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仁河,李可志,廖顺航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南平第一医院胸外科,福建 南平 353000)
胸腔镜下行肺部手术已经广泛应用到肺部疾病的外科治疗中。影响患者术后住院时间的主要因素除了微创术式的选择,还包括了术后管道的管理,尤其是胸腔引流管的选择[1]。常规应用的30 Fr胸腔引流管由于其术后疼痛[2]、切口恢复[3]等缺点影响术后快速康复。肺叶切除术后选择8Fr腹腔引流管+24 Fr胸腔引流管能否彻底引流是否同时有助于肺复张,减少住院时间,尚无相关的报道。我们前瞻性的分析8 Fr腹腔引流管和24 Fr胸腔引流管在胸腔镜肺部术后快速康复的情况及相关的临床资料,初步探讨了8 Fr腹腔引流管在胸腔镜肺部手术后快速康复的应用的可行性及相关优势。
1.1 临床资料 试验对象为2015年1月~2017年1月接受肺癌根治术、肺良性病变、肺大泡患者。患者纳入标准:①近期进行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的患者;②年龄30~80岁;③患者无其它并发性疾病;④同意术后引流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患者排除标准:①手术中出血量较大、胸膜腔完全闭锁等原因导致无法进行胸腔镜手术;②患者一般信息无法搜集;③术后出现乳糜胸等并发症,需再次手术。本试验过程中分组由试验无关人员进行。
1.2 临床资料描述 最终纳入分析患者为113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根据实际情况分为上叶切除与中、下叶切除组患者,患者年龄(53.19±14.54),男75例,女33例,患者FEV1(2.03±0.58)L,113例患者中腺癌73例,鳞癌26例,大细胞癌3例,腺鳞癌1例,肺良性病变与肺大泡患者各5例,上叶切除术患者38例,中、下叶切除术患者70例。
1.3 试验对象分组 113例患者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根据切除部位不同分为两根30 Fr引流管与单根30 Fr引流管,试验组患者为8 Fr+24 Fr胸腔引流管组,在对照组患者中,放置单根30 Fr胸腔引流管的23例,放置两根30 Fr引流管的12例,分为第1组;放置8 Fr腹腔引流管+24Fr胸腔引流管的有78例,分为第2组为试验组。
1.4 手术方法及术后处理 患者术中常规行罗哌卡因(企业名称:AstraZenecaAB;产品批号:NAVS;进口药品注册号:H20140763)神经阻滞麻醉,常规给予术后镇痛泵镇痛。8Fr引流管接抗返流引流袋,其他引流管均接胸腔闭式引流瓶。第1组中放置两根引流管的均为上叶切除的患者,放置一根引流管的为中叶或下叶切除的患者;第2组中包括上叶切除、中叶切除及下叶切除的患者,适合所有胸腔镜肺部手术的患者;其中放置8 Fr腹腔引流管+24 Fr胸腔引流管的患者,术后两天常规拔除24 Fr引流管,保留8 Fr引流管,待引流液淡黄色,每天少于100 ml后拔管。放置单根30 Fr胸腔引流管的患者待引流液淡黄色,每天少于100 ml后拔管,放置两根30 Fr引流管的患者,胸腔闭式引流瓶无气体后,拔除上方一根引流管,另外一根引流管带患者待引流液淡黄色,每天少于100 ml后拔管。
1.5 观察指标 术后引流情况及相关并发症比较胸腔引流量、引流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皮下气肿、胸部 X线提示积气和积液量,再次置管等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
2.1 患者临床资料分析 113例符合纳入标准的肺癌患者由试验无关人员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包括单根30Fr胸腔引流管的23例(上叶切除)、放置两根30Fr引流管的12例(中、下叶切除),在对对照组与试验组患者基本信息进行统计后,结果表明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TNM分期以及切除范围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患者一般信息比较Table 1 Comparison of general information of patients
2.2 8 Fr+24 Fr胸腔引流管显著改善患者胸腔引流、并发症以及临床效果 在手术中,对照组与试验组患者在手术时间与出现胸膜黏连指标中并无差别,而在对两组患者术后胸腔引流量进行统计后,结果表明试验组(8 Fr+24 Fr胸腔引流管)与对照组(30 Fr胸腔引流管)在24 h、48 h、72 h引流量分别为(113.2±103.6)vs(256.7±192.1)、(226.2±172.8)vs(512.2±348.7)、(586±330.1)vs(813.8±438.6),试验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在相关并发症中,30d胸腔积液指标比较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而在拔管前积气(10%~30%)、拔管前积气(0%~10%)指标中,试验组与对照组分别为14vs18、21vs60,试验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同时对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后,结果表明两组患者在拔管前后VAS疼痛评分中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而两组患者带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53.1±24.8)vs(98.6±62.5)、(4.2±1.4)vs(6.5±3.0),试验组均显著小于对照组,见表2。
表2 术后引流、相关并发症以及临床效果的比较Table 2 Comparison of postoperative drainage,related complications and clinical outcomes
胸腔镜肺部手术经过长期的临床引用及不断的改进,已经成为肺部手术的主流方法。其因为创伤小、可以有效促进肺复张等优点被胸外科医生广泛的接受应用[4]。目前胸腔镜肺部手术后胸腔引流管常规选择的是30 FrPVC材料单管。30 Fr胸腔引流管的放置可以充分的排除胸腔内的气体和液体促进肺部的复张,在临床上有着广泛的应用[5]。术后快速康复的需求使得使用常规的30 Fr胸腔引流管的不足越来越明显,主要表现在其材质硬度较高,往往需要使用线固定,并需要预留出线用于拔管后切口的密封[6]。这些都将导致患者术后感染、管腔脱落、伤口愈合较慢、瘢痕愈合等问题,既不利于肺复张,也将影响到患者的术后住院时间[7]。采用小口径胸腔引流导管除具有不需行皮肤切口,创伤小,不遗留疤痕等优点外,还具有以下特点:管径适中,材质较软,不易堵管,在临床上具有一定的可行性[8]。
在本试验中,113例符合纳入标准的肺癌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对照组包括单根30 Fr胸腔引流管的23例(上叶切除)、放置两根30 Fr引流管的12例(中、下叶切除),在确定两组患者基本信息无差别后,对患者胸腔引流、并发症以及临床效果的指标进行统计,结果表明试验组(8 Fr+24 Fr胸腔引流管)与对照组(30 Fr胸腔引流管)在24 h、48 h、72 h引流量分别为(113.2±103.6)vs(256.7±192.1)、(226.2±172.8)vs(512.2± 348.7)、(586 ± 330.1)vs(813.8±438.6),试验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表明小口径胸腔引流管的引用能够使患者术后胸腔引流量显著降低,减少了手术对机体的创伤,在相关并发症中,30 d胸腔积液指标比较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而在拔管前积气(10%~30%)、拔管前积气(0%~10%)指标中,试验组与对照组分别为14vs18、21vs60,试验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同时对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后,结果表明2组患者在拔管前后VAS疼痛评分中并无差异。而2组患者带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53.1±24.8)vs(98.6±62.5)、(4.2±1.4)vs(6.5±3.0),试验组均显著小于对照组。以上结果表明8Fr+24Fr胸腔引流管的应用能够显著缩短患者代管时间与住院时间,有利于早期拔管以及伤口的愈合,可以有效的缩短住院时间,从而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因此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