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凡君
济宁市东门大街小学 山东济宁 273199
所谓深度学习就是深层次的学习,即学生在现有的知识基础上将新知识与旧知识联系起来,在对其认知结构进行优化的基础上,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发掘新知识,加深理解知识层面,提高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与被动的、粗略的浅层次学习相比,深度学习对学习者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老师的正确引导等均要求较高,会对学生最终的学习效果产生直接影响。深度学习促使学生对新内容、新技术经过多层次的分析与加工,使学生改变学习思维及学习行为更好的获得技能,掌握知识。
相比浅层次学习,深度学习体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首先,批判与理解。学生真正理解的知识才能够真正的掌握,而在理解的基础上还要对知识进行批判性的学习,深入思考,以更好的理解深层次知识及复杂概念。其次,信息整合。知识并非确定的、客观的,而是体现出生成性、动态性的特点,教学过程中要根据教学大纲、学生的实际情况及学习计划等将知识内容科学的组织、呈现出来,对教材内容进行重组,实现多学科、新旧知识体系的优化与整合,使得知识体系内在逻辑关系更科学,更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便于学生接受、内化知识。再次,建构反思。建构反思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学生对知识结构及认知结构的构建,强调知识学习过程中的反思。学生接受知识后不仅要对其进行深入理解,还要对论据的科学性进行批判,通过比较、归纳实现知识的内化。其四,迁移运用。知识学习过程中需要运用迁移对学习结果进行检验、修正,以通过抽离问题情境下的变式学习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因此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实现知识迁移的过程。最后,高阶思维。高阶思维是深度学习的核心特征,其不同于简单的记忆、模仿、复制知识,而是要对知识进行分析、评价、创造,以提高学生的认知层次,促进其心智的发展。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深度学习:
上文中提到,深度学习的一大特征就是迁移应用,而知识的迁移则需要打破封闭的学习方式,通过综合性学习、主题式学习提高学生灵活迁移知识的素养,提高其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在学习《节约用水》的相关内容时,老师就可以打破学科界限,通过语文实践活动加强语文与学生生活的联系。可以设计一个生活用水调查活动,有步骤、分计划的完成调查任务:首先通过网络、访问、书籍等搜集资料,了解世界水资源现存情况。其次,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调查每个小组成员的用水数据,统计水表度数,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请老师联系自来水厂,了解居民在不同季节、每天不同时段、不同地区的用水量数据;第三步,对搜集好的资料进行分析、整理,并请教专业人士对于调查数据中的用水现状进行分析,从网上搜集节约用水的好方法,完成调查报告。最后,在学校、学生家庭社区等处公布调查结果,宣传节约用水的方法。整个学习过程用到了数据统计、资料收集、数据分析等,学生通过主动探究大大提高了其信息素养、合作探究的能力。
课堂教学中,老师通过科学的提问可以引导学生层层深入、由表及里的进行深入思考,实现知识从具象到抽象的转化,给予学生正确的思考方向,扩大其思维空间,摆脱标准答案对学生思想的束缚。比如在学习《我和祖父的园子》一课时,老师就可以通过逐渐深入的提问,引导学生通过文字体会情感:第一个问题:文中哪句话最能体现祖孙之间特殊的亲密关系?文中有一句描写:“祖父啊祖父,你为什么要这样大笑呢?你辛辛苦苦耕种的谷穗,就这样被你的孙女儿割掉了,你难道一点儿也不生气吗?”即使孙女把祖父辛辛苦苦耕种的谷穗割了,祖父也是“大笑起来,笑得够了”,这句话不仅表达了祖父对孙女的慈爱,而且也可以体会到祖父的一颗童心,这个问题不仅仅可以体现出祖孙之间的亲密关系,而且可以走进祖父的内心。第二个问题:萧红是一个作家,但是她一生颠沛流离,四处漂泊,写文章的时候她想起了这个特殊的园子,那么她会想跟祖父说些什么呢?这个问题的主要目的是引导学生进入作者的内心,倾听她的心声,了解作者对祖父的怀念与感激之情以及对童年快乐生活的向往。第三个问题:萧红的心声并没有在文中直接说出来,你可以从文中哪些地方看出来?学生要仔细阅读文中的细节、景物描写,深入文本才能真正体会到作者的情感,体会到形与神的契合。三个问题可以归纳出抒情类散文的阅读规律:形散而神不散,通过细节描写读懂作者的情感。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大脑需要暂停一段时间才能更深入的思考老师所讲授的知识,学习语文知识并非简单的形式,而是要对所学内容进行深加工,引导学生进行深度思考。比如在学习《草船借箭》时,老师要引导学生先思考文章题目,利用多媒体播放草船借箭的视频之前要先向学生明确观看目的,并在恰当的地方暂停,以为学生预留思考的空间,使其通过体验学习对知识进行深度加工,实现知识的内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