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青 果帅珂 李小翠 王敏 宋昕 李汝恬,辽宁电力中心医院
随着社会的发展,档案管理的工作方式甚至理念都发生了一定的变化,2014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档案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了档案管理工作的改革方针,为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提出了合理的意见[1]。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档案管理工作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在档案信息收集与数据分析处理中,应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创新档案管理模式,对于实现档案管理现代化具有积极作用。目前,在档案管理现代化建设进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陈旧的观念及不足之处,必须及时解决,以进一步提升档案管理水平。
档案管理现代化,是应社会需求变化档案管理工作作出的一个改变,但是在开展过程中,存在以下几个问题:①档案管理现代化意识不足。管理者并没有正确认识到档案管理现代化的作用,从而导致这一工作的开展缺乏有效的指导思想,建设进程推进速度慢;②设施配置方面投资有限。在现代化科学技术应用过程中,需要相关的软件硬件设施加以支撑,但是由于投入资金有限的缘故,设施配置不全,无法满足技术应用的需求,导致先进的档案管理信息化手段无法有效施行;③档案管理机制不健全。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档案管理政策不断变化,相关单位在进行档案管理时,没有严格按照相关规范进行,影响到档案管理工作质量,继而影响到其现代化建设进程的推进。
在传统的档案管理中,是以纸张为载体的,在长期储存的过程中,难免出现纸张受潮或遭虫蛀,或者文字因光照氧化出现字迹模糊的情况,使用数字处理技术,将纸质档案转化为电子资源,储存起来,确保档案保存的完整性[2]。同时,在数字化档案的基础上,建立数据库,能够有效提高档案信息的共享效率,只需要登录数据库,便能够快速查询找出所需资源,并且在网络平台上,实现档案信息的异地共享。由此可见,档案管理现代化建设,是档案管理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相关部门应提升技术意识,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来优化档案管理方式,实现档案管理服务的社会化。
我国人口基数大,需管理的档案数量多,且信息量大,要想实现档案的现代化管理,需要大量硬件、软件设备的支持,比如说性能稳定、安全系数高、信息存储量大的存储设备,以构建一整套完整的信息输入、存储、分析、编辑、输出一体化系统。因此,在档案管理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相关部门应正确认识到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以及相关软硬件设施的配置,对于实现档案管理现代化的必要性,加大资金投入力度,配置完善的软件、硬件设施,将光盘技术、缩微技术等应用到档案管理工作实践中,为档案管理工作质量及效率的提升提供技术支持。
在档案管理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应该以社会需求为核心,以档案管理的相关法律规章为界线,依法管理档案。随着人们对于档案服务需求的变化,其工作政策也在不断变化,比如说2014年有媒体报导出全国档案收费每年或达数十亿元,在舆情引导下,我国自20 16年元旦其取消了包括档案保管费、档案转递费、证明费等多项档案管理费用,改由财政拨款解决这一问题[5]。在档案管理现代化建设中,相关部门必须根据政策的变化,不断创新档案管理制度,并且诶协调好各部门的关系,联合政府部门及社会关联方,做好档案管理工作。
档案管理工作,属于一项公共服务性质的工作,由档案室直接对档案原件及档案信息进行管理并且提供相应的服务,随着人们对于档案服务需求的变化,其工作政策也在不断变化[3]。档案管理现代化,是根据档案管理工作的需求,应用现代化的科学技术手段,比如说计算机技术、数据库技术,优化档案管理工作机制,提高档案管理工作效率及质量的一个过程。在档案管理工作政策不断变化的今天,相关部门必须合理应用现代化科学技术,根据社会需求,构建一个完善的网络化、数字化档案管理体系,推动档案管理工作向更高的层次水平发展。
【参考文献】
[1]周灿.论档案“双轨制”管理在医院文书档案管理中的利用[J].兰台世界,2017,(20):77-79.
[2]邓立东.大数据环境下档案数字化成果开放利用的管理难点和要点[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7,(10):165-166.
[3]张腾华.关于人事档案管理现代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的研究[J].民营科技,2017,(0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