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静 王杰 任丽秀 张宇航,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
随着时代的变迁,经济的迅猛发展,高校的不断扩招,大学生数量日益增多,与此同时大学生就业也成为一热门话题。所以,大学生开始寻找新的生存方式——创业融资,但是当前,大学生在创业活动中普遍存在融资需求,资金困难是制约大学生自主创业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就大学生自身而言,对创业金融支持政策的了解也较为有限,很多大学生并不知道国家对大学生创业活动的支持政策,没能获得第一手信息,这也进一步加深了大学生创业的资金的获取难度。
而且,当前大学生创业的融资的模式很单一,没有新的合理的融资模式和渠道来解决他们的“融资难”的问题。当前大学生创业融资的常见模式主要包括以下三类:一是由政府推动的融资方式,如财政专项资金政策、担保小额贷款、税费减免、创业基金、创新创业计划等;二是商业性融资,如银行贷款、合作伙伴融资、天使投资、风险投资、民间借贷、P2P借贷等;三是亲情融资,主要是向亲戚朋友借款等。
1.2.1投资风险高回报率低
大学生创业融资的来源是风险投资,即由风险投资机构向大学生创业项目注入资金,投资者将不参与创业项目的日常管理,当资本增值后将选择退出,但是多数投资机构对大学生创业活动的支持力度较小,原因在于大学生创业的投资风险高且投资回报率较低。
1.2.2渠道单一,没有针对性
当前,大学生创业融资多以亲情融资为主,实际调查发现,个人储蓄、家庭资助、朋友资助是大学生创业活动最主要的三类融资方式,但是亲情融资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亲情融资只适用于家庭物质条件较好的大学生;其次则是银行借贷,即大学生创业者通过商业银行、农信社等金融机构获得资金支持,但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交通银行、浦发银行等商业银行均已退出了专门针对个人创业者的贷款业务,导致大学生在融资时可以利用的渠道很单一。
1.2.3政策、法规未得到落实
相关政策与法规尚未得到贯彻落实,国家为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而在创业培训、融资、税收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政策,但是由于政策所涉及的单位众多,协调与沟通问题困难重重,这也导致很多政策与法规得不到落实,大学生创业融资难问题并未得到有效解决。
1.2.4融资缺乏连续性
融资支持缺乏连续性,获取二次贷款的难度极高,国家优惠政策中为大学生创业提供的优惠贷款,仅在项目创办时提供一次性扶持,当创业项目在经营过程中出现资金困难时,难以获取二次贷款,这也极大地制约了创业项目的快速发展与成熟,多数大学生创业项目倒在了初创期与发展期;另外,国家所提供的扶持性贷款的额度也较为有限,一般难以支持创业项目走过初始阶段。
1.2.5贷款门槛高、渠道窄
商业贷款的门槛过高,贷款渠道较窄,无资金、无固定资产、无人脉、无经验的大学生很难获得商业贷款;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出现,某些大学生开始通过P2P网贷来获取资金,但是此种融资方式的额度较小,即便获得小额的商业贷款,还必须承担较高的贷款利息,商业银行的小额创业贷款利息较基准利率10%-25%,这样不仅无法发挥财务杠杆效用,还增加了财务风险,创业项目面临的运营压力也将进一步加大,很多大学生创业者都无法度过这一阶段。
1.2.6信息不对称、制度供给不足
商业贷款中借贷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商业银行很难获取大学生创业贷款的真实信息,加之创业项目缺乏专业的财务人员以及完善的财务报表,这也导致商业银行的贷款审核更为严格,大学生创业者无法获得足够的贷款。而且,是制度供给的不足,政府缺乏确保信用得以维系的制度体系,与创业项目融资相关的中介机制及其制度保障也不完善。
金融机构贷款最有代表性的就是银行贷款,这其实不仅是大学创业融资方式中最传统的方式之一,同时也是大多数人创业融资时最易采用的方式之一。但是对于大学生来说,创业初期几乎不具备银行贷款审核部门所看重的偿还能力,所以很难得到所需贷款,这就建议有创业想法的大学生最好不要采用直向银行申请贷款的方式融资。除银行一些条件的限制之外,国家对于大学生创业是持支持态度的。对于有一定偿还能力的大学生创业者,国家在金融贷款方面给予了优先贷款支持、简化贷款手续等一些优惠政策。
这是最简捷有效的融资方法。这方面的资金大部分来自于自己兼职所得,向父母、亲戚、朋友借款所得,或者请他们投资、合作共同出资所得。这种方式虽然简捷有效,但创业压力也相对大些。
租赁融资是一种现代营销方式。大学生刚开始创业时是需要一定的经营场所、机器设备的,创业初期的自身资金又不充足,就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采用这种方式融资。其实,融资租赁是以融物的方式达到融资的目的,就是“借鸡下蛋,卖蛋买鸡”。 尽管冠名“融资”更适合冠名“融物”,企业在租赁交易的过程中不仅得不到资金的支持,还要支付租金。但在租赁期间,承租一方可以拥有租赁物的占有、使用、收益三方面权益,这足可以满足发展的需要,不失为一种不错的选择。
大学生创业基金是党中央为有创业梦想的大学生筹措资助资金的一个平台,是政府对大学生创业的一种鼓励支持。创业基金分为创新基金和财政贴息,主要用于大学生创业计划实施的研究与发展阶段。近几年各地政府对大学生创业基金资助的力度也有所增大。
随着当今的就业形式越来越严峻,如今的创业大赛也如雨后春笋般越来越多,大学生创业团队通过不同大小规模的创业大赛获得奖金和投资也成为创业融资的方式之一。通过团队共同的努力呈现出自己优秀的作品,不仅可以获得一笔可观的奖金,还可以让投资人看到团队的优势,就如孙正义投资阿里,使马云走向成功,要相信成功属于有准备的人,只要你有足够的实力。
寻求风险投资这也是大学生创业融资的途径之一。对于需要资金的创业者而言,吸引风险投资就好比借鸡生蛋,其实把风险投资翻译成创业投资更为妥当。风险投资的运作模式是在创业初期投入风险资本,等到它发展相对成熟之后,再通过市场退出机制将所投资本由股权形态转换化为资金形态收回投资,以取得高额风险收益。事实上,可以称是风险投资人和投资对象做了一笔交易,只是这笔交易并不是谁想做就可以促成的。吸引风投的重要的方面有二,一是所创项目或者企业是否具备风投要求的内在价值;二是所创项目或企业是否有足够的内部支持。风投是的突出特征是高收益,高风险;低流动性,地参与性。所以创业者要想吸引风投,一定是所创项目或企业有绝对的优势可行性,这就要求创业者有足够好的素质素养。
为了支持大学生创业,政府也出台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这也为融资提供了便利。国家出台的政策支持包括工本费减免、企业所得税优惠、营业税优惠、印花税优惠等,切实减轻了企业负担。
国家和相关部门应当为当代大学生的创业提供良好的创业条件,使其更好的响应李克强总理提出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时期目标。而在创业伊始,资金匮乏成为大学生创业的最重要的困难,因此,政府应当为大学生创业出台符合融资现状的相关政策,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实地考察大学生在创业的过程中会遇到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合理化建议;二是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健全创业融资机制,同时规范大学生融资信用体系。三是优化融资政策,简化融资程序。针对大学生创业融资存在的问题,在保证融资的合理性与公平性的基础上,提出更加惠及大学生创业的政策。
在进行创业的过程中,居于主体地位的是大学生自身,这就需要大学生在创业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创业创新素质。首先,大学生应该具有敢于创新的意识;创业的过程本身就是创新的体现,如果没有创新,就不会吸引更大的市场,那么创业就成为了空谈。其次,不断提升大学生创业的心理素质,马云说过:“今天很残酷,明天更残酷,后天很美好,但是绝大多数人死在明天晚上看不到后天的太阳!"创业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的困难,很多人因为看不到希望而忘记了坚持的意义。最后,要求大学生不断寻求新的融资渠道,毕竟在创业的过程中,最先要解决的便是融资困难的问题。
在目前已有的融资渠道和融资方式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相关机制,提高大学生创业融资的成功率,同时利用新时期“互联网+”的创新模式,借助互联网不断提高融资效率,创新符合大学生融资模式的现状。
大学生在解决融资问题的第一步就是向银行申请贷款来解决资金短缺的问题,但是由于大学生自身群体的薄弱性和不成熟性,很难申请到贷款或者申请到的贷款数额较少,这也是中国的大学生创业不断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相关的融资机构和银行应当放宽大学生融资的门槛,简化融资程序,同时学校和相关部门可以为其提供贷款担保。
首先,要建立大学生创业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完善大学生创业担保机构,构筑信用再担保机制,不断提升信贷担保能力。其次,要完善大学生创业企业的征信服务体系,建立信用调查和等级评估机构,为大学生创业信贷提供制度保障和服务,激励大学生创业企业养成诚实守信行为。最后,要进一步完善相关扶持政策制度。
随着大学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已经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焦点。目前我国大学生的创业意识逐渐增强,每年有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加入自主创业的行列。与此同时,我国大学生的创业活动仍存在许多问题,创业的成功率仍处在较低水平。其中创业融资这一板块更是重中之重,但是目前关于大学生创业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大学生创业教育和创业支持政策上,关于大学生创业融资的研究较少,特别是实证研究,同时大学生对相关创业政策了解不够,创业经验不足,资金匮乏,融资渠道单一不断制约着我国大学生创业活动的进行。因此应当不断拓宽大学生创业融资的渠道和方式,提高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同时再此基础上解决就业困难的问题,实现大学生创业带动就业的良性循环,推动创新性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葛凌桦.在杭州大学创业竞争力研究[J].浙江理工大学学报,2014,(6):56-59.
[2] 吴开军.大学生创业融资的困境及对策研究[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2,(8):24-26.
[3] 孔晓明.大学生创业政策研究[J].中国冶金教育,2013,(2):7-9.
[4] 应永胜.大学生创业融资制度的优化[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13,(5):13-15.
[5] 时丽红.我国大学生创业政策研究[D].郑州:郑州大学,2012,(17):59-63.
[6] 黄美蓉,丁三青.大学生创业中地方政府角度定位缺失与对策[J].企业经济,2012,(5):110-111.
[7] 邢楠.我国大学生创业资金筹集的难点及对策[J].经济纵横,2012,(1):10-11.
[8] 王保义.当代大学生创业的现实困境与政策选择[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36):48-52.
[9] 王建业.天使投资在大学生创业融资过程中的应用研究[J].会计之友,2013,(1):64-66.
[10] 阳大胜,彭强,梁开竹.大学生创业“融资难”原因与风险管理对策[J].当代经济,2012,(3):3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