人才培养的模式培养了无数的优秀人才。如今,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已经达到了27%,大学本科已然发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化。结合孔繁敏的有关分析,对研究型本科、应用型本科、应用型高职三类人才从知识技能、能力素质、工作任务三面的侧重进行分析,如下表所示:

二、应用型本科:高等教育发展的必要组成部分

高等教育步入大众化阶段,高校数量不断增加,应用型本科院校成为高等教育发展路程上的重要产物。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一方面是社会经济进入“新常态”的现实需要,也是高校规范人才培养、多样化培养人才的需要。

(一)社会的发展阶段需要这类人才

高等教育大眾化一般都要经历一个飞速发展的阶段,这个阶段一般会持续十多年之久,我国从1999年开始高等教育规模不断扩张,2002年逐渐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美国、日本、英国等国家都经历过这样的时期,在这个时期我们需要大量的应用型人才,并且随着社会的进步,对应用型人才的素质要求也随之提高。二战结束后,西方国家纷纷开始休养生息,随着各国人口高峰的到来,国家与社会的发展势必需要大量的建设人才,发达国家开始意识到技术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应用型本科人才是较应用型高职人才专业功底更加厚实,知识结构更加广泛,人文素养更加完备的人才类型,它的出现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

(二)企业需要这类人才

毫无疑问,当前,企业大量需要能将知识转化为实际生产能力的应用型人才。欧美国家早已经开始实行按岗位定专业,而我国仍趋向于以学科门类办专业。笔者曾调查了10多家星级饭店107名员工,发现目前需要的人才类型已经在技术人才和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的需求上有所上升,这进一步说明,社会的发展对人才的素质要求逐步提升,无论是企业的中高层队伍或者一线员工,对技术或者管理知识的掌握都有了较高的要求。

(三)高等教育已从规模扩张转移到内涵提升

当前,高等教育改革已朝纵深方向发展,不仅仅是规模的扩张,而且还有内涵的提升。内涵提升意味着高校要根据自己的历史积淀和特点审时度势寻求发展路径,高校要有明确的类型划分。潘懋元先生说,在全国700多所大学中,除少数大学是研究型大学外,绝大多数都应该办成应用型大学……这种说法尽管绝对,我认为道理也是显而易见的。

巴黎高师可以说与法国同龄,学校成立之初确定的宗旨是让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学会“教学的艺术”,这也一直是巴黎高师所坚持的宗旨,被广大法国人所了解、接受。巴黎高师每年的在校生数仅600~800人,在两个世纪里却培养了无数的诺贝尔奖得主、科学和人文艺术领域的天才和大师,这种治校传统一直延续至今。而我国的部分高校,在发展的过程中由中专升为大专,由大专升为本科,成为College后,又想办法成为University。在这条道路上,这类高校始终追求的是一种酷似“产品升级”的发展模式。相比之下,巴黎高师追求的是卓越与精湛、特色与领域,它的目标清晰,培养特色鲜明。

如果说巴黎高师有多方的援助成为了它发展成功的一个助力器,那么地处偏远山区的吉首大学是另一个特例了。吉首大学的地理位置偏僻、闭塞,但是它却是一所立足地方,为当地经济服务的大学,当地人亲切地称为“我们的大学”。它创办于1958年,如今已是国家“小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吉首大学一直坚持本土缺什么,就研究什么发展什么。湘西盛产猕猴桃,于是吉首大学研究从猕猴桃中提取的“果王素”, “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填补国际空白”,成果的产业化帮助湘西近30万农民摆脱贫困。不仅如此,这所大学还为湘西培养了大批优秀教师、党政干部、农业人才等,这样一所大学我们才能说它实现了大学的价值,也体现了现代大学所提倡的精神。

三、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地方本科院校存在的良好状态

我国高等教育自1995年开始,相继实施了“211工程”和“985工程”建设项目,这些高校主要是研究型大学和一部分教学研究型大学组成,是国家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的主攻方向。地方本科院校较研究型大学和高职类院校情况略显复杂:它们中既有数十年老校, 又有新建本科院校;少数学校保持着单科性, 多数改为多科性、综合性大学;这类学校长期受研究型大学的影响, 重理论轻应用,因此需要找到自己的位置且找到自身的特色。

(一)确定清晰的培养目标

清晰的目标是做好人才培养的第一步。我们在办好地方本科大学之前,应该审视自己的培养目标对不对,我们有没有走错方向。确定好目标后,人才培养的所有环节都应该是为这个目标服务的,确保目标与内容的始终一致。

(二)找准自身特色,合理设置专业

1.学校的原有特色学科专业

在500多所一般本科院校中,有很大一部分学校是新建立的大学,它们由以前的专科升为本科或者是几所学校合并而建立的,所以在这些学校中有很多优势专业与特色专业,对于这些专业,我们不仅不能放弃而且要更好地发展,成为学校的强势专业。而对于原有的既没有特色也缺少活力的专业,可以改良甚至放弃。

2.学校所处的地理位置

学校所处的地理位置也决定了学校自身的培养方向和专业特色。例如深圳高职院,连续两次取得全国优秀教学成果奖。它立足地方,培养了沿海需要的各类专业人才,就业情况良好。又如云南大学地处我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云南,对于少数民族地区文化的研究就有较好的优势。我国的地方院校所处的地理位置都不一样,都有自己独特的地理和区位优势为专业建设服务。

3.学校所在地区的历史文化底蕴

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不同老牌大学有不同的历史底蕴,体现出来的学校特色也不同。譬如,清华大学最早是留美预备学堂,培养一批学生赴美学习先进的科學技术和国外文化,它成为了是当代中国科学发展的摇篮。

(三)课程设置是应用人才培养的关键

我们说教学改革改到深处是课程改革。课程是人才培养的基本元素,无数个基本元素组合在一起形成了整个人才培养体系。对于应用型人才培养来说,它应更加敏锐地洞悉市场经济的发展变化。市场的需求是处于不断变化中的,而学校教育又具有一定的滞后性,这就需要大学不能孤立地站在学校的立场考虑,最好与社会保持密切联系,做到与时俱进,产教融合,随时调整课程变化。

(四)关注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中的人文素养

人文素养是本科人才培养中一直强调的问题。黄福涛评价一流大学本科教育具备的特点之一便有良好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人文素养是让人受益一辈子的品质,有助于增强自己在分析问题时的思辨能力。我们在培养应用型人才职业能力、技能的同时往往容易忽略学生人文情怀的培养,将知识作为一种单纯的工具性知识,忽略了学生内在情怀的培育,这恰恰是我们应该注意的问题。

如果说重点大学是国家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主攻方向,那么应用型本科人才在未来绝对是我国经济建设的中坚力量。他们在工作岗位上拥有较高素质,具有较强的分析问题的能力,有丰富的实战经验,应用型本科院校应致力于这类人才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弗朗索瓦·杜费等.巴黎高师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2]孔繁敏.建设应用型大学之路[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3]潘懋元.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理论与实践[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11.

[4]孔繁敏.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实证研究——做强地方本科院校[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5]潘懋元.我看应用型本科院校定位问题[J].教育发展研究,2007(13).

[6]曹冬岩. 对普通高等院校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几点思考[J].高等教育,2009(4).

猜你喜欢
研究型应用型大学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大学》
国有企业研究型审计思考与探索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时军:定锚现代化研究型医院
定锚研究型人文医院
研究型教学模式在线性代数课程中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