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秦永亭,江苏护理职业学院
大学生就业困难是当今社会存在的一个严峻问题,它引起了学生、家长、学校和政府的共同关注。经济的市场化和高校招生人数的不断增加,加剧了当前应届大学生就业困难的程度。高职大学生基础知识较差,起点低,就业能力较弱,如何提供他们的就业能力,是当前高职教育者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
就业能力是劳动者获取和保持工作,并能够获得晋升职务的能力。大学生的就业能力是指大学生通过在校期间知识的学习和素质的培养,能够满足社会需要,从而实现自身的就业理想,并在社会生活中实现自身的价值。
职业意识是高职大学生个人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用人单位考察毕业生非常重要的内容。有好的职业意识的大学生,对工作怀有热情,并表现出与专业相匹配的个人气质。然而,当前很多高职大学生就业态度消极,应聘时表现出的个人气质与专业不匹配,结果导致就业机会从身边溜走。
职业技能是高职大学生为了适应未来工作岗位需具备的技术能力。目前新技术和新设备的发展非常迅速,而高职院校的教学内容却落后于企业的实际应用,导致很多高职毕业生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较差,工作后不能快速地适应新的生产条件,职业技能表现出明显的不足。
当前,“铁饭碗”和“国有单位”式就业思想依然存在于绝大多数高职大学生。许多毕业生不愿意去偏远地区工作,而争着抢着到较发达的沿海城市就业,导致了人才的浪费和就业结构的失衡。此外,部分毕业生形成了就业靠家长、靠关系的错误思想。
新生入学后,学校通过开展讲座、参观等各种活动让学生对所学专业和所从事的职业有清晰的认识。这样不仅有利于高职大学生对将来就业准确定位,而且有利于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在高职大学生培养内容上,不仅要注重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培养,还要注重专业意识的培养。比如,在实训过程中,让学生牢记安全须知和注意事项;实训结束后,让学生总结实训的心得体会。
高职院校在制定课程内容和培养目标时,必须以市场需求为准绳,把人才培养和毕业生就业有效结合起来。高职院校在对企业进行调研时,不仅要了解企业的发展现状,还需预测未来几年甚至更长时间的状况,及时将行业的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应用到学生的培养上。
当前,高职大学生在就业时一味地追求物质待遇、地域条件等,而忽视了自我认识和社会认识。因此,在学生培养过程中,高职院校要引导学生树立起“先就业,后择业”的就业思路。同时,高职院校要加强创业教育,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使创业成为大学生就业的新途径。
高职大学生就业问题,关系到国家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高职院校要注重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提升人才的培养质量。在新时期,高职院校应针对性地进行专业调整,引入创新教育,通过提升高职大学生的就业质量来服务社会,为中国经济转型和发展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