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永祥
构建高效的物理课堂,不仅是为了实现新课程教学标准的基本理念,更是为了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缺少自主学习和自主思考的空间,阻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使学生的思维受到限制.因此,广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结合实际情况,针对性地设计教学内容,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参加到课堂活动中,从而提高物理课堂的教学质量.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物理的源泉,创设有意义的问题,使学生深化对物理的认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创设问题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关注物理教学内容.
例如,在带领学生学习“曲线运动”这一节内容时,首先,我创设了这样的问题教学情境并提问:“同学们,还记得我们之前学习过哪些直线运动吗?”学生被提出的问题吸引,纷纷集中注意力回答课堂上来,纷纷回答之前学习过的知识.接下来,我继续对学生进行引导,做个小实验,演示自由落體运动,让学生判断该物体的运动状态,并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个运动的特征是什么吗?”学生们投入到课堂中,观察实验,回答:“直线.”同时,我有又做实验,演示平抛运动并问:“这个运动的特征是什么呢?”学生回答:“曲线.”最后,我为学生引出这一节的课题,并让学生讨论生活中有哪些运动是曲线运动.
在这个教学片段中,我为学生创设了一系列的情境,带领学生在课堂上体验曲线运动与直线运动的区别,帮助学生降低了理解难度,并激发了他们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二、以学生为主体,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课堂上起辅助作用.课堂教学应以教学内容为重点,发挥学生课堂上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从被动参与变为主动参与.因此,教师要善于利用学生的心理特点,给学生在课堂上表现的机会,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实现融会贯通,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例如,在带领学生学习“万有引力的定律”这一节内容时,首先,在课堂上,我打开多媒体辅助教学器材,在课堂上为学生展示太阳、月亮、行星等天体运动的规律,并问学生:“行星的运动规律是怎么样的呢?”学生通过看过的动画回答:“绕着太阳做椭圆运动.”我又设置了一系列问题,如:“古人对天体运动有什么看法呢?这些看法的观点是什么呢?天体运动是怎么发展的呢?”学生阅读课文,从课文中找出答案.在课堂上,我按照座位的顺序,让学生依次发言,发表自己的想法,把课堂的主体还给学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动力,学生依次发表了课本中“日心说”与“地心说”的观点.接下来,我继续对学生们引导:“苹果熟了,为什么会落到地上而不是天上?”让学生思考,学生在课堂相互讨论,回答:“可能存在吸引.”教师在启发学生的过程中,要善于用“你说的很对、你观察的现象很细致……”等鼓励性用语.最后,我对学生讨论的话题进行总结,引出万有引力的定律.
在这个教学片段中,我让学生相互探讨,带领学生了解万有引力定律的思路和过程,这种方式得出的结论使学生很容易记忆.
三、合作学习,共同提高
教师在教学过程应对全班学生一视同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循循善诱.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开展合作学习活动,让学生之间相互补长取短,优化教学策略指导,发挥他们的综合思维能力.
例如,在带领学生学习“探究弹性势能的表达式”这一节内容时,首先,在课堂上,我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让学生在课前准备好本节课用的器材(弹簧、砝码等),小组之间分工合作,探究弹簧弹性势能与哪些物理量有关,分别用质量不同的砝码做实验,记录数据,其次,用不同劲度系数的弹簧做实验,让他们结合所学过的知识,整理数据,并将数据进行汇总和分析.我根据学生整理的情况,将有疑问的地方筛选出来,让全班学生相互讨论.通过动手操作实验,带领学生探究弹性势能的表达式,巩固了学生学习的理论知识,让他们感受到了物理的奥妙之处.
总而言之,在高中物理的课堂上,教师应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同时,还要改变物理课堂的教学模式,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这样,才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知识素养,为他们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