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2018-12-08 21:35:49
时代经贸 2018年36期
关键词:预算法院系预算编制

孙 蕾

(苏州大学财务处,江苏 苏州 215006)

在信息技术和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新世纪,高校发展面临新的局面,有着前所未有的机遇跟挑战。随着国家对高校教育重视程度的加强,教育体制改革的加深,高校规模在不断的扩大,资金来源也日趋多元化,高校特别是地方高校想要取得长远发展必须要用好用活来自各方面的教育资金。这对高校紧跟信息化的浪潮、反思自我资金运行状况、促进高校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我国高校预算管理体制管理的主要做法

高校预算体制是处理高校及其下属各学院、部门财务关系制度的总称,是其预算编制、执行、决算以及实施监督的依据。在我国,高校当下所实行的预算体制是统一领导、集中管理,即是把整个学校作为预算管理的对象,二级单位在校级预算的统一领导下,实行集中管理。

(一)管理模式

在机构设置上,近一半高等院校没有设置预算委员会或财经委员会来组织相关的预算编制工作,仍处于由学校的财务科兼办阶段,在某种意义上说明了对预算工作的缺乏重视,也导致了所编制的预算在一定程度上缺乏广泛性和科学性;预算编制方法上,“增量预算法”仍是大多数学校所选择的预算编制方法,该方法是以上一期的成本费用为基础,结合预算期的发展计划和有关影响成本因素的未来变动情况,来进行本期预算的编制,相对传统、落后,而管理水平更高的“零基预算法”并未得到广泛的使用;编制方式上,多数高校采用部分切块归口编制和财务直接汇总平衡编制,少数选用切块归口编制。

(二)管理内容

财务预算、业务预算、筹资预算以及资金预算是全面预算的主要内容。业务预算主要是学校教学科研等学校基本支出所进行的预算,包括学费预算、行政费用预算、薪酬预算、科研经费预算等;资本预算是高校在预算期内进行资本化支出的预算,有在建工程预算和固定资产购置预算构成;筹资预算是高校在预算期内对往期的借款进行还本付息,需要新借入的长短期借款的预算;财务预算则是上述各类预算的综合体现,通过现金流量预算,最终行成现金流量表、预计损益表、预计资产负债表等。目前大多数院校仅仅对收支进行预算,少数还能对现金进行预算,能够对收支、现金及资产负债等做到全面预算的基本没有。

(三)预算控制

在预算管理中,财务处对向二级部门按照师生比例、院系规模下拨包干经费,即经费总额控制,各院校也基本建立了预算管理控制制度,并通过采取有关措施,保障预算工作的正常实施,一般包括:财务支出“一支笔”制度,会计核算软件加入相关预算控制功能,可查询预算使用情况以及剩余预算,对支出进行限额管理。但是从预算执行的角度来看,高校没有完善的预算监控体系,预算执行没有受到严格的控制,学校为了学院的日常运行,不得不根据学院现状调整其预算,对其进行相关资金支援。

二、我国高校算管理体制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高校预算管理缺乏将预算和高校长远发展相结合的思想

预算管理是高校有效运作的重要工具,也是保障高校发展的重要前提。高校预算要跟学校发展目标相结合,将资源优化配置,促进学校产学研的健康运转。因此,预算管理应该是高校长远发展战略和短期发展目标的有机统一。财务预算既要满足高校短期的发展目标,又要与学校长期的规划相结合。但是目前我国多数高校预算的编制只是根据国家政策及规章制度,只看重的是当前的利益,而不是学校的长远发展,经验性的编制预算,根据预算来进行预算的编制。

(二)高校预算管理体制没有将财权下放给二级部门,各院系缺乏主动性

高校预算体现了一个高校的规模和综合实力,其编制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该校事业发展计划和本年的年度收支状况,高校资源是否优化配置,预算管理是一个很好地体现。预算管理体制是高校资源有效配置的过程,其核心是高校财权的划分。财权配置与事权配置是相辅相成的。但是我国高校没有做到这一点,我国高校现在是将教学以及科研等事权下放到各个部门院系,但是资金分配的权利却集中在学校,使得各个学院有一种通吃大锅饭的惰性思维,这不利于发挥学院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不利于学校资源的有效配置。

(三)预算管理的资金存在一定的隐蔽性,小金库现象严重存在

在预算管理中,高校的收入有一部分属于经营收入和其他收入。学校财政拨款收入和教育事业收入都应该在学校预算管理中体现,但院系和部门的培训收入等收入并却被各个学院私自吞没,没有在学校预算管理体系中体现。高校院系现在与社会接触不断增加,院系承办的会议、培训不断增多,这使得各个学院收入渠道越来越多。但是这些收入并没有得到学校有力的监控,“小金库”的资金在各个学院中被私自利用,形成各个学院的不明资金,造成了资源的严重浪费,滋生了腐败,对学校发展带了来非常不利的影响。

(四)预算编制方法存在缺陷,应以往经验来进行预算的编制,没有科学的依据

目前我国高校的预算是用预算编预算,也就是“增量预算法”。增量预算法以以前年度的预算为基础,运用经验来进行第二年的预算判断。运用增量预算法必须具备三个基础:一是高校的日常开支是高校正常运作的前提;二是在上年的预算编制中,不存在不合理的经济业务;三是高校发展需要的资金投入、预算的增加是合理的。这种预算编制操作起来简便,但是这种方法往往没有顾及到各个学院的具体情况,每个学学院的情况不同,学院的绩效也不一样,因此这种预算方法不能将资源利用率用到最高。高校增量预算法依据的历年预算也不一定是正确无误的,每年的学校发展状况都在不停的变化,这必然会导致高校预算的不准确性。高校的这种经验判断法,也使得预算编制陷于被动,各院系部门长期形成了懒惰的思维,院系部门资金花完就坐等学校进行再次分配,资金分配通吃大锅饭,不利于调动各部门增收节支的积极性,这种编制方法存在很大局限性。

三、我国目前高校预算管理存在的的问题的优化对策

(一)建立健全预算管理制度,从思想上予以重视

财务处要联合学校相关职能部门出台政策文件,将预算管理科学化、严肃化,增强执行预算的透明性,预算管理工作要做好,必须要有强有力的制度措施来做保障,这样预算工作才能继续下去。要针对各个院系部门的特点来制定全面的预算管理规章制度,各个学院的每项经济活动都要按照学校的预算管理制度来进行。对严格按预算管理、在增支节收方面有突出表现、执行预算情况良好的部门,学校要给予一定的奖励,对不严格按照预算执行的部门或者资源浪费严重的部门要给予批评和处罚。年底对各个学院的考核与评比,可以充分调动各级各部门预算管理的积极性,增强其增收节支的意识,使得预算逐渐透明化。

(二)预算编制依据要科学化、规范化

高校应该按照目前部门预算改革的要求,将学校支出预算分为两部分,院系部门包干经费、本科、研究生教学业务管理费、教学实验费、实习经费是定额经费的组成部分,定额经费的下拨标准,是根据各个院系部门的师生人数以及学院的不同专业来进行核定,在定额经费充足的基础上,各个学院有自己的发展规划,学校在此基础上,会对各个学院下拨一些专项经费用于学院的发展,比如人事处的人才引进经费等。安排专项经费支出时,应该由多个部门联合核定标准,确保专款专用, 在专项设置前要考察专项设置的合理性,强化专项预算的可行性论证, 不能任意来决定专项的设置,减少决策失误造成的损失。各收支项目必须有合理的编制依据,收入必须按照国家相关政策法规执行,培训班收入要及时准确入账,不得私设小金库,支出要有明确的理由及严格的审批手续,预算编制要科学化,每一个部门、每一个项目的经费下拨都要有量化的依据,将预算编制量化。

(三)加强对预算执行的监督和控制,切实保证预算的约束力和严肃性

预算的重点在预算的执行上,严格按照预算来执行才能体现预算的价值。首先必须确保预算要落实到各二级部门,各院系部门必须在预算范围内开展相关经济业务,不得有超额现象;二是财务处要对各二级单位实行监控,不得随便允许二级部门修改预算;三是财务处在年底要对各部门的预算执行情况进行总结评价,重大经费项目由审计处、实验室与设备处等相关职能部门一起对该项目是否合理是否有效益进行考核。这种对预算的层层把关制度,有利于高校财务按计划统筹合理地安排资金,提高资金的运作效率,体现预算的严肃性和约束力。

猜你喜欢
预算法院系预算编制
新预算法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对策思考
关于新预算法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对策的思考
新预算法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影响和解决途径
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工程预算编制及其控制
消费导刊(2018年8期)2018-05-25 13:20:27
事业单位政府采购预算编制与执行管理
消费导刊(2017年24期)2018-01-31 01:29:29
高师音乐院系艺术实践周实效提升策略
预算编制和预算绩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探讨
中国商论(2016年34期)2017-01-15 14:24:13
新预算法下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
中国市场(2016年44期)2016-05-17 05:15:03
清华院系手机背景图
大学生(2016年7期)2016-04-29 10:12:06
关于高等院校院系党政关系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