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中期泰州军政长官考略

2018-12-07 01:48孙文政
理论观察 2018年9期

孙文政

摘 要:金海陵王改泰州都统为泰州节度使,并置德昌军节度使兼泰州节度使。金世宗迁东北路招讨司于泰州,兼德昌军节度使,期间有八位泰州军政长官,对金泰州实行有效治理,使金泰州经济社会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关键词:泰州节度使;德昌军节度使;东北路招讨使

中图分类号:K2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18)09 — 0068 — 07

金海陵王时期,改泰州都统为泰州节度使。《金史·海陵纪》:“天德三年十一月癸亥(1152年1月5日),诏罢世袭万户官,”①泰州都统改为泰州节度使后,金朝又置德昌军节度使。《金史·地理志》:“泰州,德昌军节度使。……海陵正隆间,置德昌军”,②德昌军节度使置泰州后,不见泰州节度使任命,应该是德昌军节度使兼泰州节度使。金世宗大定五年(1165年),又将东北路招讨司迁置于泰州。《金史·兵志》:“大定五年,……寻又设两招讨司,与前凡三,以镇边陲。东北路者,初置乌古迪烈部,后置于泰州。”③东北路招讨司移置泰州,亦兼德昌军节度使,实际上东北路招讨使,成为金泰州实际的军政长官。从海陵王改都统为节度使到金泰州废置,前后共有八位泰州军政长官,本文根据他们任职顺序,略作考述。

一、蒲察烏里雅考略

乌里雅,生卒年和出生地不详。崔文印《金史人名索引》认为,有太宗时期乌里雅和完颜乌里雅和蒲察乌里雅之分。崔文印将《金史·夹谷谢奴传》中记载的“与吴玠相拒,乌里雅行阵不整,吴玠乘之,谢奴领兵逆战,遂大破敌”④中的乌里雅,认定为太宗时的乌里雅。将《金史·世宗纪》记载的“大定四年九月己亥(1164年10月4日),以宿直将军乌里雅为夏国生日使。”⑤和《金史·交聘表》记载的“四年九月,以宿直将军宗室乌里雅为夏生日使”⑥中的乌里雅,说成是完颜乌里雅。将《金史·叛臣传》中记的“窝斡收合散卒万余人,遂入奚部,……温迪罕阿鲁带守古北口,与战败焉。诏完颜谋衍、蒲察乌里雅、蒲察蒲卢浑以兵三千,合旧屯兵五千,击之。”⑦以及《金史·谋衍传》记载的“大定二年正月,……是时窝斡新败于泰州,将走济州。……初,窝斡方炽,……诏谋衍、蒲察乌里雅、蒲察通以兵三千,会旧屯兵,击之。擒贼党猛安合住”⑧中的乌里雅,确认为蒲察乌里雅。

其一,太宗时期的乌里雅,只提乌里雅行阵不整,没有说是完颜乌里雅,还是蒲察乌里雅,也没有说乌里雅的官职。这样看来,太宗时期的乌里雅,不会有多大官职,在行军中,走漏消息被宋军掌握军情,从而造成军事上被动。其二,《金史人名索引》认为的完颜乌里雅,只是在《金史·交聘表》里,记载为宿直将军宗室乌里雅,而《金史·世宗纪》中,只记载为宿直将军乌里雅,而没有记载为宗室乌里雅。从《金史·交聘表》和《金史·世宗纪》的记载来看,这两处的记载是一个人,一处记载为宗室,一处没有记载为宗室,其中必有一处记载错误。《金史》里为了将宗室与其他人物分开,专有《金史·宗室表》,在《金史·宗室表》里,没有乌里雅这个名字。因此我认为《金史·交聘表》里记载的宗室乌里雅,应是《金史》作者笔误。其三,被认定为蒲察乌里雅的,从其史料记载来看,当为参与平定窝斡起义的泰州节度使乌里雅。“泰州节度使乌里雅率千余骑与窝斡遇,乌里雅兵复败,仅以数骑脱归。”①这里记载的乌里雅,与《金史·叛臣传》和《金史·谋衍传》里记载的蒲察乌里雅,显然是一个人。仅是《金史·叛臣传》里两处所记载的都不一样,一处记载为蒲察乌里雅,一处只记载为乌里雅。

综合以上,《金史·婆卢火传》记载:“泰州节度使乌里雅来救,未至临潢与敌遇,乌里雅败,仅以数骑脱归”②的乌里雅,就是《金史·叛臣传》和《金史·谋衍传》里记载的蒲察乌里雅。《金史·交聘表》里记载的宗室乌里雅,其实就是蒲察乌里雅。至于太宗时期的乌里雅,可能也是后来泰州节度使乌里雅。

二、完颜隈可考略

隈可(1096年—1161年),也叫偎喝。金康宗乌雅束子。《金史·隈可传》记载:“隈可亦作偎喝”,③隈可是康宗乌雅束与次室僕散氏所生。隈可年轻时,就“勇健有材略。从太祖伐辽,取宁江州,战出河店。”④熙宗“天眷二年,授骠骑上将军,除迭鲁苾撒糺详隐,迁忠顺军节度使、兴平军节度使。”⑤“皇统六年正月乙未(1146年3月9日),封偎喝为王。”⑥在《金史》里,两处记载偎喝为龙虎卫上将军。《金史·宗室表》载:“偎喝龙虎卫上将军。”⑦《金史·隈可传》记:“……生龙虎卫上将军隈可。”⑧另有《金史·海陵纪》载:“天德二年十月辛未(1150年11月19日),杀太皇太妃萧氏及其子任王偎喝。”⑨根据隈可后来任职情况来判断,此处记载的偎喝,当是另有其人,不是出任德昌军节度使的隈可。

隈可在“天德二年,入为大宗正丞。四年,出为昭德军节度使。以兄谋良虎孙唤端合扎谋克余户,授偎喝上京路扎里瓜猛安所属世袭谋克,改德昌军节度使,封广平郡王。”⑩从这则史料可断定,隈可任德昌军节度使的时间,当在正德四年之后。《金史·隈可传》记载:“正隆二年,例夺王爵,改曷速馆节度使,再改忠顺军节度使。”?輥?輯?訛隈可在正隆二年,由德昌军节度使改任曷速馆节度使。这样来计算,隈可在泰州任德昌军节度使,前后大约为五年时间。大定元年,隈可被金朝廷封为“宗国公,为劝农使,卒官,年六十五。”?輥?輰?訛

三、温迪罕移室懑考略

温迪罕移室懑(?—1161年),生年不详,移室懑原是速频路人,后迁徙上京路。《金史·温迪罕移室懑传》记载:“温迪罕移室懑,速频屯懑欢春人,徙上京忽论失懒。”?輥?輱?訛由于移室懑善骑射,臂力过人,英勇善战,屡立战功,得到金朝廷的重用和奖赏。于金熙宗皇统初年,就世袭哥哥术辇的谋克。《金史·温迪罕移室懑传》记载:“皇统初,袭其兄谋克,积战功,为洮州刺史。谓人曰:谋克,兄职也。兄子斡鲁古今已长矣。遂以谋克让还兄子。完颜宗弼闻而嘉之曰:能让世袭,可谓难矣。”?輥?輲?訛此后,移室懑一路高升,先后“除贵德州刺史,改移典乣详稳,迁乌古里部族节度使,改德昌军。”?輥?輳?訛

移室懑任德昌军节度使期间,“正隆四年,大征兵南伐,泰州猛安定远阿补以所部叛还,移室懑以七谋克执定远阿补,勒其众付大军。”?輥?輴?訛这则史料证明了移室懑,率领德昌军跟海陵王,参与伐南宋的军事行动了。由于海陵王南侵需要征调大量人力、物力,在当时金朝国力不强的情况下,强征暴敛引发了撒八和窝斡领导的契丹大起义。于是海陵王又派移室懑北归,镇压撒八和窝斡领导的契丹大起义。《金史·婆卢火传》记载:“契丹反,与德昌军节度使移室懑同讨契丹,”①移室懑率领德昌军回归之时,正是窝斡“败会宁六猛安于缔母岭,屯于信、韩二州之境”②的时候。于是“移室懑率数千人,杀贼万余于伊改河,以功迁临潢尹。”③移室懑因军功,被金朝廷提升为临潢府尹。按在《金史》里有的地方,记载移室懑为临潢府总管,应该是府尹兼总管。

正隆六年(1161年)十二月,移室懑到任临潢府尹兼总管以后,窝斡率领起义军围攻临潢府。“是时,窝斡已反,领兵数万来攻临潢,诸路军未至,窝斡势益大。移室懑领城中军士六百人邀击窝斡,凡数接战,剿杀甚众,所乘马中流矢而仆,为贼所执。”④《金史·叛臣传》记载:“窝斡乃引兵攻临潢府,总管移室懑出城战,兵少被执,贼遂围临潢,众至五万。”⑤移室懑被俘以后,不为地方所利诱,宁死不屈。当窝斡起义军利用移室懑,劝城内守军投降时,移室懑表现得大义凛然。《金史·温迪罕移室懑传》记载:“贼使移室懑招城中人曰:尔生死在頃刻,能使城中出降,官爵如故;不然杀汝矣。移室懑怒骂贼曰:我受国家爵禄,肯从汝叛贼乎?贼执之至城下,迫胁之使招城中。其妻子官属将士皆登城临望。移室懑厉声曰:我恨军少不能灭贼。人生会有一死耳,汝辈慎勿降贼!一旦开门纳贼,城中百姓皆被杀掠,毋以我故败国家事,贼无能为也。”⑥起义军用尽了各种招数,也不能使移室懑就范,最后残忍地将移室懑杀害了。《金史·神土懑传》记载:“大定初,……与咸平尹吾扎忽率泰州兵及曷懒路兵千五百人,会临潢尹移室懑讨契丹。契丹反临潢,移室懑死。”⑦移室懑为保临潢府,免遭契丹起义军杀掠,献出了自己的生命。《金史·温迪罕移室懑传》记载:“城中人皆为之感激,推官麻珪益缮完城郭,右监军神土懑、辅国上将军阿思懑乘城固守。贼不克攻,遂引众东行。”⑧温迪罕移室懑是海陵正隆间,置德昌军于泰州的第一位德昌军节度使。移室懑因军功卓著,改临潢府总管,在平定撒八和窝斡的大起义中,为保卫临潢百姓生命安全,及维护金朝国家利益,献出了生命。

四、夹谷查剌考略

夹谷查剌(?—1172年),亦称夹古查剌,生年不详。上京路隆州失撒古河人。祖父名不剌速,在金建国初,就授世袭曷懒兀主猛安,官至曷懒路总管。父亲“谢奴,官至工部尚书。”⑨由于夹谷查剌出生在这样一个官宦家庭,从小就收到良好的教育。《金史·夹谷查剌传》记载:“善女直、契丹书。”⑩夹谷查剌因祖荫,在“天德初,以功臣子充护卫。二年,授武义将军。未几,擢符宝郎,凡再考,出为泺州刺史,改平定军事。”?輥?輯?訛夹谷查剌在海陵南征时,已将升为武威军副都总管,参与海陵南伐。金世宗辽阳即位后,夹谷查剌归顺世宗。《金史·夹谷查剌传》载:“大定二年,授景州刺史,迁同京兆尹。”?輥?輰?訛

大定初年(1161年),南宋将领吴璘等,率军数十万占据秦、陇,元帅左都监徒单合喜,调遣夹谷查剌到军前商讨退军之策。《金史·夹谷查剌传》记载:“彰化军节度使宗室璋等与宋将吴璘相拒于德顺州,元帅左都监徒单合喜遣查剌与诸将议破敌策。璋等议曰:我兵虽屡胜,而敌兵不退者,我军少故也。须都监亲至,方可破敌。于是合喜领兵四万至,遂下德顺州。入为殿前右卫将军,袭父猛安,改左卫将军,迁右副点检。”?輥?輱?訛这事在《金史·颜盛门都传》也有记载:“大定初,宋将吴璘等以军数十万据秦、陇,元帅府承制以门都为勇烈军都总管,领军讨之。宋人保据德顺。都监合喜遣武威军副都总管夹谷查剌,会宗室璋,议征讨之策。璋与门都曰:须都监亲至,敌必退矣。合喜领军四万来赴,遂复德顺州。”?輥?輲?訛大定初年,夹谷查剌至军前商议退军之策时,官职为左卫将军。在大定二年。因完颜斜哥贪赃枉法,金世宗“遣左卫将军夹谷查剌谕斜哥曰:卿何面目至乡中与宗族相见。”?輥?輳?訛到大定六年(1166年)的时候,夹谷查剌为殿前左卫将军。《金史·交聘表》记载:“大定六年九月,以殿前左卫将军夹谷查剌为贺宋生日使。”①

大定九年(1169年),夹谷查剌被任命东北路招讨使兼德昌军节度使。《金史·夹谷查剌传》:“九年,出为东北路招讨使兼德昌军节度使,乃赐金带。到官,治有勤绩,边境以安。其断狱公平,道不拾遗。迁临潢尹兼本路兵马都总管,蕃部畏服。改西北路招讨使。上遣使宣谕曰:“今诸部初附,命汝抚绥,当使治声达于朕听。”②从史料来看,夹谷查剌太泰州任东北路招讨使兼德昌军节度使期间,政绩很突出,“边境以安。其断狱公平,道不拾遗。”由于夹谷查剌在泰州任职政绩突出,被金朝提升为临潢府路兵马都总管。

夹谷查剌勤奋好学,在当时堪称诸葛再世。当他有病的时候,丞相良弼前去看他时说:“此人国器也。他人有疾,吾未尝往焉。”③在《金史》中,也给予夹谷查剌以很高的评价,《金史·夹谷查剌传》记载:“查剌性忠实,内明敏,每论大事,超越伦辈。太师勖尝曰:查剌不学而知,方之古人,如此者鲜矣。”④夹谷查剌虽然在泰州任职时间不长,但在其任内尽心尽力工作,取得了断狱公平,道不拾遗,边境安全的赞誉,不失为一任,颇有政绩的泰州军政长官。

五、尼厖古钞兀考略

尼厖古钞兀(?—1168年),曷速馆路人。《金史·尼厖古钞兀传》记载:“初为大?扎也,补元帅府通事。”⑤尼厖古钞兀先是跟随大?(挞不野),天会三年(1125年),随挞不野从完颜宗望伐宋,四年,从完颜宗弼伐江南。《金史·尼尨古钞兀传》记载:“宋将韩世忠率军数万围邳州,钞兀将轻骑数百与侦人数辈间道往救之,败敌兵六千。”⑥第二天,宋兵再次兵围邳州,尼厖古钞兀再次击退宋军。宋军退往宿州方向后,尼尨古钞兀率军追击,追击到一个大河的地方,“与敌遇,力战败之,尽复战舰。”⑦尼厖古钞兀参与的这场战役,在《金史·尼厖古钞兀传》里只是记载了这件事,没有记载战役发生的时间。在《金史·王伯龙传》里,对这场战役有时间记载,《金史·王伯龙传》记载:“六年,……进击韩世宗于邳州,走之,与大军会于宿迁,追世忠至扬州。”⑧这场战役发生在天会六年。天会十一年(1133年),大?(挞不野)被提升为元帅右监军,尼厖古钞兀补为元帅府通事,跟随挞不野左右。由于尼厖古钞兀作战勇敢,得到元帅府的赏识。《金史·尼厖古钞兀传》记载:“钞兀勇敢,善伺敌虚实,以此屡捷。帅府承制加忠显校尉,为蕃部秃里,赐钱万贯、币帛三百匹、衣一袭、马二匹。”⑨当河间尹大?提升为元帅右监军之后,尼厖古钞兀再次被朝廷“复赐钱万贯、银二百五十两、重彩三百端、马三匹。录功,授庆阳少尹。”⑩

海陵王伐南宋时,由于强行征兵,而引发了契丹大起义。金朝后院起火,直接影响到海陵王南伐,于是海陵王派尼厖古钞兀,到临潢等地镇压契丹族起义军。海陵王在诏书中说:“汝久在边陲,屡立战功。昨遣枢密使仆散忽土、留守石抹怀忠等讨契丹,师久无功,已置诸法。今命汝与都统白彦敬、副统纥石烈志宁进讨。”?輥?輯?訛当尼厖古钞兀与白彦敬等到了北京时,海陵王被部下所杀,金世宗在辽阳即位。尼厖古钞兀到辽阳从金世宗,被金世宗封为辅国上将军。不久,“与都统吾札忽、副统浑坦讨窝斡。”?輥?輰?訛

大定元年(1161年),尼厖古钞兀率军镇压窝斡起义。《金史·尼尨古钞兀传》记载:“钞兀行至窊历,与窝斡遇,左军小却,钞兀挺枪驰入其阵,手杀二十余人,贼乃退。元帅仆散忠义自花道追之,钞兀以前锋追及于陷泉,遂大败之。事平,迁西北路招讨使,改东北路。”?輥?輱?訛这里只记载尼厖古钞兀在平定窝斡起义后,由西北路招讨使改任东北路招讨使,没有记载尼厖古钞兀改任东北路招讨使的时间。根据史料分析,金初设置于厖葛城地的乌古迪烈统军司,在海陵王天德二年时,升格为乌古迪烈招讨司。乌古迪烈招讨司最后一任乌古迪烈招讨使,被完颜麻泼杀害后,从此不见有乌古迪烈招讨使的任命。在金朝平定窝斡义军的过程中,也不见有乌古迪烈招讨使和东北路招讨使的任命。尼厖古钞兀一直参与镇压起义,起义军被镇压下去之后,尼厖古钞兀被金朝任命为西北路招討使。由于契丹起义事平的时间,在大定四年之后,因此尼厖古钞兀任西北路招讨使的时间,不会早于定四年。尼厖古钞兀由西北路招讨使,改任东北路招讨使的时间,也就在大定四年之后了。《金史·兵志》记载:“大定五年,……东北路者,初置乌古迪烈部,后置于泰州。”①从这则史料表明,窝斡起义平定后,金世宗将乌古迪烈招讨司改为东北路招讨司,并由原先的乌古迪烈地移置到泰州城内。因此,尼厖古钞兀出任东北路招讨使,即应是到金泰州任职,成为泰州军政长官。尼厖古钞兀到泰州出任东北路招讨使的时间,也就应在大定五年之后。

尼厖古钞兀为人耿直,不善化解与他人之间的矛盾。在尼厖古钞兀任东北路招讨使期间,因为与北京留守完颜思敬有矛盾,当完颜思敬奉金世宗之命,到东北路招讨司巡查时,尼厖古钞不出面迎接。《金史·尼厖古钞兀传》记载:“思敬为北京留守,奉诏至招讨司,钞兀不出饯。世宗闻之,遣使切责之曰:卿本大?扎也,起身细微。受国厚恩,累历重任,乃以私憾,不饯诏使。当内省自讼,后勿复尔。朕不能再三曲恕汝也。”②从此以后,尼厖古钞兀与完颜思敬的积怨就更深了。

尼厖古钞兀在任东北路招讨使,时值完颜思敬出任平章政事,期间因私取诸部进马事发,被押往京师问罪。尼厖古钞兀害怕到京师之后,遭到完颜思敬的侮辱,在走到海滨县时上吊而死。《金史·尼厖古钞兀传》记载:“既而思敬为平章政事,东北路招讨使钞兀以私取诸部进马,事觉被逮,将赴京师。钞兀为人尚气,次海滨县,慨然曰:“吾岂能为思敬辱哉!”遂缢而死。”③关于尼厖古钞死亡的时间,虽然《金史·尼厖古钞兀传》里没有明确记载,但与完颜思敬任平章政的时间不会太远。《金史·世宗纪》记载:“世宗大定七年十二月甲辰(1168年1月22日),以北京留守完颜思敬为平章政事。”④这样看来,尼厖古钞兀上吊而死的时间,应该在世宗大定七年十二月甲辰之后不久。尼尨古钞兀死后,金世宗看在他多年南征北战,屡立战功的份上,于“十九年(1179年),诏以钞兀旧功,授其子和尚世袭布辉猛安徒胡眼谋克。”⑤

纵观尼厖古钞兀一生,他豪侠仗义,且善于伺敌虚实,足智多谋,英勇善战,屡立战功,受到朝廷的重用。虽因私取诸部进马事发,被逮捕问罪,但从戎马生涯,南征北战,其军功还是值得肯定的。

六、移剌按答考略

移剌按答,生卒年不详,辽朝横帐(辽皇室族帐名)人。移剌按答父亲移剌留斡,金初与耶律余睹一起降阿骨打。天辅六年三月,移剌留斡随阿骨打攻占辽西京大同府,《金史·太祖纪》记载:“六年三月壬申(1122年4月21日),西京降。……乙亥,西京复叛。”⑥阿骨打占领西京后,采取以辽人治辽的策略,应该是任命移剌留斡留守西京大同。辽西京大同府降后第四天复叛,移剌留斡遇害。阿骨打为了体恤移剌留斡,授其子移剌按答左奉寰一职。《金史·移剌按答传》记载:“按答以死事之子,授左奉宸。”⑦天眷时期,移剌按答开始为京城护卫,不久出任安州刺史,再升为东京副留守。

移剌按答在金世宗时,被朝廷委以重用,出任封疆大吏。《金史·移剌按答传》载:“参知政事完颜守道经略北方,摄咸平路屯军都统。”⑧只记载移剌按答在完颜守道经略北方时出任咸平路屯军都统,出任时间没有记载。完颜守道经略北方,《金史·完颜守道传》记载:“时契丹余党未附者尚众,北京、临潢、泰州民不安,诏守道佩金符往安抚之。”⑨这里也没有记载完颜守道经略北方的时间,《金史·世宗纪》记载:“大定三年八月甲戌(1163年9月15日),诏参知政事完颜守道招扶契丹余党。”⑩这条史料的记载,明确了完颜守道经略北方的时间,也就知道了移剌按答出任咸平路屯军万户的时间,在大定三年八月以后。

移剌按答由咸平路屯军都统调任兵部侍郎。《金史·移剌按答传》载:“入为兵部侍郎,徙西北、西南两路旧设堡戍迫近内地者于极边安置,仍与泰州、临潢边堡相接。”?輥?輯?訛移剌按答担任兵部侍郎期间,奉命将西北路、西南路两路金长城附近的居民,迁往极边地区安置。这里也没有记载其负责西北、西南两路金长城沿线居民东迁的具体时间。《金史·世宗纪》记载:“大定六年十月己卯(1166年11月3日),以尚书兵部侍郎移剌按答为高丽生日使。”①还有《金史·交聘表》记载:“大定六年十月己卯(1166年11月3日),以尚书兵部侍郎移剌按答为高丽生日使。”②这两处史料虽载的是同一件事,但是说明移剌按答担任兵部侍郎的时间在大定六年左右,这也就透露出移剌按答负责动迁西北、西南两路金长城沿线居民,安置到极边地区的时间距此不会太远。动迁安置西北、西南两路长城沿线军民是棘手的事,可是移剌按答办的很好,得到了世宗的认可,于是提拔移剌按答为武定军节度使。《金史·移剌按答传》记:“除武定军节度使,以招徠边部功迁东北路招讨使,改临潢尹,”③关于移剌按答任职武定军节度使的时间,《金史·世宗纪》载:“世宗大定八年十二月戊子朔,遣武定军节度使移剌按等招谕阻卜。”④这则史料不仅说明了大定八年十二月,移剌按答任职武定军节度使,而且也说明了移剌按答开始到曾经跟随完颜守道经略北方的东北路,招扶阻卜工作。由于招扶工作很成功,被朝廷提升为东北路招讨使,后调任临潢府尹。《金史》此后,只记载移剌按答“卒”,卒于何年,不得而知,应该是卒于临潢府尹任上。《金史》对移剌按答给予很高的评价,说:“按答骑射绝伦,善相马,尝论及善射者,世宗曰:能如卿乎?阅马于市,见良马,虽羸瘦,辄与善价取之,他日,果良马也。”⑤

七、温迪罕速可考略

温迪罕速可,生卒年不详,温迪罕部人。《金史》无传。《金史·纥石烈志宁传》记:“志宁与万户清臣、宗宁、速可等,追捕余党至燕子城,尽得所畜善马,”⑥《金史·叛臣传》记:“志宁與清臣、宗宁、速可等追余党至燕子城,尽得其党。”⑦这两则史料都记载温迪罕等在志宁的率领下,于大定初年,追剿撒八和窝斡契丹起义余党。从史料看,温迪罕速可当时是万户,还曾参与宋州保卫战。《金史·纥石烈志宁传》记载:“李世辅与之来攻宋州。归德尹术甲撒速、宿州防御使乌林答剌撒、万户温迪罕速可、裴满娄室,不守约束,不肯坚壁俟大军,辄出与战,由是军败,城陷。”⑧由于温迪罕速可等守城将领,不能等待援军到了,就轻易出城作战,致使军事失利,宋州城被敌方攻陷。关于温迪罕速可的事迹,还有两则史料,都是记载温迪罕速可任东北路招讨使期间出使南宋。《金史·章宗纪》记载:“大定二十九年五月戊午,以东北路招讨使温迪罕速可等为贺宋主即位使。”⑨《金史·交聘表》亦记载:“大定二十九年五月戊午,遣东北路招讨使温迪罕速可等使宋贺即位。”⑩在《金史》中,不见关于问迪罕速可的其它记载。

八、扶捻尽忠考略

扶捻尽忠(?—1215年),生年不详,本名彖多,上京路猛安人。大定二十八年(1188年)进士。先后担任过高阳、朝城等地方主簿、北京、临潢两地提刑司知事。由御史台举荐,提升为顺义军节度副使。金章宗时期,“以忧去官,起复翰林修撰,同知德昌军节度使事,……迁山东按察副使,”?輥?輯?訛同知德昌军节度使的行政级别为正五品。《金史·百官志》记载:“同知节度使一员,正五品。通判节度使事,兼州事者仍带同知管内观察使。”?輥?輰?訛扶捻尽忠担任同知德昌军节度使的时间,在金章宗大致在明昌或承安年间。在这段时间里没有泰州节度使的任命,据《金史·兵志》的记载,扶捻尽忠应兼泰州事,由于在同知德昌军节度使任上很有成绩,提升为山东按察副使。按察司,副使,正四品,兼劝农事。?輥?輱?訛他在任山东按察副使时,“坐虚奏田稼丰收请籴常平粟,诈称宣差和籴,降虢州刺史,改乾州。”?輥?輲?訛由正四品降为正五品。《金史·兵志》载:“诸刺史州,刺史一员,正五品,掌同府尹兼治州事。”?輥?輳?訛

泰和八年(1208年),扶捻尽忠“入为吏部郎中,累迁中都、西京按察使。”①此时扶捻尽忠官阶为正三品。按察司,使一员,正三品。②扶捻尽忠担任西京按察使时,纥石烈执中为西京留守。《金史·扶捻尽忠传》记载:“尽忠阴伺执中过失,申奏。执中虽跋扈,善抚御其部曲,密于居庸、北口置腹心刺取按察司文字。”③纥石烈执中被扶捻尽忠挤出西京后,扶捻尽忠由西京按察使提升为左副元帅兼西京留守。《金史·扶捻尽忠传》记载:“及执中自紫荆关走还中都,诏尽忠为左副元帅兼西京留守。以保全西京功进官三阶,赐金百两、银千两、重彩百段、绢二百疋。”④扶捻尽忠官升三阶,提升为左副元帅。《金史·兵志》记载:“都元帅府,……左副元帅一员,正二品。”⑤扶捻尽忠以左副元帅兼西京留守时间不长,扶捻尽忠被金庭任命为“尚书右丞,行省西京。”⑥到金宣宗贞祐元年(1213年),扶捻尽忠进为尚书左丞。“二年五月,自西京入朝,加崇进,封申国公,赐玉带、金鼎、重币。二年,进拜都元帅,左丞如故。”⑦“贞祐二年五月癸酉,尚书左丞扶捻尽忠加崇进,封申国公。”⑧此时的扶捻尽忠不仅是朝中重臣,而且是边疆大吏。

宣宗迁都开封后,扶捻尽忠与右丞相承晖共同守金中都。完颜承晖为都元帅,扶捻尽忠为左副元帅。贞祐二年十月壬寅,“左副元帅兼尚书省左丞扶捻尽忠进平章政事。”⑨“中都被围,……诏以扶捻尽忠为平章政事,兼左副元帅。”⑩扶捻尽忠为平章政事仍旧任左副元帅一职。贞祐三年(1215年)五月,元军围困金中都。担任都元帅的完颜承晖考虑到扶捻尽忠有丰富的治军经验,于是让扶捻尽忠主持中都保卫战。《金史·扶捻尽忠传》记载:“承晖以尽忠久在军旅,付以兵事,尝约同死社稷。及乌古论庆寿等兵溃,外援不至,中都危急,密与腹心元帅府经历官完颜师姑谋弃中都南奔,已戒行李,期以五月二日向暮出城。”?輥?輯?訛完颜承晖得知扶捻尽忠要弃城逃跑,也拿扶捻尽忠没有什么办法。“承晖、扶捻尽忠会议于尚书省,承晖无奈尽忠何,径归家,召师姑问之,知将以其夜出奔,乃先杀师姑,然后仰药而死。”?輥?輰?訛“是日暮,尽忠出奔,中都不守。贞祐三年五月二日也。”?輥?輱?訛到五月二日晚,“凡在中都妃嫔,闻尽忠出奔,皆束装至通玄门。尽忠谓之曰:我当先出与诸妃启途。诸妃以为信然。尽忠乃与爱妾及所亲者先出城,不复顾矣。中都遂不守。”?輥?輲?訛

扶捻尽忠逃到南京之后,宣宗没有追究扶捻尽忠,仍任为平章政事。但时隔不久,武宁军节度副使向宣宗奏报,扶捻尽忠不顾诸妃而弃中都,要求宣宗严办。《金史·宣宗纪》记载:“贞祐三年九月戊辰(1215年10月6日),遥授武宁军节度副使徒单吾典告尽忠逆谋,诏司鞫之。”?輥?輳?訛于是,宣宗逮捕扶捻尽忠。《金史·扶捻尽忠传》载:“九月,尚书省奏:遥授武宁军节度副使徒单吾典告尽忠谋逆。上怃然曰:朕何负彖多,彼弃中都,凡祖宗御容及道陵诸妃皆不顾,独与其妾偕来,此固有罪。乃命有司鞫治,……遂并吾里也诛之。”?輥?輴?訛《金史·宣宗纪》亦载:”是年十月己丑(10月27日),平章扶捻尽忠下狱既久,监察御史许古言:“尽忠逮系有司,此必重罪,而莫知其由,甚骇众听。乞遣公正重臣鞫之。如得其实,明示罪目,以厌中外之心。书上,不报。庚寅(10月28日),遂诛尽忠。癸巳(10月29日),罪状尽忠告中外。”?輥?輵?訛至此,扶捻尽忠得到了应有的惩罚。

〔责任编辑:张 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