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萍,常德市致远土地整理开发有限公司
国有企业在以往的计划经济体制下,职工的成份没有现在的复杂,相对较为简单,而且在收入差距和政治地位都相对平等,工会的工作对象可以涵盖整个职工队伍。但是在国有体制不断改革的背景下,职工队伍分化现象便不断加深,不同利益群体导致了职工在政治地位和收入差距上相比以前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另一方面不同群体的地位不同,对工会工作的要求和希望也会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国有企业在队伍分化的形势下,对工会的结构还要不断完善,工会的工作重点和方法有待调整。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过去的平均分配、大锅饭等形式已经退出了历史的舞台,当前在分配形式上主要采取年薪制、股权制、持股制、岗级制进行收入分配。另外,由于我国的人才资源市场竞争十分激烈,很多国有企业为了能够吸引和得到更多的人才资源,企业会出台一些倾向于管理和科技人才的福利政策,然而这样会造成普通职工产生不满的情绪。而工会在进行普通职工的情绪安抚和维权工作时,由于自身的资金不足,加上方法不当,导致维护国有企业职工的基本利益时只能参与和协调,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所以工会的维权工作十分为难且力不从心。
国有企业在进行改革的过程中会精简结构和裁员,而工会很多高层领导认为其存在的作用性不强,因此对工会即使有《工会法》作为保障,很多企业的工会也已被合并和精减,导致目前很多专业性的工会人才逐渐被兼职工会人员取代,而兼职的工会人员身兼多职,对工会的工作又无暇顾及。
当前我国很多国企的工会工作模式都是沿用传统的方法,在思想上较为落后,缺乏创新力度。而且工会在工作的过程中处于被动的地位,企业行政化倾向明显,偏重搞活动的形式主义之风盛行。在工作内容上工会在开展的过程中,没能很好的考虑实际问题,导致职责交叉、内容繁多和战线过长现象严重。在发挥作用上微乎其微,工会在企业的地位低下,没有话语权和实权,因此在企业的信赖度不高。
当前《工会法》在我国已经出台,因此国有企业应该根据国家的法律制度制定适应国企发展的工会领导组织体系,落实工会的重建和改建工作。其次,健全工会组织还应该选拔优秀专业的人才来对工会进行领导和管理,并充分发挥工会人员的功能作用。再次,国企应该结合自身发展的特色制定能够体现企业特色和优势的工会领导有效机制,并在工会领导的过程中形成高效、责任明确、具备存在意义的组织领导体系。最后,工会要充实人力资源,即不断壮大工会组织队伍,这样才能奠定工会的组织力量进而提高工会组织在国有企业中的地位作用。
一是民主管理机制。即对工会的管理制度应该不断的丰富和充实,并结合国有企业的实际情况加以创新,对国企各结构层次之间的关系要重点进行处理,以此实现民主管理。二是职工经济权益保障机制。即对职工的利益要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进行保障,尽可能满足职工的利益需求。三是建立调查研究机制和宏观参与机制。工会可以通过调查去了解职工的需要,进而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研究出新思路和解决方案来最大限度的满足职工需求,并通过参与机制加强工会与行政间的沟通交流,为涉及职工利益的政策献言献策,落实职工利益的保障工作。
分析、明确工会工作对象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对企业不同层次的职工进行全面的了解,对企业职工的整体变化趋势进行掌控,不同职工之间的工作情况及他们涉及的个体利益要进行充分了解。二是对企业职工之间和群体之间的利益关系要加以明确和协调。当前企业职工队伍由于政治和经济待遇差距大导致不同职工群体之间发生矛盾已然成为一个普遍现状,因此工会在协调的过程中要兼顾效率和公平来进行利益关系的协调。三是对工会的职责要落实到位,即对不同层次的职工都要尽可能维护他们的基本利益,只有职工的利益地位都得到了保障,工会在企业才能找到自身的价值和存在感。
工会干部的能力素质直接影响着工会的办事效率和工作风气。因此提高工会干部自身素质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是解放思想和更新观念,对传统落后的工会工作思想要学会摒弃,并勇于创新,不断开拓适合国企发展的工会工作思想和途径。二是要熟悉和运用法律武器。随着法制意识的增强,工会在维护职工利益和各项工作均离不开法制的力量,因此工会干部要增强法律意识并熟练运用法律进行工会工作。三是要学会调查研究。工会很多工作需要调查才能开展,所以工会干部应该提高自身的调查研究能力,以此准确把握企业发展的规律和形势,确保工会工作的质量。
工会是国有企业的重要机构部门,其存在的意义和功能作用是不可磨灭和取代的。因此为了体现和发挥工会的作用,国有企业在改革建设的过程中对工会的建设应该加以重视。工会工作的质量被认可,企业职工的利益才能得到保障,职工才会努力认真工作,进而促进企业和谐快速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