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鹏飞,中国人民银行嘉峪关市中心支行
1.1 国内方面:以中国光大银行宁波分行社区银行普惠金融发展为例。作为较早一批试水社区银行的全国性商业银行,中国光大银行在被业界称为“社区银行元年”的2013年共新设社区银行200家,截止2016年年初,全行已有628家社区银行。而光大银行宁波分行根据宁波的具体经济社会状况,经过前期繁复、严谨的筹备工作之后顺利新设22家社区银行,现已实现全部持牌照(金融许可证、营业执照 ) 经营。
1.2 国外方面:以美国社区银行模式为例。社区银行,按照国际通行定义,是指在一定地区的社区范围内,按照市场化原则自主设立、独立运营,主要服务于中小企业和居民目标市场的中小银行。在美国,相比大银行的信贷审批流程,社区银行贷款业务操作简洁灵活,可以根据不同的风险程度采取不同的审批方式,一次性完成评级、授信和贷款,真正满足小微企业贷款短、频、快的需求。
2.1 国有商业银行进社区开展金融服务。国有商业银行依托自己传统的网点优势,积极向社区零售下沉,主动走进社区宣传推广金融产品,持续不断培育和构建社区信用。以建行嘉峪关分行为例,建行嘉峪关分行专门组建嘉峪关社区金融,将银行带进社区,为发展“社区金融”建立公众服务平台,为客户在网点办理业务提供指引,及时的向客户推送网点产品信息、金融安全知识、社会实时热点。同时,建设银行嘉峪关分行面对中核四0四有限公司职工无法在银行网点正常的营业时间内享受金融服务的特殊现状,在“中核四0四有限公司通勤列车”的19号车厢、11号车厢建立“火车银行”,让职工在上下班的列车上,享受到便捷的金融服务,彻底解决了职工无闲暇时间办理金融业务的困难,打造了常态化、公益性的银行服务新模式。
2.2 股份制商业银行开设普通社区支行。2014年,兰州银行向银监局申请将2家24小时自助银行设立社区支行,分别是兰州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嘉峪关核城路社区支行、兰州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嘉峪关迎宾路社区支行。2家社区支行区位优势突出,位于城区中央,周边小区居民较多,该行前期与区域内的诸多商户都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成立社区支行后,更好的为客户提供优质的金融服务。
2.3 地方法人银行机构布局社区服务中心。为贯彻落实普惠金融政策,为嘉峪关市广大社区居民提供便捷的金融服务,嘉峪关农商银行根据其总行《2017年工作安排意见》精神,计划在全辖范围内设立集便民金融服务,金融知识宣传的10-15个社区(智慧)银行,以规范化模式建设高标准“社区(智慧)自助银行”,有效扩展我行服务的时间和空间,提升组织存款的竞争力。专门制订具体建设方案,积极与当地政府、监管部门协调沟通,取得政府及监管部门的政策支持。选取常住户达到1000人以上、营业面积在 30m2以上的办公用房(可使用社区办公用房或租赁房屋),经验收合格后确定为社区智慧银行的营业用房,成熟一家、建设一家。
3.1 客户仍习惯于传统银行网点,社区银行宣传力度有待改进。社区银行基本采取的是“人+自助设备”轻型网点模式,从银行经营角度,其可以弥补网点覆盖不足的缺陷,不失为以极低的成本迅速抢占市场的一种有效手段。但从银行主要针对顾客看,目前无论是城市中心还是郊区的住宅小区,居民往往白天上班,夜晚回家。在家主要是离退休老人,对于他们来说这种新型银行模式过于简单,给人不正规、没有安全感,更多的还是习惯传统银行网点,即便办理简单的存取款业务,也会优先选择柜台式服务。
3.2 与传统银行网点和互联网金融存在竞争关系,产品差异化、个性化体验不明显。目前,社区银行已开办的金融业务主要有借记卡业务、理财业务、现金存取款业务、零售贷业务,信用卡业务五大类。由于与传统银行网点业务产品差异不明显,使其在与传统银行网点的竞争上并不占优势,甚至部分领域处于劣势。举例来说,由于社区银行不能办理现金业务,顾客存取款业务只能依靠ATM自助设备,而 ATM 自助设备本身具有资金限额要求,当遇到超过限额的顾客需求时,只能去传统银行网点的柜台办理。
4.1 下沉服务模式。积极引导辖内银行业金融机构改变以往“被动客户走进来”服务模式为“主动银行走出去”服务模式,银行转变自身角色,通过开展“服务进社区”密切联系客户,将社区银行与社区居民慢慢结合,扩大社区银行客户群体,将金融服务进一步下沉,更好的贴近社区群众。
4.2 丰富服务渠道。在传统物理网点作为主要服务渠道外,根据社区居民的个性化需求,利用高新技术使用诸如ATM、自助服务点、网上银行等引导客户提高自主服务水平。同时,通过与社区内的商户、便利超市开展合作,在所合作商户设立金融服务点,由社区经理组建营销团队,因地制宜地开展宣传,增强营销和服务能力。
4.3 创新金融产品。社区银行需提供具有地域性的产品和服务,加快个人和小微企业信贷产品投放力度,创新产品,丰富服务内容。例如在全社区推行社区专属联名卡,提供商户优惠和金融服务为一体的服务,向风险厌恶型投资者提供保本型理财产品等。(执笔人:王鹏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