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希彬
(中国纺织信息中心,北京 100027)
当今的时代背景是经济全球一体化,我国的事业单位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任何企事业单位都不能逃脱。事业单位如果不能改变依靠传统技术和传统思维控制工作的方法,将会失去核心竞争力。正所谓:“思则变,变则通,通则达。”只有不断思考,才有可能改变做法,让工作方法更加通顺。对于事业单位来说,最重大的改变就是财务会计管理工作。但是,实施并且要不断完善财务会计管理工作,特别是针对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是非常困难的工作,它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当中还包括许多关键性因素与环节。
事业单位主要是指由政府机关利用国有资产建立的社会组织,主要从事教育、卫生、科技、文化等社会服务型组织。事业单位没有生产收入,事业单位所产生的经费都由政府公共财政支出,不实行经济核算。事业单位更多的是服务型的单位,其职责主要是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以展开一系列(教育、卫生、文化等)的服务,达到改善社会生产条件,增进社会福利,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物质文化需要。事业单位的主要特征是,不以营利为目的。这个特征前面已经介绍过,事业单位的经费主要由政府的公共财政支出。另一个所有权的比较鲜明的特点是,事业单位的财政以及政府拨入的资金主要不以经济利益获取回报。这些特点也就预示着事业单位内部财务会计管理工作,不会像其他企业单位那样拥有所有权的权益。随着时代的发展,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与繁荣,事业单位的服务对象和服务方式、服务内容都发生了变化,这些变化也在倒逼着事业单位做出改变与调整,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内部控制工作也要顺应时代特点,做到与时俱进,才能让事业单位在经济全球一体化的时代背景下保持核心竞争力。
1.事业单位对于财务会计内部控制重视不够。我国大部分事业单位内部已经建立起财务会计内部控制制度,但是,在事业单位的实际工作中,对于财务会计内部控制工作多是流于形式,对于财务会计内部控制工作实施并不重视。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历史原因,也有管理者不重视的原因,这就给财务会计内部控制工作的实施造成了阻碍。事业单位的大部分领导者知识注重财务会计部门员工从业资格证、会计证资格证等管理与审查,对于财务会计人员实际财务工作并没有进行直接管理,这也导致一些事业单位中的工作人员为了满足私欲而做“假账”。长此以往,事业单位内部核算得出的数据都是“山寨数据”,这种“山寨数据”多是由于财务会计内部管理不严造成的。
2.人员素质跟不上管理要求,缺乏培训。从许多事业单位来看,对于会计人员的配备要求并不高,当中大部分基层事业单位财务人员业务能力不强,缺乏执行内控制度的主动性和自觉性,缺乏落实内控制度的能力。阻碍事业单位实行财务会计内部控制工作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事业单位中财务工作人员参差不齐,有些财务工作人员素质比较低、自身专业知识不够,有些财务人员还没有取得从业资格证、会计证等。现在事业单位招聘多是通过公开招聘,通过笔试、面试等方式招聘人员,但是这种招聘方式的弊端就是也许会招收到一些有学历却无能力的人员。我国的财税制度在不断进行改革,财务人员更是需要及时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还要不定期地进行业务培训,学习专业知识。但是,大部分事业单位并不重视财务人员专业知识学习与培训,导致部分财务人员业务能力差,专业知识欠缺,这些原因都会阻碍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内部控制工作的进行。有部分财务人员在工作期间,并没有严格按照国家相关的财务会计制度进行工作,加之上级事业单位对下级财政工作缺少监督与检查,致使部分事业单位出现“假账、烂账”等满天飞。
3.事业单位内控制度不完善,执行力度不够。大部分事业单位均有设置内控系统,但是,与一些企业相比,大部分事业单位无论是在内部控制的理论上还是实际执行力方面,都比企业落后。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无外乎几点:一是事业单位在内控组织设置方面不规范,内控岗位设置缺乏合理性;二是事业单位在内控方面工作及管理方式陈旧,缺乏有效的执行力;三是事业单位管理制度过于落后,对于工作人员缺少约束。事业单位对于资金预算不重视,导致后期出现支出控制不严,超支浪费现象严重,如有些事业单位盖豪华办公楼、购置豪华汽车、公费旅游、公款吃喝等现象,这些现象都严重影响事业单位服务性组织的形象。财务会计对于预算支出中的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界定不明确,经常用项目支出来弥补基本支出的不足,并没有做到专款专用。财务会看到财务会计在专项资金的管理中,不注重经济效益的理财,只看中政府拨款,不重视管理。对于资金预算只是重视审核,不重视实际执行,对于一些项目资金缺乏监管,对专项自己的使用情况缺少必要的考核机制。
4.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一是内控意识薄弱,缺乏风险意识。部分基层单位片面认为依靠国家财政拨款,不需要自身进行盈利,认为内部控制只是形式上的问题,风险意识淡薄。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对资金支出、收入情况不能进行较好把握,财务审核过程中,资金不对账的问题常常出现。二是专项资金管理把关不严,供应范围过宽。由于财政部门或上级单位在核拨专项资金前,项目缺乏必要的论证,使资金和应办的项目脱节,从而在各级财政的预算、决算中几乎所有的支出科目都列有专项经费,使用范围带有极大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缺少“度”的限定,资金分配存在严重的随意性。三是往来款项管理存在问题。据调查,现在事业单位往来款项的账面余额占流动资产的50%以上,而且有相当一部分属于呆账、坏账。主要表现在:采购财产物资商品的预付货款因不及时清算或贷款担保硬性扣回形成呆坏账;单位购车、买设备或其他物品,转付商家的钱多,购物金额少,因结算不及时,产生债务纠纷,无法收回形成呆账。四是年终清理结算和财务结账。年度终了对全部会计核算进行清理结算和账务结账是编报年度决算的重要环节,也是保证单位决算报表准确、真实、完整的一项基础工作。
5.事业单位监督机制不健全,缺乏外部监督。在事业单位系统内部,每个事业单位内部都有设立监督审查部门,主要负责事业单位内部的财务审查,但是,大部分事业单位却缺少外部或者第三方监督审查的部门。事业单位的内部审查往往更加偏向于财政资金运用是否合法合规,是否存在违法行为。这种内部审查却最容易忽视事业单位是否建立完善的财务会计内部控制制度,对于财务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的实际执行力也缺乏审查标准。这样不利于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内部控制工作的建立,更加不利于事业单位的发展。
综上所述,事业单位对于财务会计内部控制工作存在的问题,针对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内部控制环境薄弱、内部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事业单位资产家底不清楚、财务会计内部控制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事业单位缺少外部监督制约作用等问题,主要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加强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
1.增强事业单位领导的内部控制意识。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内部会计控制规范》的规定,事业单位负责人是单位财务与会计工作的第一责任主体,应该对本单位财务会计所做报告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负责,事业单位负责人还要对该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合理、有效负责任。政府相关财政部门应该定期组织事业单位负责人进行专业知识培训学习,以及各事业单位财务部门在日常工作中适时宣传,让事业单位负责人真正确立对财务会计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第一责任主体”意识,负责人应该重视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建设,创造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
2.健全事业单位内部财务会计控制制度。事业单位只有通过建立和完善财务会计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对于相关薄弱环节和重要财务岗位的控制,细化责任,责任明确到每个人,真正做到“制度管人,责任到人”,形成一个相对完整,在财务会计内部控制方式方法等方面有章可循的财务会计内部控制体系。
3.加强事业单位财务会计人员的培训,夯实会计基础工作。事业单位要定期对该单位会计人员进行业务培训,不断更新、补充、拓展财务会计人员的知识和技能。同时,相关部门加强对内控人员的培训考核,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不断提高财务人员的政治素质、业务能力和职业道德水平,以满足内部控制制度的要求。
4.加强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和监督机制建设,完善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事业单位在财务部门和其他管理部门以外应该单独设立内部审计部门,充分发挥内部审查的作用。由于内部审查比较了解本单位的财务部门,对于财务的一些基本情况比较清楚,所以内部审查应该尽量针对薄弱环节进行审查,这样可以有效地避免该单位不必要的损失。
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内部控制是保障组织权利规范有序、科学高效运行的有效手段,也是组织目标实现的长效保障机制。”所以,加强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内部控制工作势在必行,也是关乎事业单位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核心竞争力的基础。