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媛
(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 金融贸易学院河南郑州451191)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指包含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节能环保和新能源汽车等七大新兴产业,2017年底,该产业又新增了数字创意产业和相关服务业。截至2018年上半年,河南省企业累计实现营业收入总额为12408.3亿元,同比增长10%;实现利润总额为483.6亿元,同比增长0.7%,而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收入的同比增长为18%、利润同比增长为11%,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整体经济的发展。虽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目前依然处于成长阶段,发展仍然有待完善,但是大力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在郑州市的发展,有利于加快郑州市产业经济的发展。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有助于改善郑州市当地的生态环境,促进本地生态文明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郑州市的工业产业发展迅猛,居民的生活水平有了质的飞跃,但此时居民的生活质量却因环境的恶化而在下降。因此,郑州市借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有助于改善当地生态环境,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
郑州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可以增加郑州市居民的就业岗位,给郑州市的居民带来更多就业机会,很大程度上缓解郑州市的就业压力,促进当地的经济增长。与此同时,随着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还会吸引大批人才进入郑州市,发现人才并留住人才对郑州市未来的发展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郑州市是河南省的省会城市,中国的地理中心,是全国重要的铁路、航空、高速公路的重要枢纽城市,也是中国中部地区重要的工业城市。历史上,郑州是著名的商埠,至今仍是中部地区重要的物资集散地,郑州的商品交易所亦是全国三大商品交易所之一。2017年,国家发改委复函支持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由此可见,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及政府的支持极有利于促进郑州市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根据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底,郑州市统计在内的常住人口数量为988.07万人,比上年增加了15.68万人,增长率为1.61%。郑州离千万人口的“超级城市”仅有一步之遥。具体郑州市人口增长趋势图详见图2-1。
图2-1 郑州市2012-2017年人口增长趋势图
截至2018年6月底,郑州市地区的国民生产总值(GDP)达到了4611.4亿元,增速为8.5%,领跑了九大国家中心城市。郑州市人均生产总值2012年至2017年从61685元增加到93143元,增长幅度较大,具体详见图2-2。因此,郑州市人力资源优势显著,对于需要大量人力资源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图2-2 郑州市2012-2017年人均生产总值趋势图
郑州市政府非常看重科学科技的发展,积极鼓励各企业科技创新,因此对于战略性新兴产业也是高度重视其发展,历年来发布了多个专用性文件以鼓励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具体详见表2-1。
表2-1 2012-2017年发布的关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文件
2015年,郑州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企业数量为398家,占比16.5%,企业数量位居全省之首。2015年郑州市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比重高达36.9%,同样位居全省之首。产业集聚区已成为郑州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要地,郑州航空港产业集聚区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比超过80%,郑州市金岱产业集聚区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比超过50%。
表3-1 2015年河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数量排名的前三个城市概况
2016年郑州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9.4%,高出全市工业3.4个百分点,随着产业总量不断地增加,其经济带动作用日益明显。
经过近几年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不断发展,目前郑州市已形成以富士康、安图生物等骨干企业为支撑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新一代信息技术将以富士康、经开区光电产业园、郑州动漫基地等企业和项目为依托;生物产业依托郑州“国家高技术生物产业基地”,新材料产业依托郑州市现有的新材料基础和产业发展趋势,不断提升精深加工水平;高端装备制造产业以全面提高重大技术装备研发、核心元器件制造和系统集成的整体水平为发展目标;新能源产业以郑州市资源和区位优势,不断提高新能源的综合利用水平;节能环保产业重点发展节能照明、环保装备、资源综合利用和节能环保服务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将依托郑州市汽车产业基础,重点发展电动汽车核心零部件和整车制造,据相关数据显示,2017年郑州市新能源汽车产量同比增长17.1%,实现销售收入181.3亿元。整体上来看,郑州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结构特点分明,七大产业集群各自依托自身优势,争相发展。
郑州市的战略性新兴企业进行加工产品大多技术含量低,比如郑州市航空港区的富士康生产科技园,所涉及的关键零部件、核心技术主要依靠国外进口等,企业常常需要花费大量的资金用来支付专利费等,对于高附加值产品领域的竞争,郑州市各战略性新兴企业更只能望之莫及。
郑州市战略性新兴产业普遍存在着资金瓶颈待解决、融资难等问题。尤其是中小战略性新兴企业,往往通过银行间接融资非常困难,融资渠道不顺畅,企业资金链极度紧张。资金链的紧张不仅会影响正常的生产运营,还会导致一些新建项目的进展缓慢,投产时间延迟,甚至有些企业为了维持正常的经营运转,需通过一些短期民间借贷获取资金,这样会加重融资成本,资金链断裂的风险骤然加大,这样仅能维持生存,无力做强做大。
郑州市要更好的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需要依靠众多高素质、创新型、科技型的人才作支撑。郑州市虽然人口数量较多,但是市内高校的数量比起相邻省会城市的数量较少。虽然近年来郑州市引进了不少研发机构,但培养的高技术创新人才仍无法满足其迅猛发展的人才需求。为此,郑州市一定要立足于当前的实际情况,采取针对性措施,突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基本属性和价值,为郑州市的科学发展提供可持续动力。
郑州市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数量虽然颇多,但在全国具有很强竞争力的龙头企业数量偏少,主要原因在于技术创新能力较弱。提高战略性新兴企业的科技创新力,不仅要激发其创新活力,更要充分发挥高校、科研院所产生的主力军作用,形成产学研整体合力。因此,一方面应着重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培养以高技术为支撑的龙头企业,形成重点龙头企业带动中小企业竞相发展的新格局。另一方面市政府应积极引导企业参加面向高校、科研院所的各项推介洽谈活动,建立“产学研”联合体、创新平台等方面的激励机制。
阻碍郑州市战略性新兴企业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是融资难的问题,因此郑州市战略性新兴企业必须要创新融资渠道,除了传统的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渠道之外,可以适当引用创新的市场融资渠道,比如构建组合式融资方式等。另外,郑州市大部分战略性新兴企业现在仍处于初始发展阶段,需要政府加大财政支持力度以满足其快速发展的需求,比如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项目、重点企业、重点产业集群和重点产业园区的金融支持,采取财政贴息、项目补助、资金奖励等多样化的支持方式,鼓励战略性新兴企业的技术研发购入和改造设备等活动。同时采取适当的税收优惠政策,以降低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的税费成本,间接提高企业的利润进而增强企业的实力。
企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因此郑州市政府应充分调研,摸清战略性新兴产业各领域人才需求的真实情况,制定确切可行的人才引进政策,为人才发挥才能提供长效激励机制。另一方面应鼓励战略性新兴企业培养高层次人才,建立人才培养机制,积极引导战略性新兴企业不断提高人员的素质,进而提高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软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