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宝明
随着企业生存发展环境和条件的变化,企业经营管理会遇到许多新情况、新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建立一些新的管理制度,修改和完善原有的一些规章制度。制度的滞后,造成了一些管理漏洞和薄弱环节,影响了企业经营管理的水平。企业可以选择影响生产经营的重点项目和关键指标,对照历史或行业最优指标值,从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进行纵向、横向的比较,从而找到自身与最优指标值的差距,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进,以达到节约成本、提高效率、获取并保持核心竞争力的管理目标。
随着石油行业的国际市场化发展,国内石油企业的发展受到了巨大的冲击。国家和社会更加关注石油企业的效益发展,石油生产的管理水平和管理力度、管理方式,越来越多地反映了石油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随着当今时代的发展,企业竞争越来越激烈,为了与世界石油行业彻底接轨,我们需要不断寻找和思量优秀石油企业的最佳生产管理方式,要增强国有石油企业的竞争力,坚定不移地走低成本竞争路线,以良好的成本管理立足于市场。当前,管理领域中最有效的管理方式就是对标管理。
通过有效运用对标管理,缩短与优秀油田企业的差距,提升公司的综合实力。将对标管理与分公司的实力评价分析相结合,在有效分析、评价指标的基础上,高效地选择所对标的单位企业和确定对标的内容,依据实际情况建立合理的指标体系和模型,对提高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融入管理,进入生产经营流程,抓住企业经营的重点、难点和热点部位及环节,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实现重点防范和重点控制,通过责任追究,整章建制,评价效能,最终实现标本兼治,源头治理,改进工作。通过建立对标管理组织体系、对标管理制度体系、对标管理绩效考核机制,深化基层单位成本对标管理,加强典型经验的总结推广和管理,加强成本对标管理队伍建设等,对公司各方面能力进行评价,对照历史或行业最优指标值,从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进行纵向、横向的比较,从而找到自身与最优指标值的差距,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进,以达到节约成本、提高效率、获取并保持核心竞争力的管理目标。确保完成生产经营任务,围绕降本增效、管理提效、机制创效等方面深挖潜力,不断扩大有效发展空间,从而持续推进降本增效,提升分公司的经营管理水平。
实施对标管理的目的,从长远看是为了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目前,在生产成本管理工作中,因为成本规模大,涉及的范围也很广,一般不同时期和不同战略条件下会有不同的管理目标。国际竞争日益激烈,实施对标管理的核心在于向业内或业外的最优企业学习,从而取得比竞争对手更加出色的经营业绩。就目前局势而言,公司引进和开展对标管理,对全面提高经营业绩和管理水平,赢得竞争优势,具有重要作用和深远影响。
指标设定和标杆的选定要科学合理,既要能激发企业的潜能,又要避免因目标设定过高而影响积极性。认真分析企业的发展现状,结合各单位的发展基础、发展水平等实际情况,力争做到结果考核和过程考核相结合。成本对标的过程,实际就是弃糟吸精的过程。通过对标工作,探索适合自身发展的新思路、新办法、新制度,力争在发展理念、思想观念、管理举措上有所改革、有所创新,更好地为自身所用。
日常的对标指标、标杆值应选取对成本项目具有重要影响的指标,以提高成本对标效率。企业生产成本的影响因素众多,为提高对标效率,在选取对标指标时,应选取对成本有重大影响的指标,如电费、材料费、燃料费、修理费等。
根据功能定位,明确对标管理的基本作用。一是导向作用,通过设置对标指标,引导公司各级单位围绕公司战略目标,抓管理、促发展,建设以效益为中心的油田企业;二是激励作用,通过开展对标评价,发布标杆单位,增强外部动力,在内部营造争先氛围;三是抓手作用,通过深化对标诊断分析,查找问题,提出改进措施,促进管理效率的提升;四是载体作用,通过总结推广典型经验,学习借鉴先进管理理念、方法和流程,提高对标工作实效。
指标体系既包括反映经营发展实际成果的业绩指标,又包括反映各单位战略执行力、管理水平和努力程度的管理指标,提高了指标体系对管理水平分析评价的敏感度,增强了对标分析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可比性。
在成本对标管理上,正确处理过程与结果的关系,既关注对标结果,又关注改进过程;正确处理主观与客观的关系,纠正过分强调客观而忽视主观努力的倾向;正确处理评价结果优与差的关系,关注重点放在自身改进上,不能安于现状,更不能自甘落后;正确处理对标与业务的关系,将对标与业务管理紧密融合,相互促进,不为对标而对标,防止对标与业务管理工作脱节,按照“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原则,将成本预算、指标全面分解,落实到每个单元。按照统一性原则,对之前模糊不清的费用要素进行统一,明确具体内容,减少实际核算中错进、漏进的现象。定期结合月度盈亏情况表开展指标分析,监控指标趋势,查找指标背后的管理问题,提出相关的改进措施及建议。由相关专业部门制定指标值,为公司对标工作提供指标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