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小康视角下十堰市深度贫困县脱贫模式选择

2018-12-08 04:42范民英中共十堰市委党校
新商务周刊 2018年1期
关键词:十堰十堰市贫困县

文/范民英,中共十堰市委党校

习总书记2017年6月23日,在太原主持召开的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上指出:“脱贫攻坚工作进入目前阶段,要重点研究解决深度贫困问题。”这是在打赢脱贫攻坚战关键时期,习总书记扶贫开发重要战略思想的最新成果,标志着精准扶贫、脱贫攻坚战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1 十堰市深度贫困县脱贫攻坚实现同步小康的背景

1.1 脱贫攻坚同步小康的时代背景

深度贫困地区是脱贫攻坚的 “重中之重,艰中之坚”。2017年6月21日至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吕梁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调研并主持召开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强调要采取更加集中的支持、更加有效的举措、更加有力的工作,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中的硬仗,确保深度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如期迈进全面小康的新时代。

湖北省十堰市是全国、全省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是秦巴山片区和全省扶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在全省四大片区中,不仅贫困面广、贫困人口多,而且贫困程度深、脱贫难度大、返贫率高,2016年底贫困人口建档立卡数量为21万户、84.68万人。作为湖北省的五个深度贫困县,竹溪县、竹山县、房县、郧西和丹江口市,在十堰扶贫攻坚中更具代表性,脱贫任务更为艰巨。要实现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任务非常艰巨。为此,更要注重补齐社会经济发展中的短板,尤其是要解决十堰市深度贫困县贫困人口的脱贫问题。

1.2 十堰市深度贫困县脱贫攻坚实现同步小康的目标任务

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上强调,加快推进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要按照党中央统一部署,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深度贫困地区区域发展必须围绕精准扶贫发力。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按照湖北省《湖北省“十三五”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规划》的部署要求,依据十堰市扶贫攻坚的实际情况,结合深度贫困地区特点,采取更加切实有效的办法,要同步实现小康,十堰市深度贫困县在实现脱贫攻坚方面的目标如下:

1.2.1保证2018年全面完成脱贫目标。结合我国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的发展目标和湖北省脱贫攻坚的目标规划,十堰市委市政府结合十堰扶贫开发的实际情况,提出2018年完成精准扶贫工作任务,2020年同步实现小康的发展目标,在未来不到2年的时间里全面完成脱贫目标,十堰必须更加扎实有效的完成精准扶贫的各项工作和任务。

1.2.2依托产业扶贫为主导。产业扶贫十堰市是深度贫困县脱贫致富的根本出路和唯一保障。产业扶贫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要把发展生产扶贫作为主攻方向,努力做到户户有增收项目、人人有脱贫门路。因此,要因地制宜培育产业,大力培育新型经营主体,不断推动体制机制创新。

1.2.3确保返贫现象不发生或少发生。要确保深度贫困县的贫困人口脱贫以后不会因病或因灾而返贫,十堰市委市政府必须确保精准扶贫工作每一步稳步可靠,以产业扶贫为主导,以社会保障制度为核心,保持各项政策的连续性和持续性。

2 十堰市深度贫困县脱贫攻坚实现同步小康影响较大的代表性模式

2.1 扶贫主导产业选择方面

扶贫产业发展事关贫困地区农民增收和农业产业转型升级。自国家实施产业扶贫开发战略以来,更多的发展资源流向贫困地区,有力促进了贫困地区的农业产业发展。在精准扶贫战略下,产业扶贫模式被赋予了新的内涵,承担起贫困户的“造血”功能,成为精准扶贫的核心。因而,贫困地区扶贫产业的选择尤为重要,特别是要依据当地的环境和资源情况选择主导产业。对于十堰来说,应该以“绿色+产业发展”、“旅游+产业发展”、“电商+产业发展”模式为主导,围绕稳定规模、提升素质、延伸功能,做大做强以茶叶、核桃、中药材、山羊“四个百万”为主的优势特色产业,完善产业结构和产业体系,建设分层次、分区域、分类型的高效生态农业板块,实现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相统一,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带动贫困群众脱贫增收。大力开展乡村旅游扶贫,积极发展商贸流通促进贫困人口增收。因地制宜制定贫困村产业发展规划。重点引导和支持贫困村、贫困户因地制宜发展经济林果、畜牧养殖、设施农业、中药材、传统手工艺等。

2.2 扶贫产业组织带动方面

产业扶贫质效的高低,关键在于主导产业的选择要依托本地的实际情况,充分考虑综合优势,才能调动广大扶贫对象的积极性和主动参与性,才能促进扶贫主导产业的发展,提高广大贫困户的收入和劳动技能,使其逐步的脱贫致富。十堰市扶贫产业组织带动模式主要有:“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科技+ 产业扶贫”、“党建+ 产业扶贫”模式,这三种模式有力的促进了合作社和产业基地的大发展,使广大贫困户掌握了科技脱贫致富的本领和技能,围绕茶叶、魔芋、中药材、柑橘等产业建立了特色农产品产业园和科技服务站,充分发挥基础党组织在科技扶贫和产业扶贫中的巨大作用,为主导产业的稳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有效促进了贫困村产业化发展,促进了贫困人口增收。

2.3 教育扶贫方面

扶贫先扶智,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贫困人要想从根本上拔掉穷根,甩掉贫困的帽子,就必须提升人力资本的使用价值,抛弃宿命论的观念,增强脱贫致富的决心和信心,最大限度的发挥自身创造财富的本领。教育扶贫在提升人力资本的价值方面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通过“教育+ 产业”扶贫、“教育+就业”扶贫模式,实现教育与产业的同步发展,教育与就业的同步提升。既保障了贫困家庭适学儿童受教育的权利,提升了就业能力为核心的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培训,又使产业得到了应有的发展,解决了贫困家庭缺乏技能的劣势,促进了就业率的大幅度提高。

2.4 社会保障脱贫方面

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是解决扶贫对象后顾之忧和因病返贫以及因灾返贫的前提和基础。十堰的主要做法是:提高医疗救助保障水平,全面实施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农村五保供养对象和农村孤儿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个人缴费部分由医疗救助基金给予全额资助,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家庭成员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个人缴费部分由医疗救助基金按每人每年不低于90元标准给予定额资助;在定点医疗机构住院治疗,经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及各类补充医疗保险、商业保险等报销后个人负担的合规医疗费用,在年度救助限额内按不低于70%的比例给予救助。对患慢性病需要长期服药或者患重特大疾病需要长期门诊治疗,导致自负医疗费用较高的医疗救助对象,给予门诊救助。属于重特大疾病住院医疗救助对象的,经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及各类补充医疗保险、商业保险等报销后个人负担的合规医疗费用,实施重特大疾病住院医疗救助。取消重特大疾病住院医疗救助病种限制。

3 同步小康视角下扶贫模式选择的建议

3.1 深度贫困县和秦巴山区连片特困地区

3.1.1十堰市贫困基本情况

深度贫困是相对于一般贫困而言的,是指自然条件、经济发展、社会文明、公共服务、民生水平等较差的区域,以及贫困缺口较大的居民的一种综合现象,它既是贫困的贫中之贫、困中之困,也是减贫的难中之难、艰中之坚。深度贫困地区多是老、少、边区。这些地区多是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发展滞后,社会文明程度较低,生态环境脆弱,自然灾害频发,贫困人口占比和贫困发生率高,人均可支配收入低,集体经济薄弱,脱贫任务重,越往后脱贫成本越高、难度越大。

湖北省十堰市是国家秦巴山区集中连片的深度贫困地区,是扶贫开发的主战场,四县一市均为国家深度贫困县。在湖北省目前的9个国家深度贫困县中,仅十堰市就有5个,占据湖北省国家深度贫困县总数的56%,该区域内是当前发生率较高、贫困程度较为严重的地区,扶贫开发面临着诸多困难和问题。

3.1.2十堰市精准扶贫的优势和困难

十堰市精准扶贫的优势主要体现在:

首先是区位优势。十堰市处于西安、重庆、武汉、郑州四个大城市的触点和交汇地,是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和京津冀一体化三大经济发动机的政策覆盖区域,是襄十随城市群的重要一环,在未来经济社会发展中潜力巨大。

其次是资源优势。湖北十堰市国土广阔,地形复杂,生物资源南北兼有。共有动植物3000多种,是湖北省生物资源较为丰富的地区之一。生物资源3100余种,森林覆盖率达51.6%,香菇、木耳、魔芋、有机绿茶、山野菜等绿色食品畅销国内外;中药材资源共有1360多种,素有"华中药库"之称,是全国重点中药材产区之一。旅游资源丰富多彩,东武当山和丹江口水库;南有“野人”谜踪的原始森林神农架、千里房县流放文化和饮浴两用的温泉;西有史学家称之为“内长城”的楚长城和奇美秀丽的十八里长峡及 堵河漂流风景区;这里,远古历史文化遗存与现代社会文明交相辉映,壮美的自然风光和浓郁的风土民情异彩纷呈,构成了一幅幅美丽的旅游画卷。

最后是政策优势。进入“十三五”,全国共确定包括了秦巴山区在内的14个区域,作为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区域,十堰被列入集中连片的特困地区之一。按照国家扶贫纲要精神,今后国家在原定对国家级深度贫困县政策不减的同时,对新增扶贫资金重点用于片区开发。与此同时,国务院扶贫办明确要求,严格按照秦巴山等4个片区的规划编制工作,由国家有关部委牵头,跨区域制定综合性区域发展规划,采取特殊政策,加大投入力度,全面解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问题,为全面实现小康目标奠定坚实基础,其最终落脚点是造福百姓。

十堰市精准扶贫的困难有:

第一、时间紧,任务重。到2018年9个贫困县(市、区),其中包括5个深度贫困县,全部“摘帽”、456个贫困村全部出列、84.68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时间只有短短的1年,和过去五年相比,任务几乎翻了一番;

第二、难度大,要求高。扶贫攻坚越到最后,难度越大。目前剩余的贫困人口,大部分集中在高山远山区、深山石山区和边远库区,交通信息相对闭塞、文化教育比较落后、经济发展仍然缓慢、自然灾害易发频繁,全都是“难啃的硬骨头”。同时,对照脱贫标准,还有很大差距,突出表现在群众住房条件差;不少偏远乡镇山大、谷深、地少,农民因病致贫、因灾返贫、因教致贫的现象比较突出;

第三、肩负着扶贫攻坚与生态保护的双重使命。几十万移民要面对重建家园、缺少资源、发展困难、因移民而返贫的难题。水源区生态建设、环境保护、污染治理任务繁重,为脱贫致富增加了难度。

3.2 区域精准扶贫的模式选择的建议

3.2.1在产业扶贫的主导产业选择方面,建议以“绿色+产业发展”和“旅游+产业发展”模式为重点。通过“绿色+产业发展”模式,可以充分利用该十堰良好的生态环境优势,守住该区域的“绿水青山”,就是今后贫困户的“金山银山”,对于贫困户长期稳定脱贫至关重要。在“旅游+产业发展”方面,特别要发挥该十堰市武当山、南水北调核心水源——丹江口水库和汽车产业旅游资源的独特优势,打造十堰全域旅游的新格局,通过发展特色旅游业来实现深度贫困县的整体脱贫。

3.2.2在扶贫产业的组织带动方面,可选择“合作社+ 基地+贫困户”模式和“党建+扶贫”模式作为重点。

3.2.3在教育扶贫方面,可以重点选择“教育+产业”模式,因为这种模式既可以解决当务之急,提高拓宽发展扶贫产业的门路,又可以保障贫困人口的子女得到平等的教育条件,为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张丽君,杨秀明,于倩.精准扶贫背景下内蒙古贫困特征比较分析及对策研究[J]. 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17(07)

[2]丁辉侠,郭康.精准扶贫的合作治理绩效评估与改进对策——基于对河南省 D市的调查[J].理论探索,2017(05)

[3]桂金赛,孙玉芬.云南深度贫困片区扶贫攻坚面临的困难与对策实证研究[J].全国商情,2016(08)

[4]董文锋.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完善政策举措 齐心协力打赢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战[N].广西日报,2017-08-04

[5]王骏杰.激发深度贫困地区发展内生动力——五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J].甘肃农业,2017(14)

[6]陈继勇.创新扶贫模式 实现同步小康——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J].当代广西,2017(16)

猜你喜欢
十堰十堰市贫困县
湖北省十堰市东风61小学五(5)中队
《宝藏》通联站展示之窗 湖北省 十堰市
“先劝后罚”,该赞!
Eddie the Eagle
山西省58个贫困县产品将陆续走进84所高校
全国832个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
云南宣布31个贫困县脱贫摘帽
第二十一届全国涂料涂装及表面保护技术会议将在湖北十堰举行
153个:全国153个贫困县已摘帽
"竹溪物语,问漆武当"漆乡十堰首届当代漆画展作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