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金勇,陈晓暾,陈 正,委福祥
(1.中国矿业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江苏 徐州221008;2.陕西科技大学 教务处,西安710021)
当今高校理工科专业课程教学中存在一种重教书而轻育人的现状,这与我国倡导的综合素质教育格格不入。为了打破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不相容的困境,高校积极开展理工科专业课程“课程思政”建设。“课程思政”是指“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教学和改革的各环节、各方面,实现立德树人润物无声”,即寻求各科教学中专业知识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之间的关联性,并在课程开展的过程中,将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内容融入教学当中,通过学科渗透的方式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1-2]。它亦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理念新模式,是各方高度关注的理论和实践问题[3]。深入挖掘蕴含在专业课程中的思政教育资源,把专业课程教学目标和课程德育目标相结合,将思政教育融入理工科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在专业知识传授中融入价值引领,达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隐形“课程思政”目的[1],从而实现高校教育的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
《弧焊电源及控制》是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基础课。目前对该课程的思政教育在课堂上却鲜有体现。本文以《弧焊电源及控制》这门具有代表性的理工科专业基础课程为例,对课程的典型章节所蕴含的思政教育资源进行深入分析与挖掘,将思政元素巧妙地融入到了教学内容中,探索研究此课程中的思政教育工作开展的思路与方法,为高校理工科专业基础课程的“课程思政”改革提供借鉴经验。
《弧焊电源及控制》是一门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理论性和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基础课。该课程主要讲述现代焊接设备所用的弧焊电源的基础知识、基础理论、常用弧焊电源的工作原理、弧焊电源控制新技术、弧焊电源选择与应用。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常用现代焊接设备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实验技能,并能根据不同焊接工艺方法正确选择与合理使用各类弧焊电源,以及具备排除常见故障的能力。该课程作为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知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材料工程师过程中具有显著地位。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为学生在焊接设备方面奠定必要的知识和理论基础,使学生具备完整的焊接专业知识体系,使学生具有应用所学知识为焊接工程服务的能力,这也是本课程的课程目标及人才培养目标。
高校授课老师欲在专业课中开展“课程思政”教育,需要融合专业课的设置目的、教学目标和课程德育目标,把握专业课和思政教育之间的联系,将思政素养、人文素养、职业素养渗透到专业课程中去,以实现专业课程的“课程思政”改革。下面以《弧焊电源及控制》为例探讨该课程的“课程思政”改革与实施。
首先是实现《弧焊电源及控制》课程设置目的、教学目标和课程德育教育目标融合到一起。该课程贯彻“课程思政”应与国家整体发展战略相结合。将中国制造的国家发展战略融合到课程设置目标中,指出当前中国制造领域中的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电力装备等都与现代焊接设备和焊接技术发展密切相关,讲述现代焊接设备和焊接技术在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过程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因此,通过“课程思政”改革,《弧焊电源及控制》课程设置的目标是使学生掌握常用现代焊接设备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实验技能等专业知识,具有根据不同焊接工艺方法正确选择与合理使用各类弧焊电源以及排除常见故障的能力,具备“爱国、敬业、诚信、友善”高贵品格的专业人才。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不仅能提升学生的焊接专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而且还能培养学生专业性的素养和品格。
其次是把握《弧焊电源及控制》课程内容和思政教育之间的联系,注意专业内容和思政内容的编排,将思政素养、人文素养、职业素养渗透到具体的教学实践活动中去。比如,本课程在弧焊电源选择与应用部分,主要讲述弧焊电源的选择依据、使用和维护等。通过“课程思政”改革,将职业操守和工程伦理道德操守教育融入到课堂教学中。教导学生在未来的工程实践活动中坚决抵制那些违反伦理道德的行为,如在选择焊接设备时以次充好,焊接过程中不遵循严格的焊接工艺,焊接检验把关不严等造成严重的焊接质量事故。告诫学生将来工作时,始终认识到自己的工作与国家建设息息相关,培养学生的职业使命感与责任感。再如,在讲述常用弧焊电源的工作原理,可以社会责任感和国家认同感融入到课堂教学中。结合先进弧焊、激光焊、电子束焊接、特种摩擦焊,水下焊接等新工艺与设备,讲述当前我国焊接设备和工艺的发展现状和趋势,指出数字化、智能化焊接装备及生产线将成为焊接技术的重要的发展和应用方向,勉励学生要有时代紧迫感,要有社会担当精神,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为国家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贡献自己的力量。
最后是本课程授课教师要不断加强自身德育意识与德育能力的培养,努力提高对人才培养的基本理解、对国家方针政策和育人目标的准确认知的能力。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授课教师的自身素养影响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培养。授课老师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发挥“课程思政”效应。
一是要完善《弧焊电源及控制》课程的教学体系,提炼课程教学内容中的思政教育资源。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案例进行启发式教学[4],选用符合专业实际情况的例题或者习题等进行讲解,将工程伦理道德和职业道德教育融入到课堂教学中,不仅让学生思考专业课知识点,更深入思考着作为一个“社会人”的责任与使命,培养担当的时代精神。例如,展示一些由焊接导致的重大安全事故,分析隐藏在因焊接质量导致安全事故的原因,告诫学生在将来的工程实践活动中要坚守自己的职业道德,抵制那些违反伦理道德的行为,提高自身的工程伦理道德素养。
二是要采用问题导向式教学法[5],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贯穿整个教学实践,引导学生做坚定的“制造业质量安全”守卫者,为实现“中国制造”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结合自己在上学、工厂、高校经历,把“课程思政”有机融入“立德树人”中心环节,注意方式方法,把显性与隐性、局部与整体、教师与学生结合,逐步探索,释疑解惑,做到“润物无声”。
习近平总书记2016年底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各类课程都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因此,作为高校授课教师就要深入挖掘专业课程中蕴含的思政资源,充分提炼专业课程中蕴含的文化基因和价值范式[6],通过适当的教学设计与教学方法,将其转化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教学载体,在整个教学实践贯穿“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熏陶、激励大学生的理想信念,从而实现“传道授业解惑,诠释大学之道”德智相融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