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2018-12-07 02:55■刘
审计与理财 2018年4期
关键词:审计工作事业单位单位

■刘 利

一、现状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事业单位对建立独立机构、聘请独立人员有效监督审查单位内部经济活动的需求也随之升高,内部审计应运而生,很快成为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后内部审计涉及的领域日趋增多,在约束和改善事业单位管理方面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但目前我国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发展仍然相对滞后,且存在审计工作缺乏规范性和独立性、审计人员对审计工作重视程度不高、审计人员素质较低、审计方式单一老套等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大大降低了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效率及质量,所以探索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对策,解决事业单位内部审计中存在的问题已刻不容缓。

二、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

1.相关法律法规不够健全。

我国现有的审计工作主要参照《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的具体法则,法律级别较低,缺少一套完整健全的内部审计法律制度。正是由于没有系统的审计制度规范,我国许多事业单位的现状是:审计人员履行审计工作时很难制定周全的审计计划、审计工作的执行过程缺乏统一的规定和标准、审计工作中遇到分歧时无法妥善解决问题、审计监督过程没有相关法律法规支撑。工作缺乏依据,行为缺乏规范,这大大增加了事业单位的审计风险。

2.审计人员素质偏低。

内部审计工作需要审计人员具有较高的专业素质和技术修养,这直接决定了内部审计工作效率和质量的高低。但是,目前我国事业单位部分内部审计人员专业知识匮乏、学习热情不高、知识掌握不全、思考问题不深,在业务处理上极为生疏,甚至出现无法胜任自己工作的现象。这些法律意识淡薄,欠缺经营管理等相关知识的审计人员,严重削弱了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力度。

3.内部审计缺乏明确的定位和目标。

每个事业单位的性质和情况存在差异,它们的审计工作定位和目标相应有所不同,所以不能按照完全统一的标准和执行方法去对待每一个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而实际情况是一些审计人员没有对自己单位的审计工作做出合理的定位,这使得他们的审计工作缺乏目标性,只是一味按照一般流程进行操作,在工作方式和处理流程上都没有做到“量体裁衣”,最终的审计结果势必会存在偏差。

4.内部审计缺乏独立性。

由于各种私人关系、商业关系、上下级关系、雇佣关系和利益关系等的相互作用,目前我国事业单位内部审计严重缺乏应有的独立性。在事业单位内部,部分领导控制着员工的工资管理、人事调动,一些下级审计人员对上级领导具有很大的依附性,难以做到客观公正、坚守职业道德、坚持独立思考,他们在经济利益及关系面前容易摇摆不定,进而对本职的审计工作带来不良影响。

此外,事业单位在组织结构的设置以及审计人员的配备上也缺乏独立性。许多单位尚未设置单独的内部审计部门,由财务人员同时兼任审计人员,这使得审计人员不能独立发表客观公正的审计意见,影响了审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5.审计工作沟通不足。

对内,事业单位存在内部审计工作执行人员和管理人员沟通脱节的问题,审计人员在制定审计计划、执行审计程序时,相关信息无法及时更新,重要信息无法及时传递,这导致审计人员出具的审计报告和意见很大程度上无法满足单位的要求,既浪费了审计时间,又增加了审计成本,审计效率极其低下,做了很多无用功。

对外,事业单位内部审计人员与政府审计、社会审计的人员之间沟通不充分,内审人员很难及时了解外部信息,从而延迟了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处理进程。

6.审计方式传统单一。

目前我国很多事业单位取得审计资料的方式传统单一,主要是传统的手工查账和询问方法,如通过询问被审计单位的工作人员来获得审计数据和内部控制运营情况,而非利用计算机和互联网审计进行数据的对比分析,这让辨别财务数据真实性、合法性的难度大大提高。

此外,在用传统方法审核财务数据时,审计人员往往只审核凭证、报表、总账、明细账等会计资料,并未对每个数据背后的含义进行更深层次的挖掘和分析。这样的工作方式老套单一,缺乏创新,很难审出单位内部的潜在风险,给单位的长期发展带来很大的隐患。

7.审计范围和内容狭窄。

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在执行审计工作时,往往重点审核财务数据和财务资料,但忽视了对单位内部经营管理状况、制度建设、人员设置、政策变更等资料的审查,以致对整个单位的体系建设没有系统的认识。这样的审计工作得出的审计意见大多只针对单位局部的工作范围,审计内容十分有限,缺乏全局性和完整性。

三、原因剖析

1.内部审计意识薄弱。

大多数事业单位领导层审计意识淡薄,认识不到内部审计对于组织实现内部控制、规避必要风险、提高工作效率的重要性。他们对内部审计的工作知之甚少,认为审计工作可以只走形式,对审计目标的把握不明确,也不重视内审人员的人才引进和培养,并且在设置审计岗位和安排人员时相当随意,这些行为极大地影响了审计质量,给内部审计应有职能和作用的发挥造成极大障碍。

2.审计机构和人员设置不合理。

独立性作为内部审计工作最基本的要求和原则,应该贯穿于内部审计工作的始终,它是所有内部审计工作开始执行的前提条件,具有对事业单位财务状况的合法合规性以及真实可靠性进行监督的作用。在事业单位机构配置中,普遍存在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设置不合理的现象,其根源是事业单位内部审计严重缺乏独立性。

在我国,相当数量的事业单位并没有设置独立的内部审计部门和审计人员,相反,多数单位的审计部门依附于其财务部门。这样做带来的后果有两个,其一,审计和财务工作的内容相互交叉,弱化了重要数据处理和审核的保密性,极大地降低了内部审计人员的工作权限和独立性,使其工作效率严重降低;其二,财会人员同时担负审计责任,把内部审计视为一项附属工作,也会使审计的独立性大打折扣。总而言之,在我国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系统中,存在机构和人员设置极不合理,难以开展独立经济监督活动的巨大隐患。

3.审计人员专业素质难以满足工作需求。

内部审计的宗旨是监督和评价内部控制、组织治理和风险管理,这要求事业单位内部审计人员不仅要有较高的专业素质和业务素质,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还应具备较高的政治思想觉悟、法治观念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这样的专业人员才能满足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需要。但事实上,我国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人员所具备的业务能力和专业素质,还无法满足上述要求,有些甚至难以胜任这份工作;更不用说其中的一部分人极度缺乏提升自己专业水平的积极性,他们安于现状、得过且过,致使其在进行内部审计工作时缺乏专业性和规范性。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上级领导因为对审计工作不了解,难以发挥他们对下级审计员工工作指导方面的作用,这势必给内审工作质量带来不利的影响。

4.审计方式缺乏创新。

虽然我国很多事业单位在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统一指导下,确定了一套切合自身实际情况的审计方式和工作流程,并严格遵从,但透过现象看本质,不少单位的审计方式仍然过于单一和老套,审计内容过于片面,总体上缺乏创新,无法满足审计工作对数据资料完整性和时效性的要求,无法实现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真正目的。然而审计方式是审计人员采用的,很多审计人员满足于当下的工作模式和状态,在革新审计方式上少有研究,也不主动学习新的审计方式,而事实上按照老方法进行内部审计早已不能适应如今快速发展的新形势的要求,所以审计效率随之降低,质量随之下降,相应地,他们出具的审计意见不够准确,审计结果不够完整,内部审计自然也就无法发挥其应有作用。

5.缺乏相关法律法规的保障。

我国目前审计相关工作的主要法律依据是《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此外,相关的会计准则和财经法规也是内部审计规范与否的判断依据。然而审计人员在履行审计职能时,往往凭借自己的经验做判断或者参考类似问题的处理方法,主观性较强。究其原因,一是直接规范审计活动的法规缺乏实际操作性,二是这些法律的级别明显偏低,与规范审计工作需要的法律层级不对等,两者共同导致了审计结果缺乏法制性和可靠性的结果,这在一定程度上反而加大了审计风险。

四、对策

1.着力提高审计内部人员综合素质。

一方面,事业单位应加强对审计人员业务学习和培训的力度,不断提高其综合素质。比如:定期组织与工作内容相关的学习、培训、考核,使审计人员能不断进步;邀请专家进行讲座,增长审计人员的视野;不定期举行交流会,分享审计相关知识的学习心得,取长补短。审计工作不是一成不变,只有通过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方法,及时更新知识体系,与时俱进,审计人员才能从容面对工作中遇到的种种问题,提高工作效率,从而为单位降低审计成本。

另一方面,通过制定统一、高标准的人才选拔制度,营造积极向上、公平竞争的氛围,激励包括审计人员在内的单位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具体措施如下:给予综合素质高、领导能力强的人充分的发挥空间,比如将其安排到管理层,协助各项工作顺利进行,更好地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对于某方面能力比较突出、有进取心和责任感的人员,也给予充分的锻炼,让他得到更高的心理满足度。良好的人才选拔及任用制度能够使员工各司其职,达到效率最大化。

此外,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信息技术正在悄悄改变我们的生活,审计人员也要紧跟时代的脚步,提高自己的计算机水平。利用技术优势,审计人员能够更高效的开展工作,能够通过互联网实时了解审计相关的动态,同时实现与他人的工作经验交流,最终提高自身工作能力。

2.加强内部审计独立性。

首先,必须保证内部审计工作的合法性和规范性,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及相关财务政策和准则执行内部审计工作;必须加强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性,保证内部审计工作不受管理层的干扰,提高内部审计的客观性和合理性。

其次,在组织机构建设中应配置独立的审计部门和审计人员,分离审计部门与财务部门,从而避免审计工作被其他相关工作干扰,降低其交叉性和附属性,提高审计工作的客观性。同时为进一步避免受财务部门的制约和影响,在审计工作的安排上,内部审计工作应直接接受最高领导层的授权,工作结果直接向最高领导层报告。

再次,为实现审计工作人员的相对独立性,应确保审计工作人员与被审计单位不存在任何利益关系,不存在任何可能影响内部审计人员对企业组织结构做出客观评价的因素。一方面,事业单位高级管理层在设置企业组织结构时,应注意不相容职务相分离的原则,规定审计人员与财务人员不得同时在审计机构或财务部门任职,审计人员更不能在其他部门兼职。另一方面,事业单位要保证内部审计人员在工作时,精神上能保持应有的独立性,在整个审计工作的执行中,利益相关者应该自觉回避,避免个人因素影响审计部门出具审计意见和审计报告的客观性,以进一步提高审计工作的公正性,达到内部审计的目的。此外,可由财政部门或相关上级主管部门派遣指定专业人员担任事业单位的审计人员,避免审计人员与事业单位之间存在利益关系,从而确保审计工作的有效执行。

3.建立激励与约束机制。

纵观事业单位内部审计人员体系,不难发现量虽够但质不高,究其原因,是大多审计人员严重缺乏工作积极性,对工作缺乏热情。因此,为了提高内部审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事业单位应当考虑对内部审计人员实行奖惩并重的激励制度,合理运用激励和约束两种机制,激发审计人员的潜在能力。

在激励机制方面,可以进行物质激励,比如建立职位贡献评价系统,实行差异化薪资制度以及福利政策,对绩效高的员工给予更多的奖励。也可以进行非物质激励,采用多元化激励模式,比如:给员工提供带薪休假的机会,对员工进行技能升级培训或学历深造;给予贡献大的员工晋升的机会等。

在约束机制方面,对效率低的审计人员实行适当的降薪或者降级处理,并且可以在单位内实行轮岗学习制度,以限制领导的一部分权利来实现对他们的约束。

另外,还可将审计成本与个人经济利益挂钩,设置审计成本限额,这样做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有效节约单位审计成本,激励内部审计人员的工作激情和斗志,实现个人目标和组织目标的有机统一。

4.减少成本,提高审计效率。

审计成本的高低与效率的高低联系紧密,这要求单位管理人员把握好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关系,找到其平衡点,使单位的资产得以顺利地流通和循环,审计成本实现有效控制,审计效率得到提高。

首先,要节约审计时间,强化审计人员在实际工作中的时间成本观念,采用科学的审计方法提高工作效率,自我革新,勇于创新。其次,管理层还应制定科学合理的审计计划,有效组织审计项目,合理安排审计任务,以达到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的目的。此外,应大力提倡审计人员利用互联网辅助审计工作,提高审计工作人员的办事质量和效率。

5.促使审计工作信息化。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因此,现代事业单位审计工作应该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开展内部审计工作。首先,可以创建事业单位内部信息共享平台,利用内部审计信息实现单位内的资源共享;还可以拓宽单位与外部审计机构的信息共享渠道,建立信息交换网络来获取更多的内外部信息,这样一来内部审计人员就能对各种信息进行有效的利用和筛选,从而提高信息使用率。

其次,应建设基础数据库,将审计数据库与财务软件、业务软件进行资源共享,结合财务系统与业务系统建立分析模块研究,拓展内部审计的分析性审计功能,进一步比较财务信息与业务信息之间的关系、发展趋势甚至异常状态,为内部审计人员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促进审计工作质量和效率的提高。

最后,事业单位应运用单位信息化平台,组织审计人员的学习和培训,以便他们适应信息化的审计工作,更好地运用这类知识为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做贡献。

6.扩大审计工作宽广度,勇于创新。

首先,要拓宽内部审计人员的视野,将审计工作定位于更高的层面,让他们站在领导层和管理层的角度考虑和解决问题。审计工作不仅仅局限于对财务数据和资料的审核,还包括对单位整体的内控制度和风险管理进行评估评价,比如某些制度建设、组织结构的合理性问题,所以,要将审计工作的视野拓展到事业单位内部的方方面面。

其次,应将计算机技术与网络技术运用到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中,用它们取代传统手工查账,同时鼓励审计工作人员主动学习内部审计的新技术和新方法,勇于创新。

7.建立健全内部审计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

我国各事业单位应在国家审计相关法律法规发挥统一指导作用的大背景下,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研究出一套适用于本单位的审计工作具体细则,包括根据自身经常出现的审计问题提出的相应对策及解决方案,让内部审计工作更具操作性,处理方式更加统一规范,并严格按照细则执行。同时,这套审计工作细则应根据单位内外部环境的改变而不断变化,实时更新和丰富其内容来适应不断出现的审计问题,切实降低审计风险,让审计政策发挥其应有的保障作用。此外,还可以将该规章制度同本单位的绩效考核制度相互结合,充分发挥两种制度的激励作用。

8.加强内外部审计协调工作。

一方面,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人员要加强与政府审计人员的沟通和协调,学习和借鉴政府审计的工作成果,并将其有效利用到自己的审计工作中,提高审计效率。另一方面,事业单位可邀请外部审计机构人员到本单位工作,分担工作任务,与此同时加强内部审计人员与社会审计人员的交流和学习,进一步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水平和业务能力,借鉴别人的工作方式和工作技巧。

五、结语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事业单位对内部控制、组织运营、风险管理等方面的需求也逐渐提高,因此,事业单位内部审计机构必须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健全其内部审计制度,提高审计人员素质,完善内部审计系统,进而实现对事业单位客观公正的监督和保护,提高事业单位整体的工作效率和竞争优势。

········ 参 考 文 献 ·····················

[1]张芸芸.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研究[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2,(14).

[2]陆晓.关于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提高和完善的思考[J].商,2011,(5).

[3]杜郁.关于内部审计质量控制问题的探讨[J].中国总会计师,2009,(2).

[4]王昭.关于加强内部审计工作的思考[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06,(19).

[5]严蕾.行政单位内部审计工作探究[J].中外企业家,2014,(11).

猜你喜欢
审计工作事业单位单位
推动内部审计工作数字化的探究
如何做好高校基建工程跟踪审计工作
高校内部控制体系中的审计工作思考
抚州市审计局首次召开全市内部审计工作会议
加强和改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
Theme Analysis on Pursuit of Friendship in Oliver Twist
长度单位
An Account on “Yoknapatawpha”
黑龙江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事业单位登记公告
黑龙江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事业单位登记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