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乡村生态环境治理研究

2018-12-06 15:32叶金波
经济研究导刊 2018年24期
关键词:甘肃垃圾村民

叶金波

(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马克思主义学院,甘肃 陇南 742500)

一、甘肃乡村生态环境的现状

经过近几年新农村建设,甘肃大部分乡村变得村容整洁、乡风文明,道路宽敞,环境得到明显改善,有些村庄连成一片,村民住在一起,村里建起了公用设施,甘肃的新农村建设在全国并不落后,有些村庄甚至比中部还好。与此同时,问题也来了,村民集中在一起,村里环境污染、废水处理、垃圾排放等均需要解决。城中村和偏远的乡村情况不完全相同,城中村耕地少,村民靠打工、城里经商、房屋出租来养活生计,对山林的破坏比较小,但村里环境问题突出。离城比较远的乡村,村民种地来养家糊口,村民还会把山上的树砍了种香菇木耳,或者生火做饭,对森林造成破坏。要使人民过上宜居、更高水平的生活,要让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环境治理势在必行,需要全民共同参与。

二、甘肃乡村生态环境治理的对策

1.完善生态环境保护机制,依法治村。村容整洁,既要靠村民有自觉性,讲道德,同时要有法律、村规,按照规矩来治理。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和地方性法规对固体废弃物进行处理,禁止随意倾倒,村上建立垃圾池,村民不得乱扔垃圾,由村上统一对垃圾进行处理,谁家拆房子或建房子产生的废弃物要自己处理,实行谁污染谁治理制度。生活垃圾处置场所要妥善选择,并且一旦建立后不要轻易拆除。村里通过召开村民大会,在会上制定大家都能接受的规矩,谁家乱扔垃圾一次要罚多少款,在村民大会通过后正式告知,以法律、村规来治村。环保部门统一行使监管城乡各种污染排放和行政执法职责。

2.强化对村民的环保意识教育。如今城里的外卖行业产生了大量不可降解的废弃物,严重污染了环境,乡里同样也遭受了塑料、方便袋等垃圾的污染,对村民开展教育势在必行。告诫村民要少用塑料袋,减少对方便面、外卖食物的购买,不要朝池塘扔垃圾。树立节约意识,节约用水,尤其洗衣服对水的消耗大,而且衣服在反复清洗时产生的脏水流入地下污染了地下水,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净化,在日常生活中自觉做到节约。树立循环意识,平时喝过的矿泉水瓶、啤酒瓶,撕开的包装纸等卖给废品收购站,不仅仅是卖点钱,更重要的是资源的循环利用,减少对资源的浪费。尽量不要使用一次性筷子,我国每年消费450亿双一次性筷子,砍伐木材166万立方米,对村民不断进行教育。

3.多方筹措资金,加大村容整治力度。甘肃省美丽乡村建设从2013年来,整合资金275亿元,造就了500个省级“千村美丽”示范村,895个县级示范村和5 461个“万村整洁”村,到2016年底,中央和省级财政共投入资金12.28亿,完成了1 900个行政村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典型的康县城关镇凤凰村,陇南市整合各类资金520万元,建设成为生态旅游精品村[1]。省上投入大量资金,先后培养了一批典型、示范村,村民也要筹措资金、投入人力对自家房前屋后环境进行整治。除了村上统一购买的垃圾箱、建造的垃圾池,村民家里购置垃圾桶,做到垃圾不落地。容易处理的垃圾自行处理,方便袋、塑料袋在自家田里焚烧,减轻村上统一处理的压力。废旧农膜回收利用、变废为宝;稻草、麦草、秸秆拉回家做饲料、燃料,也可以在地里做肥料,既充分发挥了资源的用途,又遏制了污染,保护了环境。农民承包的堰塘,在岸边栽上树,美化环境。

4.利用国家扶贫政策,改善基础设施。近年来,国家在西部贫困地区扶贫力度大,从省市机关抽调干部到村上任第一书记,各个机关事业单位和行政村结成了帮扶单位,村上要充分利用国家政策、资金,改善村里交通设施,对道路进行硬化;改善照明设施,对农网进行改造;建造水池、水塔,引用自来水,让村民喝上干净水。由于资金缺口大,甘肃省三年内将安排1 000亿元贷款,实施农村基础设施和人居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各市县政府负责选择有条件的市场化运营公司运作[2],各乡村要把握这一机会,对主巷道进行硬化,饮水安全进行提升,搭建文化广场,提升村里整体水平。

5.鼓励农户自行改善硬件设施。在国家财力有限,不能解决所有问题的情况下,村民要自筹资金,改善硬件设施。比如村民把自家的地挖成鱼塘,可以养鱼,也可以在天早时浇灌庄稼;在干旱地区建造雨水蓄积水窖,为自家提供饮用水,为农田提供灌溉用水,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农民几家联合起来打井,引用自来水。有些路段,政府、交通部门难以对道路进行硬化时,村民出资拉上几车沙、水泥,成本也不是太高,对道路进行硬化,既方便了自己也方便了他人。鼓励村民多动脑筋,多想办法,办法总比困难多,不能“等、靠、要”。

6.保护山林、河泊。甘肃省生态脆弱,但战略地位极其重要,是全国重要的生态屏障,禁止在保护区内乱砍乱伐、采矿、挖沙等破坏环境的活动。由于大部分地区干旱少雨,树木生长周期长,在非保护区内仍然要保护树木。我国中部的省份像湖北省近年来山林破坏比较严重,湖北省把山都承包给村民到户,农户具有使用权,农民把树木砍了烧柴、种香菇、发展食用菌,放眼望去山上的大树都被砍光了,只剩下小树,但湖北省自然环境好,山上的树今年砍了明年树苗又发出来了。甘肃和湖北的地理环境差异很大,显然不能像湖北那样由村民来管护,对山林要实行严格的保护,按照《甘肃省林业生态环境保护条例》依法管理。农村的许多河流过去常年河水流淌,如今已经干涸、断流,对河泊要实施保护,自觉不往河里倾倒垃圾、废物,保持河流畅通,落实水资源管理责任与考核制[3]。

7.爱护古迹,不乱拆乱建。甘肃有许多古老的村庄,承载着历史的记忆,这些东西绝不能在我们这一代手里毁掉,不能破坏乡村古朴的风貌。甘肃陇南徽县郇庄村是一个典型的村庄,该村是距今四千多年前夏朝人居住过的地方,村里有宋代砖塔一座,清代道台古居一处,道台古井一口,一棵树龄五千年的银杏树,这是一个年代久远的村庄,具有极高的文化、艺术价值,今天村里在投资扩建,修建文化广场,但古老的东西不能破坏掉,不能大拆大建。甘肃许多山上有小庙,有山神庙、土地庙、古寺庙,在南方的山上已经见不到了,这些都是留给我们的宝贵的文化遗产,是对过去年代的回忆,我们要倍加珍惜,广大村民要爱护这些古迹。

8.植树造林、改善环境。每年春天,号召全民栽树,各机关、事业单位到乡村荒地植树,与乡村结成友好单位,划定责任林,增强责任感,每个单位管护好自己的责任林。农民在自家荒山里适宜的地方种上核桃树、苹果树、桔子树、杨树等,增强环境意识、主人翁意识。

三、结语

甘肃省乡村建设近几年来政府投入力度较大,许多农民也在盖新房、翻修房子,美化环境,到农村走一走,整体改观比较大,很多村庄建起了广场、农家书屋、体育设施,乡村建设成就是巨大的。乡村环境治理今后要持续不断进行,不能松懈,依法治理,同时要多方筹措资金,改善硬件和基础设施,对山林、河泊、古迹进行保护。只要大家都来关心乡村发展,关注农村的环境,人人都出一份力,农民的日子就好过,乡村环境建设就容易进行,呼吁全社会都来关心乡村环境治理,共建美好家园。

猜你喜欢
甘肃垃圾村民
科学种植提升村民幸福指数
盏盏路灯照亮村民“幸福路”
定点帮扶让村民过上美好生活
垃圾去哪了
张存海:带领村民过上好日子
行走甘肃
甘肃卷
大美甘肃,我们来了
那一双“分拣垃圾”的手
甘肃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