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天骄
从1978年到2018年,改革开放正式迈入第40个年头,回首我国各个领域那些翻天覆地的变化,医疗卫生领域可称得上独树一帜。
号角吹响前的黎明
1978年,中国改革开放的大幕拉开。
在那一年出席全国科学大会的屠呦呦,虽获得了全国科学大会奖,但她的名气在当时的中国并不大。
1979年9月,第28届国际外科学术会议在美国旧金山举行。参加这次会议的有来自美、苏、英、法等60多个国家的2000多名外科专家,代表着世界外科的最高水平。吴孟超和中国外科界3位泰斗级人物吴阶平、陈中伟、杨东岳接到大会邀请,代表中国肝脏外科最高水平的吴孟超,站在国际外科学术会议的讲台上演讲。
这时,“国药泰斗”金世元的脑海里正在描绘一幅全国中药版图。当时的全国中药材专业市场由原来的5家发展到117家,伪劣药材层出不穷、市场管理不善等问题日趋严重,全国各地药材市场展开“地毯式”检查。年近古稀的金世元被特聘为检查组中药鉴别专家。
《清宫医案集成》《清宫配方集成》等著作在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可冀的筹备下开始编纂,陈可冀坚持将这三万多件清廷原始的医药档案分类整理成册出版。从1978年开始,陈可冀开始招收研究生,推动中西医结合学的发展。
1978年9月,刘远立刚刚踏入大学校门,同当时的所有年轻人一样,对现代化的中国抱持诸多畅想。40年后,作为北京协和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院长的他回顾说,医疗服务供给事关人们最基本的需求,但那时这方面服务能力严重不足、医疗资源短缺。
刘远立说,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全国医疗卫生费用中政府支出部分整体呈现急剧下降的趋势下,我国的医疗卫生资源总量快速增加,“给政策不给钞票,找市场不找市长”的理念激活了公立医疗卫生机构。
1980年,王陇德作为交换学者,赴美国纽约市大学西奈山医学院进修两年。1982年归国后,王陇德开始了卫生行政管理、流行病学和公众健康促进专业研究工作,在日后的医疗工作中,王陇德身体力行地进行着健康教育,一个锻炼身体的拉力器,已经陪伴了他几十年。
1985年,国务院批转了原卫生部1984年8月起草的《关于卫生工作改革若干政策问题的报告》。全国各级各类医院开展了由点到面、由浅到深、由单项到综合的改革
上下求索 科研精神
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病毒性乙型肝炎,曾经是一个令人敏感的话题。
1984年,血源性乙肝疫苗开始在我国应用,后又实现了新生儿乙肝疫苗免费接种,有效阻断了乙型肝炎在人群中的传播。谁都不知道此时距离陶其敏将疫苗试剂注射到自己身体里做实验,已经过去了9年。
1987年,出生于医学世家的胡大一从美国回国,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组建了心电生理科,成了当时的学科带头人。后来,他对当时国内心血管疾病的医疗模式、公众认知都进行了全新的推广。
从日本国立癌症中心深造回国的樊代明,带着同事建立起了实验室,一年间,制造了3万余张病理切片和2万多张ABC免疫酶标等特殊染色片。凭着这股锲而不舍的拼搏精神,樊代明建立了三种诊断和治疗胃癌的新方法,使我国胃癌的早期诊断技术跃上了一个新台阶。
1988年的春天,我国第一例试管婴儿郑萌珠在北京医科大学第三医院诞生,在以北医三院妇产科教授张丽珠和北医大基础医学部副教授刘斌为首的北京医科大学生殖工程组的努力下,结婚20年未孕的夫妻终于有了自己的孩子。
在当时刚刚实行计划生育的大背景下,张丽珠教授顶着舆论压力,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完成了这项研究。20年后,郑萌珠考入西安西京学院,收到录取通知书后就立刻告诉了张丽珠教授。
虽然试管婴儿的研究起步比国际上晚了10年,但经过30年的飞速发展,现在中国每年的试管婴儿治疗数量超过20万例次,这10年间,我国首例赠卵试管婴儿、首例冻融胚胎试管婴儿、首例代孕试管婴儿也陆续在北医三院诞生。
1990年,原卫生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全国范围内遴选第一批500名老中医药专家作为传承指导老师,金世元成为惟一的中药指导老师,翟胜利成为首批拜师弟子。
这时候的扬子江药业,已经在徐镜人的领导下,根据已故中医泰斗董建华等名老中医的验方,相继成功研发并上市了胃苏颗粒、荜铃胃痛颗粒、蓝芩口服液、双花百合片、补肾润肺口服液、神曲消食口服液等一大批疗效独特的中药精品。而已经在东阿阿胶工作几十年的鲁商秦玉峰发现驴皮资源已经紧缺,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东阿阿胶开始建设毛驴养殖基地。
在联合国粮农组织工作3年之久的葛可佑,1990年回到了中国,担任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研究所所长,开启了当时中国公共营养研究的先河,针对中国人群营养状况改善研究,葛可佑创作了适合中国人的“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
1991年,王辰成为当时我国最年轻的副主任医师。在医学界看来,29岁就走到了一个青年医生高峰的他,其奉献才刚刚开始。王辰致力于推动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的科室规范化建设,在呼吸领域率先付诸实践。
1992年,龚树生获得了医学博士學位,成了其所在科室里的第一个博士,这为他后来牵头在友谊医院耳鼻喉科设立基金,并为每一位人工耳蜗植入的患者减免部分手术费用,打下了医学学术上的基础。
1992年,深圳率先进行了职工医疗制度改革,开我国医疗制度改革之先河。同年9月,国务院下发了《关于深化卫生改革的几点意见》,文件要求:改革卫生管理体制,拓宽卫生筹资渠道,完善补偿机制;转换运行机制,推进劳动人事及工资制度改革;进一步扩大医疗卫生单位的自主权,使单位真正拥有劳动人事安排权、业务建设决策权、经营开发管理权和工资奖金分配权。
1994年,还在建宁县当副县长的詹积富就提出“三干”精神——想干事,会干事,敢干事。三明医改6年来一共制定了100多份文件,都由他一个人签发,作为“操盘手”的詹积富,被业界称为医改探路者。
1997年,创办北京大学泌尿外科医师培训学院的郭应禄,启动了泌尿外科“人才工程”,随后面向全国培养出多批专业骨干。郭应禄表示要让泌尿外科走向世界,仅有一线干将是不够的,还要有领军人物,更要有一批能与世界级大师对话的英才。
这一年的张礼和获得了一种抗肿瘤药物的临床批件,但在临床二期实验时因为药物副作用过大,凭借着科学家的良心和责任感,张礼和果断地停下了这项已进行了多年的研究。
“当年回国的时候,我有一种‘赌的心理。”1997年回国的乔友林赢得了自己设的“赌局”,并推动宫颈癌疫苗尽快在中国上市。两年后,常兆华毅然中断了在美国的职业生涯,放弃了当时丰厚的年薪,一个人启程归国。不久,“微创医疗”在张江创设,开始了高端医疗器械领域的本土耕耘。
健康中国 健康全民
2013年,一场热闹的喜宴上,陈静瑜送给一对夫妻姓名章作为留念,这是陈静瑜团队参加的肺移植接受者的第四场婚礼。2001年,陈静瑜至加拿大多伦多总医院进修肺移植,回国之后就启动了国内的肺移植项目,至今,陈静瑜已经在中日医院肺移植中心救治了无数患者。
这样的感动也发生在乡间小路上,王春生是湖南省西安镇的一名防疫医生,披上白大褂,挎着冷链箱,一干就是38年。为了提升效率,王春生买了自行车代步,10年间,他骑坏了4辆自行车;后来,他又花了一个多月工资买了一辆摩托车,之后,又陆续换了5辆……根据推算,过去38年,王春生已经行走了十万多公里山路。而今,63岁的王春生常常带着年轻医生进村……
1995年,同仁堂在香港开店,北京同仁堂董事长梅群带领团队相继在香港开办跑马地店、西环店。梅群为这家百年老店实现“有华人的地方就有同仁堂”的目标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成为同仁堂在海外市场开办传统中药店的典范。新时期的同仁堂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不仅将企业的经营领域从中医药拓展到了健康产品,还将目光瞄向了海外。
2003年春夏之交,我国遭受了突如其来的SARS疫情。
疫情紧张,时任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的李立明赴广东采集样本,疾控办主任杨维中、病毒病预防控制所副所长梁国栋、北大三院教授赵明武、朝阳医院教授王辰等相关专家参加了“广东省非典型肺炎疫情分析第二次研讨会”。
在全国抗击“非典”的过程中,钟南山成了一个响当当的名字。钟南山代表广医一院呼吸疾病研究所,向省卫生厅慷慨请缨:“请把最危重的‘非典病人往我们这里送!”钟南山的名字以及他所代表的精神,从那一刻起,成为了广东“抗非”斗争中一面飘扬的旗帜。
对SARS的抗击,也引发了业界对于医疗服务公平性的反思和讨论。2003年12月5日,广东省防治“非典”科技攻关疫苗研制组副组长陆家海终于拿到了经费本,里面有政府拨给他的30万元科研经费。为了这笔经费,他苦苦争取了8个月。
2005年,医院管办分离模式开始在我国出现。同年9月,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和江苏无锡市医院管理中心先后挂牌成立。
2008年两会期间,张伯礼作为全国人大代表,率先提出中医药立法议案。
随后的十年间,张伯礼5次提出中医药立法议案,4次参与立法调研,而且全程参加起草、修改法案。2017年,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中医药法》终于修成正果,张伯礼激动之后还写了一首题为《中医立法之路》的诗:“卅载风雨几辈呼,十个春秋五上书。数次调研今年已,三审六改多躊躇。九章鼎立行如金,六十三条字赛珠。国医法典千秋事,锤落咽哽双泪出。”
2008年底,在一次上海市人大关于世博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讨论会议上,时任上海市人大代表的冯丹龙大胆提出“无烟世博”的理念,这与她那曾任新中国第一任卫生部长的奶奶——李德全的教育分不开。2009年12月10日,《上海市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获得上海市人大批准,并于2010年3月1日正式实施。也正因此,冯丹龙荣获了原卫生部与中国控制吸烟协会联合颁发的“控烟特别贡献奖”。
日历翻回2009年。这一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北京市同期启动了“健康北京人、全民健康促进十年行动规划”,时任中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基金会理事长的王彦峰被聘为总顾问,开始探寻中国健康城市发展之路。
一场针对“城乡和区域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不平衡、资源配置不合理、医疗保障制度不健全、药品生产流通秩序不规范、医院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完善”等弊端的新改革,拉开了序幕。
2012年春天,协和医院“急诊科女超人”在微博上一夜走红。正像于莺给自己贴的标签“天马行空”那样,她将急诊科的忙碌与压力化为了轻松幽默的段子。一年后,于莺从协和这个“航母式的医疗体”辞职,开始建立属于她自己的一家“小而美”诊所。
新一轮医疗改革,发端于从基层综合改革,发展到市县级公立医院,再到城市大型公立医院,从国家的顶层设计到地方的自主创新,一场场攻坚战在持续打响。
很快,“健康中国2030”被提升为国家战略,整个大健康行业一时受到普通民众的向往,同时也受到资本和产业的追捧。闫希军针对中药材质量控制标准的空白问题,提出了应建立中药材可追溯体系。无论是投向工业的制剂原料,还是投向医院的医用饮片,都从源头开始进行全程可追溯记录,做到“来源可知、过程可控、去向可查”。
2013年,郭家学带领广誉远推出“名医名药”工程,建设有名老中医坐诊的广誉远国医馆,为的是通过医生辨证施治、对症下药,治好老百姓的疾患,重建中国老百姓对中医药的自信。
2016年,精准医疗、生命科学、生物技术被纳入国家“十三五”规划,明确加快发展合成生物和再生医学技术,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同年,科技部发布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将“精准医学研究”列为2016年优先启动的重点专项之一,未来五年将受到重点扶持。
作为精准医学推动者,詹启敏在北大医学部建立起北京大学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它即将成为国家健康大数据研究院。詹启敏曾语重心长地表示,精准医学不是一代人可以完成的,医学的科技创新更是一个永恒的过程,重任在于未来的医学生培养。
2017年年初,国家发改委印发《“十三五”生物产业发展规划》,基因检测、细胞治疗、免疫治疗、基因编辑、产前筛查等项目的发展被提上章程,中国的大健康行业,仍在路上。
健康行业代表人物
屠呦呦: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的中国科学家。
吴孟超:中国肝脏外科的开拓者和主要创始人之一,被誉为“中国肝胆外科之父”。
吴阶平:中国著名的医学科学家、医学教育家,是中国泌尿外科开拓者及重大贡献者。
陈中伟:中国著名骨科专家,曾因首创世界首例断手臂再植,被国际医学界称为“世界断肢再植之父”。
杨东岳:曾任上海第一医学院教授,创世界首例游离足趾移植再造拇指,圆满完成手指手术的科研任务。
金世元:北京卫生学校中药专业的重要创始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经验师承制导师。
陈可冀:中西医结合学术的开拓者,培养了一批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人才。
刘远立:"全球健康公平联盟"的发起人之一,国务院深化医改小组专家委员,“健康中国2020”战略规划专家组成员。
王陇德: 长期在公共卫生领域从事行政管理研究工作,把中国疾病预防事业带上新高度。
陶其敏:中国病毒性肝炎免疫学检验的奠基人,中国第一支血源性乙肝疫苗的研制者。
胡大一: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研所所长、卫生部健康教育首席专家,中国循证医学的开拓者。
樊代明:消化内科专家,研制免疫PCR技术,开创了胃癌特异性血清学诊断的先例。
郑萌珠:1988年3月10日8时56分生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是中国第一例“试管婴儿”。
张丽珠:中国著名妇产科医学专家、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妇产科创始人,中国首例试管婴儿缔造者。
刘 斌:北医大基础医学部副教授,与郑丽珠共同实现了中国第一例试管婴儿,揭开了生殖医学新的一页。
翟胜利:卫生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首批老中医药专家,国家非处方药遴选专家。
徐镜人:扬子江药业集团董事长,把扬子江药业建成国内最大的中药提取生产基地和江苏省高新技术企业,跻身全国医药企业前五强。秦玉峰:东阿阿胶总裁,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阿胶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
葛可佑:领导中国营养学会修订了《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创作了“平衡膳食宝塔”。
王 辰:国家呼吸病学重点学科带头人,完成以防控人感染H7N9禽流感为代表的新发传染病防治体系重大创新和技术突破。
龚树生: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会委员,擅长中耳疾病的外科治疗与听力重建术、人工耳蜗植入术。
詹积富:中国医院管理创新的旗帜式人物,三明医改的总舵手,医疗体制深水区变革的先锋。
郭应禄:创办北京大学泌尿外科医师培训学院,组建了国内第一个泌尿外科研究所,创建了中华医学会男科学会。
张礼和:有机药物化学家,从事核酸化学及抗肿瘤、抗病毒药物方面的研究,为发展基因药物提供了新途径。
乔友林: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流行病学研究室主任,中国宫颈癌疫苗上市的推动者。
常兆华:上海微创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董事长,在医疗器械创新支架领域中,获得了40多个中外专利。
陈静瑜:完成世界首例产妇肺移植,开创了我国肺移植工作的新局面。
王春生:湖南省桃源县西安镇的基层防疫医生,坚持38年为6000多名儿童接种疫苗,被称为最美“疫苗爷爷”。
梅 群:中国北京同仁堂董事长,带领北京同仁堂团队相继在香港、新加坡、印尼等地开办店铺。
李立明:全国非典时期领导小组组长、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
钟南山:著名呼吸病学专家,中国抗击非典型肺炎的领军人物,广州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陆家海: 中山医科大学副教授,廣东省防治“非典”科技攻关疫苗研制组副组长。
张伯礼: 中医内科学科带头人,开拓中医药发展现代化,推动中医药法颁布实施。
冯丹龙:美国辉瑞制药中国企业事务部总监、全国政协委员,致力于推动国内无烟环境的建设和控烟立法。
李德全: 中国第一位卫生部女部长,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卫生部部长兼中国红十字会会长,中国人民保卫儿童全国委员会副主席。
王彦峰: 中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基金会理事长,撰写首部健康城市蓝皮书。
于 莺:2011年个人微博走红新浪微博,开创个人诊所,社会资本办医的代表。
闫希军:天士力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建立中药材可追溯体系,打造符合国际标准的一体化现代中药产业链。
郭家学:西安东盛集团董事长兼总裁,带领广誉远推出“名医名药”工程, 建立广誉远中医药文化博物馆。
詹启敏:国家生物医药技术战略发展规划专家组组长,推动中国精准医学的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