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市创新创业平台建设模式研究

2018-12-08 10:25刘宝磊
新商务周刊 2018年7期
关键词:株洲市株洲双创

文/刘宝磊

株洲市创新创业平台建设模式研究

文/刘宝磊

湖南铁路科技职业技术学院

本文对株洲市“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工作现状进行了重点调查,收集了株洲市各类民营经济“创新创业平台”创建设立与发展的基本情况,分类别对典型企业的重点平台进行了“抽样”走访调查,就民营经济“双创平台”建设模式的创建现状、存在问题以及模式类型进行了全面的分析研究。

创新创业;平台建设;模式

1 株洲市“双创”平台发展现状

1.1发展环境:政策扶持体系业已完善

近年来,株洲市经济转型升级步伐加快,为了加快经济发展新旧动能转换,市委市政府非常重视创新创业工作,连续制定出台了《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实施方案》(株政办发[2016]1号)、《关于加快推进众创空间建设的若干意见》(株政办发〔2016〕14号)等一系列创新政策文件,加大了市财政公共投入,强化了对创新创业的政策保障。在政府相关创新创业政策的强力支持下,我市加快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经济转型升级步伐明显加快,在全市范围内形成了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良好局面,有力地推动了株洲市创新创业的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的步伐。

1.2发展现实:“小众”借力“大众”,模式共生

总体情况:目前全市已建成众创空间20多家,获批株洲炎帝创客中心、新动力众创空间、湖南微软创新中心众创空间、株洲市声色艺术工厂国家级众创空间有6家,省级众创空间有株洲颜帝创客中心、株洲市声色艺术工厂、株洲高新区天台金谷创业苗圃、湖南微软创新中心众创空间、新动力众创空间和宏达创客空间等10家。

依托产业:依托产业主要有轨道交通、航空航天、陶瓷、文化艺术及生活服务业等方面,专业领域涵盖了电子信息、3D打印、虚拟现实(VR)、智能制造、文化创意等。

服务开展情况:总体共入驻创业团队411个,初创型小微企业351家,创业人员约3004人,吸纳就业及再就业人员4219人。先后举办各类创新创业活动286场次,开展各类创业教育培训154场次。

1.3发展保障:有效融合大众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模式

调查发现:株洲市民营经济“双创平台”建设模式的发展保障,必须有效融合于株洲大众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模式。目前,以“株洲动力谷”为典型代表的“双创”建设模式,已经成为集“大小众双创平台”为一体的建设模式。株洲市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体系建设基本完善,自2012年启动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以来,线上已集聚企业超过5000家,年度对接企业需求超过500家次,通过线上线下活动的组织开展,公共服务平台在中小企业的影响力逐步加大。

1.3.1体系构架趋于完善

株洲市形成政务服务与社会服务横向贯通、窗口平台与县区平台联动、较为完善的“1+4+7”的平台服务生态体系。其中1是指市窗口平台;4是指轨道交通、硬质合金、烟花爆竹、服装等4个产业窗口平台,7是指除云龙、茶陵、炎陵三个县区之外,包括天元区、荷塘区、石峰区、芦淞区、株洲县、醴陵市、茶陵、攸县等7个区县窗口平台。

1.3.2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成为趋势

市级中小微平台由株洲市中小微企业成长服务有限公司专业化运营,经过五年的建设已形成市场化运营能力,紧紧围绕企业需求,发挥平台资源优势和团队专业特长开发一批定制化服务产品,如企业常年顾问服务、硬质合金检测平台信息系统建设服务、企业融资服务、可行性报告和商业计划书编制服务等。一大批定制化服务产品的实施,极大的丰富了平台的服务产品线,年度自主化收入超过70%,为平台市场化转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3.3聚集效应日益凸显

株洲窗口平台甄选了首选合作机构7家,核心服务机构20多家,合作机构100余家,涉及人力资源、财税管理、法律法务、政策申报、知识产权、商业模式、电子商务、市场营销、网络信息、仓储物流、职业技能、体系认证等十余个大领域、数十个小领域,通过企业调研、巡诊、一对一辅导等方式年度开展专业服务近100项,基本满足了中小企业各个发展阶段的个性服务需求。

2 株洲市民营经济“双创”平台建设模式评价

株洲市民营经济创新创业平台建设整体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对民营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1双创平台建设模式成效显著

2.1.1创新创业平台载体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创客空间实现了从无到有;双创示范基地集群效应明显;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取得整体性进展,打造了企业帮扶和要素资源提供网络。

2.1.2有力促推了三大动力产业发展

株洲民营经济创新创业平台建设为株洲轨道交通、通用航空、新能源汽车三大动力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配套服务和发展环境,近年来,株洲三大动力产业群取得跨越发展成果,得益于民营经济创新创业平台的大力支持。2016年,株洲轨道交通产业产值突破1000亿元,株洲成为全世界最大的轨道交通产业聚集地;株洲的中小型航空发动机产品占国内市场的90%;新能源汽车产值150亿元,近1万台新能源客车在全国20多个省市运行。

2.1.3新经济、新业态培育能力大幅提升

近年来,株洲市建立各类创新基地93家,其中国家企业重点实验室4家,国家工程技术中心1家,院士专家工作站7家。设立株洲市技术转移促进中心,建设“技术成果产权交易所”,获评为“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2016年全市技术合同交易额超过30亿元。

2.2双创平台建设模式尚有较大完善空间

2.2.1“双创”工作的理念和意识有待进一步加强

从“双创”氛围上来看,我市民营企业参与“双创”工作的热情不高,通过“双创”工作提升企业技术实力和培养科技创新人才的意识不够强。开展“双创”工作的理念相对比较落后,我市民营企业“双创”工作仍然主要是构建“双创”平台,在平台的运营、管理方面经验不足,“双创”平台的投入产出比相对较低。

2.2.2“双创”工作的保障条件不够完善

在“双创”工作的资金支持方面缺乏与之相配套的金融服务政策体系支撑。“双创”人才队伍培养难度大,我市各高职院校开展“双创”工作的人才队伍建设后劲不足,高职院校学生专业素质较差,知识和技能不能很好地适应“双创”工作的要求,很难完成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双创”项目。目前,“双创”人员大部分是没有稳定收入来源的社会人员或在校大学生、刚毕业的大学生,政府在这部分人员的保障方面有待加强研究。

2.2.3创客空间同质化、盈利模式单一

目前,我市双创空间建设的模式单一,项目来源不广泛,双创项目层次较低,带动效应不显著,双创空间同质化建设和运营,导致很多双创空间没有自身特色。创客空间普遍存在重空间轻服务、同质化服务的问题,大部分创客空间停留在提供免费或低租的场地阶段,而多数待孵化的企业又处于创业初期或者萌芽期,无力支付相应顾问费用。

2.2.4创客空间产业资源和投资资源不足

创客空间盈利应主要来源于股权或者投资回报,就需要能够提供产业资源的对接、专业的创业服务、精准的资本对接。而目前大部分创客空间存在的问题是要素资源积累不足。

2.2.5市场化机制尚未充分建立

依托国有平台建设的空间、基地或平台,市场化机制建设不够充分、授权机制不活,对产业推动的主动性不足;由民营资本主导的空间、基地、平台,也还存在对财政资金补助依赖程度较高,自身造血能力不足等问题。

3 推动株洲创新创业平台模式构建的对策建议

3.1坚持以产业链为主体构建平台建设模式

3.1.1围绕三大动力产业建设平台

轨道交通、通用航空、新能源汽车是株洲市三大动力产业,也是株洲重点打造的千亿产业群。建议成立有基金参与的有限责任形式(株洲市轨道交通、通用航空、新能源汽车三大动力产业)研究院,引进 “ 千人”计划等高端人才,持续提高在全国的知名度,夯实技术创新基础,提高持续创新的能力。

3.1.2围绕引进新业态建设平台

近年来,株洲互联网金融、小贷公司、物联网产业、智能制造、金融科技、智能机器人等互联网+新产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平台竞合关系进一步加强。建议政府每年预算1000万元补助微小创企业联合高校建设新业态相关的创新创业平台,促进新业态产业快速成长和发展。

3.2强化政府政策资源与院校资源的联合

3.2.1促推本地高校建设创新创业平台

高校是创新创业教育的主阵地,具备智力优势和人员优势。政府要在创新创业政策和资源上向高校倾斜,支持高校建立大学生创新创业平台,为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做好政策服务,简化相关手续,把高校创新创业平台打造成一张闪亮的名片。积极探索“园校”合作模式(园区和学校)。

3.2.2促推产、学、研、院一体化创新创业平台建设

创新创业是一个系统工程,民营企业要加强与院校、研究机构的合作,形成产、学、研、院一体化创新创业平台建设模式,共同促进创新创业工作的开展。

3.3强化平台市场化运营主体建设

3.3.1把市场化运营机制引入创新创业平台建设

在创新创业平台建设过程中,为了解决运营资金短缺问题,可以通过股份制引进社会资金,采取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鼓励社会资金积极参与创新创业平台建设。另外,在创新创业平台管理和成果转化方面引入市场机制,促进创新创业成果及时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3.3.2强化和提升企业平台的市场化运营能力

企业为了追求经济利润,对创新创业有天然的需求。企业创新创业平台运营要采取市场化原则,根据企业和社会现实需要开展创新创业项目,把创新创业项目与企业产品升级、技术升级紧密结合,通过创新创业项目开展不断提升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和盈利能力。建议市级平台公司重点整合轨道交通、通用航空、新能源汽车三大产业平台股权多元化。

3.4构建创新创业平台建设保障体系

3.4.1构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

要求各高校要尽快适应国家创新创工作的需要,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将创新创业课程全程纳入在校大学生培养过程。创新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完成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全面融合,在创新创业教育中开设跨学科专业的交叉课程,强化创新创业实践,促进人才培养由学科专业单一型向多学科融合型转变,不断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加快构建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不能单一依靠课堂教学,还要充分利用校内实践平台、校外实践平台、参与教师科研团队、产学研结合式教学等多种方式来全方位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

3.4.2完善创新创业服务体系建设

创新创业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包括创新创业政策环境、人才培养、资金支持、成果孵化与转化等诸多环节,只有各个环节紧密衔接、互相配合,才能为创新创业形成一个完整的服务链条。加大财政资金支持力度,将事后补贴更多调整为对创新创业者的事前资助,对创新创业项目税收的优惠政策进一步落实到基层税务部门,支持更多企业及相关组织兴办创新创业平台,帮助有创新创业意向的人员到创新创业平台开展创业见习实习,对优秀创新创业项目和创新创业团队进行专业、系统的预孵化。完善创新创业平台建设标准,提升现有创新创业平台质量。完善创新创业平台的投融资功能,通过加快金融创新支持创新创业事业发展。

3.4.3加快完善创新创业孵化器发展

孵化器在孵化中小型科技企业、培育企业家、促进地区经济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要明确孵化器的市场定位,促进孵化器投资主体多元化,不断完善孵化器的经营管理机制,通过风险投资与孵化器的有效结合加快在孵企业的发展,加强孵化器社会团网络建设,完善服务功能以及在增强孵化能力和提高孵化质量的同时,加强孵化器经营人才队伍的培养,加快和完善孵化器的配套环节建设。

3.4.4加强创新创业中介组织建设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创新创业中介机构以专业知识、专门技能为基础,与各类创新创业市场主题和要素市场建立紧密联系,为创新创业活动提供重要的支撑服务,能够有效降低创新创业风险、加速创新创业成果转化。要重点抓好生产力促进中心、创新创业孵化器、创新创业咨询评估机构、技术交易机构、创新创业投融资服务机构地建设和发展同时多渠道做好创新创业情报共享机构、同业联盟、财务会计、审计法律、人员培训、场地和设备租赁、决策支持等中介组织培育和发展工作,为创新创业提供完善、优质的配套服务。

[1]李东红等.中国创新创业发展报告[M].北京:中国财富出版社,2018.01

[2]王保江.创新创业导航[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6.08

[3]李志军.创新创业战略与管理[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13.11

[4]代磊,张大全.创新创业政策汇编[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17.10

[5]方法林,孙爱民.基于“创新创业+”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17.10

[6]张玉广等.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前孵化器及众创空间[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17.09

猜你喜欢
株洲市株洲双创
株洲新时代输送机械有限公司
株洲新时代输送机械有限公司
2020年株洲市复用餐饮具专项抽检结果分析与安全状况评价
株洲地域美食文化系列招贴设计
高淳区以侨联双创基地 助推“双创”孵化成长、孕育未来
“双创”浪潮方兴未艾
株洲工业 与新中国一起成长的璀璨明珠
圆梦星之火,助力“双创”加速跑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湖南攸县煤矿事故确认18人遇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