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伯纯,李 静,朱颖颖
(海军702厂,上海 200434)
装备维修企业的使命任务是承担装备计划修理和装备的临修、抢修及重大任务的技术保障。标准是装备维修企业科学管理的基础,对于装备维修企业而言,采用国际标准、国标、军标,已经成为一种工作要求。装备维修企业要积极开展标准化人才培养,按照标准化要求开展装备维修保障活动。培养造就大批高素质标准化人才,是推进企业装备维修保障能力建设的迫切需要。
装备维修企业标准化人员的工作内容主要包括装备维修标准制定、标准实施、修理过程中的标准化工作监督检查。装备维修企业标准化人员一般分为技术型和管理型两大类。
技术型标准化人才是指服务于装备维修保障、装备维修科研工作的标准化人员,他们是装备维修企业开展标准化工作的骨干和核心,是提升装备保障质量的中坚力量。技术型标准化人才的工作内容包括编写装备的修理技术标准,以及在装备修理各阶段中严格执行修理技术标准。企业标准化技术人员的能力素质直接关系到企业标准能否有效运行,关系到企业标准化工作发展水平。
标准化工作直接关系到装备维修企业能否实现现代化管理,关系到能否实现优化管理、提升效益。管理型标准化人才的主要工作是针对装备维修活动中的各种管理问题,进行分析研究、科学总结,形成维修工作管理规定或规范。规定装备维修管理程序和方法,以及企业各级领导和机关科室的管理权限和职责。以提高装备维修管理的科学化、标准化程度,减少装备维修管理工作的随意性。
现阶段,由于对企业标准化人员缺乏系统的教育与培训,标准化人员的综合素质与企业发展需要存在明显差距。部分装备维修企业的标准化人员的职称人数非常有限,主要为技术部门和车间的专兼职标准化人员。部分标准化人员从未参与标准化项目研究相关工作,严重影响了企业的标准化工作质量。
随着新型装备不断入列,装备维修新技术的发展,装备维修保障难度不断加大,给装备维修企业履行使命任务带来极大挑战。具备单一专业知识的标准化人才难以满足装备保障技术跨越式的发展要求。标准化人员知识老化,人员青黄不接、出现断层,标准化人员得不到及时补充,造成结构失调。
当前装备维修企业的标准化培训工作缺乏创新性,一直以标准编写格式为主要培训内容。在培训过程中忽视了将标准化培训内容与装备保障技术内容有效结合,标准化培训缺乏针对性,没有基于装备维修领域实际需要。
一是标准化人员的配备数量受限,且部分领导不够重视标准化工作,认为标准化工作可有可无,造成人员流动性大,标准化人才难以保留,从满足需求上是远远不够的;二是缺乏人才吸引机制,标准化人员工资收入与其他行业技术人员相比有一定差距;三是晋升渠道不够畅通,表现在职称的比例、工作年龄的受限上,想单纯当好标准化人员很难。根据调查统计,培养一个标准化人员所需要的时间比培养一个修理人员更长,成本更高。工作上的阻力和困境使得标准化人才流动性加快,对企业的长远发展非常不利。
随着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标准制修订与技术及装备发展齐头并进。在科学技术向生产产品转化的过程中,标准起到了不可或缺的桥梁作用。技术的更新换代使得标准颁布的周期大大缩短,要求标准化人员及时跟上科技发展的步伐,密切关注本专业领域的科技发展。
技术领域、管理领域都离不开标准化工作,除了保障装备性能,还要进行科学管理与质量保证等。标准化工作内容与技术管理、修理质量监督认证、信息管理标准化、质量管理标准化等密切相关,要求标准化人员熟悉相关的专业知识。
信息技术条件下,标准的制定、颁布、实施等很多方面都随之发生了改变。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造、计算机辅助管理等现代管理技术的应用,使得标准化工作更加科学严谨高效。这就要求标准化人员突破以往的专业分工,站在信息技术前沿。重新思考研究标准化的形式、内容和工作方法,针对信息技术的特点进行重新设计。
企业标准化人员的工作能力直接关系到标准化工作的质量效益,加快培养标准化人才是一项非常紧迫的任务。
标准化人才培养工作要注重发挥企业领导的导向作用,企业最高领导者者的支持,是建立人才培养体系的根本保证,企业应加强重点领域标准化人才培养,以重点课题带动企业整体的标准化建设。装备维修企业要针对标准化人才需求情况,构建标准化人才培养机制。
从培养目标上,要培养既熟悉装备维修技术,又了解管理法规,掌握标准化原理方法的复合型人才,培养专业结构、年龄结构和职称结构合理的标准化人才群体。
从培养对象上,从企业现有在职人员中选拔人员进行培训,也可以采取从外部引进的方式,经过企业内部培训,上岗承担标准化工作。
从培训方式上,一是外请研究机构或大学的标准化专家对企业标准化人员进行培训讲课;二是请本单位的内部专家进行培训,内训专家的优势是了解本企业的发展需求、企业现状、企业人员的业务水平,能够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三是学习标准化网络课程;四是外派参加社会培训机构的标准化专业学习培训。
从培训内容上,主要包括标准化基础知识和国际标准化,重点培训装备维修企业标准化工作的组织、管理、计划、标准制定、修订与宣贯,以及有关标准化方面的法律、规章和制度等。
对于装备维修企业如何建立科学的标准化人员绩效考核机制,提出以下建议。
4.2.1 明确考核内容
将标准化人员的考核分为两部分,一类为行政考核,一类为业绩考核。行政考核的主要内容为个人思想作风、工作态度、日常考勤、业务水平,占评价总分的 30%;业绩考核主要考核标准化工作任务完成的数量和质量,占评价总分的 70%。建立起完善的个人业绩量化考核机制,有大量的基础工作要做,主要目的是用具体的量化指标,强化激励机制,优绩优酬,提高工作效率。
4.2.2 建立量化考评机制
量化考核机制的建立将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可分步实施,逐步推进。具体步骤为:岗位分析、量化考核指标的设计、组织实施,建立量化数据的业绩考核。对于业绩考核优秀的标准化人员,在企业各层面,进行先进典型的定期通报,在物质奖励的同时,在精神文化上树立标准化工作的荣誉感。定期组织标准化业务考核,在各方面予以评价并颁发资质证书,对业绩表现突出的人员给予通报表彰。
创造装备维修企业标准化人才成长的良好环境,确保他们愉快地接受任务、顺利地完成任务,采取务实举措营造干事创业环境、切实解决后顾之忧是根本。一方面结合重点标准化建设任务成立专项小组,吸收高学历人才参与标准化建设任务攻关,形成干事创业的磁铁效应。另一方面,不断完善考评任用机制,制定《人才业绩评估实施办法》,充分利用职称评定、职级调整等手段激发标准化人员热情。提拔德才兼备的标准化人才到相关部门领导岗位任职,为他们评定职称提供培训和指导,真正营造出催人奋进的事业环境。
装备维修企业培养标准化人才是一个长期的系统性工程,只有加强人才的正规化培训,注重人才队伍有序衔接,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激发全体军职工了解标准化、学习标准化、贯彻标准化的热情,充分培育有利的发展环境才能造就大量符合装备保障需求的装备维修企业标准化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