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杰海
摘 要:怎么才能提升教师教学能力,是每个教育工作者所关注的问题。本文从教师情绪管理、学习策略的教学、教学模式创新和教师语言艺术四个方面来探讨提升教师教学能力。
关键词:情绪管理;学习策略;教学模式
一、教师情绪管理
情绪管理概念是从组织和团队目标出发对自己和他人情绪进行疏导和调节,从而达到优化人际关系、融洽团队氛围,进而提高业绩的过程。
从情绪管理的概念中,给老师的情绪管理指定了方向。首先,作为一名教师,站上讲台的时候,一定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千万不能将讲台下的、不好情绪带到讲台上来。教师在管好自己的情绪前提下,对学生的情绪才能正确地疏导和调节。
那怎么又能疏导和调节学生的情绪呢?个人理解就是教师要做到换位思考。如果你是上课学生,你对任课教师会有什么样的期待呢?作为一个学生,在课堂中碰到某些突发事件,学生会有什么样的表现呢?如果任课教师能每每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待问题、分析问题,那我相信教师就能很好地理解学生的一些行为举止,反过来学生也就能更积极主动地配合教师。在教师与学生相互理解的前提下,老师也就能对课堂中的突发事件对症下药地进行调节,从而实现了疏导和调节教师与学生的情绪,优化了师生之間的关系,融洽了团队氛围,从而提高课堂的效果。
二、学习策略的教学
教学的重要任务是教学生思维。英国哲学家、教育家斯宾塞就提出“什么知识最有价值”,有关专家认为最有价值的知识就是教学生思维,也就跟人民常说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具有异曲同工之妙。平常本文作者在跟学生上课、向同学们讲解知识的时候,也知道不能只向学生讲解答案,也需要向学生讲解每一步的过程是怎么来的,做出本道题目应该具备哪方面的知识点。但是,并没有把教学提高到“教学生思维”这个高度上来,这也是本文作者以后在课堂中需要重点关注的一个方面。
学生的学习思路是可教。大量的研究表明,思路与知识一样,通过传授是可以获得的,并且研究表明中等生受益最大。在教学过程中,不光要将注意力重点放在知识点的传授上,还要注重教学生的思路。有关专家说了一句话对我触动很大,教育界最怕的是一群兢兢业业的愚蠢教师。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作者认为,应该给学生预留提问的时间,鼓励学生提问,特别对低水平提问持宽容态度。老师要教会学生提问,给教师和学生预留双向提问的时间,要鼓励学生提出与他人不同的问题。任课教师给提问学生采取一些措施鼓励学生提问,如给这些提问学生加平时表现分等。
三、教学模式创新
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教育变革,职业教育的职业性,创造真实的学习机会和虚拟仿真实验。职业教育要把重点放在职业性上面,教学中可以采取有基于移动终端的情境学习,也可以直播教学,也可以实现课堂和作业现场实时有效的互动。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使用各种课堂软件平台,如雨课堂软件等平台。
教师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手机进行互动,老师出题目也比较方便。在课前预先将题目上传到平台上,上课过程中学生通过手机登录平台做老师上传到平台的题目,并能马上将学生做的题目的准确率显示出来。在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教学模式的创新,效果非常好,本文作者考虑在以后的教学中是否也采用此种教学模式。当然,利用软件平台教学可能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对认真上课学生此种教学模式效果可能较好,但对自制力较差的学生此,教学模式就具有很大的挑战性。因为采用此种教学模式,学生都需要使用手机上课,不愿意上课的学生的手机管理就是个大问题。
在日常教学中,也可以采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翻转课堂是指颠倒课堂,重新调整课堂内外的时间,将学习的决定权由教师转给学生。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在课堂内的宝贵时间内能更专注于基于项目的学习,从而获得更深层次的理解。教师不再占用课堂时间讲授知识,这些知识需要学生在课前通过看视频讲座、听广播、阅读功能增强的电子书等形式完成知识的自主学习,在此过程中还能在网络上与别的同学讨论,能在任何时候去查阅需要的材料。教师在上课时不用再去反复地讲解有关知识点,教师也就有更多的时间与学生交流。
四、教师语言艺术
教师语言艺术有四重境界:语言表达要有吸引力、语言表达要有说服力、语言表达要有感召力、语言表达要有影响力。在本人的日常教学中,有关语言艺术问题,尽力也只能做到语言的一重境界,就是使语言表达要有吸引力,提高学生上课的注意力。一般没有考虑也没有能力实现语言艺术的后面三重境界,这也是今后提升教学能力的一个努力方向之一。
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一定要注意教师本人的情绪管理,不能将课堂下的不好的负面情绪带到课堂中来;要注意学生情绪的疏导和调节;需要改变传统的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思维惯性,改变为教学生学习思维的教学策略;可以使用当前任何先进的信息技术,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体现职业教学的职业性;在教学中更要注重教师的语言艺术,提高教师语言的吸引力,从而达到提高学生上课的抬头率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刘电芝.学习策略研究[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2]李利.浅析信息化教育的学习文化内涵[J]吉林:高教研究与探,20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