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潘广婵
我国城镇居民生活质量差距的统计分析
文/潘广婵
广西罗城仫佬族自治县罗城中学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人们的物质追求和精神追求都在不断地进步中。生活质量是人们对于自己所处环境的物质条件以及当下的精神状态满足的基础。自从1958年经济学家加尔布雷斯首次提出生活质量这个名词后,生活质量问题就一直备受关注。生活质量不仅能反映人们的生活状况、精神环境和生活环境等,也能反映出当时的经济条件和居民素质等。本文运用因子分析、聚类分析等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对我国城镇居民生活质量差距进行全面的分析。
聚类分析;因子分析;生活质量
城镇居民生活质量这个名词包含了非常丰富的意义,它包括了在特定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下,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水平的高低。在最近的研究中,主要有两种定义:第一种认为生活质量是指生活条件,即当时的文化、卫生、交通等。第二种认为生活质量是指人们生活的幸福度和舒适度。这两种评价方法都与当时社会的经济发展水平有关。因此评价生活质量就应从社会的客观条件出发。我国当前经济快速发展,经济因素对我国城镇居民生活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文应在客观条件下进行研究。
加布尔雷斯认为生活质量是人们在精神方面得到了乐趣。而美国经济学家罗斯托第一次将生活质量当作研究对象放入到了系统的理论框架中;90年代时,一批学者认为生活质量更重要的是以人为本;而近几年来,林南认为生活质量是“对生活各方面的评价和总结”,即满意度、幸福感和积极性。
20世纪80年代中期,一方面由于国外对于生活质量研究的理论指导,另一方面是因为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因此,对于生活质量的研究逐渐成为了社会各界研究的焦点。通过经济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的综合,并且联系实际对我国生活质量的深入研究,得出了一系列重要的结论。
科学的生活质量指标可以全面综合的衡量人们的生活条件,可以将经济、社会、生态环境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科学的评估预测,可以从中看到许多社会发展中的社会问题的真面目。同时,生活质量指标体系应该具有相同的标准规范,这样可以实现不同国家不同地区间的比较,方便取长补短。因此,建立合适科学的生活质量指标体系可以为一些社会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从生活质量指标体系中,可以得出具体的生活质量指标,从这些指标可以看出人们的某种需求的满足程度,由此来衡量社会发展的趋势。通过这些指标,可以让政策制定者们对社会政策和社会发展做出相应的调整。使目标在较短时间内完成。在现阶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主要目的就是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构建符合中国国情的指标体系有利于确保政策和社会发展的实施。因此,提出完善的生活质量指标体系对于现实指导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社会方面
社会方面主要有以下五个指标:教育文化情况、城镇公共设施、医疗健康情况、居民生活和社会安保。
(1)教育文化指标中包括了四个二级指标,有:人均教育经费、平均受教育年限、高校在校生占比和成人色盲;
(2)城镇公共设施指标中包括了四个二级指标,有:人均拥有道路面积、公共交通客运总量、公共绿地面积和全年供水总量;
(3)医疗健康情况指标中也包括有: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和人口预期寿命;
(4)居民生活指标主要由住房情况反应,同时,居民的生活消耗也可以直接体现居民生活质量;
(5)社会安保指标包括四个二级指标,有:医疗保险参保率、失业保险参保率、工商保险参保人数和养老保险参保率。
2.经济方面
居民生活质量最基本的标准就是居民的收入和与之对应的居民消费水平,这两个因素都会对居民的生活质量产生直接的影响。
(1)收入是影响居民质量的主要因素,还决定着消费水平和消费质量。因此,低收入的居民生活质量很明显较低。
(2)消费水平的提高和消费的合理性标志着居民生活质量的改善。在不同时期的经济发展条件下,人们的消费状况决定了他们是否对生活状况满意与否。
1.因子分析法
从以下方面选取因子:经济上,选取居民收入和居民消费水平;社会上,选取教育文化情况、城镇公共设施、医疗健康情况、居民生活和社会安保。然后综合以上指标,用因子得分系数矩阵计算各个地区的综合得分情况,然后根据具体的人文地理、经济发展进行细致系统的分析。
2.聚类分析法
聚类分析法就是所谓的“物以类聚”。在统计学中,依据样品的属性或特征,用数学方法确定个体间的亲疏关系,再按亲疏关系划分成几个不同的类。这样就可以将我国的地区分成几个类,然后系统的进行分析。
根据前面的分析,应该制定具体的有利于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的战略和政策,以尽快提高我国居民的生活质量,促进居民生活质量的可持续发展,由本文前面所说,城镇居民生活质量由社会方面与经济方面共同决定,我们应该构建科学的生活质量指标体系,运用科学的分析方法将因子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根据不同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将科学的分析方法运用得到日常生活中,为改善城镇居民生活质量做出科学的发展战略,使居民生活质量持续快速发展。经济上,我们应该大力发展,积极解决就业问题,我们要拓宽就业渠道,大力发展社会经济,为广大群众提供广泛的就业岗位,充分实现就业;公共设施方面,应该发展公共交通,不仅能促进城市经济发展,也能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体现整个城市的外在整体形象;公共医疗方面,一是应该建立更多的公益性医院,二是应该使更多的人享受到医疗保险,保障居民的健康福利,关系着整体生活质量的提高。努力改善城镇居民生活质量。
[1]赵人伟,李实.中国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及其原因[J].经济研究,2016(09):19-28.
[2]林南,王玲,潘允康.生活质量的结构与指标——1985年天津千户户卷调查资料分析[J].社会学研究,1987(06):76-92
[3]李泊溪,刘旭.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的若干思考[J].管理世界,1996.
[4]易松国.生活质量研究进展综述[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