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魏李翔,四川成都美视国际学校
在社会的不断发展过程中,人们越来越重视人力资源的开发和管理。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人力资源是其中最为重要的影响因素。农民专业合作社现代农业建设中一种非常重要的产业组织,在世界各个国家中都得到了重视。对于我国而言,我国虽然在这方面的起步比较晚,但是起点却比较高。因此,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出现也在提高农民收入等方面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但是,在实际情况中,为了使农民专业合作社得到更好的发展,还需要重视合作社人力资源的开发。
目前,虽然科学技术在不断地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地提高。但是,某些农村中的农民思想意识还是比较落后,农民教育比较欠缺。而且,再加上我国的教育一直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只注重课本理论知识的传授,却没有注重实际的生产教学。这样一来,生产职业技术教育就会存在一种“发育不良”的现象,课程的内容也与农村的生产实践没有关联。农民的综合素质也无法得到有效的提高。目前,虽然中国的文盲或者是半文盲在逐渐地减少,但是在农村,农民的学习能力和农业知识还是比较低。
目前,在大部分的农村,人力资源数量还是比较丰富的。但是,在城镇化和工业化的不断发展下,农村中比较健壮的劳动力都开始转移,尤其是一些有文化、有知识的青壮年,都开始在大城市中寻求发展。这样一来,农村中有文化、学习能力强的农民就开始急剧减少,劳动力的素质结构性也开始下降。在这样的情况下,农村开始出现人力资源总量过剩的现象,所留下的大都是专业技能比较低、学习能力不强的劳动力。这种现象,在很大的程度上会制约着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
在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过程中,农业也开始向产业化和市场化的方向发展,农业生产经营模式也开始发生改变。但是,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却也面临着一些问题。比方说,在有些合作社中,主要是由一个家庭出资,这个时候,合作社的制度也就变成了家庭制,成为“一人社”,由一个人说了算。另外,还有一些地方成立合作社就是为了谋取国家的补贴,存在“挂牌社”的性质。这些现象,都是由于管理水平比较低造成的。
对于农民专业合作社来说,人力资源就是影响其具体发展情况的重要因素。从某个方面来看,我国的人力资源是比较丰富的,但是在一部分的农村中,还是存在人才短缺的现象。因此,在现在的情况中,就应该对于人力资源进行有效地配置,积极地引导人力资源投入到农村的经济发展当中。另外,在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过程中,就应该积极地优化合作社的发展环境,利用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良好环境和规范的发展趋势去留住人才。
为了促使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加强大力资源的开发,就应该加强对农村的职业教育。要想加强人力资源的开发,就必须大规模地投入、大规模培养,积极地培养农村人才。对于乡土人才,也应该予以足够的重视,加强对他们的培养。并且,还应该做好乡土人才的开发工作,这些人才一般具有极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能够为农民专业合作社提供新鲜的血液和新的活力,从而实现“能人创实业”的创业格局,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
为了能够从根本上解决农村人才短缺的现象,在最大的程度上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就应该加强对农业专业人才的培养,积极地培养出具有文化知识、懂得先进科学技术的创新型农业人才,并将其积极地引导到农村的生产经营当中,带动农业生产的发展,改变农村专业人才短缺的现状,充分地提高农业收入占比。另外,在实际情况中,还应该建立健全相关的培训技术支持,加快农业技术的推广,完善农业技术推广网络。适当的时候,也可以积极地建立起人才培训基地。
从大多数的农村生产情况来看,很大一部分的农村的农业生产形式都是比较分散的、小规模的家庭式生产经营。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出现,就是为了能够实现成本最小化和经营最大化的农业互助组织建立,促进邻里乡亲之间的友爱互助,共同发展和进步。但是,在实际的情况中,若是农民专业合作社想要得到更好的发展,发挥出更大的作用,就必须重视人力资源的开发和管理问题。因为,这个问题就是决定现代化农业建设成败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