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刚
1977年冬,全国各地尘封已久的高考考场重新打开大门,这对沉寂已久的中国知识分子而言,是希望之门的重启。一句“树雄心,立大志,向科学技术现代化进军”的号召,让所有科研人抖擞精神,迎接中国“科学的春天”。
重启梦想
春风起,甘霖至。随着改革开放号角的吹响,中国科技事业开始迈向新的征程。1978年7月至1979年初,李政道、丁肇中等美籍华人受邀回国,为中国科技事业引进技术、发展先进科技、培养科技人才。1978年底,新中国向美国派出了第一批52名留学生,翻开了中国留学史新的一页。
这一年,31岁的李小文考入中国科学院地理所二部(遥感技术研究所前身)攻读硕士学位。19年后,这位“布鞋院士”成为国内遥感基础研究领域的奠基人。34岁的任正非从部队转业走入地方。用他的话说:“那时的自己不适应商品经济,没有驾驭它的能力。”栽过跟头、被人骗过之后,他无处就业,被迫创建华为。可一旦开始创业,任正非身上军人的拼劲与韧性被全部激发,后来,他带领华为走向世界,与韩国三星、美国苹果在国际市场中试比高下。
同年,32岁的段永基从老师转变为学生,成为北京航空学院(现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研究生,开始他的科技梦,立志打造中国自己的自动化办公系统。数年后,他被人称为“中关村之父”。
此时的华南工学院(华南理工大学前身)里人头攒动,黄宏生、李东升、陈伟荣这三个“50后”各自带着对未来的憧憬进入无线电系。转眼来到世纪之交,他们各自执掌着创维、TCL、康佳,被称为“华南三剑客”。
先天下之忧而忧
上世纪80年代,美国率先推出战略防御计划(“星球大战计划”),法国和西欧紧随其后推出“尤里卡计划”,前苏联与东欧提出“科技进步综合纲要”。这些全球性的行动让刚刚步入改革开放的中国猝不及防。1986年年初,国防科技计划会议上,与会专家为此展开激烈的讨论。“中国光学之父”王大珩、“两弹一星”元勋陈芳允满心焦虑,同样焦灼于心的还有核物理专家王淦昌、航天技术及自动控制专家杨嘉墀。中国曾因落后而挨打,而彼时,四位心系国家命运的科学家达成共识:中国不能再沉寂。
于是,1986年3月,由王大珩、王淦昌、陈允芳以及杨嘉墀联合签名的一封长信被送进了中南海。这一年,这封《关于跟踪世界战略性高技术发展的建议》让中国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应运而生,改革开放后的中国科技事业也由此成长壮大。
同年,北京大学投资创办方正集团,49岁的中国科学院院士王选成为集团技术决策者与奠基人。他发明的汉字激光照排技术让中国的出版印刷“告别铅与火,迎来光与电”。1994年,他主导研发的新闻采编流程計算机管理系统研制成功,从此,中国报业迎来“告别纸和笔”的技术革新。
走过了战争岁月,迈过了动荡不安的时代,中国核物理科学的研究开始步入新时期。事实上,作为“863”计划的总负责人,朱光亚早在1984年便开始组织和指导中国第一座核电站——秦山核电站的研发。历时7年,1991年10月17日,秦山核电站安全壳建造完成,并通过技术成果鉴定。彼时的世界上,人们“谈核色变”的恐惧还未散尽,而中国就此跨过障碍,迈开改革向前的第一步。
这一年,在地球的最南端,董兆乾在风速达到每秒近80米的海浪中颠簸,舱门紧闭的科考船在海上足足翻滚了七八个小时。作为船上唯一的中国科学家,他没向大使馆报告险情,反而在船舱里弹起吉他给自己压惊。带着这份乐观、从容与坚定,董兆乾成为中国登陆南极科考的第一人。直至1985年,经历了三次南极科学考察,董兆乾带领团队,在这片茫茫冰原上,建起了中国极地科考的第一站——长城站。
天地逐梦
时隔三年,作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开创者,王永志带领团队成功研制“长征二号”E捆绑火箭,将中国的火箭技术推上新台阶。从1999年“神舟一号”试验飞船到2003年中国第一艘载人航天飞船“神舟五号”,再到2011年中国“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长征二号”系列火箭让中国一步步实现了数年来的“飞天”梦。
进入新世纪,中国人“上九天揽月”的梦想开始照进现实,而“下五洋捉鳖”的遐想也不再梦幻。2002年6月的一个深夜,一通电话让已经66岁的徐芑南意外且兴奋,顾不得自己的身体状况和家人的反对,徐芑南留下一句“国之所需,我之所向”,便踏上归国的旅途。这一年,73岁的金怡濂获得国家最高科技奖,作为中国巨型计算机事业的开拓者,他的一生就是中国巨型计算机事业的发展史。
2001年,中国载人深潜器研究项目初步通过,已过退休年龄的徐芑南成为这项国家“863”重大专项的总设计师,开始了自己与7000米载人深海潜水器“蛟龙号”相濡以沫的日子。七年后,已经73岁的徐芑南带着氧气机、血压计登上“向阳红9号”母船,开始了我国载人深潜器海试。直至2012年,西太平洋马里亚纳海沟的海船上,响起一阵阵欢呼,“蛟龙号”深海潜水器成功下潜7062米,自此,中国可以在99.8%的海域开展深海调查。
随着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总设计师戚发轫的名字被人们铭记。这一天,杨利伟带着中国人的“飞天”梦进入太空,那一刻群星闪耀,而杨利伟却成为最亮的一颗星。时隔5年,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发射升空,随着飞船舱门打开,翟志刚成为中国“太空漫步”的第一人。
在中国人的“飞天”梦里,一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传诵千年。月的圆缺,总带给中国人太多遐想与力量,嫦娥奔月让人们无数次幻想,在月亮上,该有万分美妙。2007年10月24日,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孙家栋及团队将中国第一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送入太空,中国人在自己的“奔月”途中走了千年,这一天美梦成真。6年后,吴伟仁让“嫦娥”真正着陆月球,2013年12月2日,“嫦娥三号”开始了它“观天、看地、测月”的太空之旅。
2007年4月14日4时11分,中国北斗卫星升空。4月17日20时许,杨长风收到卫星传回的信号。这一天,作为中国北斗导航系统总设计师的杨长风永远无法忘怀。2000年4月18日,中国向国际电信联盟组织争取到了轨道位置和频率资源,随之而来的是一个“7年之约”。也就是说,如果在2007年4月18日前,中国卫星没有在相应的频段和位置上发出信号,中国将失去这片来之不易的空间国土。当杨长风收到卫星信号的那一刻,距离中国与国际电信联盟的“7年之约”仅剩不到4个小时。
当人们再次将视角从外太空移回地球时,惊讶地发现,贵州省平塘县克度镇的洼坑中出现一口直径500米的“大锅”,它被称为“中国天眼”,是世界上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从外面看,除了大,这口“锅”平淡无奇,可从里面望,这只“眼睛”却能“望”进太空,接收到来自百亿光年以外的电磁信号。为了中国的这只“眼睛”,从1994年到2005年,11年里南仁东走遍了贵州大山里的上百个窝凼,用尽自己生命中的最后20年,在地球与太空之间架起了一只“天眼”。
这一年,中国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发射升空,它开了量子理论从构想到现实应用的先河,承载着率先探索星地量子通信可能性的使命。在量子卫星首席科学家潘建伟看来,如果说地面量子通信构建了一张连接每个城市、每个信息传输点的“网”,那么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就像一杆将这张网射向太空的“标枪”。当这张纵横寰宇的量子通信“天地网”织就,海量信息将在其中来去如影,并且“无条件”安全。
国防护梦
从1978年到2018年,改革开放的号角吹遍大江南北,让中国的一切都如雨后春笋,迸发出蓬勃的生命力。从陆地到海底、从海底到月球、从咫尺之间到亿万光年,中国科技的发展凝聚了数代中国人的精神,在改革的浪潮中逐梦而行。当我们为此唱起颂歌,却也不能忘记,还有一群可爱且执着的人在为中国的发展筑起一道道“防火墙”。
2017年7月,香港市民迎来一位特殊的“客人”,他们连夜冒雨排队领票,只为一睹共和国航母“长子”的英姿。这一年,香港回归祖国怀抱20周年,这位“长子”特来献礼庆祝。2012年9月25日,作为中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的总设计师,朱英富带领团队用5年的时间,让这艘曾经沉睡的“巨人”苏醒、重获新生,所有人为之震撼。这一年,74岁的王小谟登上中国科技领域的最高领奖台,被国人称为“中国预警机之父”。1990年,他参加对外合作预警机装备研究,世纪之交时,他让中国的远程预警和空中指挥引导技术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在共和国的穹顶之上形成一股万钧之力。
科技与市场互联
1988年,北京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中关村科技园区前身)成立。5年后,“两海两通”(科海公司和京海公司、四通公司和信通公司)成立。以此为源头,技、工、贸一体化的“中关村电子一条街”逐渐兴起并不断发展壮大。这一年,王志东拿到四通集团500万港币的投资,创办四通利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开始逐浪商海。
此时的李彦宏刚到美国学习计算机,正在为很多功课跟不上而发愁。而身在国内的丁磊,刚从成都电讯工程学院(电子科技大学前身)毕业,回到家乡接到了宁波市电信局的“铁饭碗”。29岁的张朝阳已是MIT(麻省理工学院)亚太地区(中国)的联络负责人。
1998年,28岁的周鸿梦想着“让中国人能用自己的母语上网”,在北京创办了三七二一科技有限公司,为普通中国人打开了通往互联网世界的大门。8年后,周鸿投资奇虎360,又提出免费的商业模式,颠覆了传统互联网安全概念,使奇虎360成为中国最大的互联网安全服务提供商。27岁的马化腾则赚得人生的“第一桶金”,与同学注册成立了深圳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
此时的马化腾与张小龙素昧平生,可互联网总是让所有技术的弄潮儿惺惺相惜。此时29岁的张小龙正因自主研发的Foxmail国产电子邮件客户端而成为科技焦点。2005年,两人相遇,共同在中国互联网的线上通讯事业中做出成绩。如果说QQ让所有人认识了马化腾,微信则让人们熟悉了张小龙。
上世纪90年代,当这些60后、70后的技术明星將中国的互联网世界点亮时,同时代的人们也开始因技术而兴奋。风衣、墨镜、大哥大成为那个时代街头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普通人被“砖头”大小的“大哥大”吸引,第一次感受到科技与自己如此之近。
90年代初,1G通信系统在国内刚刚建立,那是一个摩托罗拉在全球风起云涌的时代。随着1999年A网和B网被正式关闭,中国人迎来移动通讯的2G时代,短信开始代替书信在朋友、情侣、家人之间传情达意。当人们情意正浓时,3G技术的发展将人们推向智能移动通讯的门前。时任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的王建宙被问及,中国移动这头“大象”是否还能快跑?时过境迁,他已然给出答案:大象当然能快跑。
走过新世纪的十年,4G已来,5G移动网络正在向人挥手。在新世纪移动通讯的激荡岁月里,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三大运营商风云际会,各领风骚。在移动通讯网络中,这些企业为国人修筑了一条条高速的通讯之路。
让视角重回现实,中国正在香港、珠海与澳门之间酝酿一次千年的跨越。2009年,港珠澳大桥总设计师孟凡超带领团队进驻珠海,开始准备在香港、珠海和澳门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修筑一条永不断裂的“脐带”。2018年10月23日,港珠澳大桥正式开通。
2017年5月5日,中国C919大型客机首飞成功,结束了中国“八亿件衬衣换回一架空客飞机”的尴尬。作为C919大型客机的总设计师,1960年出生的吴光辉清楚记得,上世纪80年代,中国要出口八亿件衬衣所得的利润才能换回一架空客飞机;出口十亿双袜子,才能换回一架波音飞机。
改革开放40年,中国人被梦想激励着,也被“落后就要挨打”鞭策着,中国的科学技术在希望与光亮中不断突破,从0到1,从无到有,由弱变强,从追跑到跟跑,一步一步,中国一代又一代的科研人走得坚定而有力。一个梦想的实现不是终点,因为另一个梦想正待起飞。
40年里,科学技术的发展就是这个古老国家与民族走向现代化的征途,科技最终让人看到未来可期。
科技行业代表人物
段永基:四通集团公司原董事长,中国自主自动化办公系统开创者,被誉为“中关村村长”。
潘建伟:中国科学院量子信息与量子科技创新研究院院长,中国量子通讯之父。
吴伟仁: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深空探测领域研究拓路人。
徐芑南:中国工程院院士,“蛟龙号”7000米级深海潜水器总设计师。
南仁东:中国自主知识产权、世界第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首席科学家、总工程师。
朱英富:中国舰船工程专家,中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总设计师。
杨利伟: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特级航天员,中国第一艘载人航天飞船(神舟五号)宇航员。
翟志刚: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特级航天员,第一位“太空漫步”的中国人。
戚发轫:中国空间技术专家,神舟号系列飞船总设计师,中国载人航天事业推动者。
欧阳予:中国核工程公司总工程师,中国第一座核电站秦山核电站总设计师。
金怡濂:中国巨型计算机事业开拓者,“神威”超级计算机总设计师,被誉为“中国巨型计算机之父”。
王 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汉字激光照排系统之父”。
孙家栋:中国科学院院士,“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
孟凡超: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董事,港珠澳大桥总设计师。
王小谟:中国现代预警机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被誉为“中国预警机之父”。
王永志: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
朱光亚:中国工程院原院长,中国第一座核电站——秦山核电站的筹建人。
董兆乾:“南极科考第一人”,中国极地科考的第一站长城站筹建人。
杨长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总设计师,中国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开发推动者。
李小文:中国遥感地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地物光学遥感和热红外遥感的基础研究奠基人。
王全国:大亚丁湾核电站第一任董事长,中国核电产业的体系建设奠基人。
谢家麟: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粒子加速器事业开拓者和奠基人。
黄 昆:国际物理学届“黄——朱模型”理论提出者,中国固体和半导体物理学奠基人之一。
师昌绪:首批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高温合金开拓者,中国第一个铁基高温合金研发者。
李德仁:中国科学院院士、摄影测量与遥感学家,中国地质灾害精准预测技术研究奠基人。
钱天白:中国互联网技术奠基人,中国第一封电子邮件发出者,被誉为“中国Internet之父”。
任正非: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主要创始人,中国国产手机品牌建立者和推动者。
王东升:京东方科技集团创始人,中国液晶显示产业开创者,“中国液晶显示之父”。
奚国华: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理事长,中国网络通信事业建设者与筹备人。
王建宙: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原董事长,中国移动3G网络技术筹备人与推动者。
李彦宏:百度公司创始人,中国搜索引擎核心技术奠定者与开发者。
丁 磊:网易公司创始人,互联网中文邮箱服务技术开创者。
张朝阳:搜狐网创始人,中国早期互联网技术发展领军者之一。
王志东:新浪网创始人,中国第一代网络通讯平台“竞开即时通讯平台”开发者。
马化腾:腾讯公司主要创办人之一,中國互联网线上即时通讯技术开创者。
张小龙:国内首款电子邮件客户端Foxmail创始人,微信创始人,中国线上即时通讯技术的改革者。
周鸿祎:奇虎360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中国互联网安全技术的开拓者。
黄宏生:创维集团创始人,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彩电事业开拓者。
李东升:全国工商联副主席,TCL集团创始人之一,中国早期彩色电视品牌建设者。
陈伟荣:康佳集团前董事局副主席、总裁,中国彩电事业创建人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