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丽花 安亚飞
摘 要:定州崇宁万寿禅寺为宋徽宗时期年号寺院,专门为皇家祈福所设,是定州佛教发展史上重要的组成部分。文章就崇宁万寿禅寺与天宁寺之间的关系和崇宁万寿禅寺的时代特性做一分析。
关键词:北宋;定州崇宁万寿禅寺;天宁寺;考证
北宋年间,定州城内寺塔林立,伽蓝众多。崇宁万寿禅寺为宋徽宗时期年号寺院,专为皇家祈福所设。但一直以来,人们对崇宁万寿禅寺却鲜有提及,现笔者就崇宁万寿禅寺的有关问题做一考证,以求教于方家。
1 北宋末年定州崇宁万寿禅寺(天宁寺)有关问题辨误
崇宁万寿禅寺是宋徽宗年间的年号寺院,由皇帝赐额,专门为皇家祈福所设,在定州佛教发展史上具有一定的时代特性。虽湮没已久,但有些问题在历史记载中存误。为尊重历史,真实反映崇宁万寿禅寺的存在,现笔者就崇宁万寿禅寺(天宁寺)有关问题做进一步探讨。
民国本《定县志·卷二舆地志·古迹篇·寺塔》记载:“天宁、崇宁皆宋寺也。天宁久废,其址在县治西。康熙志云大观年建,有政和元年诗碑矗立寺基。崇宁万寿禅寺在县治西,有大观三年房钱圣旨碑。二石皆于民国初始舁归古物保存所。”
志中所述崇宁万寿禅寺与天宁寺为北宋年间两个并立的寺院。笔者认为两寺并非并立,而为同一寺庙在不同时期的名称。
1.1 据有关文献记载
据《宋会要辑稿》和汪圣铎先生《北宋年号寺院》等有关文献记载,崇宁二年(1103)九月十七日,宰相蔡京向宋徽宗提出建年号寺:“臣等伏以陛下遹追先烈,分别邪正,明信赏罚,上当天心。令无宁屈(今天宁临届?),伏请天下州军各赐寺额,以崇宁为名,上祝睿算。诏依所请,仍赐敕额。每遇天宁节,[节]镇州与紫衣、度牒各一道。其余州军监各与度牒一道。许令任便修盖,候了,逐旋奏取旨赐经一藏。”[1]
崇宁三年(1104)“二月八日,诏崇宁寺观上添入‘万寿二字”[2]。
政和元年(1111)八月,宋廷下令将“崇宁”改为“天宁”[3]。
政和七年(1117),宋徽宗狂热地迷信所谓“神霄理论”,诏令天下将天宁万寿观改做神霄玉清万寿宫,同时把为数不少的天宁万寿佛寺改为神霄道宫。
北宋末年,宋钦宗下令复原为天宁万寿禅寺。
南宋高宗时,又下令将天宁万寿寺观改名为报恩光孝寺观[4]。
1.2 关于定州崇宁万寿禅寺的文献共有3件
一件为崇宁万寿禅寺□房钱圣旨碑(大观三年行书十行行二十二字)。
知定州梁子美劄子。定州崇甯万寿禅寺每年本□所入约收钱壹伯伍拾贯及□拨賜到地壹拾顷,以□□地多瘠薄,每年所收麤色租课约叁伯□。本寺常有僧□员童行僅貮伯人,计壹年所费将本寺所入及收到□□相兼,应副外尚缺叁仟余贯。本□为本寺常住缺□□□不给,虽得僧人主持乞依大名府堂□万寿禅□□□於省房钱内拨赐钱叁(仟)贯文相兼瞻众候指挥□□□□,奉圣旨依所乞不得为例。
右劄付定州崇宁万寿禅寺
大观三年四月五日押[5]
从文献可知,定州知州梁子美奏请朝廷:定州崇宁万寿禅寺每年收入一百五十贯,加上朝廷拨赐给寺院的田地拾顷所得收入,仍入不敷出,尚缺三千余贯。恳请依大名府堂例,从房钱内拨赐三千贯钱。皇帝依其所乞,不得为例。落款为大观三年(1109)四月五日。《宋会要辑稿》载,崇宁三年(1104)三月下诏令“崇宁寺观各给田十顷,以天荒等田拨充”。志中所载大观三年定州崇宁万寿禅寺内有“拨赐到地壹拾顷”,与文献中记载相符。
一件为天宁寺偈碑(政和元年正书十行行十三字)。
惯经行脚老禅和,南北东西义路多。问得臺山蓦直去,行行勘破赵州婆。
赵州婆子最多知,不识当秊老古錐。幸自臺山行路直,欲便宜处落便宜。
南和尚颂曰傑出业林是赵州余谓其徒当作安怡因成此示诸罢参禅者鹤林老圃笔
政和元年十月十一日天宁万寿禅寺住持传法赐紫沙门普融立石[6]
此偈碑由天宁万寿禅寺(天宁寺)沙门普融所立,民国时在民田中被发现。署名鹤林老圃,应为居士,而非名僧。落款为“政和元年十月十一日”。《宋会要辑稿》:“政和元年八月,宋廷下令将‘崇宁改为‘天宁。”说明此时崇宁万寿禅寺被改名为天宁万寿禅寺,与文献记载相符。
另一件为苏过天宁寺题名(宣和五年正书六行行九字右行)。
大帅延康陈公邀廉访梁公饭素 天宁仍率其属游企盛龠苏过王执中赵奇韩楫同来孙仲举王昭明劉用之皆與。
癸卯九月七日过题[7]
此石原镶于天宁寺墙壁,寺废后,移入众春园。苏过乃苏东坡幼子,字叔党。曾题楷书于天宁寺,书法古劲,有其父风。落款“癸卯九月七日”为宣和五年,说明在宋徽宗宣和五年(1123)该寺仍名为天宁寺。
至清道光年间,天宁寺仍在(详见清道光本《直隶定州志》中《城中街市等全图》)。
由上可知,崇宁万寿禅寺与天宁寺为同一所寺院不同时期的名称。民国本《定县志》中记载的天宁寺“康熙志云大观年建”应不准确。但它始建于哪一年,是新建还是由别寺改建,因文献缺失,无法考证。从《崇宁万寿禅寺□房钱圣旨碑》和旧志内容来看,至少大观三年(1109)崇宁万寿禅寺就已存在,清道光年间仍在,此后逐渐湮没。
2 定州崇宁万寿禅寺(天宁寺)具体位置
据民国本《定县志·卷二舆地志·古迹篇·寺塔》记载:“天宁久废,其址在县治西。崇宁万寿禅寺在县治西。”清道光《直隶定州志》中《城中街市等全图》中明确标注有天宁寺的位置。由此可知,崇宁万寿禅寺(天宁寺)在县治西、中山汉墓东侧(图1)。
3 崇宁万寿禅寺(天宁寺)为皇家年号寺院,具有鲜明的时代特性
3.1 崇宁万寿禅寺(天宁寺)为宋徽宗时期的年号寺院
自唐开元年间,便已出现了年号寺观。唐玄宗开元二十六年(738)“敕天下诸州各以下定形胜观寺,改开元为额”[8]。宋太祖、太宗、真宗、徽宗年间都有年号寺观出现。常见的年号寺院有太平兴国寺、景德寺、大中祥符寺、崇宁禅寺等,尤以崇宁时期年号寺观数量最多,这一时期的年号寺观达到了鼎盛,具有非常鲜明的特性,此后逐渐衰落。
3.2 崇宁万寿禅寺(天宁寺)为专门为皇家祈福所设
崇宁二年(1103)“請天下州军名赐崇宁寺额”诏依所请,仍赐敕额。崇宁三年(1104)正月二十七日“诏崇宁寺惟得建置祝圣寿道场行香及祈求外,其余行香并令就他寺”[9]。崇宁三年“二月八日,诏崇宁寺观上添入万寿二字”[10]。在崇宁寺观上加“万寿”二字,可见建崇宁万寿寺观专门用于为皇家祈福,民间的宗教活动被禁止在寺内举行。
3.3 明确规定在免税、度僧等方面给予格外恩赐
同其他年号寺院相比较,崇宁万寿禅寺(天宁寺)受到朝廷格外关注,并获得更多恩惠。“每遇天宁节,[节]镇州与紫衣、度牒各一道,其余州军监各与度牒一道,许令任便修盖,候了,逐旋奏取旨赐经一藏。”每年天宁节时,颁给紫衣、度牒及各赐佛经一藏。崇宁三年三月诏:“崇宁寺观各给田十顷,以天荒等田拨充。”[11]崇宁四年(1105)五月“诏诸路人户舍田土顷亩在崇宁寺观,与免纳役钱”。十一月“敕:应诸路州军崇宁寺观所赐田并免税”[12]。明确规定在免役税、度僧牒、拨赐土地等方面均给予特殊优惠,大观三年(1109)定州崇宁万寿禅寺“拨赐到地壹拾顷”就是最好的佐证。
综上所述,北宋末年,定州崇宁万寿禅寺和天宁寺为同一所寺院,为徽宗时期年号寺院。因专为皇家祈福所用,故较其他年号寺院有所不同,如朝廷给予诸多格外恩赐、民间活动禁止在此举行等。崇宁万寿禅寺虽湮灭已久,但它具有一定的时代特性。所以,正确了解崇宁万寿禅寺的历史脉络,对研究定州佛教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2][9][10][11][12]徐松.宋会要辑稿:礼五[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
[3]徐松.宋会要辑稿:礼十八[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
[4]汪圣铎,马元元.北宋的年号寺观[M]//河北大学宋史研究中心.宋史研究论丛.河北:河北大学出版社,2007.
[5][6][7]贾恩纮,胡振春,王瑚,等.定县志:卷十九志余:金石篇中[M].台北:成文出版社,1969.
[8]王溥.唐会要:卷五十:杂记[M].北京:中华书局,1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