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济神州(北京)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百济神州”)是一家植根中国的全球性商業化生物医药公司,致力于成为分子靶向药物和免疫肿瘤药物研发及商业创新领域的全球领导者。
公司副总裁刘雪松指出,“吸引世界级人才,支持业务发展”是公司的人才战略。基于这样的人才战略,公司在人才引进上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成绩。目前,公司在全球拥有1300余名员工,包括两位国家“千人计划”专家,8位北京“海聚工程”专家。
记者:请您介绍百济神州(北京)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成立和发展史、人才现状,特别是海外人才队伍情况。
刘雪松:百济神州于2011年初成立,创始人是美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生物医药领域专家王晓东博士,以及毕业于麻省理工学院及斯坦福大学、在生物医药领域富有丰富的创业及管理经验的欧雷强先生。
源于对药物研发的热爱与重视,公司自成立之初就建立了临床前科学研发团队,开展RAF和PARP项目研究。目前,已有十余个创新药物处于不同研发阶段,同时拥有相关的全部自主创新全球专利权。有三款药物有潜力成为全球同类产品中最好的新药,包括全球第二代BTK抑制剂zanubrutinib(BGB-3111)、正在带来全球革命性影响的免疫肿瘤药物PD-1单抗替雷利珠单抗 (tislelizumab, BGB-A317),以及具有高选择性的强效PARP抑制剂pamiparib (BGB-290)。我们已在国内外开展了数十项临床试验,服务患者2000余人,预计两年内将会有1-2个新药在中国及海外上市。
迄今为止,百济神州已经从创新药自主研发型企业升级为拥有全产业价值链的生物技术公司。2017年,公司通过与新基公司战略合作,获得了对方在华获批药物的独家授权,同时接管了其在华商业运营团队。自2017年9月开始,百济神州获得了产品销售收入,这为公司自主研发的候选药物和计划引进药物在未来上市奠定了基础。
目前,公司在全球拥有1300余位员工,其中在中国拥有研发人员470余人,研发团队硕博人员比例超过85%,具备海外学习和从业经历的人员比例高达21%。公司有2位国家“千人计划”专家,8位北京“海聚工程”专家,18人获得了北京市“百名领军人才”、北京市“青年拔尖人才”、北京市“留学人员择优资助”、北京市“科技新星”、“中关村高端领军人才”等殊荣。在公司管理团队中,有多位成员担任过强生、葛兰素史克、默克、赛诺菲安万特等在内的大型跨国药企的全球高级副总裁、副总裁及高级总监等职务,具备丰富的行业管理经验。公司员工平均年龄在34岁左右,富有极强的活力与创造力。
记者:目前,公司在全球范围内设立了多处科研创新和商业运营机构,在人才引进和服务上制定了哪些战略?成效如何?
刘雪松:百济神州的关键人才战略是“吸引世界级人才,支持业务发展”。基于这样的人才战略,公司在人才引进上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成绩。目前,我们的国际员工占比约30%,主要分布在美国旧金山 、波士顿和新泽西,以及澳大利亚和瑞士等国。这些人才几乎全部来自国际知名生物科技公司和大型制药企业。
我们也非常注重人才多元化,有相当一部分员工来自顶级科研机构和高校,大部分员工拥有丰富的工作经验,超过50%的员工是目前在市场上被称为“generation Y”的一代。多元化的人才结构带给百济神州的是国际先进企业与本土创新企业运营经验的完美融合。
在人才的选拔过程中,我们倡导严谨的面试流程和有效科学的测评,既注重学术和知识能力,也评估候选人的项目管理以及表达能力。公司在快速招聘的同时,人力资源部门通过持续跟进试用期的通过情况以及复盘招聘效果,来保障人才招聘质量。
记者:公司吸引、培养了多名国家“千人计划”、北京“海聚工程”专家,这些专家在专业领域取得了哪些成绩?做出了哪些突破?
刘雪松:公司现有两位国家“千人计划”专家,8位北京“海聚工程”专家,他们在各自研究领域都取得了突出的成绩。
公司创始人王晓东博士,是国际知名生物化学家、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兼任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所长。1991年,他在美国德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中心获得生物化学博士学位,2003年被聘为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第一任所长。自回国以来,他站在中国科研体制改革的前沿阵地,带领一批科研人员,开辟出一条“唯科学主义”的崭新道路。2004年,他当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成为改革开放之后中国大陆20多万留美人才中获得这一荣誉的第一人。
公司资深副总裁汪来博士,在癌症机理和抗癌药物研究领域具有20余年的科研经验,全面掌舵公司创新药研发工作。他领导建设了“百济神州抗肿瘤药物创制平台”,并组建了一支世界级的研发团队,携团队开发出十余个抗癌新药,其中有4个抗肿瘤药物在澳洲、美国等十余个国家开展了多中心临床试验,入组病例已超2000余例。汪来博士于14岁考入上海复旦大学,20岁赴美留学,在美国德克萨斯州立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后在美国霍华德休斯医学中心从事博士后研究。在学术方面,他已发表论文17篇,发表在国际顶级期刊《CancerCell》、《Cell》等杂志上,论文被引用超3300次,以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身份的论文被引用超过900次。汪博士拥有或联合拥有全球化合物发明专利7项,参与国家重大新药创制专项2项,主持省部级项目6项;并入选北京“海聚工程”,获得北京市“科技新星”、北京市“青年拔尖团队”带头人等殊荣。
薛玲博士于2015年加入百济神州,目前担任公司临床项目管理部门总监,负责肿瘤创新药临床开发研究和美国新药注册。她带领团队给多个临床项目提供了支持和保障,为临床项目的快速推进给予了重要支撑。2004年12月,薛博士在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获得博士学位,先后在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拜尔基因公司、法黙塞克斯联合制药担任高级研究职务。她在肿瘤药理学、肿瘤生物学及抗癌药物的临床研究等领域具有丰富的研究经验和创新能力。作为主要研发人员之一,薛博士成功推动了重大抗癌药物“依鲁替尼”的批准与上市,已发表学术论文30篇,申请发明专利2项,并凭借优异的工作表现,入选北京“海聚工程”。
记者:公司近期成功在香港挂牌,在未来发展和人才队伍建设上设立了哪些具体目标?是否会有相应的战略调整?
刘雪松:2016年2月3日,百济神州在美国成功IPO,成为第一家赴美上市的中国创新型生物制药公司。今年8月8日,公司又在港交所挂牌,成为首个在纳斯达克和港交所双重主要上市的中国生物科技公司,并完成中国生物科技公司中的最大公开募股。
随着公司的日益壮大,我们也在持续增加人才引进的力度,扩大人员规模。作为创新型企业,除继续保持引进研发人才外,我们也加大了其他部门的人才引进力度,为公司搭建生产和商业化组织能力,从而支持公司的整体发展战略,惠及更多的国内外患者。目前,我们也开始着手建立学术和领导力培养体系及梯队建设,并考虑开展校园招聘,建立雇主品牌。
作为一家高速发展的创新型公司,百济神州注重培养人才发展潜力,希望为员工提供共同成长、实现梦想的平台。在人力资源系统中,我们所有流程和执行设计都注重人才体验,尽最大可能为人才提供具有弹性的个性化方案,这样不仅可以提供更高效的人才服务水平,还为公司引进和培养人才建立起竞争优势。我们提供有竞争力的待遇,全员持股,注重培养员工归属感,期待每一个人都能够有创业的精神和经历。
记者:癌症是危害人类生命的“第一杀手”,抗癌药品降价保供受到社会广泛关注。对此,您有什么建议?
刘雪松: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数据,全球每年新发癌症病例1400多万,其中我国占到430万左右,超过全球新增癌症病例的30%。1975年以来,受益于创新疗法,全球多种癌症的5年生存率已上升到41%,而中国患者5年生存率只有全球水平的一半。同时,中国患者治疗费用普遍较高,其中肺癌、胃癌等很多病种的治疗费用已经超过普通家庭一年的总支出。目前国内肿瘤创新药主要依靠进口,在引进速度、价格、医保报销等方面存在一定的门槛,2017年全球销售排名前20位肿瘤药中还有8个药品尚未在我国上市。
可喜的是,国家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以提升抗肿瘤药品的可及性。近两年,国内共有39種药品通过谈判降价之后进入医保目录,其中17种药物是肿瘤药。今年国家还出台了零关税、降增值税等政策,采取肿瘤药省级专项采购、独家创新抗癌药医保谈判准入等措施,落实肿瘤药降价。
作为国内领先的肿瘤新药研发企业,百济神州一直致力于探索和开发对亚太地区常见癌症有效的新型抗肿瘤药物,并专注于开发有潜力成为全球最佳和领域首创的新型抗肿瘤疗法及其组合疗法,旨在通过不断创新与努力,在中国本土研发出抗肿瘤新药。我们期盼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帮助提高患者对药品的可及性和可负担性。每一个人的健康,是我们前行的最大动力。
记者:“北京海外人才聚集工程”等海外引才计划的实施对百济神州引进海外人才发挥了哪些作用?您对北京的人才国际化政策有哪些建议?
刘雪松:人才是企业发展的根本,公司目前正处于高速发展时期,需要一批具备较高专业素养和丰富海外工作经验,掌握先进科学技术、熟悉国际市场运作,具有广泛的国际联系,能够突破关键技术、发展高新产业、科技创新的人才。“北京海外人才聚集工程”等海外引才计划的实施,为各方面优秀人才提供了工作、生活等各方面的支持,这也为百济神州在引进海外人才给予了极大的帮助。
近日,北京新近出台了很多人才新政,包括《关于优化人才服务促进科技创新推动高精尖产业发展的若干措施》、《北京市引进人才管理办法(试行)》、“中关村国际引才用才20条”等,对国际人才出入境、国际人才引进使用、国际人才兴业发展等方面给予了前所未有的支持力度,我们热切期盼相关政策的尽快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