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美华
摘 要:口吃是一种常见的言语障碍,流行病学调查显示不同国家、不同种族人群中,成人口吃的发生率为1%~2%。口吃人士多存在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以及沟通恐惧、人级交往障碍和社会适应不良等情况,严重影响其正常工作与生活。因此,在口吃矫治过程中的心理干预与治疗已成为医务工作者和心理治療师的共识。对于引起口吃的原因,科学界目前尚没有明确定论,所以目前国内外流行的各种口吃矫治方法,从治疗效果来看还有比较明显的局限,不利于广泛开展。文章通过过对口吃成因、发展过程、具体表现的研究和分析,得出结论认为口吃是由于心理障碍所引发的神经动力定型。并重点研究和探讨了消退性抑制和负诱导对口吃的影响,以及在口吃矫正过程中的作用。这对于进一步深入探索和研究口吃成因,创建实操性强、规范化的口吃矫治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口吃;心理障碍;负诱导;消极注意;消极抑制
按照世界卫生组织(WTO)的定义,口吃是指说话者清楚自己想要表达的内容,但因无法自控的重复、延长或无法发生,而不能流利地说话。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口吃,应该用什么方法治疗等基本问题,科学界一直没有定论。1584年,意大利的医师梅尔克利*阿利斯把口吃分为先天性口吃和一时性口吃。认为先天性口吃是由于脑的故障,使中枢器官的机能发生障碍。1817年法国著名的聋哑教育家伊达德认为口吃是控制喉咙和舌的运动神经系统先天虚弱发生痉挛所致。1861年法国医师布劳卡氏提出了脑部生病可引起失语症的理论。后来的医学界又认为口吃仅仅是一种心理障碍。最新研究显示,口吃是错误的发音方式在心理、生理上的动力定型,它是神经症的一种。口吃患者在沟通时的注意点集中在“千万不要口吃上”,而对讲话的内容、方式等重要问题,由于大脑皮层的相应部位处于抑制状态而被忽略。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是正常人也会出现言语不畅、逻辑混乱、不知所云的现象。更何况口吃症患者,因此在讲话时出现口吃,就不足为怪了。口吃患者这种在讲话时对言语流畅程度的消极注意,在心理学上被称为负诱导现象。负诱导是大脑皮层的一定部位发生的兴奋,继时在该部位或同时在它的周围部位引起的抑制。例如,我们聚精会神地看书,对周围有人走动或出现其他情况,往往是“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这就是负诱导现象。负诱导是口吃患者在各种场合与方式的沟通中,最常出现的心理问题,是引发口吃者在讲话时心慌气短、喉舌僵硬、口吃失灵等一系列口吃现象的主要心理诱因。根据负诱导的特性,研究者大胆提出假设:将口吃患者对口吃的集中注意有意识地转移到如何运用有效地表达方式来传达高质量的讲话内容上,从而削弱并消除对口吃现象的消极注意,结合消退性抑制作用,消除口吃患者的心理障碍,从而达到减弱或消除口吃的效果。
消退性抑制是指对反射的抑制,是巴甫洛夫发现的几个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规律之一。在条件反射形成后,如果反复应用条件刺激而不予非条件刺激强化时,已形成的条件反射就会逐渐减弱,直至消失,这种现象称为消退抑制。例如,已经形成了对灯光的食物条件反射,如果后来灯光亮了却不再提供食物给被试动物,动物见到灯光也就不再流口水了。这时,已经形成的条件反射也就消退了。能否产生消退抑制,取决于条件反射的巩固程度,刚刚形成的条件反射容易消退,十分巩固的条件反射则很难产生消退抑制。文章在口吃的主要成因是心理障碍引发的神经功能失调这一理论基础上,进一步深入和具体化,来研究负诱导与消退性抑制对于口吃矫正的作用和可行性方案。
一、一般资料和研究方法
本研究首先通过问卷调查形式了解口吃严重程度与心理障碍的关系。分别对78例患者进行了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交流恐惧自陈量表的测评,测试结果发现:口吃程度与心理障碍严重性呈正相关,说明心理障碍是治疗口吃患者的关键环节,而后辅以良好的发音技巧训练。
其次,本研究又通过访谈法对38个个体案例进行了深入的沟通,几乎所有被调查个案形成口吃都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诱发口吃阶段、渗入心理阶段、恶性循环导致言语功能失调阶段。
诱发口吃阶段:是指由各种原因引起的口吃现象的初发阶段,一般是在少儿时期由于好奇心的驱使和性格的顽皮或模仿其他口吃人物以娱乐开心,这是少年儿童口吃现象最为普遍的诱因。一项针对303名口吃患者的调查中,因模仿而引起口吃的占74%。其它原因还包括环境影响,由于经常在口吃的环境中,潜移默化形成了口吃;意外惊吓、疾病影响、教育不当、个别发音部位或发音方法不正确而引起的口吃。
渗入心理阶段:对于诱发阶段的口吃,人们往往并不介意,假如一直采取不介意的态度,也许就会在不知不觉中渐渐地消失了。问题是孩子的家长、老师及周围人缺少这方面的知识,往往忽略了正确、及时的引导,而是给与严肃的正面提醒:”你怎么结巴起来了,注意啊!“同时也有一些喜欢恶作剧的同学、伙伴对口吃者故意加以讽刺、取笑。经过这种正面提醒和反面嘲讽的刺激,引起了口吃者对自身口吃现象的注意,每当说话前,都告诫自己:千万不要口吃,这种心理因素的深入,无疑造成了言前的紧张状态,反而使言语实践遭到了失败。
恶性循环导致的言语功能失调阶段:渗入心理因素后,便愈来愈高度地警惕口吃、惧怕口吃,并千方百计地想法去纠正口吃。这就是我们前文提到的负诱导心理定式,在这种心理定式的影响下,口吃患者在言语交际环境中,呼吸紊乱、发生器官不协调、甚至开始出现各种伴随动作,而这一系列失败的言语经历,更加重了口吃者的心理负担,形成愈演愈烈的恶性循环。
二、研究结果
(一)在对以上38例个案进行研究过程中,我们还发现,口吃患者在言语表达过程中与正常人的心理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言前心理恐惧,情绪低落。口吃患者说话前常常有恐惧感,就害怕说不好,害怕出丑,心理准备就是提醒自己千万别发生口吃,而正常人讲话时不会出现这种对口吃的消极注意,而是关注说什么,怎么说。
(2)说话过程中内心充满矛盾,兴奋中心转移。口吃患者在口语表达过程中多疑多虑,边说边怕出错,边怕边说,注意力不能集中于想要表达的内容上,而是分散到表达的流畅程度,具体字音或其它方面,这时大脑皮层形成新的兴奋中心,对如何表达、讲哪些内容这些重要问题,大脑皮层则不能予以正确分析了,当然容易发生言语失误。而言语失误一旦发生,口吃患者立刻惊慌失措,喉头发紧,口腔甚至全身肌肉开始僵硬,语流中断、阻塞,反复等口吃现象就开始产生了。
(3)言后自我否定,情绪失控。说完话后,口吃患者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对自己言语失误程度的自我判断与客观现实差距很大,反复责备自己,自我贬低、自我否定。这些不良情绪不断持续,就会转变成焦虑、愤怒、恐惧和抑郁等负性情绪。
通过上述对口吃成因、发展过程、具体表现的研究和分析,我们认为口吃的形成、发展、治疗及愈后都与心理因素密切相关,而改善并消除因不断失败而导致的负性情绪,就要想办法来提高口吃患者在沟通表达过程中的成功率,帮助他们逐渐找回沟通表达的信心。这里的关键就在于如何有效转移口吃患者在表达过程中对口吃的消极注意,同时辅以正确呼吸、发音、节奏等物理方法的练习,来进行口吃矫治。
(二)如何有效转移口吃患者在表达过程中的消极注意
心理学认为:条件反射有阳性反射和阴性反射。所谓阳性反射,就是唤起某种效应器的活动的反射。所谓阴性反射,就是制止某种效应器的活动的反射。阳性条件反射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兴奋过程的表现,阴性条件反射是高级神经活动的抑制过程的表现。心理学还认为,如果某种阳性条件刺激物不加强化而反复地出现,那么这种阳性条件刺激物迟早就会失去信号的作用而变为阴性条件刺激物,这种现象就叫做条件反射的消退。已经形成的阳性条件反射所以会消退而成为阴性条件反射,乃是因为在不加强化的条件下,大脑皮质的有关部位发生了抑制的作用,这就是消退性抑制。口吃也是这样,如果引起口吃的阳性刺激信号不加以强化的化,即使它反复出现,那么也迟早失去信号作用,变成阴性條件刺激物,而不会再引起口吃,这就是消退性抑制的作用。
可见消退性抑制在口吃矫治的心理治疗方面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它可以使旧的、不良的、甚至病态的言语习惯性条件反射得到抑制。但这还不够,因为我们不仅要破除旧的条件反射,还要建立新的、良性的言语习惯的条件反射。生理学表明,为了有效破除某种不良习惯,还可以从积极地培养与这种不良习惯正相敌对的优良习惯着手,因为这种优良习惯一经形成和巩固之后,就可以通过负诱导的作用对原来的不良习惯发生制止和破除。消退性抑制可以使旧的、不良的、以及病态的言语习惯得到抑制;负诱导可以使新的、良好的、健康的言语习惯产生。两者相互配合、相辅相成,才能成为口吃矫正的高效手段。
三、结语
口吃本身不具有病理意义,大多数人在一生中,在某种情景下,或多或少都会发生一些口吃,口吃是正常的生理现象。唯有产生了心理障碍才是真正患上了口吃病。本研究在此立论基础上,重点研究了消退性抑制和负诱导对口吃的影响,以及在口吃矫正过程中的作用。使口吃主要由心理障碍引起的神经动力定型学说得到更为具象的印证和说明。目前国内外对于口吃矫正虽然采取言语训练、生物反馈、机器矫正等物理手段结合心理治疗的方法,但心理治疗往往更多停留在理论层面,与实际生活环境脱节,并未真正有效解除患者的心理障碍和定势。因此,在实践过程中发现患者一旦脱离矫治环境,回到现实生活,口吃复发率高。所以,接下来对负诱导和消退性抑制如何有效矫治口吃的方向上的研究,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深化和拓展,重点在于如何通过足够充分数量案例的积累和实践,形成规范化的心理干预治疗方法。使口吃患者在有据可依的前替下,更能够做到有的放矢,将已获得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具体行动当中,给口吃矫治研究带来重大突破。
参考文献
[1] 林春兰.浅谈口吃患者的心理康复[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1999,5(02):93-95.
[2] 林岚.怎样矫治口吃[J].心理与健康,1994(04):23-24.
[3] 刘旭刚,徐杏元,林岚,等.口吃的诊断与矫治[J].中国特殊教育,2005(05):4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