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审计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的作用机制与实现路径研究

2018-12-06 07:46郭军冯娇
现代营销·信息版 2018年10期
关键词:国家审计作用机制乡村振兴战略

郭军 冯娇

摘 要: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研究国家审计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的监督治理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公共受托经济责任理论、审计控制论和国家治理理论的理论基础,从审计对象与审计内容两方面,探讨国家审计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的作用机理。进一步从审计方式创新、多方审计和跟踪审计三个方面剖析国家审计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实现路径,并提出了相应的保障措施。为国家审计治理功能的拓展提供了新的视角,并为国家审计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国家审计;乡村振兴战略;作用机制;实现路径

基金项目:河南省教育科学规划重大招标课题(2017-JKGHZDZB-05):河南省教育系统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河南省重点审计科研课题(201805):“三个区分开来”原则下的审计机制创新研究。

一、引言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只有使农业产业兴旺、农村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农民生活富裕,才能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才能开展乡村振兴战略。但乡村振兴战略的制度和政策在执行中存在偏差,而國家审计在监督政府公共权力的运用,推动政策的落实,加强廉政的建设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为了保证资金使用的规范性、政策落实的高效性,地方政府在落实具体政策以及实施具体措施过程中,则需要国家审计的全局性、过程性参与。国家审计通过监督乡镇政府对具体法规的实施及执行效果,运用自身在财政、会计等方面的专业性,考核乡镇政府是否作为及提供服务,从而监督乡村振兴战略有效实施。因此,国家审计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的作用机制与实现路径有着重要的研究意义。

现在对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的国家审计部分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国家审计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治理作用,以及对战略实施的影响等方面,而有关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国家审计的作用机制与实现路径研究相对滞后。本文结合我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特点,在从国家审计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的作用机制、实施路径,并提出相应的保障机制,丰富了国家审计在这方面的相关研究。

二、国家审计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的作用机理

国家审计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进行监督和预警,并通过监督政府受托经济责任的履行和增加政府的透明度来预防和阻止腐败行为的发生。所以明确国家审计的职能与定位,并正确评估国家审计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是确保乡村振兴战略有效实施的关键。只有在明确国家审计职能定位的前提下,正确分析国家审计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才能确保乡村振兴战略有效实施。本文首先分析国家审计的理论基础,继而从审计对象与审计内容两方面,分别探讨国家审计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的作用机理。

(一)理论基础

1、公共受托经济责任理论

受托经济责任理论是会计和审计理论界对委托代理理论的继承与发展,两者的研究都基于契约经济学的相关理论,但侧重点各有不同。受托经济责任基于委托代理关系的建立而产生,重点关注代理人应对委托人承担的贵任和义务。审计产生的必要前提是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受托经济责任内涵的不断发展依赖于审计评价的效率和效果。政府的公共受巧经济责任的评价重点是使用公共资金、配置公共资源、行使公共权力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更应关注公平。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乡村振兴战略,而在该战略实施过程中最重要的是财政资金、公共资源使用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可见,乡村振兴战略已经成为政府公共受托责任履行的一项重要内容。

2、审计控制论

国家审计是一种特殊的经济控制机制,能够进行预防、预警、纠偏以及修复,从而保障和促进公共受托经济责任的全面有效履行。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国家审计作为保障促进公共受托责任有效履行的经济控制机制,在提高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有效性、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构建文明生态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3、国家治理论

协调各方的利益冲突,保证社会公共利益的实现是国家治理的本质。基于国家治理的框架,对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虽然还应当强调政府的作用,但已经不把政府作为唯一的治理主体看待,开始强调市场和社会等不同治理主体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管理。国家审计运用其专业技术优势,通过揭示风险隐患,提供国家治理中的信息需求,在国家乡村振兴实施的监督问责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

(二)审计对象

国家审计从乡村振兴的全局着眼,重点关注国家惠农补贴、集体资产管理等领域侵害农民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推动政策落实到位。在执行经济责任审计的过程中关注村居主要负责人履职过程中涉农专项资金、涉农扶贫项目管护、集体“三资”的管理使用以及村级内控管理等情况。

(三)审计内容

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过程中可进一步获取审计证据,对审计项目、政策措施、决策部署等做出客观工作的评价,发挥国家审计的监督评价作用。国家审计中的政策执行效果审计能够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的每一个具体层面,都进行深入的动态审计,从而监督政府是否积极开展工作。在乡镇振兴过程中,国家审计重视公共资源的耗费、投入与产出的效率以及资源的合理利用等方面以扩大绩效审计。由于建设美丽的生态环境也是乡镇振兴的要求,因此国家审计以财政性审计为重点,并关注环境、文化领域的各个方面。

三、 国家审计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实现路径

(一)创新审计方式

国家审计主要运用两种方式来预防乡镇政府“苍蝇式”腐败问题,通过大数据、云计算技术来深入分析预测腐败的因果联系,通过有效的审计监督,打破创造腐败的“温室”。

第一, 形成“领导小组组织协调,成员单位密切配合、乡镇(街道)组织实施、审计成果共同运用”的运作模式。同时坚持市、县(市)区领导小组领导组织协调,成员单位在审计计划、审计实施、审计移送、成果运用等重点环节齐抓共管,逐级考核管理的作用。

第二, 针对农村基础建设项目增多,基层县域要继续深化村居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全面在镇街设立审计所、配备审计人员,建立县审計局统一指导、镇街组织实施的村级审计机制,强化对农村干部权力运行监督。

第三, 国家审计预先评估并推断乡镇企业发展策略的执行效果,为避免出现较大的缺陷,可以将评估和推断信息进行公示,以保证当地政府与企业能够及时获得信息。跟踪审计中央一号文件中相关涉农政策的执行,关注执行中出现的问题,聚焦各项政策的落实情况和执行效果,确保政策的有效实施,从而成为促进政策落实的“督查员”。

(二)多方审计助力乡村振兴

融合政策跟踪审计、预算执行审计、经济责任审计以及政府公共投资审计,重点关注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相关涉农政策的执行落实情况,推动政策落实到位。同时,关注乡村生态环境。一方面要在审计中多关注领导干部相关管理、决策等活动是否对农村生态环境造成影响,以全面客观地评价领导干部履行生态环境保护责任等情况;另一方面,通过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促使领导干部深化绿色发展理念,把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放到优先位置。此外,审计要关注乡村土地资源存量、耕地保有量、基本农田保护等约束性指标和目标责任制完成情况,及农村水环境治理、饮用水水源保护,揭示农村生态保护政策贯彻落实、环保目标任务完成和项目资金使用效益等问题,推进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

(三) 跟踪审计确保审计整改

实行长期跟踪审计和审计“回头看”的方法,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随时监督检查,随时发现问题,及时纠错纠偏,从而防控风险,以促进乡村振兴战略项目得到顺利实施,以保证资金投入和项目实施的延续性和效果的持续性。同时,为进一步规范审计操作,保证审计质量,重点对审计计划、审计实施、审计内容、审计评价、审计报告的程序进行规范。通过发挥制度约束杠杆作用,实施村居主要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从县政府层面提出改进村级审计工作的意见,建立健全业务管理、审计所标准化建设、考评、过错责任追究等制度,为推进村级审计工作健康发展提供遵循和依据。

四、国家审计促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保障机制

(一)优化审计环境

各镇街党委、政府要大力支持村级国家审计工作,确保工作独立、不受外界因素制约;人员独立,不得兼职其他职务;场所独立,提供良好办公设施。同时,研究解决基层审计所人员体制机制问题,落实定编、定岗,消除后顾之忧,激发审计人员的工作热情,为推进全县乡村振兴战略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坚持审计与基层组织建设相结合,村“两委”换届前组织专项审计,为换届选举工作提供依据,确保选出作风正派、廉洁奉公、为民办事的村干部。

(二)增强审计结果公告

公开内容有限仍是目前我国审计结果公告制度在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因此一方面要全面推行审计结果公告制度,另一方面审计结果公开的内容也要有所扩大。比如:建立审计结果跟踪回访制度,切实使审计结果公告制度得以落实,遏制屡审屡犯现象;同时将回访结果与被审计单位负责人及相关当事人的任免、去留、考核等挂钩。建立整改后再督查的结果通报制度,督促检查各项整改措施落实到位情况,并将督查结果向社会通报。

(三)改进审计技术方法

国家审计职能发挥的水平取决于审计人员的素质和能力。因此,审计机关应当重视人才的培养,实施继续教育培训,促进审计人员综合素质水平得到提升。考虑到国家审计本身的特点,在审计过程中,充分应用当前发展迅速的信息系统,运用现代先进的审计技术方法,借助大数据技术的分析,实施大数据审计。因此,作为新时代的审计工作人员要逐步使静态审计与动态审计、现场审计与网络审计相结合,进一步将影响绩效的在项目整体规划和处理技术上的问题,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进行分析,从而提高国家审计效率。

五、结语

乡村振兴战略新经济形势下国家治理的重大战略部署之一,是党中央为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矛盾、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国家审计运用审计手段,全局性、过程性地监督、评价及反馈乡村振兴战略,从而能够推动战略的有效落实,证明了国家审计有利于国家治理的“免疫”,在国家治理过程中发挥基础性和保障性的作用。随着国家审计制度的不断完善,国家审计将在实现国家良治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审计部门应依法履行审计监督职责,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实施。

参考文献:

[1] 陈秧分, 王国刚, 孙炜琳. 乡村振兴战略中的农业地位与农业发展[J]. 农业经济问题, 2018(1):20-26.

[2] 郭军.浅谈应如何加强扶贫审计监督[N].中国审计报,2017-11-29(006).

[3] 郭军, 陈敏. 大数据下精准扶贫政策跟踪审计风险与防控[J].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8(9):158-160.

[4] 胡章胜.发挥审计监督作用助推乡村振兴战略[N].中国审计报,2018-06-13(005).

[5] 姜长云.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努力规避几种倾向[J].农业经济问题, 2018(1):8-13.

[6] 廖彩荣,陈美球.乡村振兴战略的理论逻辑、科学内涵与实现路径[J].农林经济管理学报,2017,16(06):795-802.

[7] 罗必良.明确发展思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J].南方经济,2017(10):8-11.

[8] 唐洋,邱奇彦,宋平.资源环境审计在促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作用机制及实现路径研究[J].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5(05):62-65.

[9] 于文波.基层审计机关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服务定位[J].审计月刊,2018(03):18-19.

作者简介:

郭军(1980-),女,汉族,河南周口人,河南大学商学院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审计与内部控制。冯娇(1997-),女,汉族,河南开封人,河南大学学生。

猜你喜欢
国家审计作用机制乡村振兴战略
“党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基层治理创新
浅谈对乡村振兴战略的认识和思考
浅析经济责任审计在国家治理中的功能与实现途径
通过技术创新促进我镇农业结构调整
大数据对高等教育发展的推动研究
对国企高管腐败行为的约束分析
帕罗西汀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及作用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