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娜莎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不断改革和完善,新的课程标准对课堂的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样的课程标准下,传统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已经无法满足当前的教学需求,因此,教师们在积极的探索与当前教学标准相适应的教学方式.数学要求学生具有不断创新和举一反三的能力,问题导向教学模式恰恰能满足这个要求.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对课堂的思考
学习是一个人充满未知的过程,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学生必须积极地思考,同时要充分发挥创新能力,努力做到举一反三,这就需要有一个充满趣味性的课堂.因此,在将问题导向模式应用到初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领路人的作用,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将问题导向模式应用到初中数学教学中时,首先要打好基础,这就意味着教师要做好问题的导入工作.在课堂正式开始之前,教师可以先根据教学内容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提前对课堂内容进行思考,以便于学生在课上听讲时,能够更加快速地领悟到问题的精髓.比如,在讲授“二次函数”这一概念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小球向斜上方抛出”的情境,在学生观察完小球做抛物线运动的过程之后,可以向他们提出问题:小球向上抛出时经过的最高点相当于二次函数的哪一个点?在这个情境下,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二次函数的极大值问题,因此能够对课堂内容有更为深刻的理解,同时,也能通过延伸想象,提前学习与二次函数有关的其他知识.
二、引入趣味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本身就是一门纯理性学科,其课堂内容也略有枯燥.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难免会产生厌烦情绪,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适当地引入一些具有趣味性的问题,这样,既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也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问题.
将数学问题以充满趣味性的形式表达出来,必将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因此,在数学课堂中,教师要尝试用各种充满趣味性的方式将问题展现给学生.比如,在教授“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引入一个有趣的问题:一天,老牛和小马分别驮着一些包裹走在路上.老牛说:“唉,累死我了!”小马立刻反驳他道:“你这么大个,才比我多驮了两个而已!”老牛说小马:“如果我从你的背上再拿一个包裹过来,我驮的包裹就是你背上包裹的两倍了!”小马感到非常惊奇,老牛说的是真的吗?这种充满辩论性的故事很容易激起学生一探到底的兴趣.这时,教师再把小马的问题抛给学生,让他们帮助小马解决这个问题.此时,学生的学习兴趣已经被激发出来了,他们就会开动脑筋,联系以前的知识来解决眼前的问题,在他们给出答案后,教师就可以自然而然地引出“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了.这种充满趣味性的问题导向模式很好的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也促使学生更加主动地获取知识,从而大大提高了学习数学的效率.
三、联系实际问题,提高学习数学的效率
将学习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能够让学习更加贴近生活,能够让学生将已学的知识很好地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个活动都离不开数学的应用,而将实际生活与数学的学习联系起来,也能够促使学生更有兴趣和信心学好数学.
初中数学教学与我们的实际生活密不可分,因此,教师要将数学的教学与实际生活有机结合起来,以此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效率.比如,在讲授与“加权平均数”这一概念时,教师可以将这一概念的教学与和学生息息相关的成绩评价联系起來.教师可以引入与成绩评价密切相关的问题:共有二十个学生,现在他们的数学、英语、语文成绩都已经被统计出来,根据加权平均数计算平均成绩.这是一个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的事情,因此,学生在解决这个问题的同时会想到自己平时的成绩,也会对加权的意义进行探索.从这个问题延伸出去,教师还可以引入找工作进行能力考核时面对的问题:一家公司准备招聘一批策划人员,在对他们进行测试后,公司将按照4∶3∶1的对应聘人员的创意、综合、语言测试得分进行计算,加权平均数最高的应聘人员将被录取.学生在计算每个应聘人员的加权平均数的同时,会对这个加权隐藏的意义进行深入的思考,这样,问题与实际相结合,学生的求知欲也就自然而然的被激发出来了.
数学是一门需要高度思考能力的学科,这就要求教师要循循善诱,学生要紧跟教师思路进行思考.以问题为导向,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求知欲,并且提高学习数学的效率,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提出一些有效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乐趣中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