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刚
1987年美国股灾、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金融让中国与世界相联。在改革开放的春风里,一代又一代人的梦想、勇气、坚守、创造与突破,让这个国家在阵痛中一次次峰回路转,春暖花开。
40年,我们回望走过的路,有很多事需要重温,有很多人值得我们铭记。
春风拂面
“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老人画的这个圈让深圳这个“小渔村”走向台前。改革40年,这个“小渔村”早已“杀出一条血路”回应老人当年的呼唤。40年前,中国经济开始从这个“小渔村”走向世界,而中国的金融业也在御风而起。
这一年,中国银行业也迎来春天。中国农业银行恢复成立,中国银行也从中国人民银行中分离;8月,中国建设银行从中央财政部分离出来,直至1983年正式独立成为专业银行;同年,中国工商银行成立,标志着中国专业银行体系的建立。
然而,面对中国改革开放金融市场发展的进程,1985年前后,中国计划经济时代“大一统”的金融体制亟待改革,中国银行业亟待翻开新的一页。敢作敢为的袁庚再一次破天荒地提出“从体制外成立一家商业银行”的办法推动金融改革。1987年,招商银行在深圳蛇口成立,开启了中国商业银行发展之路。此后,中信银行、深圳发展银行、广东发展银行也纷纷脱颖而出。这一次,袁庚没有被“戴帽子”,他这个曾被斥为异想天开的“蛇口模式”却引来万众瞩目。
数十年后,站在世纪之交的节点,招商银行迎来它的第二位“贵人”。1999年3月,马蔚华出任招商银行行长,他将“创新”始终烙刻在招商银行发展的基因里。带着这股力量,招商银行再一次“吃螃蟹”,率先走上了“网络化、资本市场化和国际化”之路。
而在此时的北京,人们重新将目光聚焦在天安门广场附近的西交民巷,这里既是新中国保险事业的诞生地,也是保险事业即将复苏的出发地。这一年,在当时的《保险研究》上,人们在讨论改革开放后的中国,是一家办保险,还是多家办保险。岁月如梭,中国给出了答案。1988年,马明哲在深圳蛇口创立了中国第一家股份制保险企业,打响了中国保险业市场化的第一枪。
破茧而生
在改革开放的浪潮里,从来不缺少敢于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恰恰是因为这股勇气让中国改革开放的金融事业迸发出强劲的生命力。
上世纪80年代初,董辅敏锐地洞察到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改革之所以失败,是因為仅仅进行了经济运行机制的改革,而没有进行所有制改革。于是,他大胆地提出社会主义国家只有对所有制进行改革,才能取得经济体制改革的成功。40年来,中国改革开放的实践验证了董辅当时深邃和独到的洞察力。在中国改革开放的探索中,像董辅一样敢于打破、敢于创建的还有厉以宁,作为中国股份制改革的倡导者,人们给了他另一个名字——厉股份。这个名字听起来有些亲昵,却让人们始终铭记。
正是这些睿智的思考者让中国的改革一开始就走在一个正确的方向上,一路披荆斩棘,一路高歌,为后来的年轻人和年轻的中国金融事业创造无数可能与机遇。
1983年,29岁的田源迎来人生的第一次转折。这一年,他离开了刚刚工作两年的武汉大学经济系,开始投身于期货市场的研究,并提出在中国建立期货市场的设想。1992年11月11日,中国国际期货有限公司获批成立,这一年,田源迎来人生的第二次转折,他丢掉了“铁饭碗”,走上了金融创业之路,成为中国“期货界的拓荒者”。
也恰恰是在1983年的一天,在宝安县(现深圳市宝安区)文化馆工作的骆文冠接到县领导的一个电话,被告知县委县政府决定成立一家股份公司,叫深圳宝安县联合投资公司,要把农民手上的闲散资金聚集起来,并需要一张股票作为凭证给农民。在当时的中国,这是一件史无前例的事情,骆文冠在毫无参考的情况下开始琢磨。半个月后,中国第一张股票“深宝安”诞生。
这一年,43岁的秦其斌刚刚成为上海飞乐电声总厂厂长。他年富力强,雄心勃勃,有知识、懂技术又有管理经验。这一切让他敢想敢做、勇于创新、拓展经营。1984年,上海飞乐音响公司公开发行了股票“小飞乐”,被称为“中国第一股”。这一年,《中国大趋势》一书风靡全国,温元凯也因此被人熟悉,成为中国改革的风云人物。
1988年,杨怀远从工厂辞职,自寻生计。让他没想到的是,这次辞职却让他无意间开启了自己的股民生涯。这一年,原本打算乘船去温州谋生的杨怀远在报纸上看到一则消息“上海要开放国债交易”。这一下子激起了杨怀远的记忆。他说:“我读过《子夜》,知道这里面会有‘花头。”国债交易开市的第一天,一大早杨怀远就去了,这一去,他得到了另外一个名字“杨百万”。因为这一年,在全国股市的跌宕起伏间,杨怀远收获了自己人生的第一个百万元。
1990年初,为了向世界表明中国改革开放不会走回头路的决心,中国政府宣布将建立上海证券交易所(上交所),并于年内开业。这一年,尉文渊领命成为上交所的筹办人。就这样,国家大局与个人处境微妙地结合在了一起,不经意间改变了尉文渊的人生道路。同年12月1日,中国证券市场的第一声交易钟声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深交所)大厅敲响。这钟声背后,是共和国的希望,也是禹国刚与王健不辱使命的呐喊。作为改革开放后中国第一批选派日本学习证券的留学生,禹国刚与王健是新中国证券市场的拓荒者,被称为中国证券市场的“股市双雄”。借着这股改革之风,1993年,陈东升创办了中国第一家股份制艺术品拍卖公司——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同时,也第一次开启中国拍卖行业的国际化之旅。
坚守初心
然而,对金融领域的所有人而言,那句“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永远是悬于人们头顶的达摩克里斯之剑。就在中国股市正雄心勃勃向前迈进之时,1990年5月,一直处于自发状态的中国股市一夜之间突然狂热起来。在深圳,深圳证券公司、中国银行深圳分行和深圳国投的三个证券交易窗口前的马路上挤满了人,供不应求的发行数额和财富效应,勾起人们的股票发财梦。看似热潮涌进之时,一种危机正在酝酿欲生。这一年,“主张取消深圳、上海股市试点”的声音开始出现。
多年以来,刘鸿儒选择了资本市场,资本市场也选择了刘鸿儒。在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刻逻辑里,他深知中国经济的发展需要市场,关闭股市意味着多年来的努力将付之一炬。于是在关键时刻,刘鸿儒的一句建议拯救了中国股市。他向中央建议,股票市场的试点不能取消,可以暂不扩大,但不能撤。具有相同命运的还有尚福林。面对中国证券市场,尚福林对多年的制度痼疾明察秋毫。他提出并推行的股权分置改革让中国证券市场在2006年发生历史性变革。
上世纪90年代,中国的股票市场初开,风云激荡,所有人都跃跃欲试,要成为这场风浪的弄潮儿。当深交所和上交所的门口人潮涌动之时,1992年的成都“红庙子”从清冷中苏醒,这条不足200米长的巷子里自发地出现了一个买卖内部职工股等未上市股票的市场,自此“红庙子”市场留在了股民的记忆里。
这一年,一种叫做“股票认购证”的新事物走俏上海与深圳,几乎所有人开始相信:股票能让人一夜暴富。当人们开始在理性的边缘游走时,危机正在逼近。1992年8月10日,深圳深南中路的秩序被打破,股票认购变成一场近于失控的冲突。这场理性崩溃的混乱被人们称为“深圳810事件”。同样,1993年10月28日也被中国股市早期的弄潮儿们记住,这一天,惨烈的“申能818保卫战”在深交所打响。
直至1994年7月,这场风浪在国家的宏观调控下开始平息,三大“救市”措施出台,国债期货市场开始上线。然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1995年2月23日,327(一个国债的产品)国债事件爆发,这一天,被称为“中国证券教父”的管金生结束了他的神话。人们开始明白,股市的风浪乱而有序,波谲云诡之间“红线”始终都在,法网恢恢疏而不漏。
当时间向世纪之交走近时,中国股市开始走到了十字路口,接下来的5年里,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中国股市无可幸免地陷入这场危机之中。阵痛之后,2001年,吴敬琏让人们回归到冷静、理性的讨论之中。直至2005年,股权分置改革让中国股市开始走进下一场探索之中。在接下来的十余年里,中国股市成为中国经济的一面镜子,见证着中国经济的一次次腾飞。
当中国股市渐趋平稳之时,改革开放的弄潮儿们开始在中国的风险投资市场风云际会。熊晓鸽成为这批弄潮儿中的领军者,学音乐出身的徐小平被福布斯杂志评为“全球最佳创投人”之一,中国人阎焱提出第一次互联网金融概念,带领中国投资业走向世界。
走出国门
从上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中国金融业在改革开放的路途中迈出无数个第一步,迎来光明。然而,改革开放不仅仅是国门打开,更重要的是与世界共联。当时间划过80年代的光影,在90年代初,改革开放的中国又有了一个新的梦想——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
1992年,龙永图带着使命投身于中国复关谈判之中。带着一种理想主义与责任感,龙永图深知:“不能让中国的改革开倒车。融入世界,中国的改革就不可逆。”9年后,2001年11月10日,在卡塔尔首都多哈,世界贸易组织第四届部长级会议上审议并通过了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决定。这个消息如一声春雷,中国在改革开放的时空里炸响。这一年,53岁的周小川被美国《商业周刊》“亚洲之星”评选为“决策者之星”。在中国金融体系改革的进程中,他推行的一系列改革措施让“中国的证券市场越来越像美国的华尔街而非赌城拉斯维加斯”。
进入新世纪,中国的银行业迎来一阵上市的浪潮。2005年3月,郭树清受命来到中国建设银行,自此掀起一场“问责风暴”,开启国有银行领导人问责的先河。郭树清上任的“第一把火”给建行清淤消毒之后,很快就又燃起“第二把火”。同年10月,郭树清又迅速带领中国建设银行在香港联交所成功上市,成为国有独资商业银行中首家上市的银行,自此,中国银行业改革迈出重要的一步。
在此期间,中国保险业的改革也颇不平静。王宪章完成了中国人寿保险公司的改制和分拆,率领中国人寿以35亿美元成功完成2003年全球最大 IPO(首次公开募股),成为第一家在香港和纽约两地同步上市的内地国有金融企业。
在中国银行业改革中,与郭树清一起成为中国金融业改革风云人物的还有董文标。他先后推出了独立授信评审体制改革、公司业务事业部制改革、全面进军小微金融服务蓝海、全力打造小区金融服务等重大改革创新举措,将中国银行业推向商业化、市场化的改革方向。
2006年6月,经过大刀阔斧的体制机制改革,陈四清成功将中国银行推向香港联合交易所,同年7月,他又带领中国银行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当敲响“开市锣”的那一刻,不知是否有人记得3年前,在自己的告别演说中数度哽咽的刘明康。2000年,刘明康临危受命接任中国银行行长,面对多年体制积弊的中国银行,刘明康邀请花旗银行的专家对中行进行“诊断”,启动了业务和管理流程的整合工程。同时推出“地毯式轰炸”综合考核制度,刘明康用这一石破天惊之举将中国银行拽出泥淖,结束了自己在中行3年极不平凡的日子。同年,中国银行業监督管理委员会成立,刘明康又在这里燃起了自己走马上任的“第一把火”——建立全面金融风险监控系统。
这一年,姜建清带领中国工商银行分别成功在上海、香港两地上市。1999年,姜建清来到工行,彼时的工行技术上破产,亏损1.5万亿元。清淤、堵漏和导流,16年的“掌舵”生涯,让姜建清带领工行进行了16次海外并购,使工行起死回生,并超越摩根大通银行,总市值位列全球第一。2010年7月,农业银行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完成了向公众持股银行的跨越。
2007年9月19日,在全国城市商业银行中,北京银行成为一匹黑马。这一天,创始人闫冰竹带领北京银行进驻上海证券交易所,敲响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商业银行的第一声“开市锣”。
当中国金融行业的改革发展如火如荼之时,万物生长并非万物“疯”长,一切规律的背后都有一个守门人。刘士余在观察也在思考,为中国金融业的改革守住底线,在改革的风浪里不忘初心。在他眼里,资本市场就好比穿珍珠项链,要穿好这串珍珠项链,需要注意珍珠质量、珍珠数量,不仅线要牢固还要时常呵护,这条项链才能圆润饱满、靓丽动人。
喜迎未来
走过了新世纪的第一个十年,中国金融经济的改革开放之路走进了一个全新的时代,此时,“创新”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关键词。
2012年,谢平来到杭州,在这个互联网金融之城,谢平第一次在自己《互联网金融发展和规范》的演讲中提出“中国互联网金融”的概念,为中国未来线上金融业态的发展指明方向。2013年,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重新激活了这条中国与世界相通的古老商路,也激活了所有人对历史的记忆。
人与人、国与国之间重新因这条千年未断的丝带而碰撞、交流、聚合与创造。于是,建设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倡议被提出,2014年10月,包括中国、印度、新加坡等在内的21个首批意向创始成员国汇聚北京签约。2015年12月25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亚投行)成立,成为国际经济治理体系改革进程中的又一里程碑,亚投行作为一个多边开发银行的法人地位正式确立,66岁的金立群成为亚投行第一任掌门人。
在金融改革的另一个切口中,范勇宏正在完成一场中国基金业的“拓荒之旅”。一直以创新著称的华夏基金在新世纪再一次开启创新模式,范勇宏带领团队开辟了一条封闭式基金“起死回生”的通途——封闭式基金向开放式基金的改革。被一起记住的还有高良玉和他的南方基金。
改革开放的40年里,中国金融市场从无到有,从质疑到坚定,从危机四伏到引领潮头,所有人在风云激荡中不忘初心、砥砺前行、顺势而为、应时而变,用智慧与汗水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之路。
金融行业代表人物
董辅礽:中国著名经济学家,中国资本市场所有制改革的提出者。
谢 平:中国互联网金融概念的提出者。
周小川:现任博鳌亚洲论坛副理事长,中国证券市场秩序化改革的核心推动者。
厉以宁:中国金融市场股份制改革的提出者。
吴敬琏:让股市回归理性。
龚浩成:长海证券交易所发起人,上交所筹建“三人领导小组”负责人。
冯天顺:1979年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国内业务全面恢复的推动者。
徐小平: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的联合创始人,“全球最佳创投人”之一。
田 源:现任中国诚通董事长,被称为“中国期货业教父”。
骆文冠:新中国第一张股票“深宝安”的设计者。
杨怀定:1988年开始国库券买卖赚取人生第一个百万元,被称为“杨百万”。
禹国刚:中国证券市场的先行者和拓荒者。
袁 庚:“蛇口模式”开拓者,中国改革开放事业的重要探索者。
龙永图:中国复关及入世谈判的首席谈判代表。
尚福林:“股权分置”概念的提出者和实施者。
刘鸿儒:五道口金融学院创始人,被称为改革开放初期中国股市的拯救人。
温元凯:1984年出版《中国大趋势》,被称为中国改革十大风云人物之一。
秦其斌:中国改革开放第一只股票“小飞乐”发行人,被称为“中国第一股”。
尉文渊:上海证券交易所的设计者与创建人。
董文标:中国银行业改革先驱。
易 纲:人民币纳入SDR(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的核心推动者。
陈四清:2006年,先后推进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分别在香港联合交易所和上海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
郭树清:2005年,推动中国建设银行成功在香港联交所市场上市,成为首家国有独资商业银行。
姜建清:先后带领工行完成16次海外并购,使中国工商银行总市值超越美国摩根大通银行,位列全球第一。
马蔚华:国内银行业最昂贵收购案领导者。
金立群:为亚投行搭建起基本运行框架。
刘士余:现任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被称为净化资本市场的“清洁工”。
王宪章:中国国有金融企业全球最大IPO(首次公开募股)领导者。
陈东升:创办成立中国第一个国际化艺术品拍公司。
马明哲:中国第一家股份制保险企业创办人。
阎 焱:中国金融领域风险投资的开拓者和领军人。
熊晓鸽:最早进入中国外资投资基金的代表人物。
吴永华:香港汇业国际集团有限公司创始人,被誉为中国金融投资的业界传奇。
梁家驹:中国保险业改革的重要参与人,被誉为“亚洲保险教父”。
范勇宏:全国性基金管理公司領军者,被誉为中国基金界“教父”。
高良玉:中国基金业改革的关键人物与推动者。
闫冰竹:带领中国城市商业银行上市第一人。
王 军:推动中国金融混业经营改革。
杨明生:中国现代商业银行制度的奠基人。
常振明:中国现代银行体系股份制有限公司改革的领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