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詹丹红 和丹丹,武汉东湖学院
我国的信用卡业务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末。随着中国改革开放不断地发展,1985年6月,中国银行珠海分行发行了国内具有透支功能的准贷记卡,从此以后,以中国工商银行为代表的许多银行都纷纷发行了准贷记卡。贷记卡的发展成为国内银行市场发展的基础,意义影响深远,1995年,广东发展银行发行了首张中国内地,并且符合国际标准的人民币类型的银行信用卡,开创了中国信用卡市场发展的先河。经过了二十多年的发展,我国的信用卡业务逐步有了自己的发展轨迹。同时,在质量、种类、创新等方面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现已具备雏形,但是与其他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较还存在一些不足。1979 年10月,中国银行广东省分行与香港东亚银行签订了为其代办“东美 VISA信用卡”协议,代办东美卡取现业务。1995年3月,广东发展银行推出了国内第一张真正意义上的信用卡“广发人民币VISA 信用卡“,从而开创了中国全功能信用卡的先河。
统计资料显示,到2012年底,我国银行卡发卡总量达21.7亿张,同比增长30%。其中,借记卡发卡量也成上升趋势,同比增长 28%。准贷记卡发卡量为 3,750 万张,较去年同比减少14%。贷记卡发卡量为 11,000 万张,同比增长 140%。银行卡业务335亿笔,总额达到600万亿元左右,同比增长20%-60%。在那个时间段的中国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大的“蛋糕“,市场发展前景也比较可喜。据VI SA国际组织对国内市场调研分析,在中国的信用卡人群每年都成上升趋势,预计 2015 年中国中等收入人群可能超过两亿人,信用卡存在巨大的市场空间。
截止 2002 年,我国的信用卡业务一直没有得到很好发展,各商业银行由于自己发展的方向,都处于中立态度,于是在此时出现了信用卡的发行数量少、使用的效果不好、信用卡的营销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人们对信用卡的认识不够、以及信用卡申请的条件过高,大多数人对于它的条件望尘莫及。影响了信用卡申请的进度,由于以上种种情况,使得我国的许多银行都没能利用好这块能带来丰厚利润的市场。
随着国内银行业务转型,许多银行对于信用卡的收益也越来越关注,行业竞争日趋激烈。在这样的行业背景下,但是信用卡的活卡率仍然不理想,商业银行需要为许多未激活的信用卡买单。
银行业协会发布的《中国信用卡产业发展蓝皮书(2010)》显示,截至2009年底,国内信用卡发卡量达到2.3亿张,比上年增长23.96%;活卡率为62.31%,比上年高10.71个百分点。在这之前由于一些银行在发卡的时候,纯粹为了追求数量,而忽略效果,使得一些银行的信用卡看似发放较多,实则是没有什么真正价值,根据银监会的规定,在客户没有激活使用卡时,商业银行不能向客户收取任何费用。也就是说,一旦持卡人选择开卡,但是卡没有激活,银行不赚反而倒贴。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则指出,信用卡业务是零售银行的核心业务,所以许多银行对于这块比较看重。信用卡办卡中出现的不规范行为正是银行一味地追求量而忽视质,所导致的不良结果。银行应该以身作则,规范发卡的要求与质量追求,而不只是看重数量的多少。
目前,我国信用卡法律法规体系存在明显欠缺。一是规范体系不够完整。法律中关于信用卡业务的规范只是个别条文的引用,在法律这方面对于这项业务的限制要求也不是很多,有许多的漏洞需要进一步的改善。关于信用卡业务的规范散见于不同的法律文件中,没有一个专门针对信用卡业务的操作规范。三是现有规范的法律文件太低,仅仅是基本的规范。另外,在市场上的进入者的准入条件和权利义务都没做明确的规定,这给监管带来不便。
我国信用卡活卡率低的一个原因就是消费者认为透支是一种不好的行为,没有一种即使没有钱也可以消费的观念。所以,需要不断的改变这种消费观念,进行必要的营销,使得营销手段有一个良好的转变,从而让消费者不断地认识到金钱已经在时代的趋势下,慢慢的变成一种无形的消费工具,在未来就慢慢看不到金钱了,而信用卡消费会成为大流。而且,银行要不断的提升信用卡的活卡率,使得消费者细分、针对不同的消费者设计不同的方案,只有这样才能吸引客户持卡消费。
我国有关信用卡方面的立法,起步比较晚,明显的没有相应的法律约束,使其在发展中遇到了一些不规范的操作等,而且,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这使得我国信用卡发展缓慢,对此。国家也出台了相应的政策监管,使我国的信用卡业务有了规范的发展,对于市场的调节作用有了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吴丽生.浅谈信用卡市场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3期
[2] 魏东兴.我国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发展研究[J].天津:现代商业;2012年03期
[3] 邓清.我国商业银行碳金融业务创新策略研究[A].年度中国总会计师优秀论文选[C].2011年
[4] 孟凡霞.商业银行拼争信用卡分期消费[N].北京商报.201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