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刘宏宾,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井陉县供电分公司
电力信息通信网络的建设是推动电力系统智能化发展的重要举措,其功能主要表现在对电网运营状态的实时把握,数据信息的准确获取以及信息通信资源的合理配置等。电力通信网络基于光纤、无线、电力线载波等多种技术体制,包括数据传输、电话、视频会议、电力专用业务等多个专业网络。电力企业为提升安全生产水平和客户服务能力,对运维体系提出了更深层次的要求,电力信息通信部门的总体定位正在从以往的通信链路维护向业务服务支撑转变。
智能电网是国际电力工业积极应对未来挑战的共同选择,国内外都给予了极大的关注。信息通信是支撑坚强智能电网建设的公共平台和重要手段,贯穿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调度六个环节,是坚强智能电网各环节运行的重要基础。为推动智能电网信息通信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实现从被动向主动、从辅助向引领、从单一业务模式向整合创新模式的转变,需要紧跟最新发展趋势,积极谋划电力信息通信网络的融合与创新,更加“安全、有效、全面”地支撑电网运行和企业运营。同时,随着下一代网络技术的演进,现有专业网络之间的分工不断融合,原有按专业设置的维护组织架构模式,必将随着技术的进步和业务的发展不断调整。
就资源管理方面而言,缺乏统一性与系统性的通信信息网络运行环境,没有切实缓解电力信息资源、通信渠道自身具有的局限性。信息与通信之间不能良好、彻底地实现交互与融合,必须不断总结当前通信信息体系的运维经验,增强信息通信一体化运维的稳定性、可靠性;其次,供电企业通信方式存在严重偏差,各种通信方式不能实现良好的交互兼容,这些客观存在的约束条件,影响到资源的物尽其用,造成了电力系统信息通信运维一体化的发展瓶颈;最后,当前系统缺乏足够的监测能力,通信网络与电力监测系统孤立性较明显,只是在局部分支中搜集的数据可进行参考,但就电力系统全局来说,预判识别故障点、故障类型、原因还很难,电力信息通信没有真正实现融合。
目前电力信息通信网络中还没有形成全面统一的资源管理,通信和信息专业使用相对独立的资源模型,限制了信息通信融合的进展,信息通信网的可靠性、运维管理的效率还不能与电网相匹配,从而制约了信息通信网络对智能电网新型应用的支撑能力。电力信息通信网络中存在多种通信方式,缺乏统一的管理手段,通道、信息等资源的合理利用率低,在智能电网互动环境下,将成为信息高效、安全交互的瓶颈。目前电网信息、通信的监测系统在相当程度上是相互孤立的,未能形成协调高效的整体,很难基于监测数据对信息通信网络的运行情况进行全面分析评价,例如不能准确定位故障或者报警的发生是针对通信或者信息的某个确认的故障点,不能快速判断故障所在的通道等,在技术和运行水平上都不能适应未来电网的需求。
电力信息通信一体化运维体系的管理方法主要包括转化资源模型、融合检测数据、配置预警设备和建立信息体制等。针对资源配置不合理等问题,加强信息资源模型的针对性建设,实现必要的资源模型转化是十分必要的,即在转化资源模型的过程中首先要了解不同的资源具有的信息属性,对不同种类的信息资源进行分类和梳理,形成自上而下或由重到轻的信息级别,并在其基础上结合电力企业的实际情况整合所有相关资源。其次,转化信息资源模型时还要调整信息系统的模式,将信息与电力系统功能匹配在一起,保证电力运行状态的准确反映。最后,反映信息的总结分析是提高信息资源利用率的重要举措。信息体制的建立则是为了规范和统一电力信息通信一体化运维体系的管理方式,其贯穿于通信网络发展的各个环节当中,可以保证运维体系发展的经济性和层次化。
运维体系是为了满足电力信息通信网络运行维护的要求而建立的各项组织管理要素的集合。运维体系由运维管理体系和运维能力体系构成。运维管理体系包括运维体制、管理模式、组织建设、资源配置、运维流程和网管系统六大方面,这六大方面是构建企业核心运维能力的基本要素。其中,运维体制是决定运维体系的核心要素。运维能力体系包括网络运行能力、链路保障能力和服务保障能力三个方面。在新的电网发展形势下,面向信息通信融合提升运维水平,其目标就是不断提高三个能力。
随着大容量通信网络、虚拟化、云计算技术的逐步实用化,电力信息系统逐渐由分级部署向一级部署发展,远程的集中操作维护逐步代替大部分的现场维护作业方式,运维工作趋向集中化和集约化。国家电网公司建设了覆盖全公司的信息综合运维监管系统,打破以往孤岛型系统建设模式,逐步形成横向集成、上下贯通的信息运维管理支撑平台,覆盖包含网络、主机、业务应用、安全设备、桌面终端等的完整 IT 基础架构及标准运维流程,实现“实时监控、精益管理、闭环控制、分析规划”目标。覆盖整个电网的通信管理系统也在快速开发实施,这些为实现信息通信资源优化、网络集中监控管理调度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手段。
电力信息通信网作为电网的两个实体网络之一,信息通信一体化运维必须围绕电力安全生产和企业集约化发展的目标进行规划实施,因而对它的理论研究及实现工具的探讨和实践是目前必须要解决的问题,需要新的理论支撑,需要突破传统的体系结构和支撑工具。
【参考文献】
[1]曹惠彬.国家电网公司“十二五”通信网规划综述[J].电力系统通信,2011,32(223):1.
[2]苗新,张恺,田世明,李建歧,殷树刚,赵子岩.支撑智能电网的信息通信体系[J].电网技术,2009,33(17):8.
[3]宋敏,王孝友.信息通信市县一体化运行监控体系实践与探讨[J].电子世界,2014,26-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