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农垦广播电视台,哈尔滨 150030)
编辑是新闻报道的重要环节,是记者做好新闻报道的基础和前提条件,是一门专业性较强的工作。编辑工作质量高、基本功提升,有利于挖掘出所报道的内容的自身价值,使报道的内容更加深刻化、具体化,让观众们在观看新闻报道时能产生强烈的共鸣,从而达到报道的目的。因此,编辑工作注重提问技巧,会较好影响到采访意图和报道后的效果。因而促使采访记者深入到被采访对象的心灵深处,从而提高编辑的质量。
为顺利地编辑工作,编辑前应做好充足的准备。要尽最大的努力去分析你采访的事件和人物有关联的相关事物,做到“知己知彼。”因此,首先去了解要采访到的事件发生的背景和原因,初步地了解掌握一些人物的基本情况,在编辑过程中,对编辑内容进行思想上的交流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信息,最终达到自己的工作目的。在审查被采访者进行提问时,要分析好被采访者的心理以及感兴趣的话题,提一些具体的有针对性的问题,做到既现实高效又有时代感。这样就能很容易地抓住问题的关键。
在审核采访人提出问题时,要注意防止两种偏向:一是在采访前已经作了提问的准备,采访时就迫不及待地去提问采访对象一些新闻主持人已经交代过的东西;二是用过于强硬的态度来禁锢采访对象的思维,对方回答的范围很小,限制了交流空间。
1.编辑对接。运用轻松自如、活跃气氛的开放式提问过渡到挖掘实质性信息上去。比如,意大利的记者在采访邓小平时,单刀直入地提了这样的问题:“您为什么要辞职?”“是否要永远地保留天安门上挂着的毛主席像?”等等,使对方的回答一下就涉及新闻观众普遍关心的关于中国政权稳定的问题,使世界及国内对中国政局稳定和政策有了较深了解。
2.欲擒故纵。记者在采访任务中,遇到一起抢劫警察的事件。记者提问嫌疑人:你为什么要劫警察?回答:“我当时不知道他是警察,如果知道的话,肯定是不会劫他啊。”这个善于思考的记者,从另一个角度找到了问题所在,追问道:“如果这个人不是警察,是个普通公民,你就有权利抢劫吗?”顿时,犯罪嫌疑人无言以对,只好承认罪行。编辑将这一事件突出,体现了遵纪守法现实意义。
3.跟踪追击法。一位记者去采访时,周围不少居民反映,每到夜里空气弥漫着呛人的异味。在当地环保部门调查取证后,记者询问工厂负责人,居民反映了很久的排污事件,为什么不马上整改?该负责人先是不承认,后又说在整改中。记者拿出环评意见和整改通知后,该责任人才承认事实,并给以承诺。编辑在这事件加上新闻述评,因此,采访既起到了震慑作用,又起到了轰动社会的效果。
电视新闻编辑要求记者平时要在不同的场合中,同各种人打交道,并快速地提问,与他们亲切地交谈,在几分钟内得到通常几小时才可以得到自己想要的信息,这就需要记者有很熟练的语言方法技巧。记者的言谈举止、说话方式态度等对采访的效果有很大的影响。因此,记者在做采访时,一定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注意礼貌,尊重对方,从而营造一种和谐轻松的氛围,与采访对象建立一个良好的沟通桥梁。这样,才能确保采访成功,为新闻写作收集丰富的素材,圆满完成任务。而编辑在剪切画面时应有取舍,服务于宣传主题。
1.提问一定要简洁。记者要对自己提问的问题经过精心设计、仔细推敲后变得简短。这是因为,如果提问过长,会有这样尴尬的局面,记者好不容易问完了问题,采访对象由于没听明白要求记者:“请您把刚才的问题再重复一遍。”编辑在后期制作中应加以调整。
2.编审提问要具体。提问问题时切忌问得海阔天空、不明所以,针对某件具体的事情,采访对象也较容易回答。编辑应给予校改、提升。
3.编审提问一定要体现间接性。太直接的问题回答的范围比较局限,只能回答“是”或者“不是”,这样就得不到想要的信息了。
电视编辑的职业特点由于经历经验的差异,决定了编辑要有比较丰富的知识储备、语言表达能力以及提问能力。同时,还必须具有灵活多变、思维敏捷的能力,准确捕捉到采访对象最真实的情感和深层心理,进而实现电视画面的交流。只有编辑的综合能力提高了,也掌握了足够的工作技巧,才能达到编辑的理想效果,圆满地完成新闻采访任务,为电视机前的观众提供准确、生动、及时的有价值的新闻作品。
[1]曹旸.联播类新闻节目的串联词写作.记者摇篮,2012.10.
[2]牛哲.浅析中国电视新闻类节目的现状与发展趋势.才智,2011(23).
[3]石长顺.电视栏目解析.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