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媛媛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结构转型的历史交汇期,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策的支持下,煤炭企业作为生产煤炭这种不可再生能源的企业,也处于发展停滞期。无论是煤炭生产与市场需求不平衡,还是煤炭市场价连续下滑,都使煤炭企业承受巨大的生产压力,因此,煤炭企业应该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在改革开放的趋势下带领具有高素质水平的年轻人进行创新路径的探索。
随着生活环境、资源节约、PM2.5等问题成为社会热门话题,人们对于自己生活的环境也越来越关心,与此同时,国家层面提出的以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为国家政策更是深入人心。在这样的发展环境下,一些高能耗企业纷纷减产甚至停产,[1]因此,市场对于煤炭能源的需求量日益下滑,煤炭企业生产出来的煤炭成了销量不佳的产品,由此造成一系列连锁效应,如何提升煤炭销量成为企业中最为重要和最受关注的问题。
煤炭价格标准的制定不再由国家插手进行统一规定,而是由企业定价,在价格波动方面更加自由且缺乏控制力。但一些企业对于市场行情却缺乏深入的了解和考察,对于同行业内其他企业的状况缺少正确的认识,这就造成一些煤炭企业往往会做出错误的决策,既耽误了煤炭企业定价的市场化,也严重阻碍了企业自身的发展,在市场上无法占据优势,丧失了市场竞争力。在影响企业综合竞争力的各项因素中,价格因素占据重要位置,企业如果不能对竞争对手给予足够的重视和研究,就很容易被市场遗弃,在竞争中处于不利位置。
当前,煤炭企业大多还坚持传统环境下的企业发展模式,已经无法适应新技术潮流下的发展要求。在改革开放背景下,煤炭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与企业内部人力资源等级模式需要进行全新的改进与创新。[2]企业每天面对无数的信息数据与经营生产,若是不进行信息化改革就无法对接市场和社会需求,也就无法充分了解市场的动向,难以及时地改进和调整企业的生产规模和竞争方向。此外,对于一家煤炭企业来说,设备的更新换代和生产方式的及时改进是非常重要的,可以使企业在生产、运输、销售等环节更清楚地具体到每一个细小环节,也有利于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
煤炭企业内部的工作者更新速度快,青年工作者已经成为对企业发展有益的中坚力量,企业要实现长远发展必须依靠青年工作者的认真工作与努力奋斗。因此,企业要充分重视对青年工作者在企业生产与经营管理方面的技术和能力培训,定期开展相关的学习会议和培训活动,邀请著名煤炭行业的专家和学者到企业内部对青年工作者进行培训,提升其知识储备量和工作创新能力。在员工中成立创新项目小组,致力于为企业发展出谋划策,并为其建立完善的工作激励制度,对于工作积极性高、创新性强的员工要予以肯定和相应的鼓励。[3]
青年员工往往愿意自主学习新知识,基于“同辈压力”的青年工作者在绩效和薪资方面更具竞争力。因此,企业要充分认识这一点,在青年工作者中间成立创新工作小组,吸纳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青年人才,致力于企业生产经营的改革和发展。一方面,青年工作者之间可以采取合作的方式,小组内部互相帮助,老员工带领新员工,能力强的员工带领创新力较弱的员工,熟悉工作环境的员工带领新入职的员工,让其相互之间形成共同合作、共同进步的关系。另一方面,小组与小组之间可以采取竞争的模式进行业务方面的比拼,各自提出有益于企业发展的建设性方案,在企业内部进行评比和投票,对于支持者多的小组的决策予以采纳并给予小组奖励,使企业内部的工作决策更加科学和民主,也使青年员工对企业更具有荣誉感和归属感。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时刻牢记,只有不断强化创新技术的企业才能在与外部竞争时保持优越性。因此,在企业中要对青年员工进行技术方面的考核,建立科学的考核机制,使员工具备一定的技术创新意识,为企业的技术性改革助力,实现企业经营模式从资源型向信息型的改革,进一步带领青年员工为企业的发展增光添彩。
青年员工作为企业未来发展的重要力量,应当承担起创新创效的重要使命,在改革创新的进程中提高自身的能力,带领青年员工进行相关培训,建立互助小组并提高其技术创新能力,使其成为煤炭企业发展的“主力军”和“动力源”,为企业转型和改革献上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