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天骄
从1977年到2018年,中国高考改革大刀阔斧,也是改革开放40年波澜壮阔的一个缩影。
高考恢复:希望在招手
1977年冬天,中国570万考生走进了曾被关闭了十余年的高考考场。1978年春,他们中的5%走进了各大高校的校园,成为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批大学生。
管培俊就是这百万大军中的一员,40年后成为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的他回忆起那时的岁月,作为78级大学生,跨入新时代的门槛,庆幸、欣慰、感奋、憧憬,感慨万千。
40年间,一批又一批大学生已从奋进的青年变成了睿智的长者,中国也发生了焕然一新的沧桑巨变。
著名教育家顾明远曾说,恢复高考最直接的动因就是国家对人才的渴望。“改革开放之初,我们一缺资金,二缺人才。”
要资金,就得开放,引进外资;不仅引进外资,还要引进外國的先进技术。但引进技术以后,谁来承接这个技术呢?必须要靠人才。可见作为选拔人才工具的高考有多么重要。
中国科学院院士潘际銮,曾任中国焊接学会理事长、清华大学机械系主任。1977年8月初召开的科学和教育工作座谈会,潘老就是与会代表之一。
1978年4月,苏步青被任命为复旦大学校长,在人才培养方面,他认为“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是科学发展的规律,也是一条教育规律,要“培养学生一代超过一代”。他的这一观点曾被称为“苏步青效应”。
同年,潘懋元在《光明日报》上号召“开展高等教育理论的研究”,他提出“高等教育”学科需要一系列研究和改革,第一次向人们展示了高等教育科学。1978年5月,我国第一个以高等教育为研究对象的专门机构——厦门大学高等教育科学研究室正式成立。这时,距潘懋元把“高等教育”搬上讲台已过去了整整22个春秋。
1981年仅为讲师的刘道玉被中央任命为武汉大学校长,这是当时中国重点大学中最年轻的一位校长。他带领武汉大学经过了改革黄金时代,被奉为“武大的蔡元培”,武汉大学也被称为“高校战线上的深圳”。
1982年,年已七旬的钱伟长出任上海工业大学校长,他以教育家独有的眼光和魄力,对上海工大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提出了破“四道墙”的口号,即破学校与社会之间的墙、破师生之间的墙、破科系之间的墙、破教学和科研之间的墙。
1999年,教育部发布了《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提出我国高等教育入学率由1999年的9%提高到2010年的15%,使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
2017年,在《出彩中国人》节目中,一群平均年龄72岁的清华老一辈学子,以一曲《我爱你中国》唱出对祖国深沉之爱。清华大学校长邱勇表示,从这些前辈身上,他们感受到唯有将自身前途与祖国命运相连,方能答好属于自己的时代答卷。2017年,共有300多名清华毕业生奔赴西部去建功立业、报效祖国。
同样奔走在各地基层的还有中国陶行知研究会会长方明,为了实现陶行知先生“乡村教育”的理想,方明不顾高龄,先后在安徽休宁和山西吕梁、阳曲等地进行“农科教统筹”,在江苏苏州、重庆渝北等地开展“科教兴乡”“科教兴县”等一系列实验。
基础教育:百花齐放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中国教育改革开始了繁荣时期,涌现了一大批成果,如1988年徐晓锋、刘芳编写的《教育教学改革新篇》、1990年刘舒生等编写的《教学法大全》、华东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杭州大学等与中小学合作进行的中小学教育整体(综合)改革实验,还有上海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充分挖掘儿童少年智慧潜力的教改实验”等。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
丁义诚的“注音识字、提前读写实验”、李吉林的“小学语文情境教学实验”、马芯兰的“改革小学数学教材教法,调整知识结构,培养能力实验”、赵宋光的“综合构建小学数学教学新体系实验”,以及北京景山学校以学制改革为龙头的多项改革实验等,百花齐放,蔚为大观。
于漪的一节《海燕》公开课被上海电视台直播,在大上海引起了轰动,人们纷纷守在电视机前争睹她上课时的风采。事后,就连高教界也在谈论于漪与她的《海燕》。
1989年的全国初中数学联赛让业界惊叹,北京赛区一二等奖的15名获得者中,有12名是北京市第二十二中学数学教师孙维刚的学生。这个班的41名学生中,有38名考上大学本科,15名进入北大清华。
1994年,叶澜提出并主持的“新基础教育”探索性研究正式启动,而后的几十年间,“新基础教育”已在十几个省区市展开,吸引了全国200多所中小学参与。这被称为“第一个本土化的中国教育学派”,学校开始充满勃勃生机。
1999年,中央电视台推出主题为“知识改变命运”的系列公益广告。当河南省唐河县农民教师马景武带着自己的“识字歌”与张艺谋、袁隆平、张海迪等名人一起出现在电视屏幕上时,这位上世纪50年代众人熟知的扫盲模范,着实把当时的年轻人“雷”倒了,但他开办的科教兴村图书馆却成为了农民的“精神高地”。
2003年3月2日晚,全国两会前夕,作为新当选的全国人大代表,华中师范大学教授周洪宇完成了一篇题为《实行义务教育完全免费制应自农村始》的文章,这份建议在报纸发表后,引起社会普遍关注。之后周洪宇连续在全国人大以及会外许多场合呼吁,尽快实行农村义务教育完全免费制。从2006年起,我国逐步实行完全免费义务教育。从2017年春季起,免费教科书实现了在全国所有地区的全覆盖。
一篇题为《陶西平:中学“赛课”成风很危险》的文章刊登在2006年10月30日的《北京青年报》上,作为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督导评估中心课题专家组组长的陶西平认为,真正的素质教育应教会学生如何提出问题,教师应以学生为本因材施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