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志荣:“精准”做药,至诚报国

2018-12-08 05:39明星
中关村 2018年9期
关键词:百济抗癌药神州

明星

在中国生物医药公司阵营中,百济神州(北京)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百济神州”)是一个极为特殊的存在。它从北京研发中心起家,立足中国,放眼于全球。

它存在的意义是“为中国人民做世界领先的用得起的抗癌药,同时也为世界人民做抗癌药”。这一愿景吸引了一批海内外优秀的科研人才。他们相继加入百济神州,包括百济神州生物标志物与转化研究部门资深总监沈志荣。

矢志创新

自古江南多才俊。

1982年,沈志荣出生于江苏靖江。这是一座安宁太平的江边城邑,居长江下游,“扼”江海门户。沈志榮是听着这里“白马驮沙”、“岳飞抗金”、“百万雄师过大江”的故事长大的。如今,岁月变迁,人事更替,但靖江人“士弘毅,敢争先”的精神品格存续了下来,也在这个意气风发的少年心里生了根,发了芽。

沈志荣从小品学兼优,抱负远大,立志做一名科学家。

彼时,他未及弱冠之年,还未能充分理解科学家这一角色。但从马克思的《资本论》、《论语·泰伯章》曾子的话语中,他依稀“窥见”:“科学绝不是一种自私自利的享乐,有幸致力于科学研究的人,首先应该拿自己的学识为人类服务”,正如“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在矢志创新的道路上,他迈出的第一步是报考南京大学基础学科教学强化部。1999年,被学校寄予厚望的沈志荣历经“层层选拔”,成功跻身南京大学基础学科教学强化部。

乍一听来,基础学科教学强化部没有任何专业特色,但就是这一院系,脱胎于南京大学少年班,作为教育部教学改革的试点单位,有着超前的教育理念,它的目标是面向未来、面向世界,培养和输送具有良好科学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拔尖人才。

在那里,沈志荣接受了大理科基础教育,涉猎的知识涵盖数学、物理、化学、生物、计算机等十多个学科范畴,这让他更善于用跨界的思维来解决问题。学习两年基础课程后,沈志荣就在导师的指导下,开始了独立的科研探索。

那个年代,正值生命科学和计算机科学蓬勃发展,生物信息学应时而生。凭借独特的学科魅力和广阔的科研前景,它深深地吸引了沈志荣的目光。于是,在实验室里,在计算机前,总能看到他忙碌的身影。最令沈志荣着迷的,莫过于全球科学家倾力绘就的人类基因组工程。它被誉为生命科学的“登月计划”,也紧紧地揪住了沈志荣的心房。

沈志荣时常感叹于它的蔚为壮观、精妙绝伦。与此同时,他也忘我地投入其中,利用基因测序的方法,将猴子的基因组与人类基因组做对比,从大量的数据中,尝试着寻找两者基因编码的顺序和结构的同源性,再克隆人类的疾病基因,从而揭示出疾病的机制。

他的这一科研探索,放在当下,有一个非常“时髦”的词语,叫精准医学。21世纪初期,精准医学“初露锋芒”,而沈志荣也恰好扣住了“时代的脉搏”。

师出名门

对儿时的沈志荣来说,科学家只是一个稚嫩的梦想。但是,历经本硕6年,这一路线变得愈发清晰起来。

沈志荣想研究基因问题,尽自己所能,为人类减轻“生老病死”的痛苦。为此,在2003年获得硕士学位后,沈志荣选择赴德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中心继续深造。这一次,他把科研方向调整为实验科学。

这是一所非常著名的医科院校,虽建校时间不长,但已产生了4位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沈志荣在先后经历了4轮的实验室轮转后,最终通过双向选择进入王晓东博士实验室,成为王教授在美国招收的最后一个博士生。

王晓东是线粒体与细胞凋亡研究领域的开创者,全球医学界鼎鼎大名的人物。他研究的细胞凋亡,深刻地揭示了人类“生”与“死”的问题,这也与沈志荣的科研愿景相契合。

“凋亡”一词,最早来源于古希腊,原意指树叶的脱落凋零,是一种自然的生理过程。后来,它被引入医学术语。

沈志荣举了个形象的例子,“蝌蚪在发育成青蛙过程中,手掌上的鳍会慢慢消失,这是因为鳍组织细胞死亡了,这种死亡是主动的、有序的、悄无声息的。人的手如果被割伤,就会脓肿发炎,这是细胞坏死的表现,而鳍的消失没有对青蛙产生任何副作用,所以被称为细胞凋亡。”

经过反复的实验验证,王晓东实验室在世界上首次发现了细胞凋亡线粒体通路的生化通路与作用机理,成果一经发表,整个医学界都为之沸腾了。这一发现,也为癌症治疗提供了关键的解决路径。

在西南医学中心,博士5年、博士后1年,沈志荣开展了多项与细胞凋亡有关的课题。

自海外留学至今,他首次发现了在细胞坏死过程中,关键激酶RIPK3与HSP90/CDC37复合物相互作用,经认证,这一复合物对RIPK3的激活至关重要。他还首次发现了来自于天然中草药的新型细胞坏死抑制剂Kongensin A,并通过化学生物学的方法,分析了其通过共价抑制HSP90抑制细胞坏死的机理。这一发现,将这种小分子临床应用开发向前推进了一大步,未来有可能基于此项成果,开发出新的Hsp90抑制剂。沈志荣在科研期间的重要成果还包括mTOR的激活。它是肺鳞癌耐药的机理之一,抑制mTOR信号通路的激活可以有效逆转肺鳞癌对EGFR抑制剂的耐药,为将来开发联合用药奠定了理论与临床前的基础,为开展临床试验提供了理论指导。

以上科研学术成果,发表在了专业学术刊物《美国科学院院刊》、《细胞》杂志及其子刊上。

赤子之心

栖凤安于梧,潜鱼乐于藻。

2010年,在祖国的感召下,王晓东教授放弃了美国的优渥待遇,以国家“千人计划”专家的身份,通过全球招聘全职回到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担任研究所所长。2011年,沈志荣接到导师递来的橄榄枝后,辞去了西南医学中心的工作,回国进入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任研究员一职。

对沈志荣而言,回国是一个必然的选择:于家于国,他要报拳拳赤子之心;干事立业,这里有更为广阔的平台。

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作为国家发展生命科学技术的战略高地,与国际接轨,开展原创性基础研究。到所里后,沈志荣心无旁骛投身于科研,后因优异的科研表现,沈志荣入选了北京“海聚工程”,成为北京市特聘专家。

直到2015年,这位年轻的科学家发现,身边越来越多的人罹患癌症,不久后相继离世。更让他感到痛心的是,在国内,这些患者只能接受传统的放化疗方法,杀死癌细胞的同时,自己身体也被破坏了,而且患癌后,鲜少有人能活过5年。要想延长生命,他们只能高价购买国外药厂的抗癌药,一个疗程下来,动辄要几十万元,往往一个家庭就这么被“拖垮”了。

为人类解决“生老病死”的难题,这是沈志荣的科研初心。如今,初心健在,他又该如何尽自己所能,帮助这些癌症病人呢?

时代使命

让科研成果跨越“死亡之谷”,做中国老百姓用得起、疗性强、安全性高的抗癌药——这是患者的急迫诉求,也是中国生物医药产业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更是我国医学人员所担负的科研使命。

位于昌平的中关村生命科学园里,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与一家公司一路之隔,两两相望。这家公司就是百济神州(北京)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于2010年成立,创始人是王晓东教授。

百济神州的发展使命是“为中国人民做世界领先的用得起的抗癌药,同时也为世界人民做抗癌药。”2011年4月,百济神州启动了RAF(治疗实体瘤)和PARP(治疗卵巢癌)项目;2012年2月和7月,又相继启动了PD-1(治疗实体瘤)项目和BTK(治疗淋巴瘤)项目。

2015年,百济神州的多款靶向药物进入临床前研发的关键时期,亟待建立强有力的转化医学团队,将药物带入临床环节。

同年,沈志荣从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离职,受邀加入百济神州。从做科学到做新药,从实验室到病床旁,沈志荣的工作就是做好“中间人”,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向患者提供的有效治疗手段。

2015年至今,随着公司临床试验的广泛布局,沈志荣的工作从临床前转化研究,逐步拓展到临床前和临床中的转化医学和生物标志物的开发,并带头参与临床设计和执行等工作。如今,沈志荣在百济神州担任生物标志物与转化研究资深总监,管理着一个几十人规模的转化医学团队。

对于新药开发而言,寻找可靠的生物标志物至关重要。它是判新药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关键手段,“有些药西方人吃了管用,中国人吃了却收效甚微,我们要找出两者肿瘤特征,探索不同的药物疗效组合,还要寻找可靠的生物标志物,指导病人选择适合他们的药物,既争取了病人的有效时间,还减轻了患者、国家和医疗机构三方面的负担。”

沈志荣认定,由生物标志物做指导将是未来癌症治疗的主要潮流,它也是“精准医疗”在临床环节的重要应用。

目前,公司在研产品线包括新型口服小分子类和单克隆抗体类抗癌药物,同时聚焦于抗癌治疗的药物组合方案。其中,处于临床后期的三大药物分别是BGB-3111,BGB-A317和BGB-290。

沈志荣颇有自信地将BGB-A317称为抗癌药中的“特斯拉”,可以被作为肿瘤免疫治疗的基础药物。刚刚公布的临床试验数据显示,有60%的经典霍金淋巴瘤患者在服用此药后,肿瘤完全消失不见了。而在其他公司的同类药物临床试验中,只有20%左右的病人可以达到相同效果。”

“当你被告知,你在实验室的研发成果真的挽救了一个人的生命时,那感觉真的太美妙了。”

正是由于以沈志荣为代表的百济神州的科学家们,重视“病”的深度特征和“药”的高度精准性,在新药开发当中始终秉持着严谨的科研态度,才使得百济神州“爆品”不断,成为资本市场的宠儿,受到全球医学界的尊敬。2018年8月的最后一周,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接受了百济神州BTK抑制剂和PD-1抗体两个药物的新药上市申请,预计2019年以后,百济神州的抗癌藥将陆续上市,为癌症病人带去“福音”。

沈志荣清楚地记得,他已回国“7年1个月零20天。”

7年当中,有90%的时光,他是在园区里度过的。回国前,沈志荣兴趣广泛,喜欢运动、旅游、读文史哲。回国后,这些都让位给了高速运转的科研创新工作。犹如一个影像,它浓缩了百济神州一群年轻的科学家真实的生活状态。而与之相伴的,是百济神州在全球抗癌创新药领域加速布局,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在强势崛起。

这是他们的事业,也是他们的时代使命。

链接:沈志荣,百济神州生物标志物与转化研究资深总监,南京大学生物信息学硕士,德克萨斯大学医学博士,曾在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任研究员一职。北京“海聚工程”入选者,北京市特聘专家。

猜你喜欢
百济抗癌药神州
神州春天更灿烂
浅析唐罗联军对百济的征讨
百济灭亡的原因
医保抗癌药“消失”,亟须对症下药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1714个抗癌药药品降价
神州共渡好年华
入唐百济遗民流向与连云港封土石室墓
药品专利强制许可制度在发展中国家的应用——从“抗癌药代购第一人”陆勇事件谈起
韩国“百济文化”中的草鞋
大神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