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澍而
(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6)
水东镇地处安徽南部,作为全国历史文化名镇,特色鲜明,然而长期以工贸城镇为定位发展,日益面临动力不足,特色缺失的问题。因此,本文从特色发展的角度,探讨水东镇未来的定位[1]。
对于水东镇区域地位的确定,是对水东镇在各层次区域比较优势及联系的确定[2]。
水东镇定位基于区域地位应有以下几个特征。
1.1.1 国家历史文化名镇
水东历史风貌留存完整、地方特色鲜明,但由于开发力度、规模限制等原因,知名度低,辐射范围局限,但这也预示着水东镇在旅游发展、城镇转型方面有着独特优势与较大潜力。
1.1.2 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中重要节点
水东镇位于示范区核心区,但规模较小、影响力不足、设施欠缺,可以依托自然人文资源与交通条件优势,作为较重要节点发展。
1.1.3 宣城市域东南中心镇
水东镇在经济社会发展上具有一定竞争力,交通比较便利,其辐射范围也广于一般小镇,但优势不够明显。
功能配置对于城镇在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起到了重要影响,在水东镇主要体现在交通设施方面。
水东镇在重大基础设施配置方面条件良好,铁路与高速公路的临近为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运输条件,但铁路不提供客运服务,旅客仅可通过公路到达,在这方面,水东旅游发展存在局限。总体上,水东镇周边交通设施为工贸、物流发展提供了条件。
综合水东镇自然地理形象与历史文化形象分析,水东镇未来特色应体现在以下几点。
1.3.1 独具特色的山水绿色小镇
水东镇山环水绕,同时拥有平原、丘陵与山地风光,生态条件优越,且正向着旅游小镇的目标发展,理应保护城镇特色,着眼绿色发展,打造舒适人居环境。
1.3.2 传承皖南商业风貌、承载多元民俗文化的历史文化名镇
在历史文化层面,水东是皖南商业市镇珍贵范本与多元文化的载体,这些形象正是水东深入开发资源、重点打造品牌,发展旅游业的重要依据。
城镇政策地位自上而下地为城镇发展的蓝图、方向、方针、重点、途径的筹划指明了方向,而定位工作具有战略性特点,应反映城市发展的总体思路和战略要点,指明城市发展的目标、路径和策略。因此城镇政策地位一定程度上左右了城镇定位。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指出:“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保护应当遵循科学规划、严格保护的原则……正确处理经济社会发展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关系。”水东镇作为全国历史文化名镇,其历史风貌与特色将得到有力保护,资金支持也得以保障。
根据水东镇现状政策地位,水东镇应当充分发掘和把握自身特色,在保护的同时适当开发历史文化资源,挖掘特色产业,寻找新的增长点,这些政策条件为水东镇实现文化旅游特色小镇的定位提供了助力。
产业定位对城镇的发展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而对于产业特色的分析与评价是对城镇重点产业、潜力产业的确定和筛选的过程。
围绕海螺水泥厂高标准建设水东经济开发区,是水东镇工业发展的主要平台,当前以建材、玻璃和耐磨材料为主导产业,其发展显现出许多问题:
一是整体发展水平偏低,与宁国经开区、广德经开区等园区相比存在较大差距;二是产业层次及产业能级偏低,除海螺水泥厂外,均为中小企业,产业链条短,且处于产业链底端;三是与产业特色不明确,玻璃产业已日渐没落,建材与新材料这两项主导产业与宣州“两区四园”中其他分园高度重叠,不具有优势。
因此,水东镇急需转型现有产业,并根据实际条件发掘特色产业。
当前,水东镇在交通条件和生活配套方面具备一定优势,旅游产品也具备一定发展基础,根据水东在“两区四园”内地位与水东产业发展现状与条件,水东工业发展定位为:创意旅游产品特色小镇,宣城及全省知名的特色旅游产品集聚区。
水东旅游业近年得到了重点培育,编订了《宣州区水东镇生态旅游总体发展规划》;水东镇景区项目入选国家旅游局旅游优选项目名单,水东镇入选安徽省第二批千年古镇名单;水东蜜枣制作工艺、“六月六”荷灯节分别入选省级、市级非遗名录。
基于此,水东应扮演好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重要节点的角色,提升与核心景区之间可达性,完善配套服务,将商贸物流运输业和旅游休闲产业对接发展,提升水东服务业整体水平。
上文已从区域地位、功能配置、价值形象、政策地位、产业特色这五个层面对水东定位进行了具体分析,然而这些要素因重要性与独特性的差异对于水东总体发展定位起到了不同影响[3],如图1所示。
图1 重要性与独特性的差异影响
经对比筛选,将水东镇定位归纳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中重要节点;宣城市域东南,以休闲旅游和特色商贸为主导的特色中心镇;传承皖南商业风貌、承载多元民俗文化的山水绿色小镇。
1)转工业兴镇为旅游兴镇,依托旅游总体规划,完善“甜蜜小镇”空间布局、线路设计、品牌谋划,优化服务内容。完善基础设施,加快道路建设;完善产业配套,建立旅游集散中心、展示观光中心等相关配套;完善商贸服务,配套布局餐饮、酒店等设施。
2)以产业转型为突破点一产向“一产+三产”融合模式转型,发展体验观光农业,建设特色竹林、枣园采摘观光带。二产加快技术改进、提高生产效率、鼓励传统产业升级,以水东分园特色食品研发、旅游商品开发、工业产品设计等创意研发设计为方向,营造创新氛围。提高三产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构建旅游业特色小镇。
3)以历史保护为切入点在旅游开发的同时,注重保护区域历史文化,以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建设为契机,区域化、线路化推进保护与开发。在镇域范围,重点保护其山水格局及历史聚落;在历史镇区范围,重点保护历史街巷、传统水系、历史风貌及景观视廊。
4)区域一体化立足宣城市域东南中心镇地位,适当发展城镇规模,在区域发展中起到一定带动作用;产业协同互补,充分考虑周边地区的产业发展态势和需求,发展旅游产品特色产业;旅游协同配合,强化旅游线路、旅游服务设施建设,融入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的发展;设施统筹共建,在道路交通、公共设施建设方面,注意与周边区域的统筹共建,以支撑区域空间结构,支持区域产业协同,保障区域旅游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